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让道于“悟”——从一节高三复习课谈起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 节 7 说 一说 .
教 师 肯 定 了学 生 对 第 1 ) 个 问 题 的认 识 , 对 第 2 ) 个 问题 的 回 答 显 然 并 不 赞 同 , 但 是 教 师 没 有 马
上表 明 自己的观点 , 而是 引导 学生 继续 探索 变式 问 题, 进一 步 让学 生 自己去感 悟.
阻
合运用知识和方法灵活处理 , 八方联系 , 紧紧抓住 般方 法 , 以不 变应万 变.
一
2 关 于研讨 课 的思 考 数 学 教 师对 课 堂教 学 艺 术 的追 求 是永 无 止 尽
的, 一 堂课究 竟 怎样 才 算 一 堂好 课 . 一 堂有 效 的 数 学课 , 可谓 仁 者 见 仁 , 智 者见 智. 从 教 学 目标来 说 ,
环节 4 悟 一悟.
基本 初 等 函数 的加 减 乘 除 、 复合、 分段组 合 、 变 换 ( 平移、 翻折 、 伸缩等等 ) , 接 着 教 师 引 导 学 生 研 究 [ 1 2 ] 刘 国 平. 高 中数 学 不等 式 必修 课 程 教 学 的 实践 与探 索 [ D] . 苏州: 苏州大 学 , 2 0 1 0 . [ 1 3 ] 范 红 波. 在 不 等 式 教 学 中感 受 和 运 用数 学 美[ J ] . 科教 文 汇 , 2 0 0 7 ( 4 ) : 7 7, 8 4 . [ 1 4 ] 人 民教 育 出版 社 中 学数 学 室. 义 务 教册[ M] . 北京: 人 民教 育 出版 社 , 1 9 9 6 . [ 1 5 ] 人 民教育 出版社 中学数 学室. 初级 中学代 数 ・第 4册 [ M] . 北京 : 人 民教 育 出版 社 ,
1 98 9.
第1 O期
冯
涛: “ 教” 让道于“ 悟”
函数 时最 有利 于解 题. 环 节 6 选 择模 型优 化解 法.
t = 一 1 , 则 ( t ) =l l t + ÷+ 5 I 1 , 此时函数图像与所
谓 的“ 对勾 函数 ” 有 关. 学 生 再 次 领 悟 到 数 学 解 题 中转 化与化 归思 想所起 的作用 .
学 生 自认 为 获 得 解 答 后 , 教
结 合 多方 面 画 图计 算 , 反 复
k 推 敲解 法 , 课 堂 氛 围达 到 高 础 =一
j 。 捌 2 , 3 . 5 )
师 因势 利导 , 利 用 几何 画板 ,
动 态 演 示 当 系 数 口变 大 时 ,
l _ / 砷 = n . I
( 2 0 1 1 年 浙 江省数 学高考理 科试题 )
2 . 设 口∈R, 当 > 0时均有
[ ( a一1 ) 一1 ] ( 一 一1 ) >0 I , 则 0=一 ( 2 0 1 2年浙 江省数 学高考理 科试 题 )
3 . 设 函数 )= +3 I —a I ( 其 中 a∈R) ,
( 2 0 1 4年 天 津 市数 学高考理科 试题 )
环 节 2 教师 在课 件 中 罗列 了基 本 初 等 函数 , 以及 由这些 函数 构 造 的新 函数 模 型 , 例如 : . 厂 ( )=
.
+ 3 x I
2 I l o g 05
.
) =I I 一 l 1 , , ( ) ={ L
本堂课既回顾了基本初等函数 , 复习了函数零点 以
及 相关知 识 点 , 渗 透 了数 形结 合 的方 法 , 锻 炼 了学 生 的思维 能力 , 激 发 了求 知热 情 和 欲 望 , 总 体 看 是 较好 地完 成 了教 学任 务 . 从教学组织来看 , 课 堂 主
方 法 2 更 多学生 采 取 例 1中第 4种 构造 , 构
I + 3 I 图像 的上升部 分再 度 相交 , 学 生 此 时才 领 悟 到此 题没 有解答 完 整 , 并 再次 利用判 别式 计算 出 另一半 答案 0>9 . 综 上 所 述 结 果 是 0∈( 0, 1 )u ( 9 , +∞) , 这 个 题 目让 学 生 领 悟 到 利 用 图像 解 题 还 需作 图精 确. 对 于方 法 2的构 造 , 教 师指 出 : 虽 然 其 中一 个
样 的选 择 ?
