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论治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辩证论治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分析
作者:苏学敏邱昌龙刘超男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2期
摘要:目的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进行中医辩证论治,并分析其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74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37例,接受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37例,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辩证论治。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19%VS70.27%),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5.41%VS21.62%),差异明显(P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中医;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162-01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以视网膜出血、水肿、静脉纡曲扩张等为主要表现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该病病程长、起病急,对视力损害较大。

中医认为,该病属于“血证”范畴,与“视瞻昏渺”、“暴盲”等类似。

大量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具有独特优势,能夠促进患者视力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率。

本文将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进行中医辩证论治,并分析其临床效果,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74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为肝阳上亢型、气滞血瘀型、气虚血瘀型。

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37例,男性26例,女性11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6.38±3.49)岁。

对照组37例,男性25例,女性12例,年龄44~72岁,平均年龄(56.59±3.60)岁。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吉林恒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238),100mg/次,1次/d;同时使用中药复方丹参滴丸(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50111),10粒/次,3次/d。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中医辩证论治法,具体方法:(1)气滞血瘀型:使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法治疗,药方:牛膝、车前子、当归各12g,地龙、生蒲黄各15g,桔梗、川芎、茯苓、枳壳、柴胡、桃仁、赤芍各
10g。

(2)气虚血瘀型:使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法治疗,药方:生黄芪30g,茯苓20g,地龙、赤芍、当归各12g,海藻、车前子、熟地黄、昆布、川芎各10g,红花、桃仁各9g;(3)肝
阳上亢型:使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法治疗,药方:夜交藤 20g,桑寄生、泽泻、石决明各15g,牛膝12g,杜仲、天麻、茯神、钩藤各10g。

水煎煮,每日1剂,持续治疗1个月。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愈:视力基本恢复,血管造影显示正常,眼底出血完全吸收;显效:视力提高 4 行以上,血管造影显示显著改善,眼底出血基本吸收;有效:视力提高2~3 行,血管静脉造显示改善;眼底出血部分吸收;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患者;总有效率为前三者合计。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治疗效果等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²检验; P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9.19%,对照组为70.27%,差异明显(P
3 讨论
视网膜静脉阻塞多见于糖尿病、动脉硬化、血管炎、高血压等患者,具有较高的致盲率。

该病病因复杂,患者多表现为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改变[1]。

西医治疗以抗血小板凝集剂、纤溶剂、激光光凝、玻璃体腔内注射等方法为主,费用较高,且复发率较高,患者接受度较低。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中医辩证论治,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中记载了“暴盲”病,与视网膜静脉阻塞类似。

一般认为,该病与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瘀久脉络破损、情志内伤、肝阳上亢、气血上逆、心血不足、脾气虚弱等多种因素有关。

在辨证分型上,各家辨证分型的方法也有所差异。

有学者将该病分为7型,也有学者将其分为5型或4型[2]。

有研究使用地龙煎治疗肝阳上亢型,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血瘀阻型,疏肝明目汤治疗肝经郁滞型。

在本次研究中,患者主要为肝阳上亢型、气滞血瘀型、气虚血瘀型三型。

气滞血瘀型主要为情志内伤、静脉淤阻,治疗应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扩张周围血管,抑制血小板,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

肝阳上亢型多为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应以平肝清热为主,辅以凉血止血祛瘀。

气虚血瘀型主要为心气不足、血液流动缓慢导致,治疗应以补脾益气摄血为主,辅以活血化瘀。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综上所述,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进行中医辩证论治,能够提升治疗效果,促进视力恢复,优势显著。

参考文献
[1] 吴豪. 中药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
[2] 张义彪,温雅,张新月,周丽.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血脂和尿酸与中医辨证的关系浅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8):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