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
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
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
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
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
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
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
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
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
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
这是一种情况。
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
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
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
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
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
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⑤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
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
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
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
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文章②③④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一中心论点,试概括②④段的分论点。
第②段:________。
第③段: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第④段:________。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3)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备选人物:海伦·凯勒邓稼先吴王夫差刘禅司马迁
(4)请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责任”的看法。
【答案】(1)自己的人生责任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
或:不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就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
(2)对比论证;文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进而证明了中心沦点。
(3)海伦·凯勒尽管身体残疾,但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作家、教育家,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吴王夫差,作为一囡之君,忘记了自己的责任,置天下苍生于不顾,骄奢淫逸,误己误国。
(4)略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提炼分论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而且,每一段的分论点恰恰是自然段的开头部分,仔细阅读,便可解决。
(2)本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
首先明确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然后寻找本段标志性词语“相反”,可以明确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
(3)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
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史实、数据、图表等。
补充的事实必须确凿可靠,有代表性。
(4)这是一道开放型试题,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要围绕文本的中心去谈感想,不要忘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一个相关联的事例语句通顺即可。
故答案为:(1)①自己的人生责任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
②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
或:不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就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
(2)对比论证;文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进而证明了中心沦点。
(3)海伦·凯勒尽管身体残疾,但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作家、教育家,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吴王夫差,作为一囡之君,忘记了自己的责任,置天下苍生于不顾,骄奢淫逸,误己误国。
(4)略
【点评】(1)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本文的分论点非常明确。
(2)论证方法就是了解一篇议论文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方法是论据和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纽带。
(3)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和论点之间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分析论据就可以明确论点。
(4)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按自己的节奏奔跑
游宇明
①朋友有高血压、脂肪肝,医生叮嘱他多锻炼。
怎么锻炼呢?他不喜欢篮球、足球,对单杠、哑铃更是手生得很。
他选择了跑步,觉得跑步的技术含量最低,也相对安全。
②大学的田径场,早晨8点以前与晚6点以后向公众开放。
因此,这两个时间段人也最多,有慢走、快走的,有慢跑的、快跑的,还有倒着走路的。
朋友在田径场经常遇到熟人。
按理,结伴锻炼最好,一方面该做的运动可以做,另一方面因为可以说说话,时间也相对容易度过。
然而,说也怪,朋友一般都是独自锻炼,有时是慢跑,有时是快走。
我问他原因,他说:“我是有高血压病的人,锻炼需要有自己的节奏,太快了身体受不了,太慢又起不到作用,只有独自走才能把握节奏。
”
③我佩服朋友的智慧,他能一反别人通行的做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锻炼方式。
我相信,有了这样的智慧,他在其他方面也能如鱼得水。
④生活的考验无所不在,许多外在的因素常常会干扰我们的心志,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按自己的节奏奔跑。
你喜欢写作,觉得文字发表之后能够影响别人。
现在有人不喜欢写作的艰辛,只想通过炒作获得名声,他们“成功”的节奏明显会比你的快,你如何选择?
⑤你执掌一方土地,老百姓希望你干实事、做长远的事,但实事、长远的事有时候是隐形的,不像建大广场、大园区能被领导直接看到,你可能会因此丧失一些被提拔的机会,你怎么取舍?
⑥你是个商人,商人以赢利为天职,现在有人通过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或者变相将国有资产据为己有发了大财,你该不该按下躁动的心?
⑦在我看来,一个人在文坛也好,官场、商场也好,完全不思进取当然是不好的,但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快节奏”,以至让肉体跑在灵魂前面,这样的奔跑是一定会出事的。
⑧按自己的节奏奔跑,说起来是一句话,做起来却费神费力,我们得有足够的智慧。
眼前利益是谁都可以看到的,眼前利益可以化为生活的享受也是谁都清楚的,只有聪明的人才知道如果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冲突,应该选择长远利益。
曾国藩当年打败太平天国时,有多少人劝他做皇帝啊,但曾国藩始终“按自己的节奏奔跑”,只选择做一个总督,通过这个换取了曾氏后人一代代的平安与优秀。
如果曾国藩想要快节奏,像吴三桂一样非要弄个皇帝的头衔,他能做到保家全身吗?
