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九年级毕业会考模拟练习卷历史试题(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春季九年级毕业会考模拟练习卷(一)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全卷共两道大题,考试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1996年,我国为了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遗产发行了一套特种邮票,其中两张是《稻作农业》和《干栏建筑》(如下图)。

这两张邮票描绘的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B.河姆渡遗址C.半坡遗址D.大汶口遗址
2.1200年左右,北方金朝人口约4380万,而南宋人口达8060万,几乎比金朝多一倍。

金朝每年赋税1431.9万贯,南宋则为6000万贯。

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全国经济重心实现南移B.宋金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C.岳飞抗金维护了南方地区的稳定D.北方地区的经济退步与商业停滞
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封建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下列记载中,能直接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A.“今日所谓实业者,实机器生产之事业而已。


B.“自强之道,以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学堂为先。


C.“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D.“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有九,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4.“五四运动”是民国时期流行话题的分水岭。

五四运动前,流行话题多为孔教、文学改革、国语统一、女子解放、教育改良;五四运动后,流行话题多为平民、劳工、劳动、阶级。

流行话题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资产阶级民主科学思想传播B.传统文化影响根深蒂固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完成
5.1956年国家实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将8间历史悠久的中药厂合并,以固定资产和员工数目最多的王老吉命名,称为“王老吉联合制药厂”。

这里的“王老吉联合制药厂”是()
A.资本主义企业B.公私合营企业
C.私人独资企业D.中外合资企业
6.“春联”可以折射出社会的风貌。

1974年的一副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20世纪80年代的一副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中国农民生活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主要得益于()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经济特区的建立
7.中世纪西欧封君与封臣之间所谓的“效忠”不过是表面的华衣,真正潜伏的是两者之间财产的纽带。

这一“纽带”是()
A.血缘B.土地C.契约D.爵位
8.中国、西欧和日本的封建社会都出现过庄园这一经济组织形式。

下面西欧或日本庄园生活情景的选项中,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西欧庄园中的佃户在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
B.日本大庄园主向天皇缴税
C.西欧庄园中的领主让佃户无偿使用自己的面包炉
D.日本大庄园的“武士”宣誓效忠国家
9.美国建国的元勋们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使这个国家的“权力结构”配置合理又运转正常。

这个问题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国家与国民的关系,二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三是中央政府内部的关系。

“这个问题”得以解决的途径是()
A.颁布《独立宣言》B.建立美利坚合众国
C.制定1787年宪法D.制定《人权宣言》
10.《新全球史》中提到,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工业化,首先重视重工业的生产,然后才是消费品的生产,这意味着推迟了公民对工业化感到满意的时间。

如人们获得诸如冰箱、收音机和汽车等消费品之前,政府建设了钢铁工厂和水力发电站。

材料主要说明斯大林模式()
A.开创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B.消弭了人民对消费品的迫切需求
C.设定了过高的远离现实的生产目标D.是以牺牲人民利益为代价的工业化
11.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关于湖南地方文化的学习探究,以下符合史实的是()
A.醴陵瓷被称为“红色官窑”
B.欧阳询的“草书天下称独步”,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欧体”
C.周敦颐创立“湖湘学派”
D.刘氏长沙国是湖南第一个诸侯国
12.鸦片战争后,魏源发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时代呐喊。

曾国藩、左宗棠等创办洋务,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

谭嗣同参与变法,血荐轩辕。

黄兴、宋教仁推翻帝制,创建民国。

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刘少奇等革命领袖,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下列属于近代后期的湖南人物的是()
A.谭嗣同B.魏源C.曾国藩D.何叔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13题10分,14题、15题、16题各14分,共5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下表是长郡集团初三学生在中国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的研究性学习课上,两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出的结论。

组别材料结论
思想文化组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
所倡导的“尊崇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
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
一……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
和多样性结合的特征
科技组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
它的焦点在宋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到宋朝
成就显著
请任选取其中的一项结论,结合所学知识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史论结合,200字左右)(10分)
1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

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材料二元世祖忽必烈登上汗位后,元朝则重建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大一统,其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比前代更为强化,在漠北、东北、云南、吐蕃等边远地区,都因地制宜实施了有效的管理。

漠北设岭北行省,基层单位仍然是蒙古的千户/百户组织。

东北设辽阳行省……元朝皇帝信奉喇嘛教,尊吐蕃喇嘛教萨斯迦派僧侣为帝师,因而由掌管全国佛教事务的机构兼领吐蕃之地。

此后,元朝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并实行了充分和有效的管理。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三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及影响。

