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应重在“三个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应重在“三个四”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口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的训练,注重进行思维与语言之间转换迁移的强化训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同步提高,达到见物见事就能说就能写的目的。
要突现这一教学目标,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四思”、“四说”、“四写”即“三个四”训练。
一、关于“四思”训练
所谓“四思”,即指形象思维、联想思维、逻辑思维、迁移思维。
语文学科最突出的特点是在于其思维的形象性、联想性、逻辑性和迁移性的高度融合。
任何有艺术价值的读物均是一样:诗歌必具高远的意境,散文必备美好的情境,小说必有特定的环境和人物形象,戏剧必有诗歌的意境、散文的情境、小说的环境和人物形象,以及音乐的韵境。
诗文中的意境也好,情境也好,环境也好,都是依靠具体的艺术形象来体现的。
任何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都必须靠读者的形象思维去再现。
形象思维和联想思维是分不开的,因为艺术形象并非是原原本本的现实形象,而是取材于现实形象却又高于现实形象的形象,要再现这样的形象就必须进行合理的联想才能够做到。
文学作品中形象所蕴含的意境、情境和环境的创造,是作者经过缜密的艺术思维创造出来的,所以,读者必须依据作者写作的时地环境,根据作者当时、当地、当情进行逻辑思维,才能较正确地理解作品中的形象,才能意会和感悟作品的意境。
然而以上思维要用文字表达出来,还必须进行迁移思维,即如何用文字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得。
因此,学习语文必须“四思”并举,同步展开。
所以,语文教学必须突出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精心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多方进行思维训练。
二、关于“四说”训练
我说的“四说”,是指敢说、会说、常说、多说。
听、说、读、写是学习语文的四个密不可分的环节,也是语文教学不可忽略的四个步骤。
这四个环节中,说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说话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极为重要的。
说话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逻辑性、严密性及创造性,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材料的能力,直接有益于作文。
写作是语言活动的最高形式,需要口头表达能力作为基础。
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规律是由简单到丰富再到简炼。
遵循这一发展规律,语文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敢说话。
在训练学生敢说话时,可采取课堂练说和课余练说的方式。
课堂上训练说,重在鼓励学生敢说,形式可站可坐,可上讲台可在座位;内容上多少不限,对错不限;质量上好差不论,只求一个“敢”字。
课余训练说,则可采取扯谈聊天形式,与学生亲切交谈,重在诱启学生说话。
其次应引导学生会说话。
有了敢说话作为基础,语文教师则可引导学生由用完整、通顺连贯的话向说清一件事转变;再引导学生向口述见闻,抒说感想转变;在以上基础上再向围绕一个中心口述两个人、两件事情转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会说话。
然后再坚持引导学生常说多说。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训练说话的
活动,如故事会、演讲赛等。
坚持引导学生进行“四说”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就会不断提高,为写作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关于“四写”训练
所谓“四写”,是指写观察日记、写读书笔记、写书信、写想象性作文。
在思维和说话训练的基础上,教师应坚持认真地引导学生将形象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迁移到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上来。
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密切配合思维训练和说话训练,积极引导,热情鼓励学生进行“四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在校生活的一切机遇指导学生观察人、事、物,写出观察日记,引导学生养成记写日记的习惯,随时将观察所得和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或见闻感受记录下来;认真引导学生多读优秀的书刊,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录优美词、句、段,提要作品主要内容,抒写读后感受,养成边读边记的良好读书习惯;教给学生书信格式,鼓励学生常用书信形式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教师还应经常引导学生练写续写作文、给材料作文、编写故事、命题作文和适量的自由作文等,努力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实践证明,小学语文教学坚持注重进行“三个四”训练,学生学习语文兴趣高,教学效果较理想,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够得到大面积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