⑨生活中有一个很奇怪的逻辑:一个人按照别人的节奏奔跑,别人做什么你做什么,别人不做什么你不做什么,生存压力反而少些;而若选择特立独行,按照自己的节奏奔跑,那些批评、指责你的声音突然像苍蝇一样冒出来了。
这个时候我们要有勇气坚持自己,你要相信自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是经得风吹雨打阳光暴晒的,你要继续自己计划实施的行程,将没有跑完的路程一段段跑完。
如此做了,你的世界才会与众不同,生活也才会最终给你最美的微笑。
⑩按自己的节奏奔跑,其实就是依自己的内心生活。
(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的论点是:按自己的节奏奔跑,其实就是依自己的内心生活。
B. 第⑧段举曾国藩的例子,并将他的结局与吴三桂进行对比,具体突出地论证了“按自己的节奏奔跑,得有足够的智慧”的观点。
C. 在作者看来,一个人在文坛也好,官场、商场也好,不能追求“快节奏”,不然这样的奔跑是一定会出事的。
D. 第⑨段的论证思路是:首先列举一个奇怪的现象——按别人的节奏跑压力小,按自己的节奏跑被批评指责,接着交代如何做到按自己的节奏跑,最后展望按自己节奏跑的美好结果。
(2)下面选项中不是朋友故事的作用的是()
A.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C. 作事实论据,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D. 证明朋友锻炼方式的智慧。
(3)作者说:“按自己的节奏奔跑,其实就是依自己的内心生活”,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看法。
【答案】(1)C
(2)D
(3)按自己的节奏奔跑,其实就是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去调整自己的人生步伐,比如在背诵这件小事上,有的人适合睡前背,有的人适合清晨背,各人的习惯和身体状况不同,不能依样画葫芦,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解析】【分析】(1)C项与原文“在我看来,一个人在文坛也好,官场、商场也好,完全不思进取当然是不好的,但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快节奏”,以至让肉体跑在灵魂前面,这样的奔跑是一定会出事的。
”不符。
(2)朋友锻炼方式的智慧,是为了引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锻炼方式”,进而证明论点“按自己的节奏奔跑(按自己的节奏奔跑,其实就是依自己的内心生活”。
(3)开放性试题,围绕论点“按自己的节奏奔跑(按自己的节奏奔跑,其实就是依自己的内心生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语句通顺即可。
故答案为:(1)C
(2)D
(3)按自己的节奏奔跑,其实就是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去调整自己的人生步伐,比如在背诵这件小事上,有的人适合睡前背,有的人适合清晨背,各人的习惯和身体状况不同,不能依样画葫芦,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点评】(1)此题考查的议论文的知识点,主要是阅读过程中能否找到中心论点与论证方法。
(2)此题考查的是议论文中引用的作用,引用也是为论点服务的。
(3)这是一道开放型试题,要围绕文本的中心去谈感想,不要忘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一个相关联的事例,语句通顺即可。
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
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中,“君子”这个词竟出现了一百多次。
大圣人孔子在为我们勾勒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君子形象的同时,也提出了君子最基本的人格标准: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担当精神,是我们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我们若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担当精神呢?
担当是一种责任。
玄奘西去印度,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始终牢记取经的职责,行程五万余里,终于将佛教圣经带到了中国并发扬光大。
【甲】由此可见,责任是我们拥有担当精神的首要条件,在历史的长河里,许多有志之士身处困境时,都是依靠责任感克服重重困难,担当起自己的责任的。
①。
鸦片祸国之际,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勇气挺身而出,披肝沥胆,虎门销烟;戊戌变法时,谭嗣同毅然拒绝他人劝他逃跑的建议,以“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勇气直面保守派的屠刀,以鲜血捍卫了自己的变法思想。
由此可见,② 。
担当是一种境界。
古往今来,有许多义士仁人,心怀天下苍生,向我们诠释着担当的境界。
虽然遭遇贬谪,范仲淹依然保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乙】孔子曾经说过:“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整天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庭,那么这个人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由此可见,境界能使我们的担当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当我们从“小我”的世界走出,拥有放眼天下的胸怀时,我们所做的一切就会被注入时间的防腐剂,流芳千古。
担当是生命水平高下的水银柱,是引领我们书写美好人生的旗帜。
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先人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做人,必须要有所担当!
