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本人教版本选修课时作业17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估.量/估.衣扫.除/扫.帚
咽.气/狼吞虎咽.估量./量.体裁衣
B.侍弄./弄.堂空.气/空.闲
累.赘/罪行累.累丧.礼/丧.心病狂
C.扫兴./高兴.侪.辈/肚脐.
投缘./不容置喙.俘.虏/饿殍.遍野
D.念叨./叨.扰凄怆./呛.人
旺.盛/矫枉.过正假.装/久假.不归
【解析】A项,gū/gù;sǎo/sào;yàn;liáng/liàng。

B项,nòng/lòng;kōng/kòng;léi/lěi;sāng/sàng。

C项,xìng;chái/qí;yuán/huì;fú/piǎo。

D项,dāo/tāo;chuàng/qiàng;wàng/wǎng;jiǎ。

【答案】 B
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
B.“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C.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D.有一天晚上,他拿着一根纸烟对.一位朋友点燃的纸烟取火,他说道“Kissing the fire”。

【解析】“对”应改为“向”。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专家指出,强烈的地震极易引发海啸,沧海横流
....,巨浪奔腾,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应切实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B.文章通过对徐志摩的灵魂世界的刻画,表现了作者对“隔江观火
....”的人生态度的否定和对“吻着人生之火”的人生态度的赞美。

C.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的措施,楼市交易情况不瘟不火
....,价格继续僵持,在平淡中迎来了年内最后一个销售的关键期。

D.初冬的阳光挥洒在校园里,彩旗飘飘,加油声震震,运动场上到处是学
生拼搏的身影,生龙活虎
....,生气勃勃。

【解析】A项,沧海横流:沧海:指大海;横流:水往四处奔流,海水四处奔流。

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

【答案】 A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史铁生的离去令人痛惜,作家张炜在接受周末记者采访时说:“________。


①我不能不去想象他的劳作,他是怎样写出这一个个字的
②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忍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地将思与诗投掷到这个异常喧嚣的世界上
③我知道这是他把全部生命凝聚成一道强光,照射到无边的夜色深处
④我不知道还有谁像他一样,在这样的情与境下凝神打量或闭目冥思,燃烧自己
⑤铁生是这个时代难以消逝的声音
⑥而后他出版的每一篇文字,只要读到,都让我获得一次次特别的感动
A.②①③④⑥⑤B.②③①⑤④⑥
C.⑤②④⑥①③D.⑤④②①③⑥
【解析】⑤是对史铁生总的评价,后面的几句是对这一评价的解释。

②是对史铁生品格的赞扬,④是通过比较进一步突出史铁生的特点;⑥①③三句联系较为明显,⑥是说史铁生的创作,①是说创作的艰辛,有“一个个字”与⑥中的“文字”相照应,③是对史铁生以生命创作出的“文字”的赞扬。

【答案】 C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回想起志摩先生,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他那双银灰色的眸子。

其实他的眸子当然不是银灰色的,可是我每次看见他那种惊奇的眼神,好像正在猜人生的谜,又
好像正在一叶一叶揭开宇宙的神秘,我就觉得他的眼睛真带了一些银灰色。

他的眼睛又有点像希腊雕像那两片光滑的,仿佛含有无穷情调的眼睛,我所说银灰色的感觉也就是这个意思吧。

他好像时时刻刻都在惊奇着。

人世的悲欢,自然的美景,以及日常的琐事,他都觉得是很古怪的,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完全出乎意料之处的。

所以他天天都是那么有兴致(Gusto),就是说出悲哀的话时候,也不是垂头丧气,厌倦于一切了,却是发现了一朵“恶之华”,在那儿惊奇着。

三年前,在上海的时侯,有一天晚上,他拿着一根纸烟向一位朋友点燃的纸烟取火,他说道“kissing the fire”。

这句话真可以代表他对于人生的态度。

人世的经验好比是一团火,许多人都是敬鬼神而远之,隔江观火,拿出冷酷的心境去估量一切,不敢投身到轰轰烈烈的火焰里去,因此过个暗淡的生活,简直没有一点的光辉,数十年的光阴就在计算怎么样才会不上当里面消逝去了,结果上了个大当。

他却肯亲自吻着这团生龙活虎般的烈火,火光一照,化腐臭为神奇,遍地开满了春花,难怪他天天惊异着,难怪他的眼睛跟希腊雕像的眼睛相似,希腊人的生活就是像他这样吻着人生的火,歌唱出人生的神奇。

这一回在半空中他对于人世的火焰作最后的一吻了。

5.作者为什么把人生比作“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找出人生与“火”的相似点,结合火的特征谈一下这个比喻的用意。

【答案】把人生比作“火”看似平常,实际上包含了深意。

因为“火”不仅象征了人世的明亮、温暖、热烈、轰轰烈烈的一面,还有烧灼、破坏、毁灭的一面。

6.透过那“惊奇的眼神”作者揭示了徐志摩怎样的个性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徐志摩的“惊奇的眼神”反映出他对外部世界的热情,反映出他积极的人生态度。

