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尊德中学 新初一分班数学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尊德中学新初一分班数学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面各题,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的是()。
A.汽车的速度一定,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B.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C.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
2.用四个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大是()平方厘米。
A.54 B.64 C.72
3.果园里有桃树240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
4
,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80%。
梨树有
多少棵?正确的列式是()。
A.
3
24024080%
4
⨯+⨯B.
3
24080%
4
⨯⨯
C.
3
24080%
4
+⨯D.
3
24080%
4
÷⨯
4.一个三角形,最小的一个内角是50°,这个三角形按角分类是()。
A.直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5.把一根木料截成两段,第一段长米,第二段占全长的,那么这两段木料长度比较的结果是()
A.第一段长B.第二段长C.一样长D.无法确定
6.一个长方体,它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余四个面的面积()。
A.互不相等B.一定相等C.可能不等D.无法确定
7.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定,这两种量之间就是正比例关系。
B.同一幅地图,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成正比例关系。
C.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它们之间就是反比例关系。
D.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不一定存在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
8.井盖平面轮廓采用圆形的一个原因是圆形井盖怎么放都不会掉到井里,并且能恰好盖住井口。
这是应用了圆特征中()。
A.圆心角决定圆的位置B.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C.同一圆内所有直径都相等D.圆是曲边图形
9.下图是一个健康人一天的体温曲线图从这幅图中可知()。
A.7:30体温约是36.8℃B.一天的体温波动不超过1℃
C.8时到18时体温一直上升D.6时和16时体温一样
10.古希腊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把1、3、6、10…这样的数称为“三角形数”,而把1、4、9、16…这样的数称为“正方形数”,从图中可以发现,任何一个大于1的“正方形数”都可以看作两个相邻“三角形数”之和.下列等式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A.13=3+10 B.25=9+16 C.36=15+21 D.49=18+31
二、填空题
11.5小时15分=(________)小时 52公顷=(________)平方米
8.05吨=(________)千克 40立方分米=(________)立方米
十
12.9÷()=()
40
=37.5%=24∶()=()(小数)。
十
13.A=2×3×5×7,B=2×5×7,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最小公倍数是
(______)。
十
14.一个钟表的分针长5厘米,时针走了1大格,分针扫过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分针的尖端所走过的路程是(________)厘米。
十
15.如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cm,图中甲、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是5∶3,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cm2。
(单位,cm)。
十
16.在一幅1:17000000的中国地图上,聪聪量得郑州到武汉的图上距离是3cm ,郑州到武汉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_)千米;2020年1月26日河南首批援鄂医疗队137人乘坐高铁赶赴武汉,从郑州到武汉乘坐高铁用了2个小时,这列高铁的速度约是每小时(________)千米。
十
17.一个圆柱形队鼓,底面直径6dm ,高2dm ,它的侧面由铝皮围成,上、下底面蒙的是羊皮。
做一个这样的队鼓,需要铝皮(______)dm 2,羊皮(______)m 2。
十
18.甲小车15秒跑了510米,乙小车跑了16秒,平均每秒38米,求两辆小车的平均速度,请列出正确的综合算式,不计算(___________)。
19.一列火车经过一个路标要5秒,通过一座300米的山洞要20秒,经过一座800米的大桥要(________)秒。
20.楼房的外墙壁用于引水的铁皮水管,形状是长方体(如图),横截面是一个长方形,长1分米,宽0.6分米.如果每节水管长15分米,做这样一节水管至少要用铁皮________平方分米.
三、解答题
21.口算。
468+= 557-= 1258⨯= 966÷= 2.022+=
561199-= 4005÷= 1.94 2.5⨯⨯= 9.63+= 10.03-=
二十
22.计算下面各题,其中(2)、(4)题请用简便方法算. (1)()
(2)×× (3)×[()
]
(4)84
÷41
二十23.解方程。
x÷1
6
=
3
4
x×
7
15
=
2
5
(3
8
+
1
4
)x=10 (1-
1
7
)x=24
二十
24.小明家为地震灾区捐款.爸爸捐的钱是妈妈的2
3
,小明与爸爸捐钱数的比是3∶8.已
知妈妈捐了1200元,小明捐了多少元?