(1)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
A. 君子的担当。
B. 若想成为君子,就必须有所担当。
C. 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
D. 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2)下面四句话中选择最恰当的两句分别填入文中的【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饱受摧残,但不忘自己的使命,依然坚持写作,创作出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史记》。
②在痛苦失意中,李白并没有丧失信心,依然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虽然茅屋被秋风吹破,境遇困苦的杜甫仍心怀天下,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④虽然有高官厚禄的诱惑,庄子还是选择在濮水边悠然垂钓,享受山林中晴岚落日的美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3)根据文意,在文中两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句子。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答案】(1)D
(2)B
(3)担当是一种勇气。
;勇气是我们拥有担当的重要条件,我们只有有了勇气,才能更好的保家卫国。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论点的理解能力,由首段“我们若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以及二至五段“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拥有担当精神呢?”可知本文是围绕“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来写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我们应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A选项不是完整的句子,排除,B围绕“君子”来谈,与文章不符合。
C谈担当的重要性,过于片面。
【乙】对应第五段围绕担当是一种境界,心怀天下的境界。
③句中杜甫自己遭遇困苦依然心忧天下,符合心怀天下的境界。
(2)此题考查论据的理解能力,【甲】对应第三段围绕担当是一种责任,身处困境仍依靠责任感克服困难。
①句中的“饱受摧残,但不忘自己的使命,创作出《史记》”可知司马迁强烈的责任。
(3)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上下文内容分析,本段写的是“勇气”有关的内容,结合本文论点,根据“担当是一种责任”“担当是一种境界”可知段首句应该是“担当是一种勇气”。
段尾时进一步解释。
故答案为:(1)D;
(2)B;
(3)担当是一种勇气;勇气是我们拥有担当的重要条件,我们只有有了勇气,才能更好的保家卫国。
【点评】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
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
论点的寻找方法: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其中前三项是最常见的。
4.现代文阅读阅读《故乡》选段,完成小题。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我愕然了。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
我愈加愕然了。
幸而我的母亲也就进来,从旁说:
“他多年出门,统忘却了。
你该记得罢,”便向着我说,“这是斜对门的杨二嫂,……开豆腐店的。
”
哦,我记得了。
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
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
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
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冷笑说:
“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那有这事……我……”我惶恐着,站起来说。
“那么,我对你说。
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
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
“我并没有阔哩。
我须卖了这些,再去……”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
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1)杨二嫂特意登门看“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选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杨二嫂怎样的性格特征?
