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本高中生物必修三4.4《群落的演替》word示范学习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群落的演替
沉着授课
若是说群落的结构可从横向进行剖析,是现时性的。
那么在群落的演
替中,
要用
历史性
的眼光,从纵向进行寻踪。
群落演替是一个长远的过程,总是向着群落恢复相对牢
固状态的
方向进行。
在第4节“群落的演替”中,重点介绍了演替的两种重要种类:初生演替和
次生演
替。
以及描述初生演替的实例——在裸岩上发生演替的过程和次生演替的实例——在弃耕
农
田上发生演替的过程。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人类的活动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影响因素,
经常会
使群落演替依照不一样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为了走可连续发展的
道路,
我们
国家也
由原来的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的活动转变成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还湖等活动。
授课
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授课
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印尼火山爆发文字资料、我国退耕还林举例)。
课时
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1.说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推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4.经过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演替过程的相同点和不一样点,掌握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5.经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例子后再一起谈论以及进行实地观察,来认识人类活动对群落
演替的影响。
6.经过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认识我国现在推行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进展情况。
7.经过群落演替的过程培养学生要用“动向发展”的见解来剖析事物。
8.从以前的围湖造田、毁林开荒到现在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要让学买卖识到环保的重
要性和必要性。
9.从生活中大家都熟悉的现象中来剖析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全面独立剖析问题的习惯。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师对于森林群落来说,经过群落各各样群间复杂的种间关系,一般情况下,能够保持群落
结构的相对牢固,处于一个动向平衡。
但是这样牢固的森林群落是怎样产生的呢?若是现有的森林群落被破坏后,会发生些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先来看一个实例:课件显现:
1883年8月7日,印度尼西亚客拉客托火山爆发,火热的岩浆滔滔而出,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成了一片裸地。
几年此后,地面上稀稀罕疏长出了小草,还出现了一种蜘蛛。
到了1909年,已有202种动物生活在这块新的土地上了。
1919年动物增加到621种,1934
年增加到880种。
在此期间植物逐渐旺盛起来,形成了小树林。
师在火山未爆发以前,这块土地上生活着各样
各样的生物,组成群落。
由于火山爆发,使
原有生物都死亡。
但在这块裸地上,先长出了小草,还出现了一种蜘蛛。
这个时候我们能不
能把这些生物称为一个群落呢?
生诚然生物种类比较少,但我还是感觉它们应
该是一个群落。
师是的,但是这个群落可否是特别牢固呢?
生不牢固,由于,过了一些年后,这里的动植物种类都在不断地增加,形成了
小树林。
师此后形成的小树林可否是一个群落呢?生也应该是的。
师那么,小树林这个群落和前面有小草、蜘蛛的群落还是
同一个群落吗?
生不是了。
由于他们的物种组成不一样样了,而且,种间关系、空间
结构都不一样样了。
师是的,但是这小树林群落是在前面群落的基础上一步步
发展起来的。
也能够说,前
面的
群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一些生物的种群消失,而其他一些生物的种群来据有它们的空间,
再过一段时间,又会有另一些生物的种群流行,最后,达到一个相对牢固的阶段,
形成了小
树林。
这样的过程就叫做群落的演替。
推进新课
课件显现:
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书:
一、演替的种类
师那么,光裸的岩地上是怎样长出森林的呢?这是一个漫长而困难
的演替过程,
大体要经
历哪些阶段呢?一开始,光裸的岩石上任何生物都没有,这一阶段我们称它为裸
岩阶段。
么最早在裸岩上定居的是哪一种生物呢?生我感觉应该是植物。
师但是,我们也知道植物一般都是扎根在泥
土中间的,你见过长在光溜溜的岩石
上的植物
吗
?
生没有。
师实质上,先来作贡献的是地衣。
地衣是一种真菌和藻类
的共生体。
它能分泌有机
酸从裸
岩中获得养分,而且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
于是,土壤颗粒和有
机物逐渐
增加。
这一阶段,主若是地衣,那这一阶段我们称它为什么呢?
生地衣阶段。
师很好。
那么,这样的地衣阶段会不会向来保持下去呢?
生不会。
由于经过了地衣的作用,岩石已经慢慢变成土壤了。
师是的。
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在地衣开拓的基础上,苔藓慢慢长了起来。
那么,有了两
类生物,它们之间必然会出现种间关系。
可能是怎样的种间关系呢?
生竞争。
师为了什么而竞争呢?