【答案】这惊奇的眼神反映出徐志摩对待生活的一种心态,对人世的悲欢,
对自然的美景,对未知的世界,他都是惊奇的,天天都有兴致。

这种生活态度使这位浪漫的诗人时时刻刻对生活充满热情,探索人生的美好、新鲜。

哪怕是面对悲哀,他也不垂头丧气,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面对。

7.在徐志摩“吻火”的动作中,我们又可以窥探到诗人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理解“吻火”的含义,这个动作反映出徐志摩的人生态度,结合上下文理解这种人生态度。

【答案】这个动作不仅表现出徐志摩对光明、热烈的挚爱,也表现出他对灾难、毁灭的坦然,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如此浪漫、壮烈、新奇,它被作者化作“吻火”这一形象的比喻,表现了诗人的由衷赞美。

8.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后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结合徐志摩的遭遇谈最后一段的含意。

【答案】诗人徐志摩最终死于坠机事故,那惨烈的情景让人目不忍视。

但本文却独出新意,将那毁灭的一刻化作“吻火”的壮美,让“吻火”这一主题发挥到极致,也让诗人人生的壮美也发挥到极致。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回想铁生
陈村
2010年的最后一天,早上八点半,我被手机短信闹醒,去看,才知道史铁生去世的消息。

接着的几天有几十家媒体要求采访,我一一谢绝。

我自己写文章比记者写,真实。

他在送我的华夏社出版的《礼拜日》一书上写道:
陈村:这家出版社,这本书的装帧,这本书的作者和这本书的存有者,都与残疾有关。

看来,残疾有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本质。

铁生八九年十月
他跟我投缘,也许因为我们有相似的经历,都曾当过知青,都是病退回城,都曾在里弄加工组“午餐半小时”,都属残疾人,都写作。

但他站不起来了,我还能弯曲地站立和难看地短程行走,我曾跟他说,我在走向他。

他的困厄比我多十倍,他的思想也深入十倍。

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

这些年,我到北京必去望望史铁生。

在他那里坐两三个小时,吃顿饭。

他们夫妇邀我住他们家,我总推辞了。

我来去匆匆,住下本可以多说话,可是他的身体禁不住客人的打扰。

他的截瘫,他的肾脏萎缩,用他的话说,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维持身体的运行很累。

