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三语文试卷】2018-2019学年吉林省高三(下)第八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高三(下)第八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高阶人工智能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电影、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

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

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

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

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

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

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共识。

今年初,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和哈佛大学伯克曼•克莱因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合作推出了AI伦理研究计划,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AI伦理委员会。

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

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

面对高阶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

在这方面,相信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
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摘自蔡映洁《人工智能,以法律和伦理为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等领域能够获得蓬勃发展,这是可以预见的。

B.近年来,各种不同形式的作品不断探讨人工智能带来福祉还是挑战,引发大众广泛关注。

C.“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的事实,充分说明人工智能的智慧已经超过了人类。

D.在规范高阶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挥着比西方文明更为重要的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然后联系国内外现实分析论证,最后进行总结。

B.本文在论证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使文章有较强的说服力。

C.本文写到了作家韩少功的假设,是为了强调人工智能应是人性于人类的工具。

D.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观点鲜明,思路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前景,作者一方面表现出乐观和期望,同时态度又比较谨慎。

B.一些综艺节目为博取观众眼球,人为渲染一种人机对立的紧张气氛,其做法是不可取的。

C.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行将到来,对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探讨也应该提上日程。

D.不管人工智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它永远会是服务人类的工具,这已成为人们的一项共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黄河之滨,白塔山下,伫立着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阮熙越就在这里坚守着。

阮熙越是兰州阮氏刻葫芦第四代传人,其作品被英国等国家博物馆收藏,她的家族传承刻葫芦技艺已有百年历史。

谈及刻葫芦民间艺术现状,阮熙越表示,这些年来当地政府在民间艺术上投入很
大,很多民间传统工艺的生存环境有了改观。

据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社会文化处介绍,近两年,政府加大对当地民间艺术的保护力度,现在已建成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建立了44个“非遗”传习所,给予市级以上“非遗”传习所每年5000元到8000元的资金扶持,提供免费的传习场地,还给予资金支持或提供交流机会去国外展示展演。

(选自《甘肃兰州:政府多措施保护民间工艺实现文化传承》)
材料二:
对待传统手工技艺程式化和已成为法度套路的东西,如法式、规矩、惯例、艺诀等,我们应该加以尊重,不要以“创新”的名义或为经济效益而轻率地改变。

创新不是告别传统的使用功能,而是以适应当代生活需要为突破点,在不违背手工业生产规律,不扭曲其自然衍变趋势的前提下,生产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产品。

成功的设计能够创立新的“典范”,引领新的手工艺潮流与时尚。

而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培育民族工艺品牌,重塑民族的工艺意象。

但是,这么多年,中国一直都缺乏叫得响的国际一流“手工品牌”,原因在于掌握技艺的民间手工艺人,大都年龄偏大,文化水平有限,视野思维也不够开阔,而年轻一代则在技艺上不够成熟,这些阻碍了现代设计与传统民间手工艺的融合。

科技代替不了双手,后工业时代更需要“工匠精神”,这样产品才有温度。

手艺人是民间手工艺的传承者,也是“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因此振兴传统民间手工艺,传承“工匠精神”,首先要给予职业手艺人以职业尊重。

为此,有学者指出,完善制度建设势在必行,还有学者建议学习日本的手工艺人才培养方式﹣﹣先培养其基本心性、品德,再进行技艺传承,同时将“工匠精种”融入现代教育体系中,培养现代学徒。

(摘编自《光明日报》《传统民间手工艺如何走出“深闺”》)
材料三:
凤翔城关镇六营村是凤翔泥塑发源地,经过经过不断地完善加工,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彩绘泥塑。

当我们打开“中国泥塑网”时,便可以看到绚丽多姿的泥塑产品正在进行当今最迅捷最远程的网上交易。

据统计资料显示,近些年来仅泥塑产业一项就带动了宝鸡地区旅游等相关产业收入近千万元,当地村民把这项传统的民间工艺发展成为了六营村的主要致富手段。

可喜消息的背后伴随着新的忧虑。

市场经济挽救了民间艺术,同时也激励它发生
新旧交替的巨变,这巨变会不会正是原始艺术特征的可悲的消弭过程的开始呢?我们如何才能尽可能长久地保持民间艺术的原汁原味呢?
(摘编自《产业化经营让凤翔彩绘泥塑走向世界》)
材料四:
由于手工工艺品主要以手工制作为主,既费时又耗力,所以手工工艺品大多都是以个人生产经营为主,生产规模相对较小。