25.下图是确定一个人是否肥胖的方法
(1)小明的爸爸身高180cm,体重81kg,请通过计算确定小明爸爸体重标准属于评价标准中哪个等级
(2)小明的姐姐比他高3cm,但姐弟两人各自按下图所示算法计算出自己的标准体重是相同的.求小明的身高。
1
15
,小芳每分钟比小红多走32米,那么小红回家的路程是多少米?
27.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相距6cm,甲乙两车分别从A,B
两地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5∶7,甲乙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28.一个圆柱形玻璃容器里装有水,在水里浸没一个底面半径是3cm,高是10cm的圆锥形铁块(如图),如果把铁块从圆柱形容器里取出,那么容器里的水面要下降多少厘米?
29.雪兰牛奶6元一瓶,甲、乙、丙三家商店以不同的方式促销。
甲商店:一律八五折优惠;乙商店:买四瓶送一瓶;丙商店:满50元减8元,东东如果要买10瓶牛奶,那么他去哪家商店买便宜?
30.A B C三家超市进了一批相同的饮料,每大瓶10元,每小瓶2.5元,张叔叔想买4大瓶4小瓶饮料,去哪家超市买花钱最少?
A超市:买4大瓶送1小瓶。
B超市:一律打八五折。
C超市:满50元减12元。
31.“※”表示一种新的运算规则,如8※3=8+9+10=27,3※4=3+4+5+6=18(加数为连续自然数),根据这样的运算规则则完成下面各题.
(1)计算:9※6
(2)阅读、思考并填空.
在8※3=8+9+10=27中,用27÷3=9,9是8、9、10三个加数的平均数,也是8和10正中间的一个数.
在3※4=3+4+5+6=18中,用18÷4=4.5,4.5是3、4、5、6四个加数的平均数,也是3和6正中间的一个数.
因为x※5=250中,用250÷5=50,可知:
五个加数正中间的一个数是;五个加数是
(、、、、);所以x是.
(3)你知道x※22=671中的x是多少吗?简要写出你的想法.
32.一张桌子可以坐6人,两张桌子拼起来可以坐10人,三张桌子拼起来可以坐14人.像这样共几张桌子拼起来可以坐50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分析】
两种相关联的量,如果它们对应的比值一定,那么这两个量就成正比例关系。
据此选择。
【详解】
A.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比值一定,所以汽车的速度一定,行驶的时间和路程成正比例关系。
B.底×高=面积(一定),乘积一定,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反比例关系。
C.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不成比例。
故选择:A
【点睛】
此题考查了正比例的辨别,主要看两个量是否是对应的比值一定。
2.C
解析:C
【分析】
把四个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有两种摆法,一种是四个摆放一排,一种是摆放成二排,每排两个,分别计算出这两种摆法长方体的表面积,找出最大的即可。
【详解】
第一种是四个摆放一排,其长方体长为2+2+2+2=8(厘米),宽和高都是2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8×2+8×2+2×2)×2
=(16+16+4)×2
=36×2
=72(平方厘米);
第二种是摆放成二排,每排两个,其长方体的长为2+2=4厘米,宽为2厘米,高为2+2=4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4×2+4×4+2×4)×2
=(8+16+8)×2
=32×2
=64(平方厘米)
72>64
故选:C
【点睛】
抓住四个正方体拼组长方体的方法得出表面积再进行比较大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3.B
解析:B
【分析】
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由分析可知:
3
⨯⨯
24080%
4
⨯
=18080%
=144(棵)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明确用乘法是解题的关键。
4.C
解析:C
【分析】
三个角都是锐角,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可知,另外两个角的和为180°-50°=130°,再根据假设法,进行分类即可。
【详解】
假设一个角是90°,则另一个角是130°-90°=40°,则最小的一个内角是40°,与原题不符;
假设一个角是100°,则另一个角是130°-100°=30°,则最小的一个内角是30°,与原题不符;
假设一个角是80°,则另一个角是130°-80°=50°,则最小的一个内角是50°,与原题相符,所以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C。
【点睛】
明确三角形的分类和内角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将这根据木料的总长当做单位“1”,第二段占全长的,则第一段占全长的1﹣=,>,则第二段长.
