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萨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四学段考试
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I卷(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每一小题均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46.下列不属于小农经济基本特点的是
A. 男耕女织
B. 自给自足C。

精耕细作D。

刀耕火种
47.2011年9月26日《新疆日报》一文认为:“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通道,是东西文明的交汇点,出土的各时代文物众多。

"在一汉墓中不可能出土的文物有
A. 纸张B。

粟米 C. 青花瓷D。

丝绸
48.20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日本、美国、大陆、中国台湾的学者相继对中国大陆市镇展开了研究。

八十年代以来,更有后起的中外学者,专门对市镇经济进行了区域性的宏观研究.他们的研究结论可能有
①隋唐时期,城市里的固定交易场所是“市”②唐朝后期,广大农村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
③北宋时期,农村有些集市逐渐形成固定的市镇④明清时期,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在全国蓬勃兴起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49.明朝中期,资本主义萌芽首先产生于
A.关中地区B.中原地区C.江南地区D.东北地区
50.商鞅变法规定:制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规定体现的经济政策
A.海禁政策B.闭关锁国C.重农抑商D.土地国有
51.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说:“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

”亚当·斯密婉转地批评了中国当时什么经济现象
A.闭关锁国B.小农经济C.重农抑商D.朝贡贸易
52.16世纪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
A。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大西洋B。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D。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大西洋
53.新航路开辟后,下列国家成为贸易强国和殖民强国的先后顺序是
A。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 B. 意大利-—西班牙——英国——荷兰
C. 葡萄牙-—英国——荷兰
D. 意大利——葡萄牙
-—荷兰——英国
54.黑奴贸易是以“三角贸易"的形式进行的,其中“三角贸易”的先后顺序是
①欧洲②非洲③美洲
A。

②③①②B。

②①③②C。

①②③①D. ③②①③
55.“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

"材料中的“他”是指
A。

西门子B。

爱迪生 C. 瓦特D. 法拉第
56.以下各项,对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的是
①日益扩大的海外殖民地②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③圈地运动使农民离开土地④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D。

②③④
57.世博会被称为“经济奥林匹克盛会”,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集中展示地。

世博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编年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完善下列表格
A. ①火车机车、西门子发电机; ②电话、汽车;③蒸汽引擎,飞机模型
B。

①蒸汽引擎、汽车;②电话、西门子发电机;③火车机车、飞机模型
C。

①火车机车、蒸汽引擎;②电话、西门子发电机;③汽车、飞机模型
D. ①蒸汽引擎、飞机模型;②火车机车、电话; ③西门子发电机、汽车
58.19世纪最后二十五年,铁路在全球的扩张达到顶峰。

其后公路交通开始发展。

投向铁路的资金开始往柏油马路转移。

这种现象从根本上是由于
A.人类开始逐步进入蒸汽时代B.人类隔绝的状态开始打破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D.公路交通比铁路交通投资少
59.近代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这主要包括①壮大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②分解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③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④传入了西方近代生产技术和机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60.“忽如一夜春风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分别用来形容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发展的哪两个阶段最恰当
A.一战时期.1928-1936年B.洋务运动时期.一战时期
C.一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D.1928—1936年.三大改造时期
61.一般认为,民族工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只要是中国人办的,都是民族工业,国营、民营皆是民族工业;狭义的则只指民营资本所办企业,不含国营的。

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的洗劫破坏是在
A.鸦片战争期间B.甲午战争期间
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期间
62.1922-1926年,江苏省有5家新面粉厂成立,而倒闭者则达7家;天津的10家面粉厂有4家倒闭,其余6家屡经改组仍难以维持;东北的面粉厂则由原先的近30家减至十几家。

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卷土重来B.北伐战争兴起,局势动荡不安
C.官僚资本主义的挤压D.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63.“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这些宣传反映了我国
A。

人民公社的真实情况B。

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
C。

农业科技的突出进步D。

“大跃进”存在的“浮夸风”
64.毛泽东在1956年12月讲过:“可以考虑开私营工厂、开夫妻店,雇工也可以;开私营大厂,订条约,二十年不没收;华侨投资二十年、一百年不没收.开投资公司,还本付息,可以搞国营,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与以上思想相似的是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
65.下图中的历史信息体现的新中国经济建设成就是
A. 新中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B. 大跃进运动改变经济落后局面
C. “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D。

