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月测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测试卷
一、基础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绯红(fěi)不逊(xùn)
B.瞥见(piē)畸形(qí)
C.诘责(jié)诲(huǐ)
D.驿站(yì)托辞(cí)
2.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厌恶(wù)管束(sù)广漠(mî)质问(zhì)
B、责罚(zé)眼翳(yì)调度(diào)轻薄(bó)
C、庶祖母(zhé)嬉戏(xī)抽屉(tì)野蛮(mán)
D、文绉绉(zōu)绰号(chuî)牢骚(sāo)宽恕(shù)
3. 结合句意解释加粗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
模胡:即“模糊”,马虎,不讲究。
B.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
C.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客死:死在他乡异国。
D.问问精通时事的人……
时事:这里是讽刺的说法,“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
4、加粗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3分)
A.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C.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D.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5、对下面一段话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A.比喻借代夸张B.比喻夸张反语
C.夸张反语拟人D.反语比喻对比
6. “我在这九年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
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句中加粗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能不”是双重否定,表明作者对自己在童年时代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的强烈惋惜之情。
B、“一点”表明作者童年时学到的东西不多。
C、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D、加粗词语用双重否定强调作者童年时代就很有成就。
7、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集》——陶渊明——晋朝
B、《送东阳马生序》——《宋学士文集》——宋濂——明代
C、《马说》——《韩愈文选》——韩愈——唐朝
D、《与朱元思书》——《艺文类聚》——吴均——清初
8、你所在的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题目。
(5分)(1)请你为本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
(1分)
(2)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
(2分)
(3)请围绕你所确定的主题,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
(2分)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回答9~10题。
(4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因科举步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
头,起兵勤王抗元已度过四年。
B.颔联前句写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后句写个人命运如雨打的浮萍,无所依托。
两句连用,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颈联“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一指地名,二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前句追记过去,表示自己当时对北宋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后句慨叹眼前,说自己
不幸战败,只身被俘,漂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
D.前三联抒写了国破家亡之痛,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尾联笔锋—转,情
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
10.品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两句高亢激越,崇高悲壮,意思是什么?表明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和气节?(2分)
我的品读:
(二)阅读《五柳先生传》一文中的选段,并回答11—14题(15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不慕.荣利()(2)性嗜.酒()
(3)既.醉而退()(4)晏如
..也()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2)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13、五柳先生既然是“箪瓢屡空”,为什么还能做到“晏如也”呢?(4分)
14、选段中谈到读书的方法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对此,你是赞同还是反对?请说明你的理由。
(3分)
(三)阅读韩愈的《马说》文,并回答15—21题。
(27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有“/”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2分)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食之不能尽其材。
16、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4分)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策.之不以其道()
一食或.尽粟一石()
17、按要求填写。
(11分)
(1)人们常说:“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
”由此我们可联想到本文中的“,”这一句话?
(2)文中写千里马不幸遭遇的句子是:,,。
(3)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4)揭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5)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18、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将人才比作,以伯乐喻指,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3分)
19、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我的理解:
20、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会脱颖而出吗?(2分)
我的看法:
21、试试你能写出多少个带“马”的成语。
(3分,写出一个得1分)
我的积累:
(四)阅读《与朱元思书》中文段,完成6—10题。
(16分)
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4分)
①互相轩邈
..()②鸢飞戾.天()
③望峰息.心()④负.势竞上()
23.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参照你乘船或坐车时的体验,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4分)
24.从写景方面看,这段文字写景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景物的?(4分)
25.从抒情方面来看,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三、小练笔(12分)
胡适在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到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我们在和母亲的朝夕相处中,聆听着母亲的教诲,感受着母亲的关爱,请回忆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深受母亲影响?
答案:
1D2.B3.B4.C5.B6.C7.D
8.符合活动主题即可
(一)
9.C(应为南宋) 10.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
表明了作者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二)
11、(1)爱慕(2)爱好,嗜好(3)已经(4)安然自若的样子12、(1)住宅边有五棵柳树,因而用它作为自己的号。
(2)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了吃。
13、这充分体现了他安贫乐道的道德情操。
14、答案提示:这两句分别说出了五柳先生读书时所采用的两种态度和方法。
一是他的嗜好是读书,其方法便是只求懂得大概,不强求有深刻理解;二是表明了他读书的最高境界,往往因能“会意”而如痴如醉,其方法当是熟读深思。
也就是“观其大略”在先,重在博览;“务于精熟”在后,期在“会意”。
(三)
15、(1)安求/其能千里也?(2)食之/不能尽其材。
16、(1)这(2)喂养(3)鞭打(4)有时17.(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其真不知马也;(5)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8.食马者;千里马;能识别人才任用人才的人;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
19.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通过对食马者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了食马者浅薄愚妄的形象,表达了作者蔑视、愤怒的思想感情。
20.扣住“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来回答即可。
21.兵荒马乱、兵强马壮、车水马龙、单枪匹马、害群之马、汗马功劳、金戈铁马、快马加鞭、老马识途、厉兵秣马、龙马精神、马到成功、马革裹尸、马首是瞻、马瘦毛长、千军万马、犬马之劳、塞翁失马、声色犬马、一马当先、一马平川、指鹿为马、蛛丝马迹、走马观花等。
(四)
22. ①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②至③平息④凭依
23. 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4. 由高到低,由远及近视觉,听觉
25. 比喻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故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