是常数 函数 , 它的图像简单 , 但是另一个是含有二 次式和绝对值的分式 函数 , 结构复杂 , 图像难 以获
得, 但 不 是 没有 挽 救余 地 , 可 以考 虑 换 元 转 化 . 令
I I
受例 题影 响 , 大部 分学 生认 为 自己会构 造 2个 函数 、 画 图像 、 处理 零 点 问题 , 而且 其 中一个 是 常数
4 . 已知 函 数 Y=
一 1
一
的 图 像 与 函 数 Y=
环 节 1 教 师 在 课 件 中 打 出 中 国足 球 运 动 员
踢球 的 习惯 : 一“ 抢” 、 二“ 逼” 、 三“ 围” . 然 后 抛 出
2的图像恰 有 2个 交 点 , 则 实 数 k的取 值 范 围 是一 ( 2 0 1 2年 天 津 市数 学高考理科 试题 )
大 的脑 子 , 让不 聪 明 的孩 子 变 得 聪 明 , 让 聪 明 的孩
以下 高考 题 :
环节 3 看 一看.
1 . 设 函数 , ( )= 4 s i n ( 2 x+1 )一 , 则 在下 列 区 间 中函数 ) 不存 在零 点 的是 A . [一 4 , 一 2 ] C . [ 0, 2 ] B . [一 2 , 0 ] D. [ 2 , 4 ] ( )
第1 O期
冯
涛: “ 教” 让 道 于“ 悟”
・ 5・
“ 教" 让 道 于 “ 悟"
— —
从一节高三复 习课谈起
( 北仑中学 浙江宁波 3 1 5 8 0 0 )
●冯 涛
著 名数 学特 级教 师孙 维 刚认 为 , 教师 的教 学 目 标应 该 是 : 通 过 知识 的教 学 , 培养 学 生 的能力 , 在 能 力 提高 的基 础上 不 断提 高学 生 的素 质 , 造 就一 个 强
一
I 2— 1 I
r + .
’ , ( ) =
,
I 一1 ( )=4 s i n ( 2 +1 )一 , 目的在 于 让学 生感 悟命 题 者 编制 函数 题 目的一 些 常见 手法 :
这个 环节 是 继续 在 教 师 的引 导 下 了解 高 考题 目中 函数 的考 查点 , 目的在 于让学 生逐 渐领悟 到 本 堂课 即将 讨论 函数 零点 问题.
(
A. 1 B. 2 C. 3 D. 4
)
( 2 0 1 3年天 津 市数 学高考理 科试 题 ) 6 . 已知 函 数 厂 ( )= I +3 I , ∈R, 若 方 程 )一a l 一1 I = 0恰 有 4个 互 异 的 实数 根 , 则 实 数 a的取值 范 围为一
.
