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说课稿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有朋自远方来》说课稿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有朋自远方来》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第一学期的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学生升入初中阶段的第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是一种与阅读和写作不同的相对独立的教学形态。
它在"亲情单元"中所处的位置是关于母爱、亲情、家族等话题的散文阅读课和文言文阅读课以及学会记事的写作课之后。
二、教学目标
1.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和其他材料并搜集整理"网络交友"的利弊。
2.借助整理的材料联系自身经历讨论各自对交友原则和"网络交友"的认识与看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和其他材料并搜集整理"网络交友"的利弊。
教学难点:联系自身经历讨论各自对交友原则和"网络交友"
的认识与看法。
四、说学情
学生上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一定会使用图书馆的资料来检索材料;刚升入七年级的他们对于周围的同学还有—些生疏,在过论时可能会因羞涩而不好意思先开口;对于交友原则和网络交友的方式他们了解得还不够全面和深入。
了解到亲情重要性后的迈向"青年" 行列的孩子们当务之急是要更加能够分辨出什么叫做友情,以及了解友情的产生和维护会经历哪些过程。
五、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因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谈话法和点拨法。
先通过谈话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学生在交流、表达、创作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诱导,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探究法和归纳法,通过已学课文的呈现、探究,从而感悟出
生活中处处是写作的素材,是创作的源泉。
并通过环节的步步深入,归纳出从生活中发掘素材的一些方向。
【教学准备】
1.将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分别命名为“成语组”、“诗文组”、“名言组”和“故事组”,分别搜集有关交友的成语、诗句、名言警句、故事等。
2.课前每位学生制作“笑脸”,以便上课时做游戏用。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同学们,记得一首歌里唱道:“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春长留。
”朋友是冬日的暖阳,朋友是夏日的浓荫,朋友是我们一生必不可少的伴侣。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叩响友谊的大门,来寻找一把打开友谊之门的钥匙。
板块二、解读“朋友”,交流收获
1.认识“朋友”
各个学习小组分别站起来给大家打招呼,打招呼时要体现小组承担的学习任务和“朋友”这个主题。
(如成语组可向大家打招呼:“朋友们好!祝大家学业有成,金榜题名!”)
2. 解读“朋友”内涵。
( 1)教师出示“友”字的小篆写法,让学生猜一猜它是个什么字,并解释其内涵。
明确:这是“友”字的小篆写法,它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
握手是为了表示友好,就像生活中的朋友相见,大家都伸出右手紧紧相握,以表达亲密友好之情。
所以“友”字本义是友好之意。
(2)教师出示甲骨文的“朋”字,让学生讨论它看起来像什么,并解释其内涵。
明确:“朋”字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平等的内涵。
小结:通过对“朋友”两字的解读,我们可以将“朋友”的内涵理解为平等而友好的人际关系。
平等意味着重视而非歧视对方;友好则意味着我们的言行举止不仅不会给他人带来伤害,带来痛苦,而且会给他人带来快乐和益处。
3. 交流收获。
同学们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交友的成语、诗句、格言、故事等,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启示。
(1)成语组、诗文组、名言组的代表上台书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可上台补充,也可在课本上进行整理。
(2)对于不懂的成语、名言等,学生可提出来,请承担这一小组学习任务的同学进行解答。
(3)故事组的同学上台讲故事。
(4)教师补充(根据学生搜集的情况选择性补充)
成语:
肝胆相照、情同手足、志同道合、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同甘共苦、生死之交、莫逆之交、义结金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诗文: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
格言:
①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②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③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
交友故事:
①管宁割席,道不同不以为友;
②蔺相如和廉颇刎颈之交;
③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
板块三、聆听故事,辨别朋友
1.请班同学以下说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在我______的时候(横线上可填:考试、痛苦、生病、开心、获奖、生日……),朋友———————(横线上填写朋友的表现。
)
2.同学们听完故事后,一起来思考:故事中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为什么?
3.教师个别提问,引导学生掌握辨别真假朋友的标准
4.教师诗配乐朗诵《想起了你,朋友》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体验交友经历,并从一定的情境中学会辨别真假朋友,掌握甄别真假朋友的标准。
为下一个活动奠定基础。
板块四、我评我选,体验互动
1.活动规则:
每位同学拿出手中的四张“笑脸”,四组同学依次开展送“笑脸”活动,每位同学要将手中的“笑脸”,送给班里最要好的同学。
活动过程中同时播放背景乐《友谊地久天长》。
2.比一比:班里哪位男、女同学得到的“笑脸|”最多(即:最具有人气),并请上讲台,在学生的掌声中合影留念。
3.采访同学,自己最要好的同学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归纳以下结论:
交友技巧:
(1)学会体谅朋友的难处,相互给予与分担。
(2)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
(3)坦诚相待,坚持原则,绝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情。
4、对得到“笑脸”较少的同学进行疏导和鼓励。
[教学提示]通过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锤炼语言的能力,可以检验学生对“朋友”一词理解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实体验受人欢迎的快乐,从活动中归纳总结出受人欢迎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避免了“满堂灌”式的教学。
板块五、活学活用,自我反思
请你结合自身情况,思考一下,如何交到更多的好朋友,需要做哪些具体的改变?把这些具体的行为改变写在纸上,比如:“言行上应该变得更有礼貌”,并与大家分享。
总结:交友看起来很难,如果你真正明白了“朋友”的真谛,并积极得在生活中去实践它,平等而友好的对待身边的同学,想必会有很多同学愿意与你为友!正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交友之道也就在于此,后祝大家尽快交到越来越多的好朋友。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掌握交友的关键点,给涉世未深的学生提些改变一生的交友忠告。
板块六、推荐作业
1、各小组长负责,完成课本36页《综合性学习评价表》。
2、写一段自我介绍或为你的朋友写一段介绍。
七、板书设计
有朋自远方来
收集资料
整理资料
自主合作探究
交朋友
八、教学反思
不足之处:
1、是对教学课题缺乏宏观的总体的把握,对《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所属的中国传统文化板块没有充分的关注,比较注重了对学生交友现实问题的关注。
这就使得这堂课似乎有些"思品"的感觉,而"语文"的,味道却"淡"了些。
2、是教学环节的推进讲设计,比较注重了知识本身的逻辑和层次,而对学生的学情,特别是七年级学生
"尚未成熟"的年龄心理特点关照不足。
这是课堂氛围较为僵化而不够活跃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