(4分)(2)根据材料二,元朝对边疆地区控制更为强化,实施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元朝对“吐蕃之地”设置什么机构实现了有效管理?(2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指出康熙帝统治时期在我国东南地区采取的“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是什么。

(2分)湖南什么时候正式成为中国本部18行省之一?(2分)综上,从国家政策的角度,谈谈如何才能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分)
15.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被称为现代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

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

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

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二没有传统社会向近代化的转型也就没有英国的世界霸权。

从某种程度上说,近代化也是一种制度
创新。

在近代历史上,英国开创了许多世界第一:首先是政治制度的创新……其次是经济领域内的制度创新……另外还有思想文化方面的创新。

——钱乘旦《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材料三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

“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经济根源。

(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英国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向近代化转型的创新之处。

(4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前期(五四运动前)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经济领域的事件是什么。

(2分)中国近代化历程与西方近代化历程有何不同?(4分)
16.世界历史在不断对抗与合作中演绎,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应从“时代”“格局”和“人”三个层面来看待战争缘起和战争责任。

从“时代”看,现代条件下(含义之一是全球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大国霸权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技术的迅猛提高,是20世纪初可能发生世界大战的条件;从“格局”看,20世纪初两大对立的同盟体系和军事集团的新格局的形成,为从局部战争演化为全面战争埋下了祸根……
——根据潘人杰、李巨廉《关于世界大战起源问题的若干思考》材料二《联合国家宣言》把26个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不同肤色的国家集合在打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和旗帜下,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实现了一切反法西斯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大联合,大大加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为反法西斯国家扭转被动局面,进而夺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二战及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材料三战争临近结束时,这种由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

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战后的国家利益越来越想牺牲团结。

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也因内部不和而走向分裂,并在两三年内便为时常像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时代”和“格局”两个角度,说说“20世纪初可能发生世界大战”的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

(2分)请列举盟国“实现了一切反法西斯国家的政治、军事大联合”行动的史实各一例。

(4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冷战”对峙局面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分)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梦想,请谈谈今天的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战争。

(2分)
2024年春季九年级毕业会考模拟练习卷(一)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 A D C B C B A C D A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13题10分,14题、15题、16题各14分,共52分)13.示例一
观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的特征。

(1分)
论述:一方面在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大一统思想始终贯穿其中。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开启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使得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另一方面在统一性中包含着多样性,例如董仲舒新儒学思想吸收了道、法、阴阳等学派思想,程朱理学则吸收了佛道思想,同时每个时期都存在着多个学派。

这一特点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又有利于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论述每点4分,共8分)
总结: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的特征,是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分)
示例二
观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到宋朝成就显著。

(1分)
论述: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三样最终完成于宋朝。

北宋时,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北宋时期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指南针的发明,为西方国家开辟新航路和环球航行提供重要条件。

宋元之际,火器开始广泛使用,传入欧洲后,改变了欧洲传统作战的方式,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

(论述每点4分,共8分。

科技成果写两项即可得8分)
总结:综上所述,宋代科技发展世界领先,李约瑟的观点准确概括了中国宋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分)14.(1)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2分)
影响: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2分)
(2)制度:行省制度。

(2分)
机构:宣政院。

(2分)
(3)措施:设置台湾府。

(2分)
雍正时期。

(2分)
国家政策的制定要结合国情,因地制宜;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适时调整国家政策,才能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反对民族分裂等。

(言之有理,任答一点,2分)
15.(1)思想主张:提倡人性和人权;要求摆脱神学束缚;追求人现世的幸福和自由。

(任答一点,2分)
经济根源:意大利商品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分)
(2)政治:通过“光荣革命”率先建立现代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实现政治现代化;(2分)
经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工厂制度”,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分)
(3)洋务运动。

(2分)
中国近代化历程经历了学技术、学政治制度、学思想文化,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西方近代化历程相反:思想文化、政治制度、技术革新。

(4分)
16.(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2分)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与对抗。

(2分)
(2)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实现了一切反法西斯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大联合;大大加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为反法西斯国家扭转被动局面,进而夺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条件。

(任答一点,2分)
政治: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召开。

(任答一例,2分)
军事: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任答一例,2分)
(3)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2分)
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加强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任答一点,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