3 0 1
五
潮. 教 师在解 决 问题之 后 ,
针对学生 的作答 , 引导学生
思考 2个 问题 :
图4
( ) =口I 一1 l 的 图像 中 2 支射线会 靠拢 , 并 与 ( ) =
图5
1 ) 在 处 理 函 数 零 点 个
数 问题 时 , 构造 函数模 型 的选择 有 哪些 情形 ? 学生 自主归 纳 后 , 领 悟 到 以下 结 论 : 在 处 理 函
造 一 个 含 绝 对 值 的 分 式 函 数 和 一 个 常 数 函 数
I 2 ^
线明确清晰 , 看一看 , 悟一悟 , 说一说, 简单 的三部 曲, 引领学生一步步登堂入室 , 从 一开始就通 过例 子“ 悟” 知识点 , 后来去“ 悟” 数形结合的思想 , 教师
在课 堂上 自始 至终 没有 提到 “ 数形结 合 ” 4个字 , 但
数零点问题时处理方式通常有 2 种情况 : ①直接考 查Y = , ( x ) 的图像与 轴的交点个数 ; ②令 ) = 0 , 并通过适 当变形转化为考查 2个 函数 Y = ( ) 和 Y= ( ) 的交 点个 数 . 并 且 在数 形 结 合处 理 函数
零 点 问题 时 可 以构 造 的 函数类 别是 多 种多 样 的. 2 ) 求解函数零点个数 问题时 , 你 又 会 作 出 怎
子更 加 聪 明. 怎 么实 现这 个 目标 呢 ?不 同的教 师 对 此 有着 不 同 的答 案 , 笔者 最 近参 加 了在浙 江省 镇 海 中学举 行 的宁 波市 第 9届 特 级 教 师 带 徒 研 讨 会 活 动, 聆听了一堂题为“ 函数零点 问题选讲——选择 模 型优 化 解 法 ” 的公 开 课 . 在这堂研讨课 中, 教 师 精选 例 题 , 循 循善诱 , 学生热情参 与, 探 究 气 氛 热 烈, 听课 的教师 和 专 家 都 积极 参 与 了评 课 研 讨 , 认 为 教师 在教 学 中激 发 了学 生 的探 究 热情 , 学 生 的课 堂 主体 地 位得 到 了充分 展 现 , 强 调学 生 在主 动探 究
・7 ・
这 种解 法 更 简 单 , 由图 4可 知 一
,
‘
篙 蓦 霍
/
从而避免了讨论 曲线与 曲线位置关系的麻烦.
环 节 5 归纳 提 升.
经过 师 生 、 生生探讨,
【 问;
都能方便给出, 但是一部分学生只考虑到如图 5所
示 图像 中 的情 形 , 利 用 判 别 式 计算 出结 果为 0< 口<1 . 在 删
结合 2个例子 的研究 , 教师让学生说说这堂课 所 获得 的感 悟 , 学生 总结 为遇 到 函数零 点个 数 问题
时需要 考虑 构造 不 同的 函数模 型处理 , 方 法应该 多 样, 不应该固守一种 , 因题制宜 , 遇到困境时还要综
例2 已知 函数 . 厂 ( )= l +3 I , 若 方 程 )一 0 l 一1 I = 0恰 有 4个 互 异 的实 数 根 , 则 实 数 口的取 值范 围为一 ( 2 0 1 4年 天 津 市数 学 高考理科 试题 ) 教 师 给 出问题 后 , 许 多 学生 就开 始 进行 分离 参 数 构造 函数模 型 , 大致 有 以下 3种构 造 方式 : 方法 1 直 接 构 造 函数 g( )= I +3 I一 口 I x一1 I , 由于 分段 函数 层 次讨 论 太 多 , 学 生思 维 受
处处 用到 这个 思想 方法 , 目的恐 怕就 在 于让学 生 自
Ⅱ ( ) = 等 l 一 1 I ( 其 中x # 1 ) , ( ) = 0 , 显 然, 学 生
l 2 ^ l
无 法 作 出 ( ) = 等
中的“ 悟” , 并对其他方 面也 给出 了中肯 的意见和 建 议. 本文 结合 这 堂课 的教 学设 计谈 谈 如何 实现 高 三 数学 复 习 的有 效 性 , 供 大 家交 流切 磋.
1 教 学设 计筒 录
若厂 ( _ 厂 ( a ) ) ≤ 2 , 则实数 a的取值范围是一 ( 2 0 1 4年 浙 江省数 学高考理科 试题 )
自问 自答 问 题 : 我 们 在 解 题 中应 该 养 成 什 么 习 惯 呢?教 师 个 人 认 为 : 一“ 看” 、 二“ 悟” 、 三“ 说” , “ 悟 ”自始 至终 贯 穿 整 堂课 的 核 心 ( 引导 学 生 感 悟
这 堂课 的思 维 主线 ) .