解:第一段占全长的:1﹣=,
>,则第二段长.
故选B.
点评: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分析是完成本题的关键,“米”在本题中属多余条件.
6.B
解析:B
【分析】
根据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它的长和宽相等,其余四个面的面积相等;由此解答。
【详解】
根据分析,有一个长方体,它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余四个面的面积一定相等。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特征,要牢记并灵活运用它的他正解决问题。
7.A
解析:A
【分析】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一种量随另一种量的扩大而扩大,随另一种量的缩小而缩小,它们的比值一定,这两个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是正比例关系。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详解】
A.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定,这两种量之间就是正比例关系。
此题没有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故此说法错误;
B.同一幅地图,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成正比例关系。
此说法正确;
C.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它们之间就是反比例关系。
此说法正确;
D.例如:已读的页数+未读的页数=书的总页数(一定),这是和一定,所以已读的页数与未读的页数不成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不一定存在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
此说法正确。
故选:A。
【点睛】
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出判断。
8.C
解析:C
【详解】
井盖平面轮廓采用圆形的原因是圆形井盖怎么放都不会掉到井里,并且能恰好盖住井口,这里利用了同一个圆的直径都相等这一原理。
故选:C。
9.B
解析:B
【分析】
由题意知:可根据曲线的运动趋势来推断体温的变化情况。
据此解答。
【详解】
A.7:30体温约是36.7℃;没有达到36.8℃。
B.一天的体温最高是15时约37.3℃,最低是3时约36.4℃,波动不超过1℃。
C.18时体温已经下降。
D.6时的体温接近36.6,16时的体温略高于37.2。
体温不一样。
故说法正确的是B。
【点睛】
学会从折线统计图中找到相关的信息,并能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C
解析:C
【详解】
解:这些三角形数的规律是1,3,6,10,15,21,28,36,45,…,
且正方形数是这串数中相邻两数之和,
很容易看到:恰有36=15+21.
故选C.
题目中“三角形数”的规律为1、3、6、10、15、21…“正方形数”的规律为1、4、9、16、25…,根据题目已知条件:从图中可以发现,任何一个大于1的“正方形数”都可以看作两个相邻“三角形数”之和.可得出最后结果.
二、填空题
11.
1
5
4
8050 0.04
【分析】
根据1小时=60分,1公顷=10000平方米,1吨=1000千克,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进行换算即可。
【详解】
15÷60=1
4
(小时),5小时15分
1
5
4
小时;52×10000=520000(平方米);
8.05×1000=8050(千克);40÷1000=0.04(立方米)
【点睛】
关键是熟记进率,单位大变小乘进率,单位小变大除以进率。
十
12.24;15;64;0.375
【分析】
先把百分数化成分数,37.5%=3
8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5得3
8
=
15 40,分子分母同时乘3得3
8
=9
24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9
24
=9÷24;分子分母同时乘
8,3
8=
24
64
,根据分数与比的关系可知,
24
64
=24∶64,把百分数化成小数,37.5%=
0.375。
【详解】
有分析可知:9÷24=15
40
=37.5%=24∶64=0.375(小数)。
【点睛】
此题考查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除法、百分数、小数和比的互化,掌握方法认真计算即可。
十
13.A
解析:210
