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代码03706)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理想以现实为基础
•B。
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 C.理想受现实的制约
• D.理想与现实是根本对立的
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
•A。
和平统一
• B.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
实现共产主义
3、以享乐为目的,主张人生的全部内容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这是()人生观的表现。
•A。
拜金主义
•B。
享乐主义
• C.个人主义
•D。
功利主义
4、人生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 )
• A.个人对自己生命存在的肯定
•B。
个人对自己生命活动需要的满足程度
•C。
个人对自己的尊重和自我完善
• D.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5、被视为做人的最起码的要求并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处于基础层次的是()
• A.社会秩序
• B.为人民服务
•C。
集体主义原则
•D。
社会公德
6、“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的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是()。
• A.省察克治
•B。
积善成德
• C.慎独自律
•D。
知行统一
7、()是从业者步入职业殿堂的通行证,是每个行业立足的基础.
• A.爱岗敬业
•B。
诚实守信
•C。
办事公道
•D。
服务社会
8、人类最高的理想境界是()
• A.和平发展
• B.社会主义
• C.共产主义
• D.自由民主
9、当代大学生面对人生的态度应是()
•A。
随遇而安
• B.积极进取
•C。
消极无为
• D.得过且过
10、道德产生于()
• A.神的启示
•B。
人天生具有的
•C。
人性中的情感
•D。
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
11、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发展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
• B.综合国力增强
• C.社会道德风尚
• D.科技文化发展
12、人们对于行为准则的是非、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是( )
• A.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13、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尊老爱幼、尊重妇女、尊重他人是社会公德中()
•A。
遵纪守法的要求
•B。
保护环境的要求
• C.诚实守信的要求
• D.文明礼貌的要求
14、为了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通过法律规范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或有权做什么,这是法律()的体现.
• A.强制作用
•B。
评价作用
•C。
指引作用
•D。
教育作用
15、我国宪法规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是()
•A。
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 B.中共各级党委
• C.国家主席
•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6、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A。
一律平等
• B.可能因智力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C。
可能因年龄或智力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D。
可能因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17、以下属于国家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的是()
• A.纪律检查委员会
• B.监察局
• C.司法局
• D.人民检察院
18、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其中()是最典型、最完全的物权
• A.债权
• B.所有权
•C。
用益物权
• D.担保物权
19、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刑法所规定的构成犯罪必须具备的各个客观事实特征,其中必不可少的是()。
• A.犯罪的时间和空间
•B。
犯罪行为
• C.危害结果
•D。
犯罪动机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调整的是( )
• A.所有的财产关系
• B.纵向的财产关系
• C.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 D.经济管理关系
21、决定一定社会中法律本质的最根本因素是( )
• A.统治阶级的权力
• B.阶级力量对比关系
•C。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
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
22、现行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
• A.人民法院
• B.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C。
人民检察院
•D。
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23、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
•A。
18周岁
•B。
16周岁
•C。
10周岁
• D.出生
24、下列不属于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是( )
•A。
原告
• B.被告
• C.第三人
• D.律师
25、下列属于行政主体的是()
•A。
公民
• B.法人
• C.行政机关
• D.律师
26、()是我们民族进步的灵魂,它居于时代精神的核心地位。
•A。
改革创新
• B.解放思想
•C。
实事求是
•D。
艰苦奋斗
27、人生理想的实现就是把理想从观念转变为( )
•A。
态度
• B.行动
•C。
现实
•D。
结果
28、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
爱国主义
• B.团结统一
•C。
勤劳勇敢
•D。
自强不息
29、人的本质属性是( )
•A。
自然属性
•B。
社会属性
•C。
地缘属性
•D。
业缘属性
30、在人际交往中,心胸宽阔、求同存异、相互包容,是()原则的表现.