生1会为了生活的空间而竞争。
生2它们都要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还要为了阳光而竞争。
师
那么在这竞争过程中,谁会处于优势呢?要注意苔藓比地衣长得高。
生那必然是长得高的苔藓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
师所以,苔藓就能逐渐扩展。
而且,苔藓的生长能进一步使岩石分解,土层加厚,有机物
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增加又能使哪一类生物增加呢?
生微生物。
由于微生物是分解有机物的。
师这一阶段的优势物种是苔藓, 所以这一阶段我们称它为苔藓阶段。
要注意苔藓阶段还有 没有地衣生长呢?
生有的,可是没有苔藓多。
师
由于前面两类生物的作用, 土壤有机物越来越多,而且能保持必然的水分,这时, 各样
草本植物的种子就能萌发生长了。
这时竞争阳光的话,又是谁能处于优势了?
生草本植物。
草本植物长得比它们更高。
师有草的地方就能找到各样昆虫。
由于草本植物能够为它们供应食品以
及栖息生殖的场
所,所以各样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到这个地区。
这时,这个小家庭的成员越来越多,
生物越来越多对外界的无机环境影响也就越来越大。
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
物越来越丰富,土壤的通气性越来越好。
这一阶段称为草本植物阶段。
师 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在这个慢慢演替的过程中, 土壤怎么变化?生物怎么变化? 特别是植物的变化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土壤的各样理化性质越来越好,生物的种类越来越多,
每一种类后出现的植物
都比前面
长得高大,竞争能力更强。
师所以,大家剖析一下这往下发展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生会有灌木生长。
师
是的,灌木和小树开始生长,灌木“剥夺”了草本植物的阳光,逐渐代替了部分草本植物。
而且,灌木起到了必然的避风挡雨的作用, 同时还能够供应更为丰富的食品, 于是成为好多鸟
类的栖息地。
生物种类越来越多,对于群落的牢固性来说有什么变化呢?
生群落的牢固性会越来越强,空间结构也越来越复杂,抵挡环境变化的能力也增强。
师这一阶段我们称为灌木阶段,灌木阶段的群落已经相比较较牢固, 那么,该群落可否就
是处于演替的牢固阶段了呢?
生不是,由于还有比灌木更高更强竞争能力的植物类群 ——乔木。
师很好。
所以,在灌木群落形成的湿润土壤上,
各样乔木种子萌发出来了。
乔木
有比灌木
拥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所以最后据有了优势,成
为旺盛的树林。
树林形成后,对其他 生物和周围环境又带来什么影响呢?
生
树林的形成进一步改进了生物生计的环境, 物种丰富度越大,种间关系越复
杂,群落的
结构也越牢固。
师这一阶段称为森
林阶段,
由于高大的乔木是植物中的较高
等的生物了,
所以,这样
的森
林阶段也是相对牢固的阶段了。
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够不能够找到地衣、苔
藓、草本植物和
灌木?
生能够的,可是这些植物不再是
优势种了。
师是的,其实乔木可是代替了其他植物的优势
种地位。
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首
一下:
从
光裸
的岩地到长出森林,一共经历了哪些阶段?
生由裸岩阶段到地
衣阶段、到苔藓阶段、到草本植物阶段、到灌木阶段,最后到
森林阶段。
师在裸岩上群落会发生演替,那么,在弃耕的农田上,能不能够发生群
落的演替呢?
生也应该能够的。
由于经常看到一些弃耕的农田上会
长满杂草。
我想若是人类不
去干预的
话,上面的生物必然还会发生变化的。
师是的,这位同学是生活中的有意人,我们的生活总是会和各样生物和
生命现象打交道,
所以,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做生活的有意人,
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生物和各样
生命现象,很
可能你还能够发现新的生命规律。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发生在弃耕的农
田上的群落演替过
程。
课件显现:
农田被弃耕此后,很快就会长满一年生的杂草。
在杂草的覆盖下,土壤条件会获得改进,一些多年生的杂草会三番五次。
土壤表层有机物质逐渐增加,保水能力也逐渐增强,这将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几年后,一些小灌木便会生长起来,并成为灌木丛。
再经过一段时间,乔木开始出现。
高大的乔木据有了更多的空间,灌木逐渐减少,乔木逐渐蔚然成林。
在天气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从弃耕的农田演替出树林,需要数十年时间。
若是是在干旱的沙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就很难形成树林,或许只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罕的灌木阶段。
师从以上描述中,你感觉这种演替和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有什么异同之处?