【分析】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把这两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公有质因数的乘积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把这两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公有质因数和各自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据此解答。
【详解】
A=2×3×5×7,B=2×5×7;
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2×5×7=70,最小公倍数是2×5×3×7=210。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看准数字不要漏乘或多乘质因数。
十
14.5 31.4
【分析】
(1)时针走了1大格,刚好是1个小时,分针扫过的面积是一个整圆的面积,利用2
S r
=计算即可;
(2)分针的尖端所走过的路程是以分针长5厘米为半径的圆的周长。
【详解】
(1)3.14×52
=3.14×25
=78.5(平方厘米)
(2)3.14×5×2
=3.14×(5×2)
=3.14×10
=31.4(厘米)
【点睛】
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十
15.4
【分析】
观察图形可知,三个三角形的高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三个三角形的面积比就等于对应的底边比,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被分成了2+3+5=10
(份),阴影部分的面积就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2
解析:4
【分析】
观察图形可知,三个三角形的高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三个三角形的面积比就等于对应的底边比,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被分成了2+3+5=10(份),阴影部分的面积
就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2÷10=
2
10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10。
【详解】
2+3+5=10(份)
20×
2
10
=4(cm2)
【点睛】
能够根据三角形的底边的长得到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掌握利用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十
16.255
【分析】
实际距离等于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据此计算出郑州到武汉的实际距离;用郑州到武汉的实际距离除以坐高铁用的时间,计算出高铁的速度。
【详解】
3÷=51000000(厘米)=51
解析:255
【分析】
实际距离等于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据此计算出郑州到武汉的实际距离;用郑州到武汉的实际距离除以坐高铁用的时间,计算出高铁的速度。
【详解】
3÷
1
17000000
=51000000(厘米)=510(千米),510÷2=255(千米),所以,郑州到武
汉的实际距离是510千米,这列高铁的速度是255千米每小时。
【点睛】
本题考查了比例尺的应用,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
十
17.68 0.5652
【分析】
由题意可知:需要的铝皮的面积,实际上就是队鼓的侧面积,利用底面周长乘高即可求得;需要的羊皮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上、下底的面积,利用圆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详
解析:68 0.5652
【分析】
由题意可知:需要的铝皮的面积,实际上就是队鼓的侧面积,利用底面周长乘高即可求得;需要的羊皮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上、下底的面积,利用圆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
3.14×6×2
=18.84×2
=37.68(dm2)
3.14×(6÷2)2×2
=3.14×9×2
=56.52(dm2)
=0.5652(m2)
故答案为37.68;0.5652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积的计算方法。
注意单位的换算。
十
18.(510+38×16)÷(15+16)
【解析】
【分析】
用甲小车路程加上乙小车的路程,再用求得的路程和除以时间和即可求出两小车平均速度。
【详解】
乙小车路程为38×16,两小车平均速度为(51