• A.平等
•B。
互助
• C.宽容
• D.尊重
31、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
•A。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B。
自觉提高自我主体意识
• C.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
• D.进行积极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32、由于人们的立场和观点不同,对人活着的意义的理解不同,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
• A.人们对整个世界最根本的看法和态度
• B.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C。
人们对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最根本的观点和看法
•D。
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最根本的观点和看法
33、
在与人相处中,要尽量做到替别人着想,力求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使自己的行为能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有益的结果。
这是()。
•A。
小生产者的道德要求
• B.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
•C。
合理利已主义的道德要求
•D。
社会各阶级普遍的道德要求
3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 A.个人主义
• B.平均主义
•C。
互助主义
• D.集体主义
35、为调整和规范人类社会生活三大领域,相应分别形成了( )。
•A。
生活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 B.生活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C。
社会公德、生活道德、职业道德
• 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36、中国古代先贤把“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仍能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称之为()。
• A.慎独
•B。
内向
• C.忠诚
•D。
谦让
37、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是( )
• A.职业道德
•B。
恋爱道德
•C。
家庭道德
•D。
社会公德
38、人在抉择道德行为时的决心和毅力是(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39、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种修养方法是()
• A.省察克治
•B。
陶冶情操
•C。
知行统一
•D。
慎独自律
40、人生观的核心是()
•A。
人生目标
•B。
人生目的
•C。
人生价值
• D.人生态度
4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A。
勤劳勇敢
•B。
孝慈友善
• C.为人民服务
• D.崇尚志向
42、被古人视为“进德修业之本",在今天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重点的是( )
• A.爱国守法
•B。
敬业奉献
•C。
诚实守信
•D。
文明礼貌
43、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休息和休养的权利是一种()
• A.人身自由权
•B。
社会经济权
• C.特定主体权
• D.平等权
44、违法犯罪行为应依法受到制裁和惩罚.这体现了法律的( )
• A.指引作用
• B.制裁作用
• C.教育作用
• D.预测作用
45、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A.非公有制经济
• B.社会主义公有制
•C。
股份制经济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6、《民法通则》规定,我国公民从()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 A.年满10岁起
•B。
年满18岁起
• C.年满16岁起
• D.出生时起
47、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人身自由权,不应包括的是()
• A.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
•B。
宗教信仰自由权力
• C.人格权
•D。
通信自由权
48、法律主要体现的是()的意志。
• A.全民
•B。
执政党
•C。
统治阶级
• D.整个社会
49、现行宪法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工作.
• A.领导
•B。
指导
•C。
监督
•D。
引导
50、下列活动属于立法活动的是( )
• A.法律整理
• B.法律加工
•C。
法律汇编
• D.法律编纂
5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 A.全体公民
• B.人民
• C.各级人民政府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52、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
•A。
政体
• B.国体
• C.权力机关
• D.行政机关
5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这体现的是( ).
• A.罪刑法定原则
•B。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
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D。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54、最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精神气质的是()
•A。
文化传统
• B.社会风尚
• C.民族精神
•D。
风俗习惯
55、通向理想彼岸的桥梁是()
•A。
实践
•B。
立志
•C。
躬行
•D。
修身
56、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是历史的主人。
这种群众史观反映到人生观上必然是( )。
•A。
为人民服务
• B.为个人谋福利
• C.人生短暂,及时行乐
•D。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57、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不因为自己的优越而轻视他人,这是人际交往的().
•A。
平等原则
• B.互助原则
•C。
宽容原则
•D。
诚信原则
58、人的信念是()的融合和统一。
• A.认知、情感和理想
• B.认知、情感和意志
• C.认知、态度和意志
•D。
态度、情感和理想
59、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守的最基本、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
• A.社会公德
• B.职业道德
• C.家庭道德
•D。
生活道德
60、职业理想是指人们()
•A。
对未来的物质、精神、文化方面消费性生活的向往
• B.对未来工作部门,工作种类及业绩的向往和追求
• C.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追求、向往和设想
• D.对未来道德关系,道德标准和道德人格的向往
61、现价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 A.和平统一
•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C.共产主义社会
•D。
以经济建设为核心
62、人生目的是对()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 A.人是什么
•B。
人为什么而活着
•C。
人应当怎样活着
•D。
人活着的意义
63、人生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体的人生对于()
• A.自我与社会的意义
•B。
自我与家庭的意义
•C。
自我与他人的意义
•D。
他人与社会的意义
64、人类有道德的第一个社会是()
• A.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65、人们遵循道德原则规范而表现出的外在活动是()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66、古人语“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种道德修养方法是()
• A.学思明理
•B。
知行统一
• C.积善成德
• D.省察克治
67、马克思语“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表明人的本质属性是()
•A。
自然属性
• B.社会属性
• C.地缘属性
• D.业缘属性
68、我们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A。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B。
只有集体利益,没有个人利益
•C。
先集体后个人,先他人后自己
•D。
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
69、我国的《民法通则》规定的一般诉讼时效为( )年.
