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1 1-2-2再别康桥》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别康桥》在你的心里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 《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 别离诗,犹如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诗人 的自由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 美的自然风景融会成了别具一格诗境之美。
拓展阅读:赏析《沙扬娜拉》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场娜拉!
整体感知
• 第一节最引逗我们情思的是那三个“轻轻”,使我们体会到,康 桥是美丽,而这美的最集中的表现在一个“静”字。
• 第二节至第六节则是作者情感,思绪发展变化的一个全过程的典 型概括。
• 最后一节,与第一节呼应,又有深入,"轻轻"变成了"悄悄",物 我两眷溢于诗表。
整体感知: 本诗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河畔的金柳
夕阳中的新娘
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
温润可人
清澈的潭水
天上虹
彩虹似的梦
意醉情迷,物我两忘 ,主客观合一 ,
更突出对康桥的依恋。
两个拟人
“招摇”:常含贬义,用“招遥”写水草,显现出无拘无束,自 由自在的情态。这种“自在逍遥”的安闲,本是写人之词,用来 写水草,又更显生动、形象。
“油油”是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样子。用它修饰 “招摇”,不但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还使我们想起了水 草得以“招摇”的河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 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自在安闲。这是 怎样一幅美景啊!而这美景全赖诗人的“招摇”。
• 《再别康桥》出于他自编的最后诗集《猛虎集》。这首诗当写于1928年11 月6日诗人第三次旅游归国途中,中国海上。"康桥"即"Cambuidge"(今译" 剑桥"),诗人关于它的作品较多,1922年,从剑桥进修归国后,有诗《康 桥,再会罢》,1926年,二次旅游该国后,又有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 可看出诗人对康桥的感情是十分深切的。究其原因,一方面康桥充满了这位 浪漫诗人所需的古老、宁静,充盈梦幻色彩的氛围,另一方面是康桥是诗人 一生"真愉快"时光的所在。
整体感知、欣赏诗歌
反复诵读,体会形式美。 抓住意象,欣赏意境美。 深入分析,领悟主题美。
再别康桥 (1) (现实)
依依不舍
客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象
金柳___新娘 青荇___招摇 一潭___彩虹 星辉___放歌
(2_5)(寻梦)
悄然离去 (笙箫 夏虫)
(6_7) (现实)
主观情意 欣喜 眷恋
无奈 惆怅
修辞
两个暗喻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一
感谢收看
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一
再别康桥
教学课件
学习目标
• 一、体会《再别康桥》所深寓的感情。 • 二、理解《再别康桥》运用意象、修辞表达感情的特点。 • 三、了解《再别康桥》的“三美”。 • 四、有感情的朗诵和背诵《再别康桥》。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 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 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 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 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 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 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 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 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 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对康桥的无限欣喜和眷念之情。
欣赏这首诗,你是否觉得它写得很飘逸,很美?那么, 这个美感你是从哪里感受出来的呢?
建筑美(形式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都整齐划一,
给人以美感. 音乐美:1、押韵.
2、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3、回环复沓. 绘画美:1、色彩绚丽的词句创作出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 2、通过动作感很强的词语,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