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检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期末复习专项训练检测试题
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夜宿,凌晨上山。
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
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③曩nǎng:以往,过去。
(1)“甲翁之妻子去乡”中“去”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两处即可)
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3)二翁登泰山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闵子骞兄弟两人,母卒,其父更娶,复生二子。
子骞为其父御②,失辔③,父持其手,寒,衣甚单。
父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温,衣甚厚。
即谓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寒儿,汝去无留。
”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寒。
”其父默然。
选自《说苑》①闵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古代著名的孝子。
②御:驾驶(马车)。
③失
辔:绳从手里掉下来。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今汝欺我欺________
②母去四子寒去: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母死。
其父更娶,复有二子。
(3)本文表现了闵子骞________和________的品质。
3.课外文言文阅读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置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________
②而置之其坐________
(2)用一个成语概括短文内容。
(3)上面短文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4.课外阅读
蔡洪赴洛
蔡洪①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②,采贤俊于岩穴。
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③,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④握之璧⑤不必采于昆仓之山。
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
圣贤所出,何必常⑥处。
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⑦,得无诸君是其苗裔⑧乎?”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蔡洪:字叔开,三国时吴人,吴亡入晋,有才名。
②仄陋:同“侧陋”,指出身卑微。
③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
蔡洪为吴人,西晋灭吴,所以这样说。
④盈:满,满满的。
⑤璧:圆形的玉。
⑥常:通常的、固定的。
⑦邑:城市、县。
⑧苗裔:后裔、后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采贤俊于岩穴/贤哉,回也
B.亡国之余/亡处亡气
C.有何异才而应斯举/逝者如斯夫
D.何必常处/将复何及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
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
(3)选文中的蔡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陈元方,面对无礼的刁难都能有力回应。
请分析两人的回应方式有什么不同?
5.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这则寓言选自《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中的“此”指的是什么?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________。
6.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上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字
①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②一狼径去________
(3)翻译句子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下列选项中不能表现狼狡诈本性的是()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D.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7.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
(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③遂成枯落________
④以负陛下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及卒,如其所言。
(4)甲文中有“非淡泊无以明志”一句,请从乙文中找出表明诸葛亮“淡泊”的相关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8.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
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①。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
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
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注释)①仓皇:惊慌。
②跑:同“刨”,兽类用足扒土。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1)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C.以刀劈狼首/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其一犬坐于前/及其家穿井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长篇小说集。
“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是: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
C.(甲)文中的“屠”是指屠户,即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生意人;(乙)文中的“竖”是“童仆”的意思,“牧竖”指牧童。
D.(甲)文“顾野有麦场”和(乙)文“跑号如前状”分别是省略句和倒装句。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
(乙)文大狼身上体现出伟大的母爱,牧竖杀狼的行为是出于无聊的残忍,表现的是人性中的恶的一面。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迷惑屠户;(乙)文中开篇写牧竖“谋分捉之”,下文写狼的行动,从正面体现牧竖的聪明机智。
D.(甲)文结尾部分作者指出狼的狡黠,而嘲笑其“顷刻两毙”的结局,也间接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余味无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9.文言文阅读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秉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臣闻之
B.学而时习之
C.因往晓之
D.如日中之光
(2)师旷论好学的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10.文言文阅读。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天津弋人得一鸿,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抵暮始去。
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
弋人将并捉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铤.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
”遂释雌.两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
弋人称金,得二两六钱强。
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
(1)《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小说集,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2)请根据以下材料,写出文中词语的意思。
“从”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两人相从,本义是“随行,跟从”,引申义有“顺从”“听从”等。
①(甲)文中“一狼仍从”的“从”意思是________。
“集”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鸟停在树上,本义是“群鸟停在树上”,引申义有“停,停留”“聚集”等。
②(乙)文中“既而集其足下”的“集”意思是________。
(3)下列各组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一狼得骨止/止增笑耳
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C.而前狼又至/七人早出,则鸿已至
D.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
(5)蒲松龄笔下的动物往往有着人一般的性情。
(甲)文中“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________(性格特点);(乙)文中雄雁一直跟着捕鸟人并吐出黄金来赎雌雁,则是因为它的“________”(第一空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二空用原文语句回答)。
(6)《狼》是按照屠户________、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径去”“犬坐”“目似瞑”等行为,可以看出狼的狡猾,但最终双双毙命的结局更反衬出了屠户的________。
请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启示: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乙)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②,迨③能倍④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
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
②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③迨:等到。
