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人,皆须爱”教案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五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凡是人,皆须爱”教案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五
则)
第一篇:“凡是人,皆须爱”教案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凡是人,皆须爱
宋靖
教学目的:
1、学习《弟子规》中第五篇《泛爱众》之开篇,熟读成诵,感受古文的魅力,积累经典美文。
2、在轻松的环境中感悟爱,促进形成“和谐、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培养朗诵能力,能有节奏地朗诵诗句,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诗句。
教学重、难点:
1、熟读成诵,积累经典美文;
2、感悟爱,促进形成“和谐、友善”的核心价值观。
教具准备:歌曲:《爱在天地间》;视频:小虎队《爱》等活动过程:
一、爱的初体验。
1、欣赏歌曲——《爱在天地间》
师:首先,老师想请大家一起唱首熟悉的歌《爱在天地间》,好吗?(播放歌曲,全体合唱)
2、谈感受师:“爱的故事才这样美丽”,这是一个怎样的爱故事呢?(2004年非典时期,赞颂医护人员舍已为人的高尚情操。
)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这首歌的主题吗?——爱(板书)
3、师小结
师:老师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去找找我们身边的爱吧!
二、古文学习,朗诵古文。
1、交流课前收集资料。
师:刚才我们在歌曲中感受到了爱,老师想从你们收集的资料中找找爱,行吗?(学生交流资料)
1、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对老师的爱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对父母的爱
3、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对母亲的爱
4、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对父母的爱
5、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人与人之间的爱
6、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对民族的爱
7、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对民族的爱
8、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对祖国的爱
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对亲人的爱
10、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对故乡的爱。
1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对故乡的爱。
1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对春天的爱。
13、孔隔让梨——兄弟之爱
14、花木兰替父从军——对父母的爱
师结语:是呀,只要我们有一双爱的眼睛,爱时刻就在我们身边存在!因为“凡是人,皆须爱!”
2、引出本课学习的诗句。
师:今天老师也有些资料想与大家交流!(板书)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3、自由朗读(1)、请学生先自己读一读后,指名来试着读一读。
(重点先把诗句读通读顺。
师指导后全班读。
)
师指出此诗句出自《弟子规》第五篇《泛爱众》并板书,学生复习一下《总叙》(2)、老师知道同学们有许多诵读诗句的方法,能选择一种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读一读吗?(指导有节奏读)小组读,请同学读。
一字一拍读;两字一拍读;拍手节奏读;仿古人读等。
3、指名诵读。
4、全班齐读。
三、理解诗句,感受“爱”
1、学生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小组内先说,再全班交流。
2、讲“爱”的故事。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所感受到的爱。
4、师小结
通过《弟子规》的学习,大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友善”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让世界充满爱”,这是当今社会最流行的一句话。
人类同生在一个地球,共享受一片蓝天,理应互相关爱,和谐相处。
作为一名小学生,虽然我们不能像大人那样为社会做很多事,但可以从小事做起。
让我们为这个世界多添一份爱吧!
五、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a、只要是人,都需要爱,因为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
B、人与人之间,都要和睦相处,互相关爱。
2、欣赏MTV:小虎队《爱》
板书设计:
弟子规·泛爱众
爱
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第二篇:“凡是人,皆须爱”教案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凡是人,皆须爱
武汉市京汉学校宋靖
教学目的:
1、学习《弟子规》中第五篇《泛爱众》之开篇,熟读成诵,感受古文的魅力,积累经典美文。
2、在轻松的环境中感悟爱,促进形成“和谐、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培养朗诵能力,能有节奏地朗诵诗句,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诗句。
教学重、难点:
1、2、熟读成诵,积累经典美文;
感悟爱,促进形成“和谐、友善”的核心价值观。
教具准备:
歌曲:《爱的奉献》;视频:经典诵读《弟子规》活动过程:
一、爱的初体验。
1、欣赏歌曲——《爱的奉献》
师:首先,老师想请大家听首当年曾经流淌在大街小巷的歌曲。
播放《爱的奉献》。
小结:这首韦唯演唱的歌曲,真情演绎着人间的情谊,诠释爱的真谛。
2、听故事,谈感受
师:讲述2016年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段杏花的故事。
这是一个怎样的爱故事呢?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故事吗?——爱(板书)
3、师小结
师:老师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去找找我们身边的爱吧!
