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教学教案人民版选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认识其必然性。

2.根据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归纳是如何促进民族融合的,并用唯物史观分析其对中国历史进程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3.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中所引用的历史材料,掌握分析、运用历史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本课史实的分析、归纳等认识活动,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各项改革举措的了解,认识北魏
前期政治经济制度的落后性和民族融合的必然性。

2.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3.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补充材料及自己对教科书的认识和理解,学会使用讨论
法、分析法和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目的的认识,了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
史;认识民族平等团结、互相交流的重要性。

2.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
融合的前提条件。

3.了解孝文帝改革给社会所带来的繁盛局面,使同学们认识民族融合交流给社会进
步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均田制得推行及其作用、迁都洛阳是推进改革的重要的环节。

难点: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如何促进民族融合的。

三、教学方法:史料研读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想必同学们都很熟悉了吧,但是花木兰是哪个民族,生活在哪个朝代同学们知道吗?花木兰是鲜卑族,生活在北魏,那么北魏为什么能在魏晋南北朝这个朝代更替频换的时代脱颖而出呢?那是因为北魏有一个伟大的帝王进行了一场远见卓著的改革(放视频)在民族融合的潮流下,孝文帝毅然抛弃了狭隘的民族观,进行了一场深入的汉化改革,他的改革又推动了民族的融合,那么孝文帝在什么样的危机下采取了哪些措施如何促进了民族融合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危机(背景)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北魏所处的那个时代魏晋南北朝,这是一个大分裂、大动荡、大融合的历史时期。

386年鲜卑拓跋部建立了魏国,定都平城,史称北魏,建国后北魏迅速崛起,于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十六国一百多年的分裂战乱局面,实现了北方的统一。

统一北方后的北魏,社会相对安定,民族融合加强,这为孝文帝的改革提供了前提条件。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北方人口南下,在北魏的统治区域内有两种民族,北方少数民
在一起时难免就会发生矛盾和冲突,这就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文明的冲突,在这种冲突下社会矛盾尖锐。

孝文帝继位后任命各位为钦差,分为十组到全国各地体察民情,调研社会矛盾,请各位钦差根据你的学案和课本内容,思考三则材料各反应了当时北魏出现了哪些矛盾?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3分钟)
材料一:“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材料二:“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

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谢灵运
材料三: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危机四伏。

由于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颇为悬殊,拓跋贵族对汉族地主存有戒心,汉族地主官僚也是心存不满,常常和鲜卑贵族发生矛盾。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情景教学,教师扮演孝文帝,学生扮演钦差,模拟早朝议政。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点拨归纳三组矛盾: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拓跋贵族盘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治阶级内部汉族地主与鲜卑贵族也是矛盾重重。

归纳起来当时的情况就是社会矛盾异常尖锐,面对这些矛盾和冲突,孝文帝该如何抉择?
那么我们就要了解一下孝文帝的文化背景,孝文帝自小被他的祖母冯太后抚养长大,冯太后出身汉族对汉族的文化非常了解,在她的教导和督促下,孝文帝阅读了儒家经典和史学典籍,对汉族的文化深深地仰慕,他深深的明白要想在长久的统治下去,落后的鲜卑族必须学习汉族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要么学习,要么灭亡,孝文帝的选择是?学习,因此他进行了一场深入的汉化改革。

(二)应对(措施)
孝文帝具体采取了哪四个措施呢?
经济均田制,政治整顿吏治,文化迁都洛阳,习俗革除旧俗。

现在我们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逐一突破。

一什么是均田制?二如何整顿吏治?三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四革除了哪些习俗?现在开始。

学生自主学习(3分钟)
1.经济:均田制
(过渡)在封建社会国之柱石是农业,农业之本是土地,那么孝文帝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呢?
实行均田制,那么什么是均田制呢?将国家控制的无主土地和荒地分给农民耕种,授田的农民承担一定的徭役和杂税。

注意是国家掌握的无主土地和荒地,不是地主的土地,那为什么北魏政府为什么掌握了那么多的无主土地和荒地呢?北方经过多年的战乱,大量人口死亡和南迁,就导致大量土地荒芜,政府就把这些土地分给农民耕种,那政府分配的土地不是全部归农民所有,露田归国家所有不能买卖,桑田归农民所有,可以买卖。

质疑:为什么孝文帝要实行均田制呢?
史料探究: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

安世乃上书曰……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高祖(孝文帝)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

——《魏书·李安世列传》豪强兼并土地,农民失去了衣食之本,百就姓贫饥流亡,政府赋税也没有保障。

为了安抚流民,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也为了更多的北方游牧民族学习汉先进的农耕技术,孝文帝实行均田制。

那么均田制实行后,孝文帝的目的实现了吗?
农民劳动积极性提高,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真是一
2.政治:整顿吏治
(过渡)经济上是均田制,那么政治上又是如何呢?
整顿吏治。

