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中国_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专题十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_改革开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图类历史分析的解答思路基本还是信息提炼(从材料中直 接获取)+分析说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回答原因或影响), 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角度回答。 (2)历史图表类分多种类型,解答时应注意分清类型,采取不同 的解答技巧。如表格式的解题技巧有三点很关键,一是划分层 次,二是合并同类项,三是结合时间分析原因;地图式解答一 般是:一看文字,二看时间,三析社会转型;柱型式解题技巧 一般为分阶段、看趋势、析时间三步等。
第 步 组织答案,紧扣信息
迁移所学(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现代中国的经 济发展历程等),指出其变化的趋势,从经济变化、时代背景角 度分析说明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 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 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 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 唯一标准答案)
[对点训练] 2.(2018·信阳模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 1957 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 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 21 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 上变化主要源于( ) A.适应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 B.适应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 C.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调整 D.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
解析:选 D。从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到主张“发展是硬道理” 以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变化说明中共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是 不断发展完善的,故 D 项正确。
突破高考全国卷压轴大题——开放类材料解析题之
图文分析说明型
(2015·高考全国卷Ⅱ,T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2008 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4)结果不同的原因 ①指导思想不同:中国有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思想作指导;苏联 缺乏科学的思想指导。 ②具体做法不同:中国经济改革力度比较大,完全突破了“斯 大林模式”;苏联的经济改革是小修小补,政治改革背离社会 主义方向,引起思想混乱。
③对待“和平演变”的态度不同: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苏 联混淆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界限。 ④对改革认识不同:中国把改革当作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改 革成就突出;苏联把改革当作缓和国内矛盾、对外争霸的工具, 经济改革的一点点成果也化为乌有。
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第 步 判断题型及题眼 本题为表格类历史说明型材料解析题,解题的题眼是“变化趋 势(我国节假日变化)”。
第 步 审设问,列思路
本题要求指出(节假日变化)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 史原因,解答限定为:指出(我国节假日变化趋势),说明(形成 的历史原因),解答首先要审读材料信息,注意材料涉及的 1950 等四个时间节点法定节假日天数的变化等,从“是什么”角度 观察题干材料表格,指出我国节假日变化的趋势;其次从“为 什么”角度,结合所给材料信息,选取任一趋势,结合史实从 经济发展角度对变化趋势的原因进行分析说明。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7/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9
谢谢欣赏!
2019/7/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0
专题十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
专题总结提升
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折射出的经济、 政治外交、思想及科技教育特点
1.从经济角度看: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经济体制上从计划经济向以计划经济为主,市 场调节为辅转变;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可持 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理念。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 识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 等,这些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711.56
A.对外开放拉开序幕
C.中美关系适度改善
92.82
295.05
117.54
337.90
119.93
395.20
128.05
497.47
142.58
568.98
B.人民币大幅度升值
D.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解析:选 D。观察表格,1992 年之后,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 化,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中国的对外贸易,故 选 D 项。对外开放拉开序幕是在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 后,故 A 项错误;1994 年到 1998 年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与史实 不符,这一阶段人民币保持稳定,故 B 项错误;中美关系适度 改善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故 C 项错误。
年份
法定假日天数
1950 1995 2000 2008
节假日
元旦
1
1
1
1
春节
3
3
3
3
劳动节
1
1
3
1
年份
法定假日天数
1950 1995 2000 2008
节假日
国庆节
2
2
3
3
星期日
1
1
1
1
星期六
—
1
1
1
清明节
—
—
—
1
端午节
—
—
—
1
中秋节
———来自1上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 语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 的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 问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对点训练] 1.(2018·苏锡常镇四市调研)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对
美国进出口贸易表(部分)如下,其中顺差额持续增加的主要因素
是( ) 中国对美国进出口贸易表(1994—1998)
中国对美出口
中国对美进口
顺差
1994
387.87
1995
455.43
1996
515.13
1997
625.52
1998
2.从政治外交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恢复 和完善中国的民主制度,健全法律制度;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 针,形成了“一国两制”的策略,香港、澳门回归;外交策略 由革命外交转变为全方位的不结盟外交政策,坚持反对霸权主 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3.从思想角度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继承 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4.科技教育上:科技快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载人航天事业 等逐渐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的探索、改革与苏联 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的异同
1.相同之处 (1)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 正确道路。 (2)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 (3)工业化建设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五年计划;改革农村 生产关系与国有企业。
2.不同之处 (1)工业化方针提出:中国是在 1953 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 苏联是在 1925 年的苏共十四大上。 (2)开始改革:中国是在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联 是在 1956 年苏共二十大以后。 (3)改革结果:中国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苏联几位领导人改革相继失败,苏联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