(3)从记叙的顺序看,介绍杨二嫂年轻时的情况属于什么顺序?其作用是什么?
(4)杨二嫂的前后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案】(1)讨要东西,占点便宜。
(2)语言描写。
自私、粗野、爱占小便宜。
(3)插叙。
这段插叙介绍当年的杨二嫂年轻漂亮、安分守己,和今天尖刻泼辣、唯利是图的杨二嫂形成鲜明的对比。
(4)说明由于农村经济的破产,城镇小市民经济也日益贫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抓住表现杨二嫂特意登门看“我”的主要目的的重点语句,如“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等思考作答。
(2)划线句“那么,我对你说。
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
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是语言描写,结合“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体会她的爱占便宜、自私的性格。
(3)本题考查对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的掌握。
介绍杨二嫂年轻时的情况,属于插叙,这段插叙是为了和现在的杨二嫂形成对比。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进一步理解。
课文的主旨是为了表现农村的破败,农民的凄苦,城镇小市民生活的辛苦,经济的日益贫困。
写杨二嫂的前后变化,通过前后生活的对照,从一个侧面揭示课文主题。
【点评】插叙的作用有三:一是,在叙事时运用插叙,可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更鲜明、更深刻。
二是,运用插叙,可以起到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
三是,加上插叙,可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
5.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知白守黑
非鱼
①暖风刚吹到虢(guó)国老城墙根,涂弦夫就摆着细长的身子出来了。
②涂弦夫曾是文联书法家协会主席,除了搞一些展览或者配合小城重点活动写点应景的对联,其他时间都在写字。
退了休,涂弦夫有更多的时间写字了。
人越写越瘦,腰越写越
弯,当然,那字是越来越纵横奇宕,干脆遒劲了。
这是见过他的字或者去过他的守黑斋的人说的。
③涂弦夫的守黑斋一般人去不了,除非要好友人,或者接到邀请,否则谁也别想进去。
④写出一副好字,涂弦夫会给他的几个朋友打电话,沏一壶好茶,站在门口巴巴地等着他召唤的那些朋友来。
⑤去守黑斋次数最多的是吴一品。
和涂弦夫一样,吴一品也是虢国老城的名士,但他不习书法,爱的是茶,有着茶痴的名号。
和涂弦夫在一起,吴一品结巴的毛病似乎也少了,两个人赏字,品茶,论道,守黑斋里墨香和茶香氤氲缭绕,别有一番热闹的雅趣。
⑥天越来越暖,涂弦夫出来的次数慢慢多了。
每天早晚,人们会在城墙根看到他,左右手各两枚油亮的山核桃,哗啦哗啦转着,绕着城墙散步。
⑦那天晚上,转到南城门口,他发现有人在写字,还有不少人围观。
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练的是地书。
一根木头棍,前面绑一块水滴型海绵,水桶里蘸点水,在水泥地上龙飞凤舞,写的是《沁园春·雪》,到了“数风流人物”,那个“风”字拐出几个奇怪的弯,但却引来围观者的喝彩。
⑧涂弦夫仔细看看,发现这个老头还是有一些书法功底,只是个别字的布局不合理。
他拍拍老头浑圆的后背说:这个“风”字不是这样写的,应该这样……他边说边比划,甚至伸手想拿过老头手里的“笔”示范一下。
⑨老头拿“笔”的手朝后一缩,瞪了他一眼:咋写?你说咋写?你懂个啥。
猪鼻子插葱,你还想装象啊。
你能,你是王羲之啊?
⑩涂弦夫被老头抢白一顿,讪讪离去。
往回走的路上,他还有点愤愤不平:怎么可以那样写?简直是糟蹋字嘛,不能那么写的。
⑪涂弦夫把吴一品叫来,茶没泡,先跟他讨论那个老头:太恶劣了,怎么可以那样写?鄙俗!吴一品一言不发,看着涂弦夫在守黑斋里转圈,义愤填膺。
末了,他微微一笑,把涂弦夫拉到书房门口,指着门上“守黑斋”三个字让他看,吴一品说:知白守黑,对吧?
⑫涂弦夫当初给书房取名的时候,叫守墨斋,叫了没两天,吴一品来了,看见守墨斋三个字,摇摇头:守墨斋,好,但不如去了土,叫守黑斋。
涂弦夫问为什么?吴一品说:看过老子的《道德经》吧?涂弦夫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①。
可是这个?吴一品一拍手:对,对……对了。
于是,守墨斋便成了守黑斋。
⑬看着守黑斋三个字,涂弦夫哈哈一笑:老兄,还是你高啊.知白守黑,得有容人之心啊.走,喝茶。
⑭春天慢慢悠悠催开了各色花朵,蝉一叫,就到了夏天。
⑮涂弦夫突然觉得嗓子不舒服,咽东西有点疼。
去医院一检查,是食道癌,还好是早期,做了手术,涂弦夫在家里养着。
⑯吴一品去看他,带来一盒十五年普洱,涂弦夫摇摇头:喝不了了,果然都成了身外物,不能享用了。
吴一品用茶针和茶刀把茶饼撬下一块,紫砂壶泡上,倒出一杯,茶汤红亮。
他递给涂弦夫:这么好的茶,观其色,闻其香,不……不……不一定都要喝到肚子里啊,各……各……各是各的享受啊。
⑰涂弦夫的身体一天天恢复过来,又开始写字。
在死亡的边缘走了一遭,预知了生命的期限,那字,自然又上了一个台阶。
吴一品说:这就对……对……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