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一5月月考 物理 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高一5月月考物理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电场中,分别标记有a、b两点.其中a、b两点的电势相等、电场强度相同的是()
A.甲图中与点电荷等距的a、b两点
B.乙图中两等量异种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与连线等距的a、b两点
C.丙图中两等量同种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与连线等距的a、b两点
D.丁图中匀强电场中的a、b两点
2.有三个质量都是m的小球a、b、c,从相同高度以相同的速率v0在空中分别竖直向上、水平和竖直向下抛出.以地面为重力势能参考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球运动所用时间相同B.整个运动过程重力做功相同
C.落地瞬间速度相同D.落地瞬间重力功率相同
3.在圆轨道上运行的国际空间站里,一宇航员A静止(相对空间舱)“站”于舱内朝向地球一侧的“地面”B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宇航员A处于平衡状态
B.宇航员A所受地球引力与他在地面上所受重力相等
C.宇航员A与“地面”B之间无弹力作用
D.若宇航员A将手中一小球无初速(相对于空间舱)释放,该小
球将落到“地面”B
4.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某一初速度运动,运动过程中保持恒定的牵引功率,其加速度a和速度的倒数()图象如图所示.若已知汽车的质量,则根据图象所给的信息,不能求出的物理量是()
A.汽车的功率
B.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
C.汽车所受到阻力
D.汽车运动到最大速度所需的时间
5.一艘宇宙飞船贴近一恒星表面飞行,测得它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设万有引力常数G,则此恒星的平均密度为()
A.B.C.D.
6.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下端固定,竖立在水平面上,其正上方A位置有一小球.小球从静止开始下落,在B位置接触弹簧的上端,在C位置小球所受弹力大小等于重力,在D位置小球速度减小到零,在小球下降阶段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B位置小球动能最大
B.从A→C位置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小球动能的增加量
C.从A→D位置小球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D.从B→D位置小球动能的减少量等于弹簧弹势能的增加量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全部正确得4分,有漏选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7.对于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势越高场强越大
B.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
C.电势降落的方向必定是电场强度的方向
D.电势为零的点,场强不一定为零
8.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度为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小车的最左端,现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小物块上,使物块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块和小车之间的摩擦力为.物块滑到小车的最右端时,小车运动的距离为.在这个过程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物块到达小车最右端时具有的动能为
B.物块到达小车最右端时小车具有的动能为
C.物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D.物块和小车增加的机械能为
9.如图所示的三条相互平行、距离相等的虚线分别表示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电势分别为7 V、14 V、21 V,实线是一带电粒子(不计重力)在该区域内的运动轨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粒子一定带负电荷
B.粒子在a、b、c三点所受合力不相同
C.粒子运动径迹一定是a→b→c
D.粒子在三点的电势能大小为E k b>E k a>E k c
10.如图所示,是某次同步卫星发射过程的示意图,先将卫星送入一个近地圆轨道,然后在P 点点火加速,进入椭圆转移轨道,其中P是近地点,Q是远地点,在Q点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同步轨道.设卫星在近地圆轨道的运行速率为v1,加速度大小为a1;在P点短时间点火加速之后,速率为v2,加速度大小为a2;沿转移轨道刚到达Q点速率为v3,加速度大小为a3;在Q点点火加速之后进入圆轨道,速率为v4,加速度大小为a4,则()
A.
B.
C.
D .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6)
三.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24分.将答案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1.“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可以采用如图所示的甲或乙方案来进行.
(1)比较这两种方案,________(选填“甲”或“乙”)方案好些;理由是___________.
(2)如图丙是该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测得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中所示,已知每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 =0.1 s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________(取两位有效数字);该纸带是采用________(选填“甲”或“乙”)实验方案得到的,简要写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
量m =1kg 的重锤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所示,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长度单位:cm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9.80m/s 2.那么:(1)纸带的 端与重物相连(填“左”或“右”).(2)从起点O 到打下计数点B 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为ΔE P = J ,物体动能的增加量ΔE K = J .(均取两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本题共3题,共4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或按题目要求作图。
13.(12分)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有A 、B 两点,它们间的距离为2 cm ,两点的连线与
场强方向成60°角.将一个电荷量为-2×10-
5 C 的电荷由A 移到B ,其电势能增加了0.1 J .问:
(1)在此过程中,电场力对该电荷做了多少功? (2)A 、B 两点的电势差U AB 为多大? (3)匀强电场的场强为多大?
14.(15分)如图所示,斜面轨道AB 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53°,BD 为半径R = 4 m 的圆弧形
O B 3.07
4.80 6.91
轨道,且B点与D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在B点,轨道AB与圆弧形轨道BD相切,整个轨道处于竖直平面内且处处光滑,在A点处的一质量m=1kg的小球由静止滑下,经过B、C点后从D 点斜抛出去,最后落在地面上的S点处时的速度大小v s = 8m/s,已知A点距地面的高度H = 10m,B点距地面的高度h =5 m,设以MDN为分界线,其左边为一阻力场区域,右边为真空区域,g 取10m/s2,,.问:
(1)小球经过B点的速度为多大?
(2)小球经过圆弧轨道最低处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多大?
(3)小球从D点抛出后,受到的阻力f与其瞬时速度方向始终相反,求小球从D点至S点的过程中,阻力f所做的功.
15.(15分)如图所示,P是倾角为30°的光滑固定斜面.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的固定挡板C上,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物块A相连接.细绳的一端系在物体A上,细绳跨过不计质量和摩擦的定滑轮,另一端有一个不计质量的小挂钩.小挂钩不挂任何物体时,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细绳与斜面平行.在小挂钩上轻轻挂上一个质量也为m的物块B后,物块A沿斜面向上运动.斜面足够长,运动过程中B始终未接触地面.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问:
(1)求物块A刚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a.
(2)设物块A沿斜面上升通过Q点位置时速度最大,求Q点到出发点的距离x0及最大速度v m.
(3)把物块B的质量变为原来的N倍(N>0.5),小明同学认为,只要N足够大,就可以使物块A 沿斜面上滑到Q点时的速度增大到2v m,你认为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正确,请求出A沿斜面上升到Q点位置的速度的范围.
高一( )班 考试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高一物理月考试卷答题纸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6)
三、填空题(本题有两小题,共24分)
11.(1)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 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J , ____________J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本题共3题,共4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或按题目要求作图。
) 13.
14.
15.
高一物理参考答案 xx.5
一.项选择题
二.项选择题 三.填空题
11.(1)甲;摩擦阻力小
(2)4.8 m/s 2 (4.7 m/s 2~4.9 m/s 2
都给分,单位错0分);乙;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比重力加速度小很多 12.(1)左
(2)0.47J ;0.46J 三.计算题 13.(1)-0.1J (2) 5000V (3) 14.解析:(1)设小球经过B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B ,由机械能守恒得: 求得:v B =10m/s.
(2)设小球经过C 点时的速度为v C ,对轨道的压力为N ,则轨道对小球的压力N ’=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N ’-mg =
由机械能守恒得:
由以上两式及N ’= N 求得:N = 43N.
(3)设小球受到的阻力为f ,到达S 点的速度为v S ,在此过程中阻力所做的功为W ,易知v D = v B ,由动能定理可得:
求得W =-68J. 15.(1) (2);
(3)不正确.0,02m mg
v x N v v k =
=→∞<<=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