解析:(510+38×16)÷(15+16)
【解析】
【分析】
用甲小车路程加上乙小车的路程,再用求得的路程和除以时间和即可求出两小车平均速度。
【详解】
乙小车路程为38×16,两小车平均速度为(510+38×16)÷(15+16)。
故答案为(510+38×16)÷(15+16)
19.45
【分析】
火车经过路标所行的路程即为列车的长度,所以列车行驶一个车长的距离用时5秒,经过一座长300米的山洞行驶的长度为300+车长,所以列车行300米用时为20-5=15秒,由此求出列车的速
解析:45
【分析】
火车经过路标所行的路程即为列车的长度,所以列车行驶一个车长的距离用时5秒,经过一座长300米的山洞行驶的长度为300+车长,所以列车行300米用时为20-5=15秒,由此求出列车的速度之后就能求出它穿过长800米的大桥要多少秒。
【详解】
800÷[300÷(20-5)]+5
=800÷20+5
=40+5
=45(秒)
故答案为:45
【点睛】
完成本题的关健是明确火车经过路标所行的路程即为列车的长度,由此再据其过山洞所用时间求出其速度。
20.【解析】
【分析】
铁皮水管没有横截面,所以需要铁皮的面积就是四个侧面的面积,判断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并计算总面积即可。
【详解】
1×15×2+0.6×15×2
=30+18
=48(平方分米)
故
解析:【解析】
【分析】
铁皮水管没有横截面,所以需要铁皮的面积就是四个侧面的面积,判断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并计算总面积即可。
【详解】
1×15×2+0.6×15×2
=30+18
=48(平方分米)
故答案为:48。
三、解答题
21.54;48;1000;16;4.02
362;80;19;12.6;0.97
【详解】
略
解析:54;48;1000;16;4.02
362;80;19;12.6;0.97
【详解】
略
二十
22.(1)(2)(3)(4)4
【详解】
(1)()
=(﹣)÷
=÷
=
(2)××
=×(+)
=×1
=
(3)×[()]
=×[]
=×
=
(4)84÷41
=(84+)×
=84×+×
=4
解析:(1)(2)(3)(4)4【详解】
(1)()
=(﹣)÷
=÷
=
(2)××
=×(+)
=×1
=
(3)×[()]
=×[]
=×
=
(4)84÷41
=(84+)×
=84×+×
=4+
=4
二十
23.x=;x=;
x=16;x=28
【分析】
“x÷=”将等式两边同时乘,解出x;
“x×=”将等式两边同时除以,解出x;
“(+)x=10”先计算+,再将等式两边同时除以,解出x;“(1-)x=2
解析:x=1
8
;x=
6
7
;
x=16;x=28【分析】
“x÷1
6
=
3
4
”将等式两边同时乘
1
6
,解出x;
“x×
7
15
=
2
5
”将等式两边同时除以
7
15
,解出x;
“(3
8+
1
4
)x=10”先计算
3
8
+
1
4
,再将等式两边同时除以
5
8
,解出x;
“(1-1
7
)x=24”先计算1-
1
7
,再将等式两边同时除以
6
7
,解出x。
【详解】
x÷1
6
=
3
4
解:x=3
4
×
1
6
x=1
8
;
x×
7
15
=
2
5
解:x=2
5
÷
7
15
x=6
7
;
(3
8
+
1
4
)x=10
解:5
8
x=10
x=10÷5 8
x=16;
(1-1
7
)x=24
解:6
7
x=24
x=24÷6 7
x=28
二十
24.300元
【详解】
1200×=800(元)800×=300(元)答:小明捐了300元解析:300元
【详解】
1200×=800(元)800×=300(元)
答:小明捐了300元
25.(1)偏胖
(2)158厘米
【详解】
(1)小明爸爸的标准体重为(180-80)×0.7=70千克,实际体重比标准体重重,×100%=15.7%,即实际体重比标准体重高了约15.7%,所以小明爸爸解析:(1)偏胖
(2)158厘米
【详解】
(1)小明爸爸的标准体重为(180-80)×0.7=70千克,实际体重比标准体重重,81-70
70
×100%=15.7%,
即实际体重比标准体重高了约15.7%,所以小明爸爸的体重属于评价标准中的偏胖。
(2)设小明的身高为x厘米,那么他姐姐的身高为x+3厘米。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可列出方程:(x-80)×0.7=(x+3-70)×0.6,解方程,得x=158,所以小明的身高为158厘米。
26.2560米
【解析】
【详解】
(1+)÷20=
32÷(-)=2400(米)
2400×(1+)=2560(米)
小红回家的路程为2560米。
解析:2560米
【解析】
【详解】
(1+
1
15
)÷20=
4
75
32÷(
1
15
-
4
75
)=2400(米)
2400×(1+
1
15
)=2560(米)
小红回家的路程为2560米。
27.50千米;70千米
【分析】
先将图上距离换算成实际距离,用路程÷时间=速度和,速度和÷总份数,求出一份数,一份数分别乘甲乙两车速度的对应份数即可。
【详解】
6×6000000=36000000(
解析:50千米;70千米
先将图上距离换算成实际距离,用路程÷时间=速度和,速度和÷总份数,求出一份数,一份数分别乘甲乙两车速度的对应份数即可。