④倍:通“背”。
(1)下列对甲文中欧阳修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幼年丧父
B.经济困难
C.身体不适
D.勤奋好学
(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参考字典解释,谈谈“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惟”的义项:①思,考虑。
②只,只有。
③句首语气词。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为止。
(5)欧阳修和司马光的故事,在学习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乙】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早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①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②怒,不贰过③,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
”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注】①孰:谁。
②迁:转移。
③贰过:重复犯错误。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
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
③发尽白________
④今也则亡________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3)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颜回有哪些可贵的品德?请简要概括。
1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曾子杀彘
曾子①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②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③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①曾子:孔子弟子曾参。
②女:通“汝”,你。
③特:只,只是,只不过。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顾反为女杀彘/元方入门不顾
B.特与婴儿戏耳/门外戏
C.子而不信其母/则是无信
D.非所以成教也/非人哉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4.阅读诸葛亮《诫子书》,完成问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诫子书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 ________
③年与时驰________
④非志无以成学 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之:①夫君子之行②求闻之若此
B.以:①静以修身②投以骨
C.意:①意与日去②意暇甚
D.去:①意与日去②一狼径去
(3)翻译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1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
时:时间
B.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
C.吾日三省吾身。
省:反省
D.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
(2)下列划线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可以调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
(3)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只要温习了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谈论的是学习方法。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D.“四书”指的是《尚书》《论语》《大学》《中庸》。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两千多年来,孔子闪烁着哲理光彩的语录,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请从文中选择一则,谈谈你的感悟。
16.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①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
②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
③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
⑤博学而笃志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至少写出四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先说说这则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会,谈谈你的启示或体会。
17.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①死。
孔子哭之恸②,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③。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④,未闻好学者也。
”
【注】①蚤:通“早”。
②恸(tòng):极度的哀伤。
③不迁怒:不转移愤怒。
迁,转移。
不贰过:不重复犯一个错误。
贰,重复。
过,错误。
④亡:通“无”,没有。
(1)解释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发尽白________
(2)孔子“哭之恸”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甲文相关内容,你觉得颜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黄香扇枕暖被
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也。
家贫无奴仆,香躬亲勤苦,尽心供养,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温席。
年九岁失母,慕思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
(乙)王祥卧冰求鲤
王祥字休征,琅邪人。
性至孝,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
父前数谮①之,由是失爱于父。
每使扫除牛下。
父母有疾,衣不解带。
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
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母又思黄雀炙②,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
【注释】①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②炙:烤。
(1)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
B.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
C.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
D.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思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持之而归
B.人不知而不愠
C.丁壮者引弦而战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
①香躬亲勤苦________ ②殆不免丧________
③性至孝________ ④乡人称其至孝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温席。
②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
(5)黄香与王祥都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
【注】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从《现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中,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意思正确的一项。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4)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0.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赵简子死,未葬,中牟入齐。
已葬五日,襄子起兵攻围之。
未合而城自坏者数十丈。
襄子击金而退之。
军吏谏曰:“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襄子曰:“吾闻之叔向曰:‘君子不乘人于利,不迫人于险。
’使之治城,城治而后攻之。
”中牟闻其义,乃请降。
(节选自《淮南子·道应训》)(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合而城自坏者数十丈(包围)
B.襄子击金而退之(退兵)
C.不迫人于险(逼迫,胁迫)
D.中牟闻其义(传闻)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
(3)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中牟为什么不战而归顺襄子?
2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
②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
③尊君在不 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咏雪》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过程客观的写出来,并没有加上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体现了《世说新语》一书简练、含蓄的特点。
B.《咏雪》文末补充交代了无奕女的身份,其实是与文章标题无关的,这只是该文体的一种特殊写法。
C.虽然两文都写到了无奕女和元方的聪明才智,但《咏雪》重在称道精彩的言辞,《陈太丘与友期》一文重在宣扬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好品格。
D.元方指责父亲的朋友“无礼”,其实他不肯原谅已经知错并表示认错的友人,毫不客气的言辞和“入门不顾”的举动让对方极其尴尬,也是一种“无礼”之举。
2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本文选自《________》,是由南朝________(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2)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________
②太丘舍去 ________
③下车引之________
④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