二、古文学习,朗诵古文。
1、交流课前收集资料。
师:刚才我们在歌曲中感受到了爱,老师想从你们收集的资料中找找爱,行吗?(学生交流资料)古诗格言: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对父母的爱)
2、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父母对子女的爱)
3、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人与人之间的爱)
4、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对民族的爱)历史事件:
1、孔隔让梨(兄弟之爱)
2、花木兰替父从军(对父母的爱)
师结语:是呀,只要我们有一双爱的眼睛,爱时刻就在我们身边存在!因为“凡是人,皆须爱!”
2、引出本课学习的诗句。
师:(板书)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3、自由朗读
(1)、请学生先自己读一读后,指名来试着读一读。
(重点先把诗句读通读顺。
师指导后全班读。
)(2)、老师知道同学们有许多诵读诗句的方法,能选择一种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读一读吗?(指导有节奏读)(3)、视频播放经典诵读《弟子规》。
(4)、小组读,请同学读。
(5)、全班齐读。
三、理解诗句,感受“爱”
1、学生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小组内先说,再全班交流。
2、理解“皆”、“覆” “载”“行”“重” “貌高”:外表比别人好。
貌,外表。
皆:都;覆:遮盖;载:承受行:德行重:敬重貌高:外表比别人好。
貌,外表。
人与人之间,都应该要相亲相爱,就好像天无私的覆盖着一切,大地承载培育万物一般。
品行高尚的人,自然名声会传播得很远,人们敬重他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品行好,而不是因为他外表好看或衣服华丽。
才华很好的人,名气一定会很大,人们佩服他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能力好,而不用靠着说大话、吹嘘自己,来得到大家的赞赏。
3、教师补充《不可貌相》的故事,谈谈你的感受。
3、师小结
通过《弟子规》的学习,大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友善”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让世界充满爱”,这是当今社会最流行的一句话。
人类同生在一个地球,共享受一片蓝天,理应互相关爱,和谐相处。
作为一名小学生,虽然我们不能像大人那样为社会做很多事,但可以从小事做起。
让我们为这个世界多添一份爱吧!
五、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人与人之间,都要和睦相处,互相关爱。
板书设计:
弟子规·泛爱众
爱
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
第三篇:《弟子规》读后感:凡是人,皆须爱
《弟子规》读后感:凡是人,皆须爱
《弟子规》是清朝秀才李毓秀根据《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成。
主要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处世、求学时应有的礼仪规范。
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弟子规》中有一则《泛爱众》中有这样一句:“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意思就是:对于大众有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宝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纯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毫无虚假。
正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大同境界。
这是一种伟大的博爱之心,一种纯净无暇的赤子之心。
我们初生于人间之时,眼前是一个美好的世界,有温暖的阳光,歌唱的鸟儿,有爸妈宠溺的笑容,有医生护士欣喜的眼神。
我们以为,这世界充满爱。
而当我们渐渐长大,懂得了比较、竞争,懂得了名誉、地位,懂得了利益,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不再单纯,原本的赤子之心也渐渐变了颜色。
世界这样对我,我能如何?!现实如此,我要生存,我要获得更好,你奈我何?!