【详解】
6×6000000=36000000(厘米)=360(千米)
360÷3÷(5+7)
=120÷12
=10(千米)
10×5=50(千米)
10×7=70(千米)
答:甲乙两车每小时各行50千米、70千米。
【点睛】
关键是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8.2cm
【详解】
×3.14×32×10÷[3.14×(10÷2)2]=1.2(cm)
答:容器里的水面要下降1.2cm。
解析:2cm
【详解】
1
×3.14×32×10÷[3.14×(10÷2)2]=1.2(cm)
3
答:容器里的水面要下降1.2cm。
29.乙商店
【分析】
因为雪兰牛奶6元一瓶,甲商店:一律八五折优惠,所购买数量10乘以单价再乘以85%;乙商店:买四瓶送一瓶,相当于买5瓶只需花4瓶的钱,那东东买10瓶只需花8瓶的费用;丙商店:满50元
解析:乙商店
【分析】
因为雪兰牛奶6元一瓶,甲商店:一律八五折优惠,所购买数量10乘以单价再乘以85%;乙商店:买四瓶送一瓶,相当于买5瓶只需花4瓶的钱,那东东买10瓶只需花8瓶的费用;丙商店:满50元减8元,用10瓶乘以6元的单价再减去8元即可。
最后进行比较,即可得哪家更便宜。
【详解】
甲商店:6×10×85%
=60×0.85
=51(元)
乙商店:2×4+2
=10(瓶)
8×6=48(元)
丙商店:6×10-8
=60-8
=52(元)
由此可得,48元<51元<52元,即乙<甲<丙
答:他去乙商店买便宜。
【点睛】
根据实际需要,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并能够最终选择最为优惠的方案。
30.超市
【分析】
分别求出三家超市的实际花费,进行比较即可。
【详解】
A超市:
4×10+(4-1)×2.5
=40+7.5
=47.5(元)
B超市:
(4×10+4×2.5)×85%
=(40+
解析:C超市
【分析】
分别求出三家超市的实际花费,进行比较即可。
【详解】
A超市:
4×10+(4-1)×2.5
=40+7.5
=47.5(元)
B超市:
(4×10+4×2.5)×85%
=(40+10)×0.85
=50×0.85
=42.5(元)
C超市: 4×10+4×2.5
=40+10
=50(元)
50-12=38(元)
47.5>42.5>38
答:去C超市买花钱最少。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折扣问题,几折就是百分之几十。
31.(1)69;(2)50;48,49,50,51,52;48;(3)x=20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8※3=8+9+10=27,3※4=3+4+5+6=18可知:从左边的数字开始连续自然数相加
解析:(1)69;(2)50;48,49,50,51,52;48;(3)x=20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8※3=8+9+10=27,3※4=3+4+5+6=18可知:从左边的数字开始连续自然数相加即可,加数的个数就是右边的数字;
(2)根据8※3=8+9+10=27中,用27÷3=9,9是8、9、10三个加数的平均数,也是8和10正中间的一个数;
在3※4=3+4+5+6=18中,用18÷4=4.5,4.5是3、4、5、6四个加数的平均数,也是3和6正中间的一个数;
所以x※5=250中是由5个连续自然数相加,用250÷5=50,可知50是这五个自然数最中间的一个,即可求得这五个数,而这五个数最小的是未知数的值;
(3)根据第二问可知:671÷22的值是22个数中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进而求得这22个数,最小的数就是x的值.
解:(1)9※6
=9+10+11+12+13+14
=(9+14)×3
=23×3
=69
(2)根据题意可知:
因为x※5=250中,用250÷5=50,可知:
五个加数正中间的一个数是50;五个加数是48、49、50、51、52;所以x是48.
(3)671÷22=30.5
30.5是22个数中最中间的一个,所以30.5左边11个数,右边11个数,分别为:
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
最左边的数字就是未知数的取值,所以x=20
答:x=20
故答案为50;48,49,50,51,52;48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新规律,按照规律计算即可.
32.12张
【分析】
第一张桌子可以坐6人;
拼2张桌子可以坐6+4×1=10人;
拼3张桌子可以坐6+4×2=14人;
故n张桌子拼在一起可以坐6+4(n-1)=4n+2.【详解】
解:设第n张桌子
解析:12张
【分析】
第一张桌子可以坐6人;
拼2张桌子可以坐6+4×1=10人;
拼3张桌子可以坐6+4×2=14人;
故n张桌子拼在一起可以坐6+4(n-1)=4n+2.
【详解】
解:设第n张桌子可以坐50人.
4n+2=50
n=12
答:像这样12张桌子拼起来可以坐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