每周两到三次的肾脏透析,不由分说地打断他的生活和思维。

除了他的体力精力,除了同情他不能多抽烟,我和他的谈话与常人无异,谈得很快乐。

残疾其实并不缺少什么,只是不能实现罢了。

他常常想得比人们深入透彻,他有自己的理由和节律。

他是小说家,我喜欢读他作品的一个最大的理由是,他的想法和文字明净,不曾神神鬼鬼牵丝攀藤。

他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的。

他是能超越智和愚的。

他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

他把自己看轻了,才能去爱自己,爱世界。

史铁生通常并不抱怨,他知道感恩,知道在生的命题下诸多奥义。

别人用腿走路,丈量大地。

他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灵。

他常常纠缠在那些排遣不开的命题,时间长了,成为习惯和乐趣。

他的想法都是经过推理论证的,有明晰的线索可寻。

可是,听他说话的人,因为自己的好腿好肾,常常哼哼哈哈的,懒得跟从他的思维。

他更多被阅读的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命若琴弦》。

那样的故事只有他能写。

读的时候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读史铁生的文章,和他谈话,都不会越读越狭隘。

他很艰难地从生存的窄缝里走出来,带着豁然开朗的喜悦。

我常是站到自己之外,有一种嘲弄自己之流的快乐。

他不是,他完整地保存自己,依然快乐。

经过那道窄缝之后,快乐肯定不再张扬,应该称为喜悦了。

他是用喜悦平衡困苦的人,不容易破灭。

许多游戏和他无缘,他不再迷失,可以观赏自己,观赏上帝的手艺。

史铁生坦然写他自己,他的一生透明坦荡,读过他作品的人知道他许多往事,也看见他的许多思索。

那些困苦,经受血的洗礼后成了他的资源,以此走向内心,走通命定之路,去看他人和世界。

他追问,但不控诉,不失态。

这几天重新翻看《病隙碎笔》和他送我的其他书。

他将自己拆开,思索许多有关精神的命题。

关于上帝和神,关于心魂,关于爱情,关于有无,关于自卑,关于生死。

他给世界找到的本质是残疾和爱情:残疾是事物的障碍,爱情是心魂的追求。

他将上帝视为同行,窥探上帝作为编剧的手艺。

1998年1月,我带女儿去看铁生。

铁生打开电脑教她玩著名的吃豆子游戏。

他说自己有时也玩两盘。

这也是他的生存状态,在死神的追逐下,他飞快行走,一路跳跳蹦蹦地吃下许多豆子。

这个轮椅上的人是最勇敢的人,面向真实的人生,不退缩到无知和曲解,不麻痹麻醉自己。

他对许多事情兴致盎然,关心新旧科学和新旧哲学,关心今天。

他的叙述强调逻辑,推理严密,用论据论证那些看似荒谬的人生命题。

他一直在思索: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他从身体的不能去想精神,想灵魂。

他的神不是星相或星座,而在自己心中。

他是无法站立的人,也是最挺拔正直的人。

2011年1月6日,复旦大学的“史铁生追思会”,屏幕上打出他的肖像。

照片上的他那么神采奕奕,宽厚地笑着。

史铁生和他的作品真诚温暖厚重。

这样的作家是不会死的。

(文章有删改)
9.正确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

(1)我自己写文章比记者写,真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他很艰难地从生存的窄缝里走出来,带着豁然开朗的喜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作为史铁生的朋友,对史铁生有更多的了解,对史铁生的生活与思想也有更多的真实的感受,所以写起来更真实。

(2)“生存的窄缝”说明史铁生遭遇了不幸,“走出来”“豁然开朗的喜悦”说明史铁生战胜了困境与挫折,对生命与世界有了全面真实的认识。

【答案】(1)以朋友的角度写文章纪念史铁生感情更真挚,更能反映史铁生真实的生活和思想,更好地表达作者对铁生的怀念和敬爱之情。

(2)表达铁生超越了意外残疾的痛苦打击,对生命和世界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10.根据陈村的回想,请从三个角度概括史铁生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文义,可以从思索生命、乐观感恩、勇敢面对等方面来概括。

【答案】①史铁生是身体残疾但精神健全,勇于深入探索生命意义、世界奥秘的人。

②史铁生是超越自身苦难,爱自己,爱世界,不抱怨,最懂得感恩的人。

③史铁生是面向真实人生,不退缩到无知和曲解,不麻痹麻醉自己的最勇敢的(最挺拔正直的)人。

★11.(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5题)文中特别写到史铁生打开电脑教作者的女儿玩吃豆子的游戏,史铁生自己有时也玩两盘的细节。

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

回答时要结合文章主旨以及对作者的了解,来分析这个细节对表现史铁生精神品质的作用。

可以从内容与结构两个角度考虑。

内容上又可以从体现史铁生生存状态与坚强的意志以及作者对史铁生的态度两个方面思考。

结构上主要是引起下文。

【答案】内容上:①这一细节证明史铁生与死神争时间的真实的生存状态。

②这一细节更形象地刻画了史铁生以坚强的意志生存与疾病抗争和乐观积极的形象。

③更好地表达出作者对史铁生的敬佩、喜爱、怀念之情。

结构上:引出(“铺垫”“张本”皆可)下文对史铁生是最勇敢的人的评价。

12.史铁生说:“残疾有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本质。

”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哲理深意的理解
.......。

然后结合个人体验,谈谈你的感想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包括三问:(1)对这句话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2)对这句话蕴含的哲理进行理解,重心在对“残疾”的解读,不能仅局限在“身体残疾”这一
点。

(3)针
对上面的分析与理解谈谈自己的感想,主要围绕“残疾”,重点在面对不完美的世界和人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分析:史铁生身体残疾,但他超越了自身苦难,坦然喜悦地思索世界与生命的价值,成为一名心灵挺拔正直的伟大作家。

理解:身体的残疾、生活的磨难、人生的挫折、世界的不完美等等常常是个人无法避免的客观存在。

感想:当我们无法逃避残疾、苦难时,可以坦然接受,乐观面对,静思人生,感恩生活,最大程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语言表达
13.阅读下面的材料,在①②处分别填上恰当的句子,使之语意贯通,语句通畅。

21岁瘫痪,30岁患肾病,1998年开始做透析,史铁生在59年的人生历程中,有近40年与病魔抗争,一生与轮椅和医院相随相伴。

①________。

他紧握“生命”之笔,饱蘸“心血”之墨,书写了一篇篇坚强的“生命之歌”。

直到离去的最后一刻,他也没有忘记捐献自己还有用的器官,为人类和社会做贡献。

在这物化与浮躁的当今,②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解析】填入的句子要符合具体的语境,①处表承接,②处表总结,符合要求即可。

【答案】示例:①但是他并没有停止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追问。

②他为我们竖起了难以逾越的精神“标杆”。

14.根据语境,在横线处补写上老者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

在一辆公交车上,一名乘客在喝完可乐之后,顺手把空瓶子扔在了地上,旁边的乘客纷纷摇起了头。

这时候,一位女售票员走了过来,义正词严地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没有公德心啊,把空瓶扔在车厢内。

”顺手把瓶子拣了起来,众人给予了肯定的眼神。

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售票员顺手打开车窗,把瓶子扔到
了窗外。

这时候,一个老者开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完老者说的话,售票员脸红得低下了头,显然她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

【解析】回答此题,要明确车上发生了什么事,女售票员是怎样过来对待的,又是如何做的。

老者说完话后,售票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要注意老者这一特定身份,他的语言要符合其特点。

【答案】年轻人,公德心并不只是体现在你这小小的公交车里,而更应该体现在整个社会啊。

在批评别人的同时,首先做好自己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