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上半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北师大四上数学期末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电视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学生为解决直观感知中带来的疑问,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强烈要求。
这种导入方式称之为( )。
A.直观导入
B.练习导入
C.事例导入
D.悬念导入
2.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人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外在强化,但通过观察他人某种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这种现象称为( )。
A.内在强化
B.负强化
C.替代强化
D.无意强化
3.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但稳定性差,缺少耐性,见异思迁。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4.第一本独立形态时期的教育学著作是( )。
A.《雄辩术原理》
B.《康德论教育》
C.《大教学论》
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5.“如果给我一打婴儿,我保证能够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任何一类人,或者医生、律师、商人和领导者,甚至于乞丐和盗贼“。
这句话的作者是( ),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A.华生
B.洛克
C.柯尔伯格
D.皮亚杰
A.美育
B.劳动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
D.美育、劳动教育
1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榜样法
14.认为动机水平适中时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 )。
A.成就动机理论
B.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C.成绩结构理论
D.强化理论
15.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
A.四书五经
B.六艺
C.自然科学
D.生产技能
16.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提出的主要教育主张是( )。
A.因材施教
B.遵循自然
C.教学做合
D.官能训练
17.(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8.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 )。
A.前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9.在柯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属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2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反映的遗忘规律是(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抽象材料忘得慢
D.动作技能忘得快
二、简答题
1、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2、学校心理辅导的含义及途径。
3、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4、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和要求。
三、材料分析题
1、读《找骆驼》课文,了解课文大概意思后,教师提出:商人找到骆驼后,回来的路上再遇老人。
会对老人说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通过自己读课文后,想法很多,例如:(1)对老人说:“谢谢,对不起,我错怪你了。
”
(2)不和老人说话,不理老人,自已偷偷走掉。
生:我写了三条:第一条:保护大熊猫,别让大熊猫成为灭绝动物。
第二条,保护大自然,让大熊猫快乐地生活。
第三条是,别让“活化石”成为博物馆的标本。
师:哇,太棒了,真是一位高产作家!(笑)
生: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熊猫走了,没有再回的时候。
师:哈哈,当代朱自清!(笑,掌声)
生:保护大熊猫,为中国添一份荣耀!师:掷地有声!(掌声)
生:等到大熊猫灭绝的时候,你的记忆里是否还有它的模样?师:诗一般的语言。
生:茂密箭竹,绵绵白云,清清泉水,可爱熊猫……师:一幅画!一首诗!当代小诗人。
生:老师,我还有一条。
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成功成为新的遗憾。
师:成功?这个怎么说?我帮你改一下好吗?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离去成为新的遗憾。
生: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离去成为新的遗憾。
(掌声)
生:老师,我这个是一幅画,大熊猫妈妈对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吃早餐!”(笑,掌声)
师:哈哈,真好!老师忽然觉得这是个绝妙的广告创意。
广告画面是:大熊猫妈妈对着小溪对面竹林里的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喝早茶!(笑)然后响起背景音乐:(教师用新近流行的网络歌曲《两只蝴蝶》的旋律唱道)亲爱的,你慢慢来,穿过竹林来喝小溪水……(全场笑声,掌声,气氛热烈)
问题:运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的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四、教学设计题
请为下文《再见了,亲人》设计一份教学案例《再见了,亲人》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
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许多同志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在您的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考查直观导入的含义。
2.C【解析】题干阐述的是替代强化的含义。
3.A【解析】多血质的反应迅速,有朝气,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胆汁质的人精力旺盛,易感情用事;黏液质稳重、踏实,但比较死板;抑郁质的人则比较敏感。
4.C【解析】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此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
5.A【解析】这句话是华生的名言,代表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6.C【解析】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
7.B【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某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8.B【解析】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都是薪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9.D【解析】D项属于学习,其余项都属于本能。
10.B【解析】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
认知内驱力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
