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现行的教材中,中心对称图形安排在学习了“旋转”这一图形的基本变换之后,它是这一章的难点之一.困难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中心对称图形渗透了旋转变换思想,学生学习静态图形已成习惯,对运动变化不适应。

二是轴对称的干扰。

由于学习了轴对称,学生对“对称”概念形成定势,只承认轴对称为“对称”,不习惯中心对称。

虽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中只要求了解这一节的概念,并不要求运用本节定理证明问题。

但是,这一节的作用却不可小觑。

因为中心对称向学生渗透了旋转变换的思想方法。

学生掌握了这种思想,就会用动的观点研究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处理问题更加灵活。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几何美的展示,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并能掌握与旋转对称和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2.会利用实验、操作、验证的方法检验一个图形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能识别中心对称图形。

3.通过实验、操作和探索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和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对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学习和认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美感,提高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性质。

难点:利用中心对称图形的知识验证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中心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与学法】
教法:使用演示法是因为初中学生在思维发展水平上,很难通过语言叙述接受概念。

它们很难把静态的图形进行旋转变换。

我把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运用动画展现出它的含义,把一些中心对称图形制作成可以旋转180°的演示。

通过这些演示,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逐步学会用运动的观点观察事物,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使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不要让学生只是觉得动态演示好玩,要在欣赏的同时给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本质,提高思维能力。

学法:观察法、总结法始终贯穿整堂课。

演示需要学生细心的观察,每一次观察之后又要求学生正确的总结。

所以,这两种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必备,教师要有意识的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观察探究,总结结论;
3.实践猜想,巩固提高;
4.随堂练习,大显身手。

【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了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2)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会找中心对称图形上任意一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的对应点。

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多,教师既要全局把握,又要顺其自然,千万不
可拔苗助长,为了后面多做几道练习而人为的主观裁断时间安排,不但使学生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还使学生加强了对日常事物的观察分析的能力。

真正使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能力的层面上来了。

但是这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大大提高。

当今的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较多。

通过本节教学,我发现对于不好讲解或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运用多媒体教学要比教师直接讲授效果好的多。

对于这节课只需要几分钟的课件演示,学生就可以对知识理解的很透彻,并且记忆深刻。

通过本节课学生对生活中的中心对称的图形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而且有的同学产生了许多的想法……。

通过本节课我感受到了合理运用多媒体的优越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探索应用。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这对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生动的情境设置,可引起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的优势兴奋中心,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一开始就摆出各种各样的风车,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让学生指出哪些风车是轴对称图形,就是复习以前的知识,结果有一个风车不是轴对称图形,那是什么图形呢?利用初中生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的特点设下这个疑问。

产生很好的效果。

你一言,我一句,各种的假设虽然都不对,但是学生回答却是精彩的。

通过学生对这个风车进行旋转,自然而然地引到了的中心对称图形这个概念,从而对这个概念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接下来展示他们自己做的风车,一方面可以比较谁做的漂亮,另一方面可以探讨所做的风车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