• A.一年
•B。
两年
• C.三年
•D。
四年
70、刑法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这体现了刑法的()
•A。
罪刑法定原则
•B。
罪刑相适应原则
• C.维护社会稳定原则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71、
法律赋予公民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它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这在法学中称为()
• A.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B。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 C.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 D.公民的民事权利和义务
72、现行宪法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 A.领导
•B。
指导
• C.监督
• D.引导
7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
• A.政体
•B。
国体
•C。
权力机关
• D.行政机关
74、我国的司法机关是指()
•A。
人民法院
•B。
人民检察院
•C。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D。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
75、
身份权是指因为民事主体的特定身份而产生的权利。
下列权利中属于公民身份权的是()
• A.姓名权
• B.监护权
• C.肖像权
• D.名誉权
76、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
•A。
诚信
• B.明礼
•C。
友善
•D。
勤俭
77、
对于个人理想的性质、内容以及实现有着决定性影响的是()
•A。
生活理想
• B.职业理想
• C.道德理想
•D。
社会理想
78、
人生的根本价值在于()
•A。
个人的自我实现
•B。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C。
个人的实践对自身的意义
• D.个人的实践对社会和他人的意义
79、“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说明()
•A。
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B。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 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
• 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80、人生观的作用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
人生目的
• B.人生态度
•C。
人生价值
• D.人生价值观
81、在人生旅途中,既可能遇到顺境,也可能遇到逆境。
对待顺境的正确态度是()
•A。
麻痹大意,得意忘形
• B.居安思危,自制自励
•C。
怨无尤人,自暴自弃
•D。
玩事不恭,虚度光阴
82、“个人的抱负不可能孤立地实现,只有把它同时代和人民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才能使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如果脱离时代、脱离人民,必将一事无成.”这段话的意思是( )
• A.不实现个人抱负,就不会创造社会价值
•B。
实现自我价值是因,创造社会价值是果
• C.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是不相关的
•D。
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
83、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是,社会主义道德()
•A。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B。
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
•C。
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
• D.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重大影响
8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集体主义原则有着多层次的要求,包括最高层次的要求、较高层次的要求、最基本的要求.其中,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
•A。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B.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 C.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 D.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85、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该以()
• A.个人主义为原则
• B.集体主义为原则
•C。
实用主义为原则
• D.享乐主义为原则
86、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是( )
•A。
社会公德
• B.职业道德
•C。
家庭美德
•D。
个人品德
87、下列选项中,属于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的是( )
• A.保护环境
• B.爱岗敬业
•C。
尊老爱幼
• D.勤俭持家
88、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为着品德而去眷恋一个情人,总是一件很美的事.”他的意思是,在爱情中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 )
• A.人的姿色和容貌
• B.人的精神世界和道德风貌
•C。
人的自然属性和生理需求
• D.人的金钱、权势和社会地位
89、山民甲(善捕蛇)捕得毒蛇一条,置家中木桶内。
乙到甲家,甲请乙在桶中洗手,乙被桶中蛇咬中毒,经抢救截去一臂。
甲的行为属于:( )
• A.疏忽大意的过失
• B.过于自信的过失
• C.不具有过失
• D.属于无罪的意外事件
90、王某17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王某是()
•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 B.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 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 D.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91、根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 )
•A。
依法治国
•B。
执法为民
• C.公平正义
• D.服务大局
92、定金不能超过主合同标的金额的()
• A.10%
•B。
20%
•C。
30%
• D.40%
93、希望选择一种理想的职业,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希望自己在工作和职业活动中达到理想的境界,取得理想的成绩。
这是()
• A.生活理想
• B.职业理想
• C.道德理想
•D。
社会理想
94、集体主义主张,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
• A.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
• B.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
•C。
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 D.强调保护个人利益
95、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是( )
•A。
领导做表率
•B。
家长做表率
• C.群众做表率
•D。
富豪做表率
96、王某在实施盗窃时,因未撬开防盗门而最终放弃。
王某的行为属于()
•A。
犯罪预备
• B.犯罪未遂
•C。
犯罪中止
•D。
犯罪既遂
97、经营者为排挤竞争对手,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是()
• A.违约行为
•B。
正当竞争的行为
•C。
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 D.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98、某司机自恃车技高超,经验丰富,无视他人劝阻强行超车,导致重大交通事故发生。
在此次事故中,该司机的罪过形式为()
• A.直接故意
•B。
间接故意
•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
过于自信的过失
99、《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
• A.6个月
•B。
3各月
• C.2个月
• D.12个月
100、甲乙有仇,甲扬言准备了工具要报复乙。
乙听说后决定先下手,遂持棍闯入甲家,将甲打成重伤。
乙的行为属于( )
• A.正当防卫
•B。
紧急避险
•C。
防卫过当
• D.故意犯罪
101、甲发现持有某贵重邮票的乙并不懂邮票市场的行情,就以极低的价格从乙手中买下了该邮票。
甲乙之间的这种买卖行为是()
•A。
有效民事行为
• B.无效民事行为
•C。
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 D.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102、法是一种带有价值判断的行为规范,是评判、衡量他人行为合法性的标准。