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丽稳定的动机。
11.C【解析】趋避冲突是指对同一目的兼具好坏的矛盾心理。
12.D【解析】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13.D【解析】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为:桃树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
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体现了榜样法。
14.B【解析】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认为中等动机强度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15.B【解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
16.C【解析】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和小先生制等教育思想深入人心,指导着人们的教育实践,为人们所熟
(3)全面性。
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
小学教育既不是就业定向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它是面对全体儿童实施普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
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提高他们的身体心理素质,使他们具备国民应有的一些基本素
质,为他们进一步深造创造条件。
2、心理辅导的含义。
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
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理解这一定义,应注意:(1)学校心理辅导强调面向全体学生;(2)心理辅导以正常学生为主要对象,工作重点是预防和发展;(3)心理辅导是一种专业活动,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
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3、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1)做好班级常规管理;(2)对于学生不正确、不文明的言行要及时加以引导和制止;(3)树立典型,平等对待学生;(4)因材施教,以鼓励为主;(5)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
4、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1)课题;(2)教学目标;(3)课型、课时;(4)教学重难点;(5)教学方法;(6)教学过程;(7)作业处理;(8)板书设计及教具。
教案设计的步骤:(1)研读课程标准;(2)分析处理教材;(3)确定教学目标;(4)了解教学情境;
(5)选择教学方法;(6)准备教学媒体;(7)设计教学过程
教案设计的要求:(1)科学规范;(2)简洁明了;(3)形式多样;(4)理念先进。
三、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1)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后提出问题研讨,整个进程中,实施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
(2)选择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益于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同时,对文本的开发起到了促进作用。
应该说在学习方式选择上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引导学生探究中,出乎意料,出现了生成。
这是很自然,很正常,也是很好的事,它说明小学生虽阅世不深,但知识面正在不断的拓展,他们是非分明,爱憎分明,感恩心切,纯朴可爱,对“知恩不报”、“忘恩负义”的“坏蛋”恨不得“打他一拳”。
(3)美中不足的是他们年幼易冲动,有些人还不知采用怎样的方法更好地处理问题,有待于教师正确的引导,故在学生出现对“忘恩负义”者及“坏蛋商人”要“打他一拳”以示打抱不平时,老师应该问:采取这样的态度处理问题,妥当吗?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家再仔细读读课文,文中的“商人”是不是这样的人,从而让学生回到正确的处理问题上来,回到对文本的深入探究中来,从而实现情感熏陶与知识技能培养有机结合,以此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能人情人境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三.教法学法
1.巧用情境教学法,渲染情境,激发情感共鸣。
这篇文章所叙述的事件距今已近半个世纪,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较大的距离。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同作者情感的共鸣,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本设计充分创设情境,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2.运用有感情朗读,读中悟情,读中悟义。
“读书百遍,其义字见。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浓郁。
宜用感情朗读贯穿全文教学,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在读中理解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伟大友谊;在读中感受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3.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课文前面的三个自然段结构层次相同,因此可采取举一反三的方法,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总结学法,再迁移学法,指导自学第二、三自然段,培养自学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题,营造氛围。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再见了,亲人”这动情的字眼是1958年10月的一天,我们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时发自肺腑的语言。
同学们,你们听:(放课件)火车就要离站了,志愿军手拉着朝鲜人民的手,深情地说——生:“再见了,亲人!”
师:火车徐徐开动了,志愿军从窗口探出头,挥着手说——生:“再见了,亲人!”
师:火车渐渐远去了,志愿军战士仍大声喊着——生:“再见了,亲人!”
(二)走进课文,品读课文。
1、教给学法,理清线索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段。
听老师朗读课文。
想一想:这部分课文具体回忆了大娘哪几件往事?除此以外还写了
什么内容?(范读)
生:这一段具体回忆了大娘两件往事。
(板书:回忆)师:你是从什么词语判断出来的?
生:我从“记得”、“还记得”两个词语判断出来的。
师:说得对。
请同学们轻声读这两件事,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说出每件事。
(生读)
全,而不是自己唯一的亲人小孙孙。
她爱志愿军胜过爱自己唯一的亲人。
师:“唯一”是什么意思?
生:只有一个,仅有的。
师:大娘连自己唯一的亲人都可舍弃而救志愿军,这正说明了,大娘待志愿军胜似亲人,志愿军和大娘之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这一段除了回忆两件事外,还写了什么内容?
生:文章的开头写志愿军叫大娘不要送了。
(板书:劝慰)最后一句是再次说明志愿军永远不会忘记大娘的情谊。
师:这是对大娘的高度赞扬。
(板书:赞扬)请你们想象告别时的情景,说说这两部分内容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怀着什么样的感情读?
生:这两部分内容要用亲切、劝慰的语气,怀着无比感激的感情读。
师:最后一句是什么句式?谁能改成陈述句?哪种句式好?