生在裸岩上发生的演替是从地衣阶段开始的,而在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是从草本植物阶段开始的。
起点是不一样样的。
而此后,都经历了草本植物阶段到灌木阶段再到森林阶段。
师为什么这两个演替过程的起点不一样样呢?
生由于在裸岩上发生的演替外界条
件是岩石,只能从能利用岩石养分的地衣
开始;
而
在弃
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外界条件是土壤,直接生长各样草本植物。
师那么火山爆发后的裸岩上发生的演替一般来说还能够恢复成原有的
群落结构吗?而在弃
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呢?
生在火山爆发后的裸岩上发生的演替一般来说不太可能再恢复成原有
的群落结构了,由于
在火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绝灭;在恢复过程中外来新物种可能会进入。
而农田就
不一
样了,由于农田的形成自己就有人为因素,所以还是能够经过人类的活动恢复成
原有的群落
结构的。
师这位同学剖析得特别好。
实质上,上述两个例子代表了演
替的两各种类——初生演替和
次生演替。
分类的依照就是依照演替发生的初步条件来划分的。
课件显现: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向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许是原来存在过
植被,
但
被完整
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比方: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进步行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
但原有土壤条件基
本保留,
甚至还保留
了植物
的种子或其他生殖体(如能萌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比方:火灾过后的草原、过分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进步行的演替。
书: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
响
师群落的演替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在这个演替的漫长过程中,其实每一步都有它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决定群落演替的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和植物生殖体的迁移、散布,动物的
活动性,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种内与种间关系的改变都相关系。
同时,外界环境条件诸如天气、地貌、土壤和火等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
不能忽略的还有人类的活动。
你认识
的有哪些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群落的演替呢?
生我们学校宿舍旁的小河,原来河水特别清明,经常能看到有鱼鹰的小船来捕鱼。
但是,从今年三月份开始,河水开始越来越浑浊,而且开始发臭。
也看不到任何绿色植物,河内的鱼也全都死了。
此后,大家去反响后,上游的污染源取消此后,河水开始慢慢变清,慢慢出现了水草,近阶段,我还看到河里有水葫芦大量生长。
师这位同学所举的例子也是我们现在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带来的较为严重的现象。
由于人类把大量污水排入河流,破坏了原有的河流群落,要重新出现牢固的生物群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生在以前,有些人为了经济利益随意地
捕杀动物、砍伐森林,还有的乱扔烟头而
以致大片
森林被化为平川,这些行为都会引起群落的演替。
生在草原上,也有影响群落演替的例子。
有些地方由于过分放牧破坏了原有
的草地。
师大家的例子举得都特别好。
我也来给大家举个特别熟
悉的例子。
鲁迅先生著作中
有过这
样一句话:“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你可否观察过被人踩踏成的小路周围杂草是怎样散布
的呢?课前,我们请了兴趣小组的同学去学校周边观察了,现在我们请他们来给大家说一下观察的结果。
生我们观察得结果:被踩踏严重的地方,主要长了一些像车前草这样的植物;轻度踩踏的地方主若是狼尾草等植物;几乎不被踩踏的地方,生长着狗尾草等植物。
师感谢兴趣小组为我们供应的这些资料。
下面,我们要研究的是,植物的这种散布和人类的踩踏相关系吗?
生应该相关系的,车前草特别矮小而且茎干相对粗一些,我感觉它要比狗尾草等耐踩踏些。
师那么若是这样的小路被荒弃后,人的踩踏活动停止了,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
城”的情形吗?
生会的。
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为优势植物。
于是,就会出现“远
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情
形。
师还有一个现象也越来越引起我
们的注意:现在人类有意或没心的活动却使物
种的迁移越
来越频频。
若是这些外来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入侵成功,
能够自行生殖
和扩散,
而且
对当
地的生态系统和景观造成了明显的改变,它们就变成外来入侵种。
外来物种入侵后,
增加有
什么特点?
生会呈“J型”增加。
师由于外来入侵物种大量生殖杀死或排挤当
地植物,所以依靠当地植物生计的
动物也就紧
随着大量减少,引起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单一化,从而以致好多相应的生态问题,包括水土流失、火灾、虫灾以及当地特有生物质源丧失等,最后以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还会在必然程度
上污染原有的基因。
所以,世界各国现在越来越重视外来物种的引入问题。
师实质上人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高出了其他自然因素,由于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
有目的地进行的。
人类的活动都是破坏现有的各样生物群落的吗?
