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二模)高效提分物理试题(基础必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二模)高效提分物理试题(基础必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
第(1)题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三个过程,先后到达状态b和c,最后回到原状态a,其p T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从状态a到状态b的过程中,气体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B.从状态b到状态c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增加
C.从状态c到状态a的过程中,气体的体积不变
D.a、b和c三个状态中,状态a时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最大
第(2)题
关于原子结构和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解释了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
B.玻尔的原子理论完全揭示了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
C.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D.电子束穿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揭示了电子的粒子性
第(3)题
两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分别为和,在时刻这两种元素的原子核总数为N,在时刻,尚未衰变的原子核总数为
,则在时刻,尚未衰变的原子核总数为( )
A
.B.C.D.
第(4)题
“B超”可用于探测人体内脏的病变状况.下图是超声波从肝脏表面入射,经折射与反射,最后从肝脏表面射出的示意图.超声波在进入肝脏发生折射时遵循的规律与光的折射规律类似,可表述为(式中是入射角,是折射角,、分别为
超声波在肝外和肝内的传播速度),超声波在肿瘤表面发生反射时遵循的规律与光的反射规律相同.已知,入射点与出射点之间的距离是d,入射角为i,肿瘤的反射面恰好与肝脏表面平行,则肿瘤离肝脏表面的深度h为()
A.B.
C.D.
第(5)题
频闪摄影是研究变速运动常用的实验手段。

在暗室中,照相机的快门处于常开状态,频闪仪每隔一定时间发出一次短暂的强烈闪光,照亮运动的物体,于是胶片上记录了物体在几个闪光时刻的位置。

右图是小球自由下落时的频闪照片示意图,频闪仪每隔0.04s闪光一次。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根据图中的数据(图中数据的单位为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在第一个位置时速度不为零B.用这种方法无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C.根据图中的数据可以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D.图中相邻两个位置动量的变化量不一定相同
第(6)题
如图所示,在皮带传送装置中,皮带把物体P匀速传送至高处,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力对物体做正功B.支持力对物体做正功
C.重力对物体做正功D.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
第(7)题
如图所示,光滑圆环竖直固定,A为最高点,橡皮条上端固定在A点,下端连接一套在圆环上的轻质小环,小环位于B点,A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用光滑钩拉橡皮条中点,将橡皮条中点拉至C点时,钩的拉力大小为F,为保持小环静止于B点,需给小环施加一作用力F′,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F′沿水平方向,则F′=F
B.若F′沿竖直方向,则F′=F
C.F′的最小值为F
D.F′的最大值为F
第(8)题
如图为某一径向电场的示意图,电场强度大小可表示为k为常数,比荷相同的两带电粒子分别在半径R1、R2的圆轨道上运动,不考虑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及重力,则( )
A.轨道R1上的粒子速度更大B.轨道R2上的粒子速度更大
C.轨道R1上的粒子角速度更大D.质量大的粒子动能不一定大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含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共4题)
第(1)题
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M、N两点有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带有不等量的同种电荷.现使A、B以大小相等的初动量相向运动,不计一切能量损失,碰后返回M、N两点,则
A.碰撞发生在M、N中点之外
B.两球同时返回M、N两点
C.两球回到原位置时动能比原来大些
D.两球回到原位置时动能不变
第(2)题
关于热现象和热学规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C.所有晶体都有确定的熔点,所有非晶体都没有确定的熔点
D.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只与分子的温度有关,与分子的种类无关
E.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果压强不变,体积增大,那么它一定从外界吸热
第(3)题
如图甲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质量为3m的物体A以速度v0向右运动压缩弹簧,测得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如图乙所示,现让该弹簧一端连接另一物体B,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以2v0的速度向右运动压缩弹簧,测得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仍为x。