5 . 函数厂 ( ) : 2 l l o g 。 . 一 1 l 的零点个数为
教 师 肯 定 了学 生 对 第 1 ) 个 问 题 的认 识 , 对 第 2 ) 个 问题 的 回 答 显 然 并 不 赞 同 , 但 是 教 师 没 有 马
上表 明 自己的观点 , 而是 引导 学生 继续 探索 变式 问 题, 进一 步 让学 生 自己去感 悟.
阻
合运用知识和方法灵活处理 , 八方联系 , 紧紧抓住 般方 法 , 以不 变应万 变.
一
2 关 于研讨 课 的思 考 数 学 教 师对 课 堂教 学 艺 术 的追 求 是永 无 止 尽
的, 一 堂课究 竟 怎样 才 算 一 堂好 课 . 一 堂有 效 的 数 学课 , 可谓 仁 者 见 仁 , 智 者见 智. 从 教 学 目标来 说 ,
环节 4 悟 一悟.
基本 初 等 函数 的加 减 乘 除 、 复合、 分段组 合 、 变 换 ( 平移、 翻折 、 伸缩等等 ) , 接 着 教 师 引 导 学 生 研 究 [ 1 2 ] 刘 国 平. 高 中数 学 不等 式 必修 课 程 教 学 的 实践 与探 索 [ D] . 苏州: 苏州大 学 , 2 0 1 0 . [ 1 3 ] 范 红 波. 在 不 等 式 教 学 中感 受 和 运 用数 学 美[ J ] . 科教 文 汇 , 2 0 0 7 ( 4 ) : 7 7, 8 4 . [ 1 4 ] 人 民教 育 出版 社 中 学数 学 室. 义 务 教册[ M] . 北京: 人 民教 育 出版 社 , 1 9 9 6 . [ 1 5 ] 人 民教育 出版社 中学数 学室. 初级 中学代 数 ・第 4册 [ M] . 北京 : 人 民教 育 出版 社 ,
1 98 9.
第1 O期
冯
涛: “ 教” 让道于“ 悟”
函数 时最 有利 于解 题. 环 节 6 选 择模 型优 化解 法.
t = 一 1 , 则 ( t ) =l l t + ÷+ 5 I 1 , 此时函数图像与所
谓 的“ 对勾 函数 ” 有 关. 学 生 再 次 领 悟 到 数 学 解 题 中转 化与化 归思 想所起 的作用 .
学 生 自认 为 获 得 解 答 后 , 教
结 合 多方 面 画 图计 算 , 反 复
k 推 敲解 法 , 课 堂 氛 围达 到 高 础 =一
j 。 捌 2 , 3 . 5 )
师 因势 利导 , 利 用 几何 画板 ,
动 态 演 示 当 系 数 口变 大 时 ,
l _ / 砷 = n . I
( 2 0 1 1 年 浙 江省数 学高考理 科试题 )
2 . 设 口∈R, 当 > 0时均有
[ ( a一1 ) 一1 ] ( 一 一1 ) >0 I , 则 0=一 ( 2 0 1 2年浙 江省数 学高考理 科试 题 )
3 . 设 函数 )= +3 I —a I ( 其 中 a∈R) ,
( 2 0 1 4年 天 津 市数 学高考理科 试题 )
环 节 2 教师 在课 件 中 罗列 了基 本 初 等 函数 , 以及 由这些 函数 构 造 的新 函数 模 型 , 例如 : . 厂 ( )=
.
+ 3 x I
2 I l o g 05
.
) =I I 一 l 1 , , ( ) ={ L
本堂课既回顾了基本初等函数 , 复习了函数零点 以
及 相关知 识 点 , 渗 透 了数 形结 合 的方 法 , 锻 炼 了学 生 的思维 能力 , 激 发 了求 知热 情 和 欲 望 , 总 体 看 是 较好 地完 成 了教 学任 务 . 从教学组织来看 , 课 堂 主
方 法 2 更 多学生 采 取 例 1中第 4种 构造 , 构
I + 3 I 图像 的上升部 分再 度 相交 , 学 生 此 时才 领 悟 到此 题没 有解答 完 整 , 并 再次 利用判 别式 计算 出 另一半 答案 0>9 . 综 上 所 述 结 果 是 0∈( 0, 1 )u ( 9 , +∞) , 这 个 题 目让 学 生 领 悟 到 利 用 图像 解 题 还 需作 图精 确. 对 于方 法 2的构 造 , 教 师指 出 : 虽 然 其 中一 个
样 的选 择 ?