生:最后一句是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是……(略)反问句好,表达的感情强烈。
师:那么这一句应该如何读呢?
生:应该用赞扬的语气怀着无比激动的感情读。
师:谁来将这两部分内容连起来读读?
生:(读略)
师:如果把文章开头读得轻缓些,“不,永远不会!”读得深沉有力些,把“多少、山、海、怎么会”读成重音,就更能表达感情了,请大家跟着老师读一遍。
(师带读)
将这两部分内容连起来读过以后,你有什么感觉?
生:这两部分内容互相呼应,最后的反问句回答了前面设问句。
师:哪一句是中心句呢? 生:设问句是中心句。
师:你说得对。
(指板书)这一段是按“劝慰、回忆、赞扬”三个层次来写的,说明大娘与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现在我们来共同回忆一下这一段的学习方法。
(师生共议,师归纳并出示小黑板,小黑板上的内容是:(1)找出“回忆”部分,扣住词句理解;
(2)划分每段层次,把握段落中心;(3)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内在感情。
)2、试用学法。
理解重点
师:课文的第二段在写法和结构上与第一段基本相同,请同学们尝试着运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来学习第二段。
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习,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这一段回忆了小金花什么往事?概括讲出来。
哪些词语最能说明她们母女爱志愿军?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找出中心句。
请大家读读、想想、议议、划划。
(生学.师巡视)
生:我会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略) 生:这一段的中心句是:你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啊。
师:现在我来检查一下你们朗读的情况,看看是否读懂了,读得有感情。
请同学们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读出有关的内容。
师:看,小金花也来了!她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啊,今天怎么落泪了呢?快让我们去劝劝她——生:(读出相关内容)
师:小金花和她妈妈救老王,这件事的起因是——生:(读)
师:经过是——生:(读)
师:结果是——生:(读)
师:听到这个消息,小金花的表现是——生:(读)
师:小金花的精神怎能不让我们赞扬生:(读完)
师:学习了这一段,你明白了些什么?
生:我明白了,小金花母女与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志愿军和小金花母女之间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3、掌握学法,独立自学
师:同学们已经能在老师帮助下运用这节课学习的方法学习第二段,下面要求你们独立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第三段。
(生自学,师巡视)
请你们交流自学结果。
生:我读懂了“回忆”部分,从“那是一九五二年春天”可以看出这是回忆的开始。
回忆了一件事:挖野菜炸断双腿。
(板书:挖野菜炸伤双腿)
生:这一段最能反映大嫂爱志愿军的词是:代价。
代价原来指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付出的物力和精力,这里指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炸伤了双腿。
(板书:付出代价)
生:这一段也可以分为三层。
(略)
生:我会将最后一句改为陈述句。
(略)
生:这一段的中心句是:永远不会忘怀您对我们的深情厚意。
生:我愿意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
师:这一段又使你明白了什么?
生:这一段使我明白了大嫂与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志愿军和大嫂之间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评价试题(北师大版) 同学们,一个学期又快结束了。
在这个学期里,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下面的题目会让你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评价。
请你仔细审题,认真答题,你
一、填空。
