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的三大考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晓的三大考验
国美电器控制权争夺战终于揭晓:陈晓意外获胜(之前并不被看好)。

陈黄大战持续一个月后暂告一个段落。

然而这只是开始,陈晓只是赢了长跑比赛的第一站,是短跑,绝非终点。

黄光裕白手起家将国美做大,岂会甘心就此失去国美控制权?新一轮的暗战不可避免。

尤其对陈晓而言,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至少面临三大考验。

考验一:名誉。

陈晓的意外胜出,也让他不得不背上了沉重的名誉包袱。

在争夺战的初期,我个人认为陈晓做的还是比较到位的,在那样一个危机关头,带领团队,顽强奋战,重新在资金上,包括市场上稳住了阵脚。

应该说是帮助国美度过了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

问题在于,局面稳定了之后,陈晓可能想谋求更大的话语权或者控制权,从公司治理来讲这个想法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在什么时间用什么力度和方式推动这种变革。

这个过程中间,可能陈晓推进得有点着急和过激,甚至在香港说了狠话,“黄光裕的政治生命已经结束”、“鱼死网不破”,这样的话刺伤的应该不是黄光裕,而是他自己。

黄光裕已经身陷囹圄,不管有什么问题,在道义会受到一定的同情,而陈非常容易让人理解为乘人之危,不够厚道。

虽然国美控制权之争不关乎道德,但却关乎一个职业经
理人、一个商界名人的名誉。

如何重建个人名誉?这是个考验。

考验二、性格。

就性格而言,黄陈之战早埋种子。

从大股东(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的关系考量,一个强势大股东(老板)需要一个相对比较温和的CEO,性格互补才能和谐。

这也是为什么前期他们两个还能相处得不错,后来因为这些事件的发生,陈晓自己公司角色和内心也发生了变化,从过去总裁当了董事长,从过去的相对温和和弱势,变得强势强硬起来了,变得有点像黄光裕了,这是一个转折点,导致双方矛盾迅速激化。

一方面强势霸道成性的黄光裕不能接受,另一方面外秀内强的陈晓不能容忍和克制。

两个都当过老大的人的性格碰撞产生了。

陈晓前期的内敛和隐忍,看来都是表象。

千万不要忽略了一个事实,陈晓一手打造的永乐电器也是在香港成功上市的。

也就是说,陈并非败北无路可走投奔国美,连黄光裕自己都承认收购永乐是他遇到过的最艰难的商业谈判。

可见,两个人骨子里都是很强悍的。

此次交锋,更是把陈晓隐藏的一面暴露无遗,暂时胜出后,如何平衡自己与黄光裕的性格冲突?这又是一个考验。

考验三:模式。

后黄光裕或后“9.28”时代的国美,到底应该塑造什么样的经营模式?也许其实真正能够控制公司
的,也许不单单是股份问题、董事会问题,而是一种文化。

国美做到今天,曾是中国商业的成功典范,不管谁来掌舵,再往前走,如何树立一个更加和谐、民主、持续创新的企业文化,是个根本问题。

陈黄之争的另一个焦点便是业务模式,是继续规模化扩张还是精耕细作求质量。

换句话说,一个是粗放式经营,一个是精细化经营。

与苏宁相比,国美在企业流通再造、成本控制、人力资源、ERP改造上以及信息化建设上,都是滞后的,但要系统调整,就会有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冲突。

本次依赖投资机构勉强胜出的陈晓当然应该投桃报李,资本的本性也是完全趋利的,陈晓又该如何平衡?
陈晓要实现理想,国美要实现从优秀到卓越,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变必不可少。

黄氏家族会同意吗?这可是对黄光裕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的直接分割。

同时,国美品牌的修复与再造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国美的成功,一直是商业品牌的成功,它的公益品牌和社会品牌严重滞后于商业品牌。

这也是国美过去备受病诟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美必须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社会品牌。

当然,从本质上说,陈晓的真正考验是个人价值观和生命方式的选择。

他可以和黄一起,“惺惺相惜”,坚守自己的阵地和理想;他也完全可以像张大中或朱新礼一样,把企业
像猪一样卖掉,然后手持重金,从心出发,开始新的征程(至少他比朱新礼幸运)。

第1页第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