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物流能力成熟度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造企业物流能力成熟度研究
作者:汪义军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2010年第02期
摘要:软件成熟度模型是软件工程和质量管理的前沿课题。
本文介绍了制造企业的物流能力,并利用CMM的原理提出了制造企业物流能力成熟度模型(MEL-CMM),将制造企业物流能力分为初始级、基本级、定义级、管理级和优化级5个等级,分析了各个等级下的关键过程,为制造企业提升物流能力提供了努力方向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制造企业物流能力成熟度模型
0 引言
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客户需求个性化和差异化趋势日渐增强,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持续上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制造企业必须依靠有效的生产物流管理才能生存和发展。
成功的企业已认识到物流能力是缩短交货期、提高质量、改进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和降低成本并获取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1 制造企业物流能力的内涵
资源依附理论认为,企业竞争的基础是他们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能力是企业开发资源获得期望产出的一种相对评估,是竞争优势的强大基础。
根据中外学者对物流能力的定义,本文认为制造企业的物流能力是指制造企业从接受客户需求、处理订单、设计BOM、采购原材料、生产加工、运输到交付给客户的全过程中,在响应速度、物流成本、订单完成准时性和订单交付可靠性等方面的综合反映。
在供应链环境下支配物料计划与控制、采购、运输等活动的各类资源、生产物流技术手段、管理思想方法等共同构成了制造企业的物流能力,它不仅包括了制造企业的生产和物流机械设备、设施面积等要素能力,还包括了各种生产物流管理技术与方法、各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对整个生产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运作能力。
本文以制造企业的物流能力为研究对象,对其能力成熟度进行系统分析,建立能力成熟度模型,力求发现制造企业物流运动的本质,掌握制约物流能力的相关因素,为企业提升其物流能力提供参考。
2 制造企业物流能力成熟度的内涵和模型
2.1 CMM(成熟度模型) CMM是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city Maturity Model)的简称,是Carnegie-Mellon大学软件工程研究院(SEI)在美国国防部的资助下、为满足美国联邦政府评估软件供应商能力的要求于1986年开始研究的模型。
CMM评估包括5个等级(初始级、可重复级、定义级、管理级和优化级),共18个关键过程域。
本文利用CMM的原理和理念,结合现
代市场竞争环境下制造企业物流能力的具体特点,提出制造企业物流能力成熟度模型MEL-CMM(manufacture enterprise logistics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2.2 制造企业物流能力成熟度的内涵成熟度模型是描述如何提高或获得某些期待物(如能力)的过程的框架,而成熟度意味着能力必须随着时间的增长持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不断获取成功。
“模型”隐含了改变、行进中的级数或阶段,它提供一种方法能维持并增加制造企业物流战略成功实施的能力。
制造企业物流能力成熟度,是制造企业实施自己战略目标的能力的一种方法,也是制造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工具。
建立制造企业物流能力模型旨在帮助制造企业发展物流能力的成熟度,并突出与物流管理相关的核心问题。
该理论架构来源于生产管理、物流管理、供应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组织发展、业务流程等诸多方面的管理实践,能够指导组织改善物流管理流程,帮助企业提高物流能力成熟度,建立持续的物流发展规划。
制造企业物流能力成熟度模型主要有以下用途:通过制造企业内部的纵向比较、评价,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通过和其它企业的横向比较,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通过利用MEL-CMM达到某级成熟度,可以为制造企业赢得客户对其能力的信任等。
2.3 制造企业物流能力成熟度模型基本框架根据制造企业物流能力的要素及特点把物流能力的成熟度分为由低到高的5个等级。
1级为初始级,2级为基本级,3级为定义级,4级为定量管理级,5级为优化级。
2.3.1 初始级初始级是企业物流能力成熟度最低的等级,其主要特征是:管理层对物流管理认识不清,企业主要集中精力进行市场营销活动和产品的设计研发等;企业的生产人员、物流人员缺乏物流意识,物流要素能力和物流运作能力都处于初级水平;生产物流过程是无秩序的,偶尔甚至是混乱的,时而加班加点时而停工待料现象经常发生,生产计划经常被改变;物流费用尤其是库存成本持续增加,且对客户订单的交货期的保证率低;生产的质量、成本的控制和客户的交货期都无法保障,逆向物流现象经常发生;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且问题发生后相互推诿,部门之间合作程度很低。
