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和蚕宝宝的一场邂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日里,和蚕宝宝的一场邂逅
活动背景:
桃花红了,梨花白了,油绿的大榕树也吐出了鹅黄色的嫩芽,2018的春天已经来到。

绘本《遇见春天》此时也悄然与孩子们相遇,于是他们跟随绘本里两只可爱的小熊兄弟开始去寻找春天的脚印。

春天在哪里?有的说春天就在美丽的校园里,有的说春天在小鸟的歌声里,还有的说春天就在我们的自然角里……,是啊,春天真的就在我们的自然角里,在可爱的蚕宝宝那里。

于是一场由绘本《遇见春天》引发的蚕宝宝探索活动悄悄拉开了序幕。

故事1.蚕宝宝是个艺术家
温暖的春日里,孩子们精心照顾着可爱的蚕宝宝们,每天都要去观察,去喂桑叶,孩子们用他们那双会发现的眼睛捕捉着蚕宝宝许多的秘密。

有一天早晨,力力和妞妞又来到了自然角,去给蚕宝宝喂桑叶了,力力负责擦净桑叶准备替换,妞妞负责清除吃剩的桑叶,但见她用柔软的毛笔轻轻地将蚕宝宝从旧桑叶上弹,当准备扔掉这一张张满是孔孔的唯剩下了经筋络络的残叶时,恰巧晓晓过来了,她接下妞妞手中的残叶,在那里左看右看。

另两个孩子对望了一下,正在诧异晓晓要干什么时,但看晓晓从自然角冲了出去,朝着老师的方向大叫:老师老师你快看,蚕宝宝吃的桑叶好漂亮啊!就像我们小朋友的剪纸一样。

”追随而来的妞妞听了也拿起了桑叶,左看右看,突然也大叫起来:“哇!是的,是的,蚕宝宝就是个(伟大的)艺术家!”哇塞,好伟大的发现!为什么孩子会有如此艺术化的表达?接下来我该做些什么?
教师反思:
1.残叶是孩子的宝贝。

在孩子们眼里什么都是宝贝,哪怕是一个小纸盒、一张糖果纸或许都是玩具,更何况这片被我们成人随手弃之的桑叶呢,因此孩子们才会把这片残叶当做完美的艺术品。

2.残叶生发课程资源。

此刻的我,看着这么多有趣的发现,一场丰富多彩美术活动是不是可以生成?借问我们的课程哪里来?其实孩子们的活动和发现就是精彩的课程。

课程推进:
1.作品欣赏《百变的残叶》。

与孩子们一起欣赏这些“残叶”,展开对残叶更丰富的联想,并大胆用语言来表述。

2.美工游戏《剪纸的艺术》。

是由之前开展的语言活动,螺旋式递进生成的剪纸艺术类活动。

3.科学游戏《残叶的秘密》。

根据残叶不同形状来了解与蚕宝宝生长关系的秘密。

知道蚕宝宝小的时候吃桑叶怎样,长大后桑叶又会如何变化?
故事2.一只不吐丝的蚕(片段一)
观察蚕宝宝成了孩子们每天必做的事情,他们从中享受到了许多的乐趣。

“老师,我数来数去,蚕宝宝有8对脚。

”“蚕宝宝的脚上有吸盘,即使粘附在身上也不会掉。

”“哇!蚕宝宝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也有心跳啊!”“原来蚕宝宝也有雄有雌啊。

”“我知道蚕沙大蚕宝宝就大。


多少天过去了,许多蚕宝宝都开始陆续结茧了,盒子里只剩下了几只蚕宝宝。

有一天中午,力力依旧和以往一样,带着期待的眼神去观察蚕宝宝,自言自语地说:“诶,这只蚕宝宝身体都变短了,为什么还不吐丝呢?”一旁的甜甜听了:“是不是它妈妈忘记教会它吐丝的本领啊?”“不会吧,要不就是生病了?”这个问题被一旁的天天听到了带到教室里,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