虽然有一部分的手工工艺品进入国际市场,但是我国手工艺品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是很成熟,其生产规模和经营手段的规模化、市场化以及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所以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也较低下。

目前,传统手工艺的生产和形式严重的脱离了人们的生活实际,使得传统手工艺品逐渐萎缩。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消费者的审美越来越国际化、个性化、生活化,对那些造型老套、形象土气、材质普通、品相不佳的非遗手工产品提不起兴趣,这就倒逼手工艺术家们要从传统思维定式中走出来,要融入现代审美情趣、融合当代流行工艺、融汇当下时尚元素,打造出令消费者眼前一亮,而又爱不释手的好作品、好产品。

(摘编自《传统手工艺活态传承的困境与出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工艺术品主要以手工制作为主,手艺人在振兴传统民间手工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重视民间手工艺,首先要重视手艺人。

B.对待传统手工技艺程式化和已成法度套路的东西,如法式、规矩、惯例、艺诀等,我们应该加以尊重,不要以“创新”的名义或为经济效益而做出任何改变。

C.材料三表明,市场经济不但可以挽救民间艺术,使其获得新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致富的新途径。

D.手工工艺品要想获得新的生命力,需要手工艺术家们从传统思维定式中走出来,满足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顶是
A.中国的民间手工艺人,无论年龄大小,其自身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导致了中国缺乏国际一流的民族工艺品牌。

B.在不违背手工业生产规律的前提下,融入现代审美情趣后,创新的改变手工艺产品的
使用功能,就能打造出令消费者眼前一亮的好产品。

C.在市场经济的帮助下,民间艺术不但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还带动了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市场经济对民间艺术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D.由于手工艺品主要以手工制作为主,既费时又耗力,生产规模相对较小,所以必须走机械化生产道路,以提高生产效率。

(3)怎样才能让民间手工艺走出困境,传承并发扬光大?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老八杂
迟子建
丢丢的水果铺,是老八杂的一叶肺。

而老八杂,却是哈尔滨的一截糜烂的盲肠,不切不行了。

老八杂不是街名,而是一处棚户区的名字。

这是一带狭长的房屋,有三十多座,住着百余户人家。

房子是青砖的平房和二层的木屋,有七八十年的历史。

它们倚着南岗的马家沟河,错落着排布开来,远远一望,像是一缕飘拂在暮色中的炊烟。

这儿原来叫四辅里,只因它芜杂而喧闹,住的又多是引车卖浆之流,有阅历的人说它像“八杂市”。

因有过“八杂市”和“新八杂市”,人们就叫它“老八杂市”。

不过缀在后面的“市”字有些拗口,时间久了,它就像蝉身上的壳一样无声无息地蜕去了,演变成为“老八杂”。

别看老八杂是暗淡的,破败的,它的背后,却是近二十年城市建设中新起的幢幢高楼。

楼体外墙有粉有黄,有红有蓝,好像老八杂背后插着的五彩的翎毛。

老八杂的清晨比别处的来得要早。

无论冬夏,凌晨四五点钟,那些卖早点的、扫大街的、开公交车的、卖报的、拾废品的、开烟铺的、修鞋的、打零工的,纷纷从家里出来了。

他们穿着粗布衣服,打着呵欠,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到了夜晚,他们会带着一身的汗味,步态疲惫地回家。

别看他们辛劳,他们却是快乐的,这从入夜飘荡在老八杂的歌声中可以深切地感悟得到。

老八杂的人清贫而知足地活着,它背后那些高档住宅小区却把它当成了眼皮底下的一个乞丐,怎么看都不顺眼。

春天的哈尔滨风沙较大,大风往往把老八杂屋顶老化了的油毛毡和院落中的一些废品刮起,树静风止时,那些沿河而行的人,就会看见哈尔滨这条几近干涸的内河上,一带垃圾缓缓地穿城而过,确实大煞风景。

老八杂除了在风天会向城市飘散垃圾,它还会增加空气的污染度。

由于这里没有
采暖设施,到了冬天,家家户户都要烧煤取暖,烟囱里喷出一团团的煤烟,逢了气压低的日子,这些铅色的烟尘聚集在一起,呛得人直咳嗽,好像盘旋在空中的一群黑压压的乌鸦。