最近看了主持人柴静的一篇杂文《为了不挡住你的视线》,很受触动。
这篇文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篇记者的报道,讲的是是商洛市丹凤县的首届文化旅游节上举行的“贾平凹文学艺术成就展”上的一幕。
百余名小学生坐在观众席前排,后面坐着领导、嘉宾和媒体的记者和一些观众。
那天下着大雨,后面的领导、嘉宾和媒体的记者都穿上了雨披,雨中的观众也都撑起伞看节目。
但是坐在前排的百余名小学生上身只穿了一很薄的衬衫,学生个个不穿雨披不撑伞,被淋得直发抖。
雨越下越大,很多学生的衣服都已经湿透。
他们不能打
伞,因为老师说,会挡住后面领导的视线。
后来这位记者的此篇稿被封杀,第二天,他就被停了职。
第二部分是对一幅照片的描绘。
照片上是一群普通的挪威的老师和她们的学生。
她们跪着,跪在操场的土地上。
这时的雨刚停,地面还是湿漉漉的。
这里是郑州市管城区东关小学的操场,她们在这儿考察,在看学生的文艺表演。
有一名现场记者这样写:“演出开始,考察团34名团员被邀请在前排站着观看,但是,站在最前排的团员们为了不挡住后面学生的视线,或坐或跪地观看演出。
”演出结束的时候,“双腿跪地的团员们裤子的膝盖处已经湿成一片”。
看到这篇,我只是觉得很悲哀。
柴静写这篇博文不是在崇洋媚外,我写这篇也不是崇洋媚外。
我只是觉得很悲哀。
都说我们是几千年的礼仪之邦,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的,领导和嘉宾是长辈,小学生们是晚辈,晚辈理应尊敬长辈。
但是,尊敬是如此演绎吗?我们“凡是人,皆须爱”,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这个早已消灭了“阶级”一词的社会,这时候,突然隐晦地展现在那些瑟瑟发抖的孩子们面前。
阶级社会在中国的历史太久远了。
从前的皇帝高高在上,俯视龙椅下的的百官,百官要顶礼膜拜,要下跪要匍匐在地。
尊严失去了,很可悲。
这让我想起了很多很多曾经发生的故事,我们的农民工,我们的街道清洁工,我们的弱势群体人士,他们,在扛着肩上重重的生活压力的同时,如果还要忍受来自社会给予他种种歧视,种种不公平,他们,凭什么?我们的职业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的劳动都是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加和谐美好。
是谁,定下了那些潜规则?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我想起了季羡林老先生的一句话:“中国文化里面,最尊贵的数字是‘九’,而‘九’是什么?‘九’是一个人跪在那里的样子。
”凡是人,皆需爱,在这里,请那些忘记了这条古训的“他们”,以及将要变成“他们”的我们,再大声地诵读这句千年古训,将这句老话,铭记于心,传于世。
第四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教案设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教学设计大赛—
题目:《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学科:小学数学
任教年级:五年级
作者:陈翠珍
单位:珠海市红旗镇三板小学
联系电话:***
单式折线统计图
珠海市红旗镇三板小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了解绘制统计图的过程。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科学兴国,科教强国思想。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统计图的使用中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正、平等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
推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谈话:同学们,国家现在正在全国范围内在国民心中树立良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国家富强、民主。
一个国家要强大,科技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让广大青少年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将来为祖国的富强做出贡献。
你们听说过了吗?我国家早在2001年起,就每年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
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人。
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热爱科学,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
在2006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12年,参赛队伍已经达到了519支。
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
(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陈翠珍(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图和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示统计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
(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能表达清楚意思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
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06-2012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
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
(3)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课件演示)
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点。
教师:折线统计图完成了,同学们思考一下,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图中其他的点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在折线统计图中也能根据图中的点看出每年参赛的队伍数量,这与条形统计图是一样的。
(板书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
(2)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线段。
教师:在图中除了点还有什么?(线段)这些线段看起来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这些线段的长短、倾斜角度会不同呢?
教师:从2006年到2012年,哪年间参赛的队伍数量变化最大?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后教师小结:从2007年到2008年的线段长度最长且坡度最“陡”,所以2008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变化最大。
(板书
线段: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教师:观察一下其余的5条线段的长度和倾斜角度,哪一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变化最小?为什么?
(3)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比较一下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像条形统计图一样直观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我们只需看每条线段的长度与坡度,就能知道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
这就是折线统计图比条形统计图更妙更“强大”的地方,也更能体现这些比赛的一些具体情况。
因此,我们说“折线统计图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
板书: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分析、绘制折线统计图(1)预测数量变化情况。
教师:请继续观察折线,根据折线的变化情况,你能说说这几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发生着怎么样的变化吗?
