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血吸虫病现状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期血吸虫病现状调查
[摘要] 目的了解眉山市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现状,为采取针对性防控及救助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按照《四川省晚期血吸虫病病人现状及医疗救助情况调查方案》,调查在册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现状分析。
结果至2011年底,眉山市现存晚期血吸虫病患者822人,其中新发患者60人,发病率0.04%,分布在东坡区、仁寿县、彭山县、丹棱县。
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50~70岁之间,最小年龄仅12岁;男性患者占58.51%,女性患者占41.49%;患者职业以农民为主(93.43%),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为主(85.89%),临床分型以巨脾型为主。
结论眉山市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具有分布广、数量多,以低文化程度的中老年农民为主,兼具低龄化的特点,新发病例比例较高,防控和救助力度仍需加大。
眉山市是四川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区,属山丘型疫区,所辖1区5县均为血吸虫病流行区,历史累计血吸虫病患者15.85万人,流行区人口数达到183.96万人。
眉山市晚期血吸虫病(晚血)主要分布在东坡区、仁寿县、彭山县、丹棱县4个历史重流行区,至2010年底,尚存晚血患者790人。
为准确掌握该市晚血患者现状,自2010年开始按照四川省统一调查方案开展晚血现状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眉山市的在册晚血患者、疑似晚血患者,包括外出务工者。
1.2 调查方法和内容按照《四川省晚期血吸虫病病人现状及医疗救助情况调查方案》,通过病史调查、查体、辅助检查等,对调查者进行诊断,同时调查在册晚血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救助情况。
对外出务工的在册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电话追踪,并动员其及时回乡接受调查。
1.3 诊断标准和分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61—2006)》[1]、《血吸虫病防治手册》[2]。
1.4 结果处理利用SPSS13.0建立频数描述。
2 结果
2.1 发病及新发晚血情况眉山市2011年底现存晚血822人,发病率0.04%。
新发患者60人,占全部患者的7.30%,东坡区最多(33人)、其次为彭山县(25人)、丹棱县(2人),分别占55.00%、41.67%、
3.33%(表1)。
新发患者主要是外出务工、自觉症状不明显及地处偏远的人群,3者所占比例达到78.33%。
2.2 地区分布在现存的晚血患者822人中,东坡区病例数最多(453人),占55.11%,其次为彭山县(232人)、仁寿县(99人)、丹棱县(38人),分别占28.22%、12.05%、4.62%(表1)。
晚血患者分布在4个县(区)的276个流行村,其中历史重流行村达到77.54%。
2.3 性别、年龄分布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50~59和60~69岁组,分别占46.72%和22.51%;最小年龄12岁,最大年龄82岁。
在现存的晚血患者822人中,男性患者465人,占56.57%,女性患者357人,占4
3.43%(表2)。
2.4 职业、文化程度患者职业以农民为主(768人),占9
3.43%,其次为工人(27人)、学生(4人)、公务员(4人)、教师(3人)等,分别占3.28%、0.49%、0.49%、0.37%。
患者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为主(706人),占85.89%;其次为初中(58人)、高中(37人)、大专及以上(21人),分别占7.06%、
4.50%、2.55%。
2.5 临床分型患者临床分型以巨脾型(含脾切除者)和腹水型为主(426人、362人),分别占51.82%、44.04%,其次为结肠增殖性(28人)、侏儒型(6人),分别占
3.41%、0.73%。
3 讨论
调查显示,眉山市现存晚血患者分布于东坡区、仁寿县、彭山县、丹棱县4个尚未达到传播
阻断的地区,与历史疫情严重程度保持一致。
新发患者比例较高,占全部患者的7.30%,分析原因:①血防工作仍存在不足,部分患者未得到及时确诊和治疗,发展成晚期患者;②调查覆盖了全部边远流行村及外出务工人员;③宣传动员力度大,促使疑似患者能自觉参与调查。
患者以中老年为主,与同为山丘型疫区的四川省德阳市基本一致[3],与同为山丘型疫区的成都市不同[4]。
患者年龄跨度大,出现低龄化趋势,提示需重点加强中小学生及青少年的血吸虫病防控力度。
男性患者高于女性,患者职业以农民为主,文化程度低,临床分型以巨脾型为主,与德阳市和成都市相同[3-4],与四川省2010年晚血调查结果相同[5]。
通过该晚血专项调查,全面掌握了眉山市晚血患者现状,明确了晚血防控的重点地区及人群,为今后开展针对性晚血防控和救助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晚血防控的重点地区仍然是未达传播阻断的四个县(区),特别是其历史疫情重、地处边远、流动人口多的流行村更值得关注;重点人群除家庭主要劳动力外,还应特别关注返乡居留的流动人口和青少年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