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任安书》教案
《<报任安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司马迁的生平遭遇和创作《史记》的动机,理解他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复杂深沉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2)理解司马迁的生死观和他著书立说的伟大抱负。

2、难点
(1)体会文中蕴含的悲愤情感和深沉的人生思考。

(2)分析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情感和语言特点。

2、点拨法:对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关键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因为
李陵之祸遭受宫刑,却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完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这个人就是司马迁。

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他写给朋友任安的一封信——《报任安书》,一起走进他的内
心世界,感受他的悲愤与坚毅。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 145 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
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
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2、背景介绍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

任安,字少卿,曾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等职。

汉武帝太始四年(前 93 年),任
安因戾太子事件被处以腰斩。

在此之前,任安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
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一直没有回复。

直到任安临刑之前,司马迁才写了这封回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3、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正读音和停顿。

(四)文本研读
1、研习第一段
(1)重点字词讲解
“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等。

(2)内容分析
本段开篇交代了写信的缘由,表达了对任安来信的感激和自己未能及时回复的歉意。

2、研习第二段
(1)重点字词讲解
“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流俗之所轻也”等。

(2)内容分析
司马迁解释了自己不能“推贤进士”的原因,表明自己并非不重视朋
友的嘱托,而是因为身遭不幸,处境艰难。

3、研习第三段
(1)重点字词讲解
“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何足贵乎”等。

(2)内容分析
这一段作者以自己的遭遇为例,说明自己地位卑微,被主上所戏弄,抒发了内心的悲愤和不平。

4、研习第四段
(1)重点字词讲解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等。

(2)内容分析
司马迁阐述了自己的生死观,认为人固有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
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他表明自己之所以忍辱负重,是为了
完成《史记》这部伟大的著作。

5、研习第五段
(1)重点字词讲解
“亦颇识去就之分矣”“恨私心有所不尽”“文采不表于后也”等。

(2)内容分析
此段进一步表达了自己著书立说的决心和愿望,强调了《史记》的
重要意义。

6、研习第六段
(1)重点字词讲解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等。

(2)内容分析
司马迁希望将《史记》藏之名山,传之后世,表现了他对这部著作
的坚定信念和殷切期望。

(五)写作特点分析
1、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
文章以叙事为基础,通过叙述自己的遭遇,引出对人生和生死的思考,进而抒发内心的悲愤和坚定的信念。

叙事真实感人,说理深刻透彻,抒情真挚强烈,三者有机结合,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运用大量的排比和反问
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如“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
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
最下腐刑极矣!”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表现力。

同时,作者还运用了反
问句,如“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加强了语气,
发人深省。

3、语言丰富,表现力强
文章语言丰富多样,既有典雅庄重的书面语,又有生动活泼的口语,如“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
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等,使文章富有变化,生动形象。

(六)课堂小结
本文是司马迁写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作者在信中倾诉了自己的
不幸遭遇和内心的痛苦,阐述了自己的生死观和著书立说的伟大抱负。

文章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语言丰富,表现力强,是一篇不可多
得的佳作。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能够深刻体会司马迁忍辱
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同时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四、五、六段。

2、结合本文,写一篇关于司马迁的人物评价,不少于 500 字。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和自主探究来理解文意,
同时要加强对重点字词和句式的讲解,帮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在分
析写作特点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

此外,还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