教师反思:
蚕宝宝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它会吐丝结茧,如果身为一直蚕宝宝连吐不出丝就意味着结不出茧,所以这是一个多么严重的问题啊,多么有价值的问题啊!针对这样严重的有价值的问题我该怎样支持幼儿,是不是应该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呢?根据《纲要》,孩子们的探究活动应该从身边的事物开始。

所以我决定什么也不说,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做吧。

课程推进:
1.组织幼儿讨论。

(1)猜测蚕宝宝不会吐丝的的各种原因;(2)请谁来帮忙解决问题?
2.自发收集资料。

通过商量讨论,孩子们决定回家找爸爸妈妈帮助来寻找答案。

故事2.一只不会吐丝的蚕宝宝(片段二)
第二天力力一到学校就兴奋地告诉我们:“老师,我知道蚕宝宝为什么不吐丝?是因为它生病了。

我妈妈查阅资料告诉我蚕宝宝也会生病。

”熙熙说:“我奶奶养过蚕,她告诉我蚕宝宝吃了撒过农药的桑叶是会中毒的,所以不会吐丝。

”问题的答案终于找到了,可惜这只不会吐丝的蚕宝宝最终还是死了。

熙熙说:“蚕宝宝真可怜。

”妞妞说:“不,蚕宝宝给我们带来过许多快乐。

”天天说:“蚕宝宝一定和獾一样去了很远的地方。

”……
教师反思:
通过这两个片段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幼儿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1.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学会思考和讨论,自己寻找答案;在寻求成人帮助时,又提升了语言的沟通能力。

这些都为幼儿今后遇到类似问题时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

2.迁移绘本的能力。

由于之前清明时与孩子们一起分享过绘本《獾的礼物》,这样类似生命的绘本它所能带给孩子们更多关于生命的思考。

因此为什么孩子们会这么平静地对待蚕宝宝的死,正是因为他们从绘本中已经初步明白生死的含义,所以他们知道蚕宝宝已平静地去了很远的地方,之后他们自发要把这只蚕宝宝埋在幼儿园的桃树底下,希望美丽的桃树能永远陪伴这只远去的蚕宝宝。

故事3.不用交尾也能产卵的蚕蛾
期待已久的第一只蚕蛾终于破茧而出了,孩子们的眼神显得特别兴奋,天天说:“我们给蚕蛾搬个家吧。

”于是第一只蚕蛾从套房搬进了一个新家。

第二天早晨,一向习惯早早来到学校的甜甜直奔蚕蛾的新房,哈哈,有惊喜~~~“老师,快来看呐,蚕蛾生宝宝啦!”闻声赶来的小伙伴们都围在一起观察:“是啊,好多黃色的小米粒。

”“不,这就是蚕蛾的卵。

”“又要有许多蚕宝宝啦!”一向爱动脑筋的乐乐打破了小伙伴们的欢乐,说:“不对,不对,有问题,一只蚕蛾怎么会生宝宝呢?”“是呀,一只蚕蛾怎么可以生宝宝呢?”……
教师反思:
是呀,一只蚕蛾怎么可以生宝宝呢?这是一个有关昆虫的生命探索问题,这又是一个多么有价值的问题,我该怎么做?我觉得还是应该放手,让幼儿自己去解决问题。

课程推进:
(1)组织讨论。

针对“为什么一只蚕蛾也会生宝宝?”的问题,孩子们一起展开讨论;(2)收集资料。

孩子们运用之前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家分头寻找答案。

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最终孩子们得出结论:原来雌蛾,没有交尾也能产卵,不过这叫非受精卵,意味着明年春天的时候它们是不可能变成蚕宝宝;
孩子们的收获:
(1)持久的探究兴趣;(2)细致的观察能力;(3)会主动解决问题;(4)有对生命的思考
教师们的收获:
(1)关注儿童兴趣;(2)相信儿童可以;(3)整合教育资源;(4)课程支持儿童。

在美丽的春日里,孩子们遇见可爱的蚕宝宝,遇见神奇而美妙的大自然,而我们遇见的则是一群在探索中行走的孩子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