24分(每空1分) 1、一亿零九百零九万,写作( );把它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约( )亿。
2、估算: 21×403≈ ( ) 7413÷62≈
( )。
3、把我们学过的五种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 )<( )<( )<( )<( ) 4、看图填空: ∠1=( )度 ∠2=( )度 ∠3=( )度 ∠4=( )度 5、用符号表示下面的温度: 零下18摄氏度( ); 零摄氏度( )。
6、1平角+1直角=( )°。
7、以雷达站为观测点。
鱼雷艇的位置是(北)偏东
(60°),距离雷达站( )千米。
巡洋舰的位置是
( )偏( ),离雷达站( )千米。
护卫舰的位 置是( )偏( ),离雷达站( )千米。
学校
:
__
__
__
__
__
__
_
班
级
:
_
_
__
__
__
__
姓
名
:
__
__
__
_
__
__
二、判断题。
5分
1、一个角的两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 )
2、零下10°C比零下4°C高6°C。
( )
3、亿以内数的读法是,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 )
4、a×(b+c)=a×b+b×c 。
( )
5、折线统计图也能反映数量的多少。
( )
三、选择题。
5分
1、下午5时整,钟面上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 )。
A. 直角
B. 钝角
C. 锐角
D.平角
2、最大的三位数乘以最小的三位数,积是( )。
A. 999
B. 9990
C. 99900
D. 999000
3、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 )。
A. 线
B. 线段
C. 射线
D. 直线
4、40525034写成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是( )。
A. 405万
B. 4053万
C. 4052万
D. 4051万
5、与63×101的计算结果相等的式子是( )。
A. 63×100+1
B. 63×100-1
C. 63×100+63
D. 63×100×1
四、计算。
30分
1、直接写出得数。
6分
5050÷5= 0÷76⨯5= 198-98⨯2=
101⨯4= 125⨯8+2= (980-80)÷30=
2
⨯12ࠀ12ᔗɨపᘀ䕨䌀ࠀ 愀ᡊ漀Ĩࠀ ᘀ良䌀ᡊ 愀ᡊ漀Ĩࠀ ᘀꄫ䌀ᡊ 愀ᡊ漀Ĩࠀ ᘀ൨✝䌀ᡊ 愀ᡊ漀Ĩࠀ 㔀脈䩃䩡⡯ࠀ ᘀ끨絺㔀脈䩃䩡⡯ࠀ ᘀᅨ婮㔀脈䩃䩡⡯j 12ࠀ ࠀ 㔀脈䩃ࠀ愁⑊洀H 渄H 漄Ĩ j 12ࠀ ᘀ읨㔀脈䩃ࠀ愁⑊洀H 渄H 漄Ĩࠀሁࠀ12ࠀ12ࠀ12ࠀ12ࠀ12 12ऊ12ऒ12च12ढ12न12प12ल12स12 12 12 12 12ॐ12 12 12÷1212121212121212121212Ý1212121212121212121212Ý1212121212121212121212Ý1212121212121212121212Ý1212121212121212121212Ø1212121212121212121212Æ1212121212뜀121212121212Ý1212121212뜀121212121212·1212121212였121212121212Ý1212121212눀121212121212121212121212Ѐ12晆Ї12Wednesday ᄀᒄᘁĤ晉12䑗d 葠Ĕ摧⨂
Ĥ萑Ĕ␖䤁Ŧ13圀摄怀ᒄ愁Ĥ摧⨂
Ѐ14晆è14
Ĥ␖䤁Ŧ15愀Ĥ摧⨂
ࠀ16萑ǘ搒ﹰ16䑗È葠ǘ摧璝16␃愁Ĥ摧殢¿ࠀࠀ1616161616161616ࠀ16६16८16ॲ16ࠀ16ࠀ16ॼ16ॾ16ঊ16ঌ16ঐ16দ16শ161616ࠀ16ࠀ1616ਈ16ਐ16ਚ16쿳볳꒰辘莘湺新新窰ꑜꑓ1616161616161616161616ᘑ聨織䌀ࠀ愀漀Ĩᘑ摨餍䌀ࠀ愀漀Ĩᘑ繨防䌀ࠀ愀漀Ĩᔗࠀ畫ᘀ顨佐䌀ࠀ愀漀Ĩᘑꉨ뽫䌀ࠀ愀漀Ĩᔗࠀ畫ᘀᴊ䌀愀ࠀ漀Ĩᘑ䕨䌀ࠀ愀漀Ĩᔗࠀ畫ᘀꅨᕟ䌀愀漀Ĩᔗࠀ畫ᘀ周眢䌀ࠀ愀漀Ĩᔗࠀ畫ᘀ褯䌀ࠀ愀漀Ĩ j16ᘀࠀ䌀唀Ĉ䩡䡭Ѐ䡮Ѐ⡯甁Ĉᔗɨపᘀ띨霎䌀ࠀ愀漀Ĩᔗɨపᘀィ偑䌀ࠀ愀漀Ĩᔗɨపᘀ䌀愀漀Ĩᔗɨపᘀ㨶䌀ࠀ愀漀Ĩࠀ16ड़16फ़16ॠ1616।16०16२16४16६16ঌ16ࠀ1616ࠀ16સ1616ࠀ16ଠ1616ó161616161616 1616161616ó1616161616161616161616ó1616161616161616161616ó16161616161616 16161616î1616161616161616161616Ô1616161616퐀161616161616Ô1616161616쌀16161616 1616¾1616161616대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