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食材名家散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饺子食材名家散文
【篇一:饺子,食材,名家散文】
介绍:做一档有灵魂的读书节目。
每天更新一期。
主播:潮羽,365天每天更新一期。
介绍:做一档有灵魂的读书节目。
每天更新一期。
主播:潮羽,365天每天更新一期。
【篇二:饺子,食材,名家散文】
”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
”这是北方乡下的一句俗语。
北平
城里的人不说这句话。
因为北平人过去不说饺子,都说“煮饽饽”,
这也许是满洲语。
我到了十四岁才知道煮饽饽就是饺子。
北方人,不论贵贱,都以饺子为美食。
钟鸣鼎食之家有的是人力财力,吃顿饺子不算一回事。
小康之家要吃顿饺子要动员全家老少,
和面、擀皮、剁馅、包捏、煮,忙成一团,然而亦趣在其中。
年终
吃饺子是天经地义,有人胃口特强,能从初一到十五顿顿饺子,乐
此不疲。
当然连吃两顿就告饶的也不是没有。
至于在乡下,吃顿饺
子不易,也许要在姑奶奶回娘家时候才能有此豪举。
饺子的成色不同,我吃过最低级的饺子。
抗战期间有一年除夕我在
陕西宝鸡,餐馆过年全不营业,我踯躅街头,遥见铁路旁边有一草棚,灯火荧然,热气直冒,乃趋就之,竟是一间饺子馆。
我叫了二
十个韭菜馅饺子,店主还抓了一把带皮的蒜瓣给我,外加一碗热汤。
我吃得一头大汗,十分满足。
我也吃过顶精致的一顿饺子。
在青岛顺兴楼宴会,最后上了一钵水饺,饺子奇小,长仅寸许,馅子却是黄鱼韭黄,汤是清澈而浓的鸡汤,表面上还漂着少许鸡油。
大家已经酒足菜饱,禁不住诱惑,还
是给吃得精光,连连叫好。
做饺子第一面皮要好。
店肆现成的饺子皮,碱太多,煮出来滑溜溜的,咬起来韧性不足。
所以一定要自己和面,软硬合度,而且要多
饧一阵子。
盖上一块湿布,防干裂。
擀皮子不难,久练即熟,中心
稍厚,边缘稍薄。
包的时候一定要用手指捏紧。
有些店里伙计包饺子,用拳头一握就是一个,快则快矣,煮出来一个个的面疙瘩,一
无是处。
饺子馅各随所好。
有人爱吃荠菜,有人怕吃茴香。
有人要薄皮大馅,最好是一兜儿肉,有人愿意多羼青菜。
(有一位太太应邀吃饺子,咬
了一口大叫,主人以为她必是吃到了苍蝇蟑螂什么的,她说:“怎么,这里面全是菜!”主人大窘。
)有人以为猪肉冬瓜馅最好,有人认定羊
肉白菜馅为正宗。
韭菜馅有人说香,有人说臭,天下之口并不一定
同嗜。
冷冻饺子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是新鲜的好。
据说新发明了一种制造
饺子的机器,一贯作业,整治迅速,我尚未见过。
我想最好的饺子
机器应该是——人。
吃剩下的饺子,冷藏起来,第二天油锅里一炸,炸得焦黄,好吃。
读《寻味》与梁实秋《雅舍谈吃》用网络语言来说,我是一个资深
吃货。
自从负责起单位内网论坛上的饮食板块,这个吃货的名声就
更是香飘万里了。
但凡重庆城内,上到久负盛名的星级饭店,下到
大隐于市的路边高手,虽不敢说无一不晓,却也可以如数家珍。
作为一名有深度的吃货,唐鲁孙的《中国吃》自是必修课本,梁实
秋的《雅舍谈吃》也是久负盛名。
有人说,作为散文史上的一代宗师,梁实秋这本《雅舍谈吃》,虽然在美食知识上远远不如正经八
旗子弟出身的唐鲁孙那么渊博厚实,但却多了一种文人对生活的感
情和体悟。
都说文如其人,读梁实秋的美食文字,读着读着,似乎
就能看见梁实秋本人席地而坐,指点江山,挑剔品鉴,娓娓道来。
梁实秋认为,“馋”和“饿”不一样,“馋”,“最需要满足的是品味”,
是“近于艺术的趣味”。
“人之犯馋,是在饱暖之余,眼看着、回想起
或是谈论到某一美味,喉头像是有馋虫搔抓作痒,只好干咽唾沫。
一旦得遂所愿,瓷情享受,浑身通泰。
”在梁实秋看来,享受美食,
不仅是一种舌尖上的快乐,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他写的美食,