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企业活力增强
66.邓小平说过:“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 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

经济体制改革重
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 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 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6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①改变管理模式②克服平均主义③解放生产力④全面改变所有制性质。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 C. ①③④D. ①②④
68.口号、标语往往打上了时代的印记.1984年10月1号,在令人心潮澎湃的国庆35周年盛典上,农民方队载歌载舞,经过天安门广场。

最能表达当时农民心声的标语是
A. “拥护五年计划”B。

“人民公社好” C. “一定要解放台湾” D. “联产承包好”
69.作为世界上最出名的一只老鼠和鸭子,“米奇”和“唐纳"于1984年首次踏上中国大陆之旅,就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赢得孩子们的喜爱,成为那个时代最受欢迎的卡通明星,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引进美国动画片。

这反映出
A.中美文化互动更加频繁B.传统文化受到严峻挑战
C.中外文化交流障碍消除D.对外开放触及文化领域
70.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
A.辛亥革命后,中山装的流行B.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
C.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传播D.辛亥革命后,国人办报再掀高潮
71.下表是全球电影历史票房排行前10强(到2008年5月止),它们都采用了大量电脑特效,这反映出电影事业
A.并没有受到经济大危机的显著影响B.以战争题材来获取市场
C.受科技发展的影响日渐明显D.相比其他艺术形式更能被大众接受
72.http://www.m1905.com是CCTV-6电影频道的官方网站。

网址中“1905"的含义是
A.中国电影事业的诞生B.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
C.互联网进入中国D.电影《渔光曲》的拍摄
73.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

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 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

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 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

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74.据统计,1925年苏联的种植业与1913年对比的百分比是107%,农业生产总值对比的百分比则是112%.这一成效的取得与某项经济政策的实施密不可分。

这一政策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C。

农业集体化方针D。

赫鲁晓夫时期的农业政策
75.赫鲁晓夫是第一个敢于向社会主义旧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他的改革实践对整个社会主义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下列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大规模开垦荒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B. 扩大地方和企业权利,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C. 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
D.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
第Ⅱ卷(主观题)
本大题共2小题,第1题20分,第2题20分,共计40分;答题时注意条理和格式.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他(指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

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
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

新政期间,美国还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整个美国就像经历了一场由总统推动的社会革命。

在美国人的记忆中,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材料三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

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8分)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国是如何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进行探索的?(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为什么政府减少了福利投入?(6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2008年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贝尔斯登、“两房”、雷曼兄弟、AIG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巨人接二连三倒下。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将此次金融危机看作是1929至1933年“大萧条”以来华尔街遭遇的最严重危机,百年一遇。

这场金融危机,暴露出现行的世界金融体系出现了许多问题。

请回答:
(1)美国历史上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有哪几大特点?(6分)
(2)二战后出现的世界三大经济支柱分别是什么?(9分)
(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当前的金融危机“使世界上任何一国都不能独善其身",因此,有人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你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5分)
拉萨中学高一年级(2018届)第四学段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第I卷(单项选择题)
第Ⅱ卷(主观题)
1.(1)内容:A、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B.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C、调整工农业生产;
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一点2分,共8分;答新政的其它内容不得给分。

)
(2)中国:在以公有制为主体不变的情况下,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借鉴了市场经济,开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美国:在私有制不变的情况下,以市场经济为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一点3分,共6分;只要抓到关键点即可给分,不要拘泥于参考答案.)
(3)政府负担过重;社会劳动积极性下降出现“养懒人”现象;带来了社会道德危机,破坏家庭责任,自杀率高等社会问题;④一定程度上阻碍经济发展。

(任答2点即可,一点3分,共6分.)
2.(1)特点:来势特别凶猛、持续时间特别长、波及范围特别广、破坏性特别大。

(任答3点即可,一点2分,共6分.)
三大经济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IMF)、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或世界银行、或WB)、关贸总协定(或GATT、或世界贸易组织、或WTO).(一点3分,共9分。


(2)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不要拘泥于参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任答2点即可,共5分;只答对一点给2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