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石手镯》中的爱情主题及其艺术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榴石手镯》中的爱情主题及其艺术表现田佳宁 黑龙江大学
摘要:《石榴石手镯》是俄国白银时代著名现实主义作家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库普林的杰出代表作。
小说讲述了小职员热尔特科夫对公爵夫人薇拉真挚而无望的爱,完美演绎了作家创作中一贯青睐的爱情主题。
在表现这一主题时库普林艺术地使用了象征手法,赋予了作品中一些事物、景物、人物等深刻的象征内涵,使作者笔下的爱情更加深邃、隽永、引人回味。
关键词:爱情主题;象征手法;《石榴石手镯》
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库普林(1870-1938)是闪耀在俄国白银时代文坛上的一颗耀眼新星,被誉为“俄罗斯的莫泊桑”[1]。
《石榴石手镯》是发表于1911年的一部爱情主题的短篇小说,故事中的小人物热尔特科夫对贵族女性薇拉一见倾心,从此开始了长达八年之久的痛并快乐的单相思。
在现实生活中二者并无直接接触,热尔特科夫一直一厢情愿地通过匿名信的方式向薇拉诉说自己炽烈的爱慕之情,并在薇拉的命名日时奉上了家传的石榴石手镯作为礼物。
薇拉的哥哥尼古拉和丈夫瓦西利在得知这件事情后出面找到了热尔特科夫,奉劝他立刻终止这种不道德的行为,而薇拉本人也在电话中要求热尔特科夫马上结束这令她厌恶的轻浮行径,最后热尔特科夫遵从薇拉的意愿,自杀殉情。
一、爱情主题
在库普林的创作中爱情主题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柏拉图式的爱情故事一再在他的创作中出现,并在1911年写的《石榴石手镯》中得到完美体现”[2]。
在库普林看来爱情是人性中所有美好的集中体现,是伟大与圣洁的代名词,在爱情面前自尊、荣誉、地位,甚至是生命都可以被牺牲。
热尔特科夫与薇拉只有数面之缘,却沉默而无望地爱了她八年之久,在这八年的时间里薇拉从一个少女到嫁为人妇,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薇拉公爵夫人当年对丈夫那份痴情早已化为忠贞不二的友谊了”[3]。
但是反观热尔特科夫,时间在他这里呈现出一种静止的状态,八年的时间弹指一挥而过,在这无数的日夜里,充斥在他生命中的全部就是对薇拉的爱。
他在信中毫不保留的向自己的“缪斯女神”表达那卑微而又真挚的爱。
他偷偷收藏薇拉遗落在舞会上的手绢,无数次地吻那封薇拉向他表示拒绝的短简,薇拉成为了他个体存在的全部意义。
为了这份爱情,他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所以在薇拉对他表示厌恶并请求他不要再打扰自己的生活时,他毫不犹豫的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然而死亡也不能终结他对薇拉的爱,在自杀之前,他给薇拉写的最后一封信中,他一如既往地向薇拉表示自己那真挚的爱意,称薇拉为自己生命中唯一的欢乐、安慰和思念。
而热尔特科夫临死前的唯一愿望,就是希望薇拉能在偶尔忆及自己的时候,聆听一下贝多芬D 大调第二奏鸣曲第二号,他想用这广板而热情的曲调,向薇拉述说自己这热烈而永恒的爱情。
对于库普林来说“爱情应当是悲剧。
是世界上最深的奥秘”[4]。
热尔特科夫的爱情圣洁而伟大,是世上所有女人梦寐以求的那种可以跨越生死,值得永生铭记的感情。
同时热尔特科夫的爱情又绝望而悲伤,在有生之年他爱而不得,备受煎熬,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死后,他真挚的爱终于打动了薇拉的心,但是死亡却让他们天人永隔。
对于薇拉来说,她与一段世所罕见的真挚而忘我的爱情擦肩而过,爱情的悲剧随着热尔特科夫的死亡已然覆水难收。
在库普林笔下爱情因为历经磨难而越发焕发出圣洁的光辉,热尔特科夫对薇拉那“谦逊而忘我的爱情”感伤而不绝望、炙热但不淫秽,书写出了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爱情赞歌。
二、艺术表现
在《石榴石手镯》中库普林艺术地使用了象征手法来表现作品中的爱情主题。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通常基于事物间的特定联系,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作者抽象的思想感情,象征手法又可以被细分为景物象征、事物象征和人物象征等。
在《石榴石手镯》中库普林赋予了其中的景物、事物与人物独特的象征内涵,萧索的秋天、广板而热情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二号第二小节、具有神奇魔力的石榴石手镯等都具有更深层次上的象征意味。
石榴石手镯作为小说的题目,具有深刻的象征内涵,在第五小节库普林对它的外观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手镯是空心的,由成色很低的金子炼成,外侧镶满了粗糙的石榴石。
从外表来看,这串手镯连普通都算不上,但是在镂空的手镯的芯中却有一颗奇异的绿宝石,周围环绕着五颗异常美丽的半卵形石榴石,当薇拉随手把手镯在灯光下翻过来时,从这石榴石的内部“突然冒出美丽的深红色的活生生的火苗来”[5]。
在作者的笔下,石榴石手镯与热尔特科夫存在了某种隐秘的联系,热尔特科夫在现实生活中地位卑微、经济窘迫,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人物,但是在他的内心中却燃烧着纯洁而热烈的爱情的火苗,就像那串石榴石手镯一样,粗糙的外表下是一颗如宝石般可贵的心和让世人均为之赞叹的爱情。
同样小说的题词“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作品第二号之二)。
广板、热情的。
”也被库普林赋予了别样的象征含义。
热尔特科夫在自杀前给薇拉的最后的信中,恳请薇拉在想起自己时聆听这首奏鸣曲,实则是将自己对薇拉的爱灌注到了这首缓慢而热情的曲调中,即使在同生命告别的悲痛时刻,热尔特科夫心中仍旧充满对薇拉的爱与赞美,他借这首钢琴曲来表达自己生前和死后的心愿“愿你的芳名永远圣洁”。
这首贯穿小说的奏鸣曲的旋律,实则是象征着一种庄严、隆重、缓慢而又永恒的伟大爱情,甚至死神也对它无可奈何。
此外,在表
下转(第87页)
上,新现实主义文学不仅仅聚焦于客观的物质世界,而且更多的关注作品中人物的主观内心活动,分析人物的内心矛盾冲突,将人物的主观活动当做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