2.3.2 基本级基本级是制造企业物流能力成熟度的第二级,在这个等级,管理层意识到了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但还不愿意在物流管理上投入时间和金钱,企业缺乏高素质的生产和物流管理人才;企业建立了一些初级的物流项目运作计划来管理运作成本和运作功能的实现,但计划的制定是各部门独立制定出来的,计划制定不够科学,运作进度和成本的计划较为粗糙,而且很多情况下计划与执行并不一致,对市场和客户的响应速度较慢;企业对客户的订单缺乏科学严格的评审机制,造成紧急订单和插单较多,间接引起生产计划的变更。
在供应物流方面,生产企业与供应商处于短期的合同关系,企业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企业选择和评价供应商的主要依据是价格,对产品质量和交货期的重视度不够。
2.3.3 定义级也称为可重复级,是企业物流能力成熟度的较高级。
在定义级,企业已经建立了规范的管理流程和较为科学的计划制定体系,制定了符合企业实际的物流战略;企业投入一定的资源建立了基本的信息化平台,各部门能够进行基本的信息交流活动从而达到信息共享,各种问题能够得到较为充分和及时的处理;企业能有条不紊地正常运转,规范化的管理和趋于标准化的运营流程使得今后完成类似的客户订单能重复以前的成功;产品质量比较稳定,能基本满足客户的交货期。
2.3.4 管理级也称为定量管理级。
在管理级上,物流管理走向成熟,管理层普遍理解了物流管理的原则,企业物流要素能力和物流运作能力都比较高;在定义级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规划化和标准化,通过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广泛收集、存储、传输生产物流过程中的各种运行参数的数据,并运用度量方法和数据,定量地了解和控制整个生产和物流过程;在组织中,所有生产物流项目和成本控制都是是可度量的,并且在的定量的范围内可预测产品的质量、成本以及订单的交货期;各个部门建立了“内部客户”的观念,部门之间通力合作,都可以按照企业的物流战略来管理各自的业务,当发生偏差时,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纠正,且错误的预防措施非常得力;通过良好的供应商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制造企业和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都建立了初步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3.5 优化级企业物流运作能力不断提高则达到了物流能力相对成熟的优化级。
在优化级,物流管理已经被认为是企业运营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企业利用过程定量的信息反馈、测试检验新的生产及物流管理思想和新技术,进行不断的过程改进;企业主要精力集中在进行不断的过程改进,以防止缺陷出现为主要目标,具有识别过程薄弱环节并改进它们的手段,可以得到有效的统计数据,用于进行费效分析,实现以最低的生产物流成本对市场做出最快的反应,不断地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2.4 MEL-CMM结构 MEL-CMM的每一个等级(除初始级外)都可以分解为3个层次加以定义。
这3个层次分别是关键过程域、关键实践类和关键实践。
每一级别被分解为几个关键过程域,每个关键过程域从4个方面来描述,称为关键过程类。
关键过程类中则包含了若干的关键实践(见图1)。
2.5 关键过程域除了初始级之外,每个成熟度等级均包含若干关键过程域,指明了生产物流运作若要达到该成熟度等级,必须按要求实施该等级的关键过程域的所有关键实践。
“关键”表示某些流程是必不可少的,某一成熟度等级必须达到。
每个关键过程域仅与特定的成熟度等级直接相关,它指明了一组相关的实践活动,当这些活动全部完成时,就能达到对增强过程能力至关重要的若干个目标。
仅当一个关键过程域的全部目标均已达到时,该关键过程域才算实现。
为达到一个成熟度等级,必须实现该等级上的全部关键过程域,从1级到5级的关键过程域,见图2。
3 结语
本文从软件企业CMM的原理和理念出发,结合制造企业物流运作的实际环境,提出了制造企业物流能力成熟度模型,并分层描述了各个等级下的关键物流活动,能够为制造企业进行自身物流能力分析和定位提供一定的参考,进而找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距,形成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能够对不确定需求市场进行快速反应的物流服务能力体系。
国内外实践都表明,良好的物流运作能力是制造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我国,许多中小制造企业缺乏现代的物流管理理念,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物流管理的需求会逐渐增强,因此MEL-CMM模型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士华,孟庆鑫.供应链物流能力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5.
[2]石双元,杨琴,单进.IT基础设施运营成熟度模型框架初步研究[J].管理学报,2006.1.
[3]唐纳德,冯·J鲍尔索克斯,戴维·J克劳斯.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闫秀霞,孙林岩,王侃昌.物流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J].管理学报,2005.9.
[5]杜丹丽.生产企业物流系统机能综合评价研究[J].物流科技,2007.
[6]龚波.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及其应用[J].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