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天气
一、填空题。

1. 我们关心天气
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2.一些探测仪器和卫星技术能够帮助科学家更准确地观测天气。

3.我们能学着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

4. 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一时间的大气状况。

5.在观察天气时,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天气。

6.我们每天都要进行天气观察,并把每天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这一段时间内我们这个地方的天气变化了。

7.可以从气温、云量、降水量、风速和风向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 天气日历
1. 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有了天气日历,我们在做长时间的天气观察时,就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记录,并利用这些记录,分析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找到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

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和风向等。

3.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

3. 温度与气温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就可以知道当地的气温。

2.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

气温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中午,最低气温出现在凌晨。

3.我们可以利用温度折线图来观察温度在一天当中的变化情况。

4.在同一时间里,室内和室外的温度不同。

在同一地点,一天中的温度也不同。

5. 用温度计测量室外温度时,在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

4. 风向和风速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东南风是由东南向西北吹来的风。

红领巾向西北方向飘动,那么这天的风向是东南风。

风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

2.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我们用它来描述风向。

风向标的方向是指西北方向,那么风向是吹西北风。

3.根据风中物体运动变化的情况和人的感受,我们可以大概估测风的强弱。

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 13 个等级。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简化的风速等级是 3 个等级。

5.风向和风速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在天气日历中,记录我们每天对风向和风速的观测。

5. 降水量的测量
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2.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下雨的等级,制定了雨量等级表。

衡量降雨的多少要收集 24 小时的雨水。

6. 云的观测1.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2.云的多少和形状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

3.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以分为晴天、多云、阴天。

气象学家把云分成了积云、卷云、和层云三类。

4.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

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层云有时会覆盖大部分甚至整个天空。

如果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所以也称它为雨层云。

5.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

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但是也能发展成积雨云,并形成雷阵雨的天气。

6.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卷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才能形成,所以卷云是有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7. 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1.经过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录了很多相关的天气信息。

2.对观察到的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3.一段时间里的气温、云量、降水量、风向和风速的变化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影响。

4.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会不断提高。

5.有些动物和植物对天气的细微变化非常敏感。

6.现在的天气预报除了预报云量、气温、降水量、风向和风速外,还会预报空气质量、降水概率、舒适度指数和紫外线强度。

简化的风速等级表(3个等级)
降水量等级表(6个等级)
二、简答题。

1.有人说“天气就是气候”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

天气是经常变化的,持续的时间短;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来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2.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时应注意些什么?
答:(1)温度计容易损坏,要轻拿轻放。

(2)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在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3)读书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

3.为什么天气预报有不准的时候?
答:由于大气运动十分错综复杂,天气变化的客观规律还没有全部被认识,气象科学尚处于年轻、发展阶段。

所以天气预报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准确的预报有时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会不断提高。

第二单元溶解
一、填空题
1.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1.水能溶解很多物质。

由于水溶解了自然界中的许多矿物质,生物得到了营养;由于水溶解了空气中的氧气,水中的动物和植物能够生存。

2.过滤实验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滤纸,铁架台。

3.过滤实验中,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

让漏斗颈的底部紧贴烧杯的内壁。

过滤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2.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1.为了清晰的观察到物质的溶解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代替食盐做溶解实验。

2.高锰酸钾紫红色,呈颗粒状。

人们常用高锰酸钾来消毒和防腐。

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需要用小匙来取。

3.溶解就是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变成的颗粒大小看不见,不会沉淀,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3.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1.某些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能够形成均匀、透明、稳定的溶液。

2.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3.许多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比如高锰酸钾、食盐、酒精等,但也有许多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比如石头、面粉、油等。

4.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2.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了解某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帮助。

3.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

4.拉注射器活塞,压力减小,气体析出;推注射器活塞,压力增大,气体溶解。

气体既能溶解在水中,又能从水中析出。

4.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的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水中的动
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6.水能溶解一些固体、液体、气体。

5. 溶解的快与慢
1.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

2.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搅拌、加热、切碎。

3.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是:液体是否被搅拌、水的温度、物质颗粒大小。

6.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1.一杯水不断加进食盐,直到再也不能溶解为止,这种食盐溶液,叫做食盐的饱和溶液。

2.在20摄氏度的环境下,100毫升水能溶解 36克食盐。

3.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4.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5.实验时,我们可以用量筒量水,用天平称盐。

实验完,应把盐水收集起来,做下一个
实验。

7.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1.蒸发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蒸发皿、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食盐水。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最低。

3.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

人们就是利用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利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4.已经在水里结出的食盐,继续加水,食盐还会溶解。

5.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食盐和水,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6.空气、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都是可逆的过程。

二、过滤实验装置和酒精灯三、蒸发实验装置
四、简答题
1.通过实验与观察,你对溶解有什么认识?
答:溶解就是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变成的颗粒大小看不见,不会沉淀,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2、怎样观察和区别物质是否在水中溶解了?
答:(1)观察物质进入水中后能否看见颗粒;
(2)分布是否均匀;
(3)是否有沉淀出现;
(4)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3、往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涤剂,震荡后会怎样?
答:加入少量洗涤剂后,混合物变成了乳状的液体,已经无法分辨油和水了。

4、怎样区分液体之间的溶解?
答:观察液体能否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若能,就说明能溶解于水。

5.你知道我们食用的盐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吗?
答: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

人们就是利用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利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6.在使用酒精灯加热蒸发实验中,应注意哪些事项?(课本3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