生不是的。
现在我们国家也在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人工群落等。
师无论是哪一各种类的,人类的活动经常会使群落演替依照不一样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进行。
板书:
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师随着人类越来越感觉到可连续发展的重要性,对以前所采用的一些只顾眼前利益的错误行为也在不断地纠正过来。
以前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不惜毁林开荒、围湖造田。
带来的结果
就是大量水土流失,洪涝灾害频频发生。
为什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涝灾害频频发生的原因之一呢?大家想想,河流湖泊有什么作用呢?
生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减小,减小了蓄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以致洪灾频频发生。
师所以,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宣布了《退耕还林条例》,
从2003年1月起推行。
下面我们来看看兴趣小组的同学上网为我们供应的我国相关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情况。
课件显现:
长远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边缘土地开垦史。
20世
纪50
年代以
来,先
后在黑龙江三江平原、新疆和华南地区有计划地组织大规模垦荒,在其他江河、荒
原、沼泽
和丘陵地区也睁开了规模不等的1952~1990年,全国累计
×107hm2,
垦殖活动。
开垦荒地
其中80%是1970年以前开垦的。
大量开垦直接以致农牧渔业生产能力和环境质量下降。
开
垦的结果是:水土流失,江河蓄洪能力下降,以及土地严重退化。
这些问题已引起
各方面广
泛关注。
我国已推行大规模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牧还草等重要政策,并从2003年1
月
起开始推行《退耕还林条例》。
退耕还林。
1999年开始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试点,2002年全面推行,已
累计完成
退耕还林×106hm2,荒山造林×106hm2,中央累计投入达232亿元。
规划在
2010
年前退耕还林×107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07hm2。
工程建成后,工程区将增加
林草覆盖率5个百分点,水土流失控制面积×107hm2,防风固沙控制面积×108hm2。
这是50多年来我国涉及范围最广、任务量最大、农民参加度最高的生态建设工程。
退田还湖。
1998年以来,为治理长江水灾,国家推行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目标。
5年来的“退田还湖”,已使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面积由3950km2“长”到了5100km2,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面积增加了35%,恢复到60年前的4350km2。
两大
湖区为此迁居的移民相当于三峡移民的倍。
两大湖泊的扩容,改进了长江流域的生态。
目前,长江干流水面恢复了1400多平方千米,增加蓄洪容积×1010m3。
这是历史上自唐
宋以来第一次从围湖造田转变成大规模的退田还湖。
退牧还草。
从2003年起,用5年时间,在蒙甘宁西部沙漠草原、内蒙古东部退化草原、
新疆北部退化草原和青藏高原东部江河源草原,先期集中治理×107hm2,约占西部地区
严重退化草原的40%。
“退牧还草”将采用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 3种形式进行,推行草场围
栏封育,合适建设人工草地和饲草料基地,大力推行舍饲圈养。
力争5年内,使工程区内退
化的草原获得基本恢复,天然草场获得休养生息,变过牧超载为以草定畜,达到草畜平衡,实现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建立起与畜牧业可连续发展相适应的草原生态系统。
课堂小结
师从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这件事上,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生1必定与大自然和平共处,不然,就会带来严重的结果。
生2绝不能够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求得一时的发展,必定走可连续发展道路,办理
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师大家都能够意识到这一点,那么此后,在我们的努力下,地球必然能为我们人类供应更好的生计环境!板书设计
第4节群落的演替
一、演替的见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二、演替的种类
1.初生演替
2.次生演替
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四、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我国宣布了《退耕还林条例》,自2003年1月20日起推行。
活动与研究
主题:进行检查或收集相关资料,以“警惕外来物种入侵”为题,写一篇科普文章。
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指导目的
到图书馆、上网查阅介绍相关书籍或易作
1
相关书籍,或
进行实
检查的地点和详
尽调
(1)让学生更
多地了
地检查查方法
解现在外来物
种的入依照查阅的资
料或调解答学生提出的
详尽
侵所带来的影
响
2
查的结果,确
定文章
(2)培养学生
着手能
问题
的内容
力和独立思虑
能力
3
相互交流活动
的感觉
对优秀文章进行
评点
习题详解
一、基础题
(课本P82)
1.(1)剖析:除了时间,还要看环境条件。
答案:×
2)剖析:群落的演替中先出现植物,尔后是植食性的动物,最后是肉食性的动物。
答案:√2.剖析:灌木比草本植物更为高大,“剥夺”了草本植物的阳光,逐渐代替了部分草本植物。
答案:D
3.剖析:选项中的A、B、D都说得太绝对了。
答案: C
4.略
二、拓展题(课本P83)
略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