这体现了法的()
• A.评价作用
•B。
预测作用
•C。
教育作用
• D.制裁作用
103、全国人大代表每届任期为( )
•A。
2年
•B。
3年
• C.4年
• D.5年
104、下列遗嘱形式中,不需要证人在场即为有效的是()
•A。
口头
•B。
自书
• C.录音
•D。
代书
105、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各级人民法院属于()
• A.立法机关
• B.执法机关
•C。
司法机关
•D。
法律监督机关
106、因产品质量不合格导致人身伤害的案件,当事人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则是( )
•A。
过错责任原则
•B。
过错推定原则
• C.公平责任原则
• D.无过错责任原则
107、通常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 )
• A.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B。
提前30日以口头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 C.提前6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 D.提前60日以口头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108、公民对国家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诉或检举,这属于公民基本权利中的()
• A.政治权利
•B。
监督权力
• C.社会经济权利
• D.人身自由权利
109、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
•A。
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B。
始于10岁,终于死亡
•C。
始于16岁,终于死亡
•D。
始于18岁,终于死亡
110、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主体是( )
•A。
当事人
• B.人民检察院
•C。
上级人民法院
•D。
最高人民法院
1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是()
•A。
原告
• B.被告
•C。
第三人
• D.诉讼代理人
1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
•A。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 B.时代精神
•C。
爱国主义
•D。
共同理想
113、一切从个人出发,主张个人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这是()的人生观。
• A.个人主义
• B.享乐主义
•C。
拜金主义
•D。
实用主义
114、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心胸宽阔、大度容人、求同存异,是( )原则的体现。
• A.平等
• B.诚信
•C。
宽容
• D.互助
11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
•A。
社会主义荣辱观
•B。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 C.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16、在以陌生人为主要交往对象的现代社会,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必然更加重视()的建立。
•A。
情感联系
• B.信息交流
• C.人际关系
• D.社会规则
117、千百年来人们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是()
•A。
社会公德
• B.社会主义道德
• C.职业道德
•D。
法律
118、《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等。
本条属于( )
• A.授权性规范
• B.义务性规范
• C.禁止性规范
• D.指引性规范
119、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是()
• A.法律制定
• B.法律遵守
•C。
法律执行
•D。
法律适用
120、《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这体现的是( )的原则。
• A.罪刑法定
• B.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工业
•C。
罪刑相当
•D。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121、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 A.可能因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 B.可能因智力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C。
可能因年龄或智力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 D.一律平等
122、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道德信念而不恣意妄为,这是( )的修养方法和境界。
• A.学思并重
• B.省察克治
• C.慎独自律
• D.知行统一
123、人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 )
• A.社会实践对个人自身发展的积极意义
•B。
对自己的尊重和个人的自我完善
•C。
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人民做贡献
• D.将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
124、道德的自律性是指( )
•A。
通过国家强制对人的行为有一定约束和限制
• B.通过社会舆论来维持
• C.通过劝诫、说服、示范方式起作用
•D。
把道德原则、要求内化为自己道德品质及自我需要
125、公民应该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应该克服的个人品质包括()
• A.意志坚定,情绪乐观
•B。
对人一视同仁,富于同情心
• C.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有较强的嫉妒心
•D。
有多方面的兴趣
126、“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青年,一贯的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才是最难最难的呵!”这说明了( )
• A.修养的境界是一个人修养所达到的实践水平或程度
• B.人才成长的道路
•C。
实现人生理想的途径
• D.修养是一个不断的长期的曲折的实践过程
第二大题: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是()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D.社会主义荣辱观
2、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体现在()
• A.开发山河,创造文明
•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D。
同仇敌忾,抵御外侮
3、道德是通过( )来维系的。
•A。
社会舆论
•B。
社会规范
• C.传统习俗
•D。
内心信念
4、马克思说:”真正的爱情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亲昵。
"这表明( )。
•A。
在恋爱过程中不应有轻率和放荡的行为
•B。
恋爱双方的交往应当文明端庄,持之以度
• C.爱情内蕴着的丰富的社会属性把人的一切自然属性排除在外
•D。
恋爱过程中要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
5、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包括三个层次()
•A。
大公无私
• B.先公后私
•C。
公私兼顾
• D.损公肥私
6、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 )
•A。
人民解放,国家独立
•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D.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进步事业贡献
7、公民的人身自由权是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它包括( )不受侵犯。
•A。
人格尊严
• B.人身自由
• C.财产
• D.住宅
•E。
通信自由和秘密
8、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进行与其()
•A。
年龄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B。
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 C.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D。
体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9、我国的主刑包括()
• A.拘役
• B.管制
•C。
罚金
•D。
死刑
10、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间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包括()
• A.物
•B。
行为
• C.不作为
• D.智力成果
11、调节人们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是( )。
•A。
纪律
•B。
道德
•C。
规章制度
• D.法律
12、从人的社会生活领域划分,理想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