是常数 函数 , 它的图像简单 , 但是另一个是含有二 次式和绝对值的分式 函数 , 结构复杂 , 图像难 以获
得, 但 不 是 没有 挽 救余 地 , 可 以考 虑 换 元 转 化 . 令
I I
受例 题影 响 , 大部 分学 生认 为 自己会构 造 2个 函数 、 画 图像 、 处理 零 点 问题 , 而且 其 中一个 是 常数
4 . 已知 函 数 Y=
一 1
一
的 图 像 与 函 数 Y=
环 节 1 教 师 在 课 件 中 打 出 中 国足 球 运 动 员
踢球 的 习惯 : 一“ 抢” 、 二“ 逼” 、 三“ 围” . 然 后 抛 出
2的图像恰 有 2个 交 点 , 则 实 数 k的取 值 范 围 是一 ( 2 0 1 2年 天 津 市数 学高考理科 试题 )
大 的脑 子 , 让不 聪 明 的孩 子 变 得 聪 明 , 让 聪 明 的孩
以下 高考 题 :
环节 3 看 一看.
1 . 设 函数 , ( )= 4 s i n ( 2 x+1 )一 , 则 在下 列 区 间 中函数 ) 不存 在零 点 的是 A . [一 4 , 一 2 ] C . [ 0, 2 ] B . [一 2 , 0 ] D. [ 2 , 4 ] ( )
第1 O期
冯
涛: “ 教” 让 道 于“ 悟”
・ 5・
“ 教" 让 道 于 “ 悟"
— —
从一节高三复 习课谈起
( 北仑中学 浙江宁波 3 1 5 8 0 0 )
●冯 涛
著 名数 学特 级教 师孙 维 刚认 为 , 教师 的教 学 目 标应 该 是 : 通 过 知识 的教 学 , 培养 学 生 的能力 , 在 能 力 提高 的基 础上 不 断提 高学 生 的素 质 , 造 就一 个 强
一
I 2— 1 I
r + .
’ , ( ) =
,
I 一1 ( )=4 s i n ( 2 +1 )一 , 目的在 于 让学 生感 悟命 题 者 编制 函数 题 目的一 些 常见 手法 :
这个 环节 是 继续 在 教 师 的引 导 下 了解 高 考题 目中 函数 的考 查点 , 目的在 于让学 生逐 渐领悟 到 本 堂课 即将 讨论 函数 零点 问题.
(
A. 1 B. 2 C. 3 D. 4
)
( 2 0 1 3年天 津 市数 学高考理 科试 题 ) 6 . 已知 函 数 厂 ( )= I +3 I , ∈R, 若 方 程 )一a l 一1 I = 0恰 有 4个 互 异 的 实数 根 , 则 实 数 a的取值 范 围为一
.
