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移动源污染控制
1.优化公共交通结构,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减少传统燃油车辆比例。
2.强化柴油货车尾气排放监管,加快老旧车辆淘汰,推广国六标准以上车型。
3.对非道路移动机械实施编码管理,限制高排放机械使用,鼓励使用电动或清洁能源机械。
4.加强船舶污染防治,提升港口岸电设施覆盖率,减少船舶排放。
第2篇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一、背景与目标
大气污染防治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关乎人民群众健康与生态平衡。本方案旨在系统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确保空气质量改善,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如下:
1.至2025年,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比例不低于85%,PM2.5年均浓度较2020年降低20%以上。
2.定期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自查、互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3.强化舆论监督,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及时曝光突出问题,推动问题整改。
4.定期评估本方案实施效果,根据空气质量变化和污染防治需求,调整和优化措施。
本方案旨在为本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福祉作出积极贡献。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措施和责任人。
3.严格落实应急响应措施,确保在重污染天气期间减少污染物排放。
4.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法制保障。
3.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大气污染防治项目资金需求。
4.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发与应用。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围。
6.严格考核问责,对工作不力、污染问题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
本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力推动本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实效,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力量。
2.制定并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别应急响应措施。
3.加强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对重污染天气的快速反应能力。
4.严格执行应急响应措施,确保在重污染天气期间减轻污染影响。
三、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
2.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制定配套政策,确保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
(二)移动源污染治理
1.优化公共交通体系,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2.实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加强尾气排放监管,加快淘汰老旧高排放车辆。
3.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治理,严格高排放机械使用限制,推广使用电动或清洁能源机械。
4.推动船舶港口污染防治,提高船舶油品质量,加强港口岸电设施建设。
(一)工业污染源治理
1.严格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对新、改、扩建项目实施最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
2.对现有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对存在大气污染问题的企业实施限期整改,确保废气排放稳定达标。
3.推广应用先进环保技术,提高工业炉窑、锅炉等燃烧设备的废气处理效率。
4.加强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对涉VOCs企业实施全过程管理。
(三)面源污染治理
1.加强城市扬尘污染防治,严格执行建筑工地、道路扬尘控制措施。
2.提高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水平,加强油烟净化设施安装与运行监管。
3.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严厉区域和时段内燃放烟花爆竹。
(四)重污染天气应对
1.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至2030年,全面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切实提升居民蓝天幸福感。
二、主要措施
(一)工业污染源治理
1.严格执行产业政策,淘汰高污染、高耗能行业落后产能。
2.对现有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确保废气处理设施稳定运行,达标排放。
3.推广应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和废气处理技术,降低工业排放强度。
4.加强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控制,提升重点行业VOCs综合治理水平。
(三)面源污染治理
1.强化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控制,严格执行防尘措施,降低扬尘污染。
2.规范餐饮业油烟排放,加强监管,确保油烟净化设施有效运行。
3.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严禁露天焚烧秸秆行为。
4.加强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明确禁燃区域和时间,减少燃放产生的污染物。
(四)重污染天气应对
1.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提高预报准确性。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第1篇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一、前言
大气污染防治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关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本方案旨在明确防治目标,细化防治措施,强化责任落实,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确保人民群众享有良好的生活环境。
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污染防治项目资金需求得到充分保障。
4.推动科技研发与应用,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5.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全社会参与大气污染防治。
6.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
四、实施与监督
1.各相关部门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二、防治目标
1.到2023年,本地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以上,PM2.5平均浓度较2018年下降18%以上。
2.到2025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5%以上,PM2.5平均浓度较2018年下降25%以上。
3.到2030年,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明显提升。
三、防治措施
1.优化公共交通结构,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减少传统燃油车辆比例。
2.强化柴油货车尾气排放监管,加快老旧车辆淘汰,推广国六标准以上车型。
3.对非道路移动机械实施编码管理,限制高排放机械使用,鼓励使用电动或清洁能源机械。
4.加强船舶污染防治,提升港口岸电设施覆盖率,减少船舶排放。
第2篇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一、背景与目标
大气污染防治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关乎人民群众健康与生态平衡。本方案旨在系统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确保空气质量改善,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如下:
1.至2025年,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比例不低于85%,PM2.5年均浓度较2020年降低20%以上。
2.定期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自查、互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3.强化舆论监督,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及时曝光突出问题,推动问题整改。
4.定期评估本方案实施效果,根据空气质量变化和污染防治需求,调整和优化措施。
本方案旨在为本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福祉作出积极贡献。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措施和责任人。
3.严格落实应急响应措施,确保在重污染天气期间减少污染物排放。
4.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法制保障。
3.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大气污染防治项目资金需求。
4.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发与应用。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围。
6.严格考核问责,对工作不力、污染问题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
本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力推动本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实效,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力量。
2.制定并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别应急响应措施。
3.加强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对重污染天气的快速反应能力。
4.严格执行应急响应措施,确保在重污染天气期间减轻污染影响。
三、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
2.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制定配套政策,确保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
(二)移动源污染治理
1.优化公共交通体系,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2.实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加强尾气排放监管,加快淘汰老旧高排放车辆。
3.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治理,严格高排放机械使用限制,推广使用电动或清洁能源机械。
4.推动船舶港口污染防治,提高船舶油品质量,加强港口岸电设施建设。
(一)工业污染源治理
1.严格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对新、改、扩建项目实施最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
2.对现有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对存在大气污染问题的企业实施限期整改,确保废气排放稳定达标。
3.推广应用先进环保技术,提高工业炉窑、锅炉等燃烧设备的废气处理效率。
4.加强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对涉VOCs企业实施全过程管理。
(三)面源污染治理
1.加强城市扬尘污染防治,严格执行建筑工地、道路扬尘控制措施。
2.提高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水平,加强油烟净化设施安装与运行监管。
3.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严厉区域和时段内燃放烟花爆竹。
(四)重污染天气应对
1.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至2030年,全面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切实提升居民蓝天幸福感。
二、主要措施
(一)工业污染源治理
1.严格执行产业政策,淘汰高污染、高耗能行业落后产能。
2.对现有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确保废气处理设施稳定运行,达标排放。
3.推广应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和废气处理技术,降低工业排放强度。
4.加强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控制,提升重点行业VOCs综合治理水平。
(三)面源污染治理
1.强化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控制,严格执行防尘措施,降低扬尘污染。
2.规范餐饮业油烟排放,加强监管,确保油烟净化设施有效运行。
3.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严禁露天焚烧秸秆行为。
4.加强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明确禁燃区域和时间,减少燃放产生的污染物。
(四)重污染天气应对
1.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提高预报准确性。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第1篇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一、前言
大气污染防治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关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本方案旨在明确防治目标,细化防治措施,强化责任落实,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确保人民群众享有良好的生活环境。
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污染防治项目资金需求得到充分保障。
4.推动科技研发与应用,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5.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全社会参与大气污染防治。
6.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
四、实施与监督
1.各相关部门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二、防治目标
1.到2023年,本地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以上,PM2.5平均浓度较2018年下降18%以上。
2.到2025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5%以上,PM2.5平均浓度较2018年下降25%以上。
3.到2030年,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明显提升。
三、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