[4]这种“客观现实”和“主观现实”的交叉把作品的艺术性和美学性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第三,“客观性”和“虚构性”相融合。
新现实主义不仅延续了现实主义写实的传统,而且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技巧。
新现实主义作者将虚构出来的情节融入了客观的社会现实,使作品变得扑朔迷离,真假难辨,借鉴了神话、传说等后现代主义技巧折射出客观真实的无理性,刻画出的典型人物能够激发读者的反思和想象力,帮助读者从新的视角观察自己生活的世界。
[5]
第四,“整体性”和“个体性”相结合。
现实主义作家重视作品情节的整体性,即作品的故事情节必须反映真实的历史事件,客观现实为人物提供活动场所,故事情节的展开具有很强的节奏性,合理性,叙事完整,故事发展呈直线型。
亨利·詹姆斯在《小说的艺术》中指出,作家应“视自己为历史学家,视自己的叙事为历史”。
“故事”应该是史书上记载的有迹可循的事件。
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进行了批判性的传承基础之上,新现实主义作家在创作中回归现实,他们重视作品的整体性,同时也善于借鉴包括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内的其他文学流派的成功范例,把不同的创作技巧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小说的可信性和文学性。
总而言之,新现实主义作家通过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创作丰富了现实主义的文学内涵,推动了现实主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斌.大屠杀后叙事与美国后现代身份政治:论犹太大屠杀的美国化现象[J].外国文学,2009(1):96-104.
[2]罗晓云.《夏洛克行动》中内心探索的外化策略[J].当代外国文学,2009(3):87.
[3]苗媛,崔化.菲利普·罗斯‘美国三部曲’的新现实主义解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1):134.
[4]朴玉.论菲利普·罗斯在《反美阴谋》中的历史书写策略[J].当代外国文学,2010(4):85.
[5]徐崇亮.论“反叛”犹太传统的美国当代作家菲利普·罗斯[J].南昌大学学报,2003(1):113.
巨大贡献。
从本文出发,我们对达洛维夫人——克拉丽莎的内心深处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并进一步了解其陷入的困境与对现实的挣扎和无声的反抗。
参考文献:
[1]Carlson N R,Buskist W,Enzle M E,et al.Book review:Psychology:The Science of Behaviour.[J].Canadian Psychology,2002,43(4):278-280.
[2]Noam G G,Hauser S T,Santostefano S,et al.Ego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a study of hospitalized adolescents[J].Child Development,1984,55(1):184.
[3]Reber A S.The Penguin Dictionary of Psychology[J].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1995,99(4).
[4]Wool,V.Mrs.Dalloway.Central Compilation&Translation Press,2013.
[5]刘艳君.The Infl uence of Freud's Psychoanalysis Theory on 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Taking Mrs.Dalloway for Example[J].文学界:理论版,2010,26(7):33-34.
[6]姚丹丹.克拉丽莎的生存困境——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解析《达洛维夫人》[J].文学界(理论版),2012,(09):176+178.
现热尔特科夫的爱情悲剧时,库普林设定秋季为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也是大有深意的。
“库普林不仅诗意地描写了大自然的灵性,而且赋予大自然以人的爱憎”[6],在小说的一开始秋季就被笼罩在了一层神秘而凄凉的氛围下,阴郁连绵的秋雨和狂躁肆虐的秋风使海上的船只迷失了方向,渔夫因此在大海中葬送了性命,敏感多疑的人们纷纷搬离海边的别墅,急忙回到城里去了,徒留一地的狼藉,更添秋季的感伤。
在这里,季节与景物被赋予了某种隐秘的预示能力,开篇描述的笼罩在死亡阴影下的秋季,暗中喻示了热尔特科夫爱情的悲剧,小说中饱经磨砺而又充满睿智的老人阿诺索夫将军也对这饱含秘密的秋天发出无限感慨,一边不停的重复“是啊……秋天,秋天,秋天”[7],一边若有所思的摇头不止,似是在为什么感到惋惜而怅然,而后面发生的一切也恰恰印证了老人的隐忧,随着热尔特科夫的自杀,薇拉也失去了“那种女人们所幻想、男人们无法献出的爱情”[8]。
库普林这一系列象征手法的艺术运用,使得作品中的爱情内涵更加丰富,深刻,焕发出无限的思想魅力。
三、结语
爱情在悲剧中变得高尚和伟大,真正的爱情可以战胜痛苦,跨越生死,《石榴石手镯》中委婉动人的爱情故事是库普林给世人留下的宝贵文学财富,也是对世人的一种警醒与启示。
参考文献:
[1]郑体武.俄罗斯文学简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宋昌中.库普林[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
[3][4][5][7][8]库普林.石榴石手镯[M].蓝英年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
[6]高建华.生态批评视域下的库普林小说[J].俄罗斯文艺,2012(01).
上接(第84页) 上接(第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