面对北魏吏治腐败的现实,孝文帝又是如何整顿吏治呢?政绩决定任期,严厉处罚贪污者,俸禄制,北魏的官僚原来是没有俸禄的,他们全靠贪污和掠夺来维持他们奢侈的生活,这就导致百姓负担沉重,吏治腐败,孝文帝仿效汉制实行俸禄制,规定官吏工资一概由政府发放,不许官吏自筹。

质疑:吏治的是每个朝代都面临的问题,今天我国也在反腐倡廉,孝文帝整顿吏治的措施对于我国的反腐倡廉有何启示?请同学们积极思考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点拨归纳:孝文帝对于贪污帛一匹以上的就要处死,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贪污一定要从严从重严惩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

孝文帝找到了当时北魏官吏腐败的原因,针对实行任期制和俸禄制,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着力解决滋生腐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我们现在是法制社会了,所有我们还可以依法治国构筑严密的廉政法律体系。

更重要的是还要建立健全有力的反贪体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重视社会舆论监督等等。

3.文化:迁都洛阳
(过渡)经济政治问题都解决了,那么文化方面又该如何呢?
迁都洛阳,鲜卑拓跋部在平城也就是现在的山西大同已经居住了一百多年了,孝文帝为
孝文帝对繁荣富庶的洛阳一心向往,怎奈鲜卑贵族不愿南迁,面对众多的守旧反迁都势力,孝文帝会用什么更高明的手段达到其迁都的目的?(播放视频)可见孝文帝不仅有着远大的眼光还有高超的政治手段。

迁都洛阳对于孝文帝的改革非常重要,从此孝文帝摆脱了鲜卑贵族的掣肘,为他更为深化的汉化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4.革除旧俗
(过渡)孝文帝终于来到了他魂牵梦绕的洛阳,但怎样才能尽快融入中原文化,在这片土地上获得新生呢?
革除旧俗。

孝文帝革除了哪些旧俗呢?仿汉制,孝文帝仿制汉族的典章制度,重新修订官制和礼仪。

穿汉服、改汉姓,孝文帝原名为拓跋宏,以身作则改为元宏,同学们您们有没有姓陆、贺、刘的?可能你的身上就流淌着鲜卑族的血液哦。

说汉话,孝文帝规定三十岁以下的鲜卑青年必须学习一门外语汉语。

与汉族通婚,这次孝文帝又是亲自表率娶汉族女子充实后宫。

质疑:迁都洛阳革除旧俗后的鲜卑人和汉人长期生活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我们来看两幅图,观察图片中两尊佛指像的服饰上有什么不同?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佛像的衣服是典型的胡人服饰,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大佛的衣服比较飘逸,则是汉族的服饰,由此可见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被汉化了。

当然不仅是少数民族在学习汉族,汉族人民也在学习少数民族。

汉族最初是席地而跪,那么跪着的姿势舒不舒服?会麻木时间久了还会变形,胡床就是马扎,坐着舒服携带也方面,深受汉族人民的喜欢。

胡人褶皱的衣服和胡饼在当时也
那么现在同学们来回答开课之处的那个问题,孝文帝在什么样的危机下采取了哪些措施如何促进了民族融合呢?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点拨归纳
1)政治:俸禄制、任期制、仿汉制促进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
2)经济:均田制的实施促进了少数民族生产方式由游牧到农耕
3)文化风俗:重儒学、穿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族通婚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风俗的汉化
教师归纳:孝文帝改革的性质是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一场封建化的过程。

(三)成效(影响)
在我的心中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但是也有人说孝文帝是毁灭本民族的民族罪人。

对此同学们你们有何看法呢?现在我们全班分为正反两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找到支撑你们观点的论据,提示从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所产生的影响(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思考。

小组合作探究(3分钟)
教师归纳:孝文帝的改革经济方面均田制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政治方面整顿吏治澄清了吏治巩固了政权,文化习俗方面迁都洛阳和革除旧俗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并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孝文帝激烈的行政命令的汉化方式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民族融合的规律,而且对于任何文化的学习都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可是孝文帝却全盘接受,忽视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使得鲜卑族部逐渐溶入其他民族,这是值得我们吸取的教训。

评价历史人物有三个标准,是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否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是否有利于整个民族的进步,以这个标准来评价的话,无疑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我国的各民族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各民族都已经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已经不分你我他,我们都会炎黄子孙,都是中华民族。

这样我们就得出了一个这样的结论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他们所征服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课后作业:今天我们处理民族关系应该从孝文帝改革吸取哪些教训?
课堂小结:最后在同学们的齐声朗读中,结束我们今天这节课。

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

孝文行改革,旧俗尽扫光。

均田加俸禄,南迁到洛阳。

鲜卑封建化,民族融合强。

下课,谢谢同学们。

五、板书设计
(一)危机:社会矛盾尖锐
(二)应对
1.经济:均田制
2.政治:整顿吏治
3.文化:迁都洛阳
4.习俗:革除旧俗
(三)成效
1.经济:经济发展
2.政治:巩固政权
3.文化习俗:民族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