3 0 1
五
潮. 教 师在解 决 问题之 后 ,
针对学生 的作答 , 引导学生
思考 2个 问题 :
图4
( ) =口I 一1 l 的 图像 中 2 支射线会 靠拢 , 并 与 ( ) =
图5
1 ) 在 处 理 函 数 零 点 个
数 问题 时 , 构造 函数模 型 的选择 有 哪些 情形 ? 学生 自主归 纳 后 , 领 悟 到 以下 结 论 : 在 处 理 函
造 一 个 含 绝 对 值 的 分 式 函 数 和 一 个 常 数 函 数
I 2 ^
线明确清晰 , 看一看 , 悟一悟 , 说一说, 简单 的三部 曲, 引领学生一步步登堂入室 , 从 一开始就通 过例 子“ 悟” 知识点 , 后来去“ 悟” 数形结合的思想 , 教师
在课 堂上 自始 至终 没有 提到 “ 数形结 合 ” 4个字 , 但
数零点问题时处理方式通常有 2 种情况 : ①直接考 查Y = , ( x ) 的图像与 轴的交点个数 ; ②令 ) = 0 , 并通过适 当变形转化为考查 2个 函数 Y = ( ) 和 Y= ( ) 的交 点个 数 . 并 且 在数 形 结 合处 理 函数
零 点 问题 时 可 以构 造 的 函数类 别是 多 种多 样 的. 2 ) 求解函数零点个数 问题时 , 你 又 会 作 出 怎
子更 加 聪 明. 怎 么实 现这 个 目标 呢 ?不 同的教 师 对 此 有着 不 同 的答 案 , 笔者 最 近参 加 了在浙 江省 镇 海 中学举 行 的宁 波市 第 9届 特 级 教 师 带 徒 研 讨 会 活 动, 聆听了一堂题为“ 函数零点 问题选讲——选择 模 型优 化 解 法 ” 的公 开 课 . 在这堂研讨课 中, 教 师 精选 例 题 , 循 循善诱 , 学生热情参 与, 探 究 气 氛 热 烈, 听课 的教师 和 专 家 都 积极 参 与 了评 课 研 讨 , 认 为 教师 在教 学 中激 发 了学 生 的探 究 热情 , 学 生 的课 堂 主体 地 位得 到 了充分 展 现 , 强 调学 生 在主 动探 究
・7 ・
这 种解 法 更 简 单 , 由图 4可 知 一
,
‘
篙 蓦 霍
/
从而避免了讨论 曲线与 曲线位置关系的麻烦.
环 节 5 归纳 提 升.
经过 师 生 、 生生探讨,
【 问;
都能方便给出, 但是一部分学生只考虑到如图 5所
示 图像 中 的情 形 , 利 用 判 别 式 计算 出结 果为 0< 口<1 . 在 删
结合 2个例子 的研究 , 教师让学生说说这堂课 所 获得 的感 悟 , 学生 总结 为遇 到 函数零 点个 数 问题
时需要 考虑 构造 不 同的 函数模 型处理 , 方 法应该 多 样, 不应该固守一种 , 因题制宜 , 遇到困境时还要综
例2 已知 函数 . 厂 ( )= l +3 I , 若 方 程 )一 0 l 一1 I = 0恰 有 4个 互 异 的实 数 根 , 则 实 数 口的取 值范 围为一 ( 2 0 1 4年 天 津 市数 学 高考理科 试题 ) 教 师 给 出问题 后 , 许 多 学生 就开 始 进行 分离 参 数 构造 函数模 型 , 大致 有 以下 3种构 造 方式 : 方法 1 直 接 构 造 函数 g( )= I +3 I一 口 I x一1 I , 由于 分段 函数 层 次讨 论 太 多 , 学 生思 维 受
处处 用到 这个 思想 方法 , 目的恐 怕就 在 于让学 生 自
Ⅱ ( ) = 等 l 一 1 I ( 其 中x # 1 ) , ( ) = 0 , 显 然, 学 生
l 2 ^ l
无 法 作 出 ( ) = 等
中的“ 悟” , 并对其他方 面也 给出 了中肯 的意见和 建 议. 本文 结合 这 堂课 的教 学设 计谈 谈 如何 实现 高 三 数学 复 习 的有 效 性 , 供 大 家交 流切 磋.
1 教 学设 计筒 录
若厂 ( _ 厂 ( a ) ) ≤ 2 , 则实数 a的取值范围是一 ( 2 0 1 4年 浙 江省数 学高考理科 试题 )
自问 自答 问 题 : 我 们 在 解 题 中应 该 养 成 什 么 习 惯 呢?教 师 个 人 认 为 : 一“ 看” 、 二“ 悟” 、 三“ 说” , “ 悟 ”自始 至终 贯 穿 整 堂课 的 核 心 ( 引导 学 生 感 悟
这 堂课 的思 维 主线 ) .
5 . 函数厂 ( ) : 2 l l o g 。 . 一 1 l 的零点个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