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论语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时民间一般看法:孔子是博学成名的大学者。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臣愚以为:“诸不在 ‘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者,皆绝其通,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 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 从矣。”
——汉 董仲舒
汉平帝时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唐代开始加封为“文宣王” 元代又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代以后封为“大成至圣先师”
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
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
所好。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令色,鲜矣仁。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
不失人,亦不失言。 礼之用,和为贵。
孔子论学习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
孔子像
孔子的历史贡献
1、删《诗经》《尚书》, 定《礼记》《乐记》, 赞《易经》, 修《春秋》, 以传先王之道。
2、兴办私学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 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
•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 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 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 72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 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
“经”者,经典也。四书五经、圣经、佛经都 含有无比的智慧。今天通过了解《论语》, 吸取古人的智慧。
《论语》是一部_语_录_体散文集,是孔 子的__门_人和__再_传_弟_子_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_中_庸_》《_孟_子_》《_大_学_》合称为 “四书”。
孔子,名 丘 ,字 仲尼 ,儒 家学
• 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 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孔 子认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 人格以创立理想社会,通过潜志躬行 “内圣外王之道”,以达到“天下为
公”、“大同世界”:之境界。由于 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 才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
【 颁 奖
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
教育,整理《诗》、《书》等古
代典籍,删修《春秋》。其学生 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孔子一生
他在鲁国做过官, 又曾游说四方,一生的 主要活动是聚众讲学, 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 一个私家学派——儒家。
• 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 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 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
谈一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张颐武观点:
1、“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 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大长今》 就是韩国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打通 的一个好例子。”
2、“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 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 — ——摘自《新周刊》
知我者,谓我崇圣; 不知我者,谓我嘲孔。
551),生有异质,学无常师。尝问礼于老子,
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政
治活动。年五十摄鲁国相事,其后不用,遂周
游列国,年六十八返鲁。卒于敬王四十一年
(公元前479),年七十三。
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 想家之首。
•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著地 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 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 “仁”。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 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 放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 观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孔子倡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 处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还阐述和弘扬 了人不仅要“仁民”,也要“爱物” 的道理。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罗大经《鹤林玉露》载: 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
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 “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 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五四时期的评孔思潮
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经受了一次 空前严峻的时代性考验。新文化运动要破除以孔子之 道为代表的中国封建主义文化信念、价值体系,要对
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 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 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 从不回头的强人。
名著导读
安达高中 于福东
《论语》《圣经》“佛经”的结集
《论语》——“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 言”“古人叙而不作” 《圣经》——不同时代不同人合编,但要义统一, 完整。 “佛经”——阿难回忆,众罗汉同意,不反对。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Hale Waihona Puke 其事上也敬,其 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孔子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
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勿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有教无类。
孔子政治格言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
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
民以时。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历史的孔子及其学说进行 重新认识,将它从封建主 义意识形态中拯救出来; 要树立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进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 根本改造。
1974年1月18日 毛泽东发动“批林批孔”运动
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开的批林批孔大会
于丹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心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先秦诸子对孔子毁誉不一
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对于儒家的 礼仪道德持否定态度。
墨家对于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而 不作”,主张“述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 繁琐礼仪。
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商鞅认为,孔子学 说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使国家“必贫而削”。 韩非对孔子个人颇为尊重,但他认为孔子学说不 合时宜。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 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
辞 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
】 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
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
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
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
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
光明的大道。
二、孔子及儒学的命运
孔子门人及其后学均推尊孔子。 亚圣孟子认为,孔子所行的“圣 人之道”,是遍及自然界和社会 的至高准则。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
后己,不亦远乎?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
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 的自信。
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 容易迷惑。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 定力去对抗外界。
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 与包容。
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 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 命的张力。
万名网民大调查 超过44%网民常看论语
孔子论人生态度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
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仁 ,政治上主 张 礼治,鼓励人们 入仕,即“出来做 事”私。人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三弟千子_ __人,身通六艺七者十_二___人。孔子本人 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一、孔子其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

陬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的创始人。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
孔子思想的世界影响
日本当代学者金古冶:“日本自古以来就收到孔子的 巨大影响,获益颇深……近年来孔子思想对于日本的 现代化发生过很大作用的说法也颇为流行。记载孔子 言论的《论语》如今仍在日本受到广泛推崇。”
新加坡前总理、国际儒学联合会名誉理事长李光耀: “从治理新加坡的经验,特别是1959到1969那段艰辛 的日子,使我深深地相信,要不是新加坡大部分的人 民都受过儒家价值观的熏陶,我们是无法克服那些困 难和挫折的。”这些价值观“为新加坡的繁荣进步做 出了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