已知整个过程弹簧处于弹性限度内,则( )
A.物体B的质量为m
B.物体B的质量为3m
C
.弹簧压缩量为最大值x时的弹性势能为mv02
D.图乙中弹簧重新恢复原长时,物体A的动量大小为3mv0
第(4)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子的发现表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B.天然放射性的发现表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C.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D.氢原子光谱表明氢原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
三、填空、实验探究题(本题包含2个小题,共16分。

请按题目要求作答,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对应位置) (共2题)第(1)题
如图甲所示,小曹同学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时,把橡皮条结点拉到某一位置O,记下O点位置,并记下A、B两点以确定两根细绳方向。

(1)与A、B两点对应的弹簧秤示数如图所示,读出与A对应的弹簧秤示数为________N;
(2)请结合题给信息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作出两力的合力________,并求出合力的大小为________N。

第(2)题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请在下列实验器材中,选出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___________(填编号);
①电火花计时器②天平③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④细线和纸带⑤砝码、托盘和小车⑥刻度尺⑦秒表
(2)安装好实验装置后,按照正确的实验操作,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点,其中一段如图所示,可知纸带的___________(选
填“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
(3)如图中O、A、B、C、D、E、F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为___________ 。

打下E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电压变成,频率不变,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___________ ;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实验结束后,甲、乙两组同学分别把纸带每隔剪断,得到若干短纸条,再把这些纸条下端对齐,并排贴在一张纸上,得到如图甲、乙所示的两幅图。

由图可知___________组实验过程中小车的加速度大,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含3小题,共36分。

解答下列各题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表达式和重要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请将解答过程书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共3题)
第(1)题
学完科技课程后,小军同学自制了一个“火箭”玩具,如图所示,它由上下A、B两部分和一个夹在中间且不固接、劲度系数很大的轻弹簧构成,最初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并锁定,解除锁定通过遥控完成,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2m。

现让“火箭”在离地面h处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和“火箭”的体积,弹簧恢复原长时间极短,已知释放瞬间就解除锁定,A上升离释放点的最大高度也为h,重力加速度取g。

(1)弹簧被锁定时的弹性势能;
(2)若释放后在向下运动过程中的某位置解除锁定,发现A恰好能运动至初位置,则解除锁定位置离地面的距离;
(3)若“火箭”着地瞬间以原速率反弹,在上升到距离地面高为h 0处解除锁定()(假设解除锁定过程B和地面不接触),则A上升离地面的最大高度。

第(2)题
电视机中的显像管、喷墨打印机等电子仪器都是利用了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偏转,因此研究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偏转是非常有意义的。

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坐标系第一、四象限内存在一个圆心为坐标原点的圆环状的均匀辐向电场,圆环在y轴上的截面长度为R,电场中各点电势,式中C为正的已知常量,l为该点到圆心O的距离。

在y轴左侧,圆心为(–R,0)、半径为R的虚线圆内分布着方向垂直于圆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在x = –3R处有一竖直放置的足够长的荧光屏。

今在x = 2R处圆弧上的一点放
置一个粒子源,能不断释放初速度为0,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粒子穿出磁场后偏转了60°,不计粒子重力及粒子间相互作用力,不考虑空气阻力。

求:
(1)粒子进入磁场时速度大小;
(2)粒子打在荧光屏上的坐标;
(3)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

第(3)题
物流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哈三中课题研究小组在探究多物体叠放问题时,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所示,木块A质量为,木板B质量为,木板C质量为。

其中AB间的动摩擦因数,BC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未
知)、地面可视为光滑。

零时刻木块A的初速度向右运动、同时木板B以初速度向左运动、C的初速度为零。

木板B、C都足够长,滑动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可视为相等,。

求:
(1)ABC共速时速度大小,全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

(2)为使BC第一次达到共速后就不再相对滑动,BC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取值范围(要有必要的文字解释)。

求在满足前面条
件时从零时刻到ABC不再相对滑动所需的时间t。

(3)若,求因AB间摩擦力而产生热量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