如火腿、醋溜鱼、烤羊肉、酱菜、汤包、腊肉、栗子、八宝饭,多
是家常味道,但是下笔却处处透出一份雅致和惬意。
前面是古籍典故,后面是名人风流,再加上自己的生活感悟为调剂,奇闻轶事为
佐料,整篇文字,闲闲雅雅,读之有如微风拂面。
似乎看了他的文字,整个人也变得雅致了起来。
再后来,我看到了汪曾祺的《寻味》。
《寻味》与《雅舍谈吃》有
很多相似之处。
它们都不是典型的美食类书籍,重点放在由美食引
出的文化背景与生活感悟上。
《雅舍谈吃》以家常菜为主,《寻味》说的也多是平民百姓的味道。
《雅舍谈吃》引经据典,谈文化,写
生活;《寻味》同样旁征博引,说历史,讲风土。
汪曾祺淡如清茶的
文字风格和梁实秋也有很多近似的地方。
但是令人感到惊讶的是,
这两本看上去如此相似的书,却折射出完全不同的思想光芒。
现在的冀南农村老家,饺子已经成为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美食了。
逢年过节吃、来了亲戚吃、每月初一还可以吃对月饺子,几乎是随
时可以吃!饺子馅也是五花八门随心所好,不管荤素食材,只要想
到的即可用来做成饺子馅。
我从小就喜欢吃饺子,后来喜欢自己包
饺子,但更喜欢包饺子的过程和氛围,几十年来,饺子在我心里已
经沉淀为一种情结!
小时候的乡下,夏秋季时节下雨得时候,便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一块塑料布一披,便光着脚丫冒着雨满世界的疯跑,每到这个时候,大人们便会冒雨到菜园子里割韭菜,自家园子没有的就割邻居家的,招呼都不用打,因为邻里之间都这样不见外,这就是农民的厚道与
纯真吧!回到家里,拿出平时不舍得吃的几个鸡蛋,炒的碎碎的与
新鲜的韭菜搅活拌成馅,几粒花椒炒熟碾压成粉,倒入馅儿里提香,记得那时香油味精是很少放的奢侈品,但这绝不会影响到饺子馅的
鲜美味道!因为这已经是当时最难得美食了。
一年中除了过年很少
能吃上饺子,能吃上白面已经是最大的难得了,当时人们好像真的
没有亦或是不敢有那么高的追求!
当母亲把和好的白面团放在案板上,一家人就围坐在一起开始包饺
子了,父母一边包饺子一边数说着地里的农活、商量着大姐的婚事、盘算着把老屋翻盖一下。
这一切我似懂非懂,但我知道全是对孩子
和未来生活的憧憬!煮饺子是在燃柴土灶进行的,由于下雨天凉,
挤在灶火前,看父亲拉着风箱。
天气潮湿柴火烟大不好着,父亲使
劲拉着风箱,呼达、呼哒,火光把父亲的脸颊映的通红,没穿衣服
的后背上留下烈日晒出的紫红印记。
那时饭后的午睡很有味道,躺
在床上看借来的小人书,听窗外一阵阵雨打梧桐树叶的声音,不知
不觉就进入了梦想乡。
长大后工作进城了,工作忙应酬多,一家人在家一起吃饭就很少,
更别说比较费功夫的饺子,所以我便更珍惜在家包饺子的机会。
礼
拜天只要有时间,我们会早早起来提前把面活好,然后不慌不忙的
到菜市场买了韭菜和绞好的肉馅,回到家里仔细认真地加工制作饺
子馅,一切就绪后我俩才喊孩子们起床,一起包饺子一起享受这难
得的团聚时光!
其实除了我和妻子,孩子们都不怎么喜欢吃饺子,这也怪不得这些
90后和00后,与现代舌尖上的美食相比,饺子真的没有啥特别的,没有经历过,想让他们爱吃,真的很难!为鼓励孩子气吃饺子,妻
也是费尽了心思,预先包入饺子一个硬币,然后分配任务一样,每
人10个饺子,吃到硬币的算是讨得好彩头、好运气。
即使这样,我们俩谁吃到了也不敢吱声,只待他们吃完最后一个。
若是哪个孩子刚开始就吃到硬币,别的也会同时放下筷子,他妈妈分配的定额也只能泡汤了!
即使这样,我也还是喜欢和他们一起包饺子!因为饺子里包含着我童年的幸福记忆;饺子里包含着父母沉甸甸的爱;饺子里包含了姐妹手足般的亲情呵护;饺子里包含了夫妻30年的相濡以沫、不离不弃;饺子里也包含了我们对子女的无限祝福与期盼!那亲人围坐一起的场景令人向往,那感觉荡气回肠,那滋味今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