还有,由于电线的老化,这里火灾频仍,而老八杂的街巷大都逼仄,消防车出入困难,一旦大火连成一片,后果不堪设想。

改造老八杂,势在必行了。

政府经过多次论证,下决心要治理这处城市的病灶了。

工程立项后,实力雄厚的龙飘集团取得了对老八杂的开发权。

丁香花开的时节,他们就派人来对现有住户的住房面积进行实地测量,并将动迁补贴的标准公示出来。

如果不回迁,按照每平方米两千五百元的标准进行补偿;如果回迁,每平方米要交纳四百元的小区“增容费”。

也就是说,将来你若想在老八杂生活,即便是住原有的房屋面积,每户至少也要交纳两到三万元,人们对此牢骚满腹。

卖烧饼的张老汉说:“我住旧房子住服帖了,不想挪窝啊!我进了鸟笼子,被他们给吊在半空了,还得倒贴钱给他们,我疯了?”
开发商设计的住房是沿马家沟河的四幢高楼,在高层住宅的下面,有三层的会所和两层的游泳馆。

其余的地方种花种草,设置健身器材。

尚活泉说:“我天天在外出苦力,晚上回家时腿都软了,那些健身器材,谁用啊!”王来贵说:“这地段的房价如今涨到四千块一个平方了,他们才给我们两千五,这不是打发叫花子吗?
“我们这里一百多户连一栋楼都使不了,名义上是给我们改善条件,其实他们是靠我们的地皮发横财,咱们可不能上当啊。


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有人嫌住在高楼里不接地气,人会生病;有人嫌自家赖以为生的架子车没处搁,耽误生计;还有人嫌坐电梯头晕,等于天天踩在云彩上,不会再有好胃口了。

动迁通知在六月份就张贴出来了,限老八杂的人在七月底以前,必须迁出。

但大家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地过着日子。

老八杂的人,但凡遇见难事,都爱凑到丢丢那儿请她拿个主意,虽说她是个女人,但却是老八杂人的主心骨。

丢丢四十出头,长脖子,瓜子脸,细眯的小眼睛,喜欢戴耳环和梳发髻。

喝松花江水长大的女孩,大都有着高挑的身材,丢丢便是。

她有一米七,双腿修长。

她的小腿圆润,大腿结实却不乏柔美,似乎你摆到她面前一双舞鞋,她就能踮起脚尖,轻盈地起舞。

丢丢有着男人一样的剑眉,可以看出她性格的凌厉和豪爽;她又有着敦厚的嘴唇,让人能
感觉到她为人的厚道。

老八杂那些暗淡破旧的房子,据说是旧哈尔滨的“马市”。

那时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车,“马市”也就兴起了。

“马市”在,就有养马人。

有了养马人,就要有娱乐。

老八杂现存的半座米黄色的小楼,过去就是舞场,是一个俄国商人开的。

它位于老八杂的腹地,主人就是丢丢。

(节选自中篇小说《起舞》)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把老八杂比成一截糜烂的盲肠,既突出了它的重要性,又突出了它的问题。

B.老八杂居民对开发商的意见很大,所以,虽然动迁通知早就张贴出来了,人们却不愿搬迁。

C.小说详细描写了老八杂对城市风景和空气的污染情况,一方面突出了改造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其居民觉悟低下。

D.小说语言质朴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如文中的两处画线句,就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作品语言方面的特点。

(2)请简要分析小说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

(3)结合文本,请探究作品反映了哪些社会现实。

四、文言文阅读
4.(19分)何承矩字正则。

幼为棣州衙内指挥使,从继筠讨刘崇,擒其将胡澄以献,论功
授闲厩副使。

太平兴国
....五年,知河南府。

时调丁男百十辈转送上供纲,承矩以为横役,奏罢其事。

徙知潭州,疏为政之害民者数十事上之,悉被容纳。

凡六年,囹圄屡空,诏嘉奖之。

米信知沧州,以其不习吏事,命承矩知节度副使,实专郡治。

时契丹挠边,承矩上疏曰:“若于顺安砦西开易河蒲口,导水东注于海,资其陂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可以遏敌骑之奔轶。

