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整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整教学设计
【解读目标】
阅读目标: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习作目标: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1.“连续细致的观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必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方法,如何比别人观察得细。
可见,我们这一次要学作者的方法。
2.用得到的方法去观察,去表达,写观察日记。
写作的大道是连续的观察日记,是学生未来可用的写作方法,是一种持之以恒的写作态度。
3.本次的目标:
(1)要让学生会欣赏
(2)让学生能提取方法
(3)让学生懂得运用
这样就学好了。
【解读教材】
1.《古诗三首》
《暮江吟》:写了秋江美景。
怎么看出长期观察呢?傍晚一直到深夜。
《题西林壁》:多角度写景致,有变化,持续观察。
《雪梅》:雪与梅花的对比观察。
对比中的发现需要时间,还要很细致。
三首诗都跟单元学习目标相匹配。
2.《爬山虎的脚》全面观察,长时间观察,观察得很细致。
3.《蟋蟀的住宅》蟋蟀是孔夫子口中的三季人,夏秋冬三季,法布尔从童年一直到成年都在观察,成年后是破坏式观察。
4.习作:写观察日记,
5.《语文园地》全部融入到课文教学里。
“交流平台”内容方法在联系课文内容,在讲课文时就可以讲了。
“词句段运用”在《蟋蟀的住宅》中可以带过,设计为教学时的导入环节。
“句子的辨析”句子选自《爬山虎的脚》的课文内,随文教,融合在文中教。
“日积月累”是农谚,和古诗一起统整。
情境:观察达人大聚会
任务:——持续细致观察与表达
情境要好玩,达人就是会观察,在本单元中聚会。
情境要真实,真实就是可做到的。
学生学习时怎么练习?
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教学设计】
任务一:农历的天空
师:同学们打开教材46页,请大家读一遍。
生读。
师:你们看,这是古人的细致的,长期的观察。
有三位古人写了三首古诗,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是真正的观察达人?
将精品课的每课细教听听,要缺学补教,解决生字,或者课后题。
最后的落地就是练习,只是让练习变得好玩一点更好些。
师:《暮江吟》你读后发现了什么?
预设:作者看了一个晚上,看到半江瑟瑟,半江红,看露似珍珠月似弓。
师:你说细不细致?你说妙不妙?你说他是不是达人?
师:《题西林壁》你读后发现了什么?
预设:作者很会观察,从不同角度观察,从七种角度观察,是观察达人。
师:他和白居易比,谁是?
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
师:《雪梅》卢钺是不是达人?
预设1:算
预设2:不算,因为他只看了梅花。
师:他看似只写了梅花,但同时写了白雪和梅的差别,这个差别直当微妙,“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请问梅好还是雪好?
预设:各有各的好。
师:那卢钺算不算达人?
一个人观察了一个夜晚;一个人观察了一整天,在山中游行;一个人在雪中看梅,观察了一个季度。
本环节引发学生高度的争论,言之有理即可,真理越辩越明,辩论就是表达,表达下来就是观察日记了,其实答案并不重要。
任务二:植物的观察与记录
《爬山虎的脚》如果单篇上一定要细一些,统整可能会粗糙一些。
爬山虎会开花,花期在5-8月,作者的观察至少是一个季度,叶圣陶先生应该是观察了终生,因为就在他自家墙外。
1.师:作者观察到了什么?是观察达人吗?
预设:是。
师:观察到了什么?(配合文本朗读+学习+批注)
预设:叶子;颜色的变化;脚;脚的动态。
师:是不是有动静态两种观察的结果?
预设:是
师:说明作者观察得怎么样?
预设:很细致。
2.师:能把植物观察到动态,说明叶圣陶水平天下第一。
叶圣陶的观察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预设1:观察细致
把园地中的字词句加油站在这里做好整合。
预设2:方法多样,有用手(破坏式观察);联想,一边看一边联想,
观察与想象连动;多角度,从颜色,形象,生长的角度观察。
预设3:时间久,学校有,家里有,一直常伴身边。
3.活动:第38页资料袋
资料袋中展示了观察的方法,直接学方法,给孩子一个对象,让孩子去长时间观察。
提示几个对象:蚂蚁、豆芽、蘑菇、含羞草、绿毛(猫草)、月相(一个月有不同的月相)。
课后连续写一周小练笔,小练笔可以代替本次的习作。
任务三:动物的观察与记录
引入新环节,使用《语文园地》的词句段内容(为动物找家)引入。
1.师:关于《蟋蟀的住宅》,你观察到了什么?
生说。
2.师:你向他学习了什么方法?
预设1:破坏式观察
预设2:细致的观察
预设3:长时间的观察
让之前学到的观察的方法,在此处得到巩固。
3.活动设计:第42页
知道观察日记怎么写,在这里要知道单篇观察日记怎么写得比较细致,有一些被破坏的内幕被观察到,细致地描写到,意在练笔之前的格式,是微观的,之前的是上位的,这个是微观的,两次的学习活动就将整个观察日记的写法做了一个统整。
在学课文时,就已经统整好了。
♦统整的意义:
1.训练思维,思维为王的教法,抓大放小,让学生在多次学习中集中掌握规律,集中的抵达目标,优先保证目标抵达。
2.统整教法相对传统教法,不会过多的聚焦于字词句段篇这种细节之处的教法,它的缺损在于那些语言细节的品味不够,但是它弥补的方式是就学生应对复杂问题时,很容易找到规律,突破思维,是这个时代我们语文学科更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
3.统整是未来的方向,建立学习的路径,学生要学会灵活应对生活中复杂的问题,思维要灵动。
♦统整怎么做?
1.统整的目标很聚焦,既是出发点,也是归宿。
2.统整中,情境是黏合剂,保持它的真实感,有点趣味。
3.单元的内容是可以调用的,删减的,按照模板去覆盖,一定要缺学补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