学生:2007年数量减少,2008年数量增多,2009年数量稍微减少,2009年至2012年逐年增加。
教师: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追问:总体情况怎么样呢?这说明什么?学生:这几年参赛队伍数量呈上升趋势。
教师:对,说明爱科学爱创造的青少年越来越多,科教兴国也是必然。
根据总体情况来看,你预测2013年参赛队伍数量会有多少支呢?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
(2)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师:刚才同学说得都有道理,教师得知2013年参赛队伍是528,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在作业纸上把2013年的数量表示在折线统计图上。
(3)学生动手绘制,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作品,全班交流。
提出并解决问题。
教师:根据现在的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问,由其他学生解决,教师适时引导。
4、举例认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教师:同学们,平时生活中,你在哪里还看到过折线统计图?举例:股市行情图、心电图、气温变化图、路程行驶图、某地每年人均收入等。
(教师课件展示)
(四)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做一做”。
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1)陈东哪一年长得最快?长了多少厘米?
(2)根据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集体评议,汇报交流:
(1)全班读题,请学生说说该题统计的是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绘制的折线统计图。
(4)回答第一个小问题,追问: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5)解决第二个问题,指名回答。
2、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练习根据统计图找相关信息。
(2、
3、4题,课件示题,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再集体汇报评议。
)
3、根据某地2014年全年降水量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绘制折线统计图。
(生在作业纸中练习)。
(五)全课总结教师:同学们,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征?通过学习这些统计知识,我们更加热爱科学,也明白了科技发展能让我们的祖国更强大,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社会会更和诣,更文明。
我们也要热爱生活,要科学公正的整理生活中的数学数据。
板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特点: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线段:反映数量增减变化
第五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文化
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企业作为社会组成的主要单元,应深刻把握企业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企业发展与富强国家建设、企业监管与营造公正平等的市场环境、企业诚信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都有着本质联系。
因此,企业应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引导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建设企业文化。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
神,为建设企业文化提供牢固的精神纽带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
中华民族在辉煌灿烂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建设企业文化,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使之成为牢固的精神纽带,引导企业员工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不断增强对国家、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企业是市场经济主体,同时又是社会责任的承载者,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使命、企业宗旨、企业愿景、企业理念等,既要符合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和企业发展规律,又要体现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特征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文化的传统精华。
发展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家根据自身企业资源要素、企业目标、国内外市场环境等实际情况长期培育、打造的,能影响全体员工行为的思想理念,是企业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所共同具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
开展理论研究,形成理论体系。
企业文化体系是一个自觉建设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遵循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整体谋划、系统设计、不断完善。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企业文化要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既要有利于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环境和机制,又要有利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与规范员工行为结合起来,强化员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意识,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要与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目的;要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提高诚信度、美誉度,塑造企业良好形象。
要更加自觉地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提升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增强奋发进取意识为目的,培育具有个性特色的企业理念、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等;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观念,为广大员工发展,依靠广大员工发展,发展成果由广大员工共享,有效凝聚广大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实现员工发展与企业发展相和谐,力求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上都能够不断有新的突破。
企业文化要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的建设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和企业固有的规章制度不同的是,企业文化是一种强调自律的约束,其与规章制度相比,更具有持久的约束力和控制力。
优秀的企业文化在塑造企业形象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企业通过向社会宣传自己的企业文化,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通过自己企业文化被社会的认可,使企业形象的塑造和宣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在建设企业文化时,首先要确立企业文化建设目标。
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的确立应立足于企业的现状,着眼于未来,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具有企业的特点、行业的特点、主业的特点,并且浅显易懂,能为广大员工和社会接受。
其次,要塑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增强员工的认同感。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应正确、鲜明,体现行业特点,符合企业战略和发展方向。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标,经济利益只是目标之一,而不是全部。
第三,要将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
要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用人标准结合起来,录用与本企业文化契合程度较高的人员;将企业文化的要求贯彻于员工培训之中,营造一种强大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与改变员工的行为;将企业文化与沟通机制相结合,使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达到上下理解一致,从而在员工心目中真正形成认同感,并用企业文化来指导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的修订与完善。
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一盏明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中国文化发展前进的明灯,只有在其指引下,我们才能安全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