其无水田处,亦望选兵戍之,简其精锐,去其冗缪。

”太宗嘉纳之。

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

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

乃以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俾董其役。

由是自顺安以东濒海,广袤数百里,悉为稻田,民赖其利。

淳化四年,擢知雄州。

契丹精骑数千夜袭城下,伐鼓纵火,以逼楼堞。

承矩整兵出拒,迟明,列阵酣战久之,斩馘甚众,契丹遁去。

秩.满,召还,拜引进史。

州民百余谒阙贡
马,乞借留承矩,赐金紫
..,诏许再任。

真宗嗣位,以事有缓急,难于匀济,命承矩为四
路都转运使
...,要切之务,俾同规画。

丁内艰,时以边兵稍息,农政未修,起复授置缘边安托使,且诏边民诱其复业。

承矩曰:“契丹闻之,必谓诱其部属也。

”乃易诏文为水旱
流民之意。

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景德元年,入朝,进领英州团练使。

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

三年卒,年六十一。

特赠相州观察使,赙钱五十万,绢五百匹,中使护葬。

(选自《宋史•列传三十四》,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B.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C.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D.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平兴国”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金紫”,指“金印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高官显爵。

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唐宋的佩饰和官服。

C.“秩”的本意是根据官员的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为俸禄。

“秩满”是指官员在年终评定时获得了最高等级。

D.“转运使”,是封建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官职。

宋初为集中财权,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都转运使”一般由官高位重者担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承矩作战勇敢。

年轻时他担任棣州衙内指挥使,跟随着何继筠讨伐刘崇,捉住了他们的将领胡澄来进献,论功被提拔了官职。

B.何承矩爱惜百姓。

做河南府知府,上奏停止征调壮丁转送上交朝廷的货物的差役;做潭州知州,上奏施政中危害百姓的事达数十件。

C.何承矩善于谋划。

为了增加水田,他建议掘开河道,同时可以遏制契丹骑兵;他率军打退契丹数千骑兵;并为恢复边塞农业做过贡献。

D.何承矩熟习政务。

太宗曾多次采纳他的建议,并下诏褒奖;真宗让他谋划重要事务,即使朝廷大臣弹劾他私自改动诏书,也不予追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无水田处,亦望选兵戍之,简其精锐,去其冗缪。

”太宗嘉纳之。

②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

五、古代诗歌阅读
5.(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江城子
元好问
醉来长袖舞鸡鸣,《短歌行》,壮心惊。

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①.三十六峰长剑在,星
斗气,郁峥嵘。

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一掬钓鱼坛②上泪,风浩
浩,雨冥冥。

【注】①新亭: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

②钓鱼坛:指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字子陵)在浙江桐庐富春江的钓坛。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凸显词人的忧国之情,词人醉后天不亮就起来舞剑,并且吟诵《短歌行》感叹人生短暂。

B.正值国难,西北神州沦陷,令人难过,而“三十六峰”三句陡转,表明词人雄心不泯、壮志不消。

C.下片开头三句发出悲慨,虽然词人自以为是豪侠,但双鬓已斑白,仍未为国立功,显露无奈之情。

D.“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两句以问句表达豪情,词人虽已年老,但仍想建功立业,封侯留名。

(2)简要赏析结尾处“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的表达效果。

六、名篇名句默写
6.(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的《逍遥游》中,作者先论述积水不够深则无法承载大船,其实是为了引出
“,”,强调风对大鹏起飞的重要性。

(2)屈原在《离骚》中先写“民生各有所乐兮”,然后以“”来与之对比,表达了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追求;接着,“”又以反问的口吻来表达自己心志的坚定。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方式描写自己身世的一句是“”,然而诗人对自己的生死并不顾惜,因为他的人生追求是“”。

七、语言文字运用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抖音、快手为代表的一批短视频应用爆红,成为这两年最流行的一种新文化形态。

这些短小的表演以模仿流行歌曲等的“秀”作为基础,形式随意,花样繁多,虽,但却成为现在最流行的大众文化的一部分。

它通过片断式、瞬间性的“表演式”展开生活记录,表达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短小的片断并不追求很深的意义,而注重某种片刻的“感觉”。

比如今天很多人常挂在嘴边的“爽”或“萌”。

这当然说不上是高雅的趣味,但它确实已经是一种突然兴起并有着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其中展现出来的活力。

它所表现的一些积极内容、所传播的“正能量”,能够与主流文化相兼容,也能让青少年群体,对他们的社会认同起到积极作用。

文化史上历来有“文”“野”之分:一方面,文艺精致化提升的功能是极为重要的;另一方面,()“文”要提升“野”,“野”要丰富“文”,这样的规律是文化和文艺发展的必然。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瑕瑜互见不容置喙乐此不疲
B.良莠不齐不容置喙乐此不疲
C.瑕瑜互见不容小觑喜闻乐见
D.良莠不齐不容小觑喜闻乐见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通过片断式、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表达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B.它通过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片断式表达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C.它通过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片断式体现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D.它通过片断式、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体现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3)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