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主要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生主要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作者:沈伶俐
来源:《新农村》2018年第09期
兴城市花生发生较为普遍且为害较为严重的病害有花生根结线虫病、叶斑病、锈病、病毒病,只有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治,才能确保兴城市花生高产高效。

为害花生的病害较多,据报道已鉴定的病害有50多种。

各地因不同年份具体条件不同,其为害程度也不同,但发生较为普遍且为害较为严重的病害有花生根结线虫病、叶斑病、锈病、病毒病。

这些病害若不注意防治或防治不及时,往往会造成减产10~20%,甚至更严重。

因此,识别和掌握花生病害的发生及流行规律,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治,是夺取花生高产的重要措施。

1叶斑病
花生褐斑病,又称花生早斑病。

主要为害花生叶片,初为褪绿小点,后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小斑,病斑较黑斑病大而色浅,叶正面呈暗褐或茶褐色,背面呈褐或黄褐色,病斑周围有亮黄色晕圈。

湿度大进病斑上可见灰褐色粉状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叶柄和茎秆染病,病斑长椭圆形,暗褐色。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实行多个品种搭配与轮换种植,播种前用新高脂膜800倍液浸种(可形成保护膜,隔离病原菌,提高种子发芽率),时间不宜过长;播种后应及时在地面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墒防水分蒸发、防土层板结,隔离病虫源,提高出苗率。

②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应严格控制氮肥供给量,雨后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在花生生长期应及时喷施促花王3号,抑制主梢疯长,促进花芽分化;在开花前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施地果壮蒂灵使地下果营养输导管变粗,提高地果膨大活力,增加花生的产量。

③药剂防治,如发现田问病株应及时拔除并带出田问集中烧毁,随即喷施针对性药剂(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每隔10~15天喷1次,共喷2~3次,两种交替施用,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增强药效。

2网斑病
花生网斑病又称褐纹病、云纹斑病,常与叶斑病混合发生,可造成早期花生叶片脱落,严重影响花生产量。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

3锈病
花生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到后期病情严重时也为害叶柄、茎枝、果柄和果壳。

一般自花期开始为害,先从植株底部叶片发生,后逐渐向上扩展到顶叶,使叶色变黄。

发病初期,首先叶片背面出现针尖大小的白斑,同时相应的叶片正面出现黄色小点,以后叶背面病斑变成淡黄色并逐渐扩大,呈黄褐色隆起,表皮破裂后,用手摸可粘满铁锈色末。

严重时,整个叶片变黄枯干,全株枯死,远望和火烧状。

不仅严重降低产量,而且也影响品质。

花生锈病以风和雨水传染,一般夏季雨量多,相对湿度大,日照少,锈病往往比较严重。

防治方法:除选用抗病品种外,要加强田问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做好防旱排涝工作,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在田间病株率达到10~20%时。

可选用50%的胶体硫150倍液:或敌锈钠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或1:2:200(硫酸铜:生石灰:水)的波尔多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喷3~4次。

敌锈钠不宜连续使用,应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每次每亩喷药液60~75千克。

4病毒病
我国花生病毒病主要有轻斑驳、黄花叶、普通花叶等不同类型的病害。

花生轻斑驳病毒病,由花生条纹病毒引起,感病植株首先在顶端嫩叶上出现褪绿斑,随后发展成浅绿与绿色相间的轻斑驳、斑驳,沿叶脉有断续绿色条纹以及橡树叶花叶等各种症状。

早期感病植株,稍矮化,后期矮化不明显。

轻斑驳病在田间流行具有发病早,扩散快,形成高峰早,流行频率高的特点。

花生黄花叶病毒病,由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病株开始在顶端嫩叶上出现褪绿黄斑,叶片卷曲。

随后发展成黄绿相问的黄花叶,网状明脉和绿色条纹等各种症状。

病株中等矮化。

黄花叶病具有发生早,形成高峰早的特点。

花生普通花叶病毒病,由花知矮化病毒引起,病株开始在顶端嫩叶出现脉淡或褪绿斑,随后发展成浅绿色相问的普通花叶症状。

沿侧脉出现国徽状小绿色条纹和斑点。

叶片变窄,叶缘波状扭曲。

病株中度矮化,所结荚果多为小果,普通花叶病在花生生长前期发展缓慢,到生育中后期进入高峰,年份流行频率较低。

防治方法①采用无毒或低毒种子,杜绝或减少初侵染源。

无毒种子可采取隔离繁殖的方法获得。

②选用感病轻和种传率低的品种,并且选择大粒子仁作种子。

③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地膜具有一定的驱蚜效果,可以减轻病毒病的为害。

④及时清除田间和周围杂草,减少蚜虫来源。

⑤搞好病害检疫,禁止从病区调种。

⑥药剂治蚜,播种时采用3%的呋喃丹颗粒剂盖种,每亩用药量为2.5~3千克,花生出苗后,要及时检查,发理蚜虫及时用40%乐果乳油800倍液喷洒,以杜绝蚜虫传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