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混配试剂对烤烟白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针对三唑酮与黄芪多糖、丁子香酚、醇提肉豆蔻和醇提蛇床子进行不同比例混配,采用不同浓度级对烤烟白粉病菌进行孢子萌发抑制研究。

结果表明:三唑酮∶黄芪多糖=9∶1浓度级为31.04mg/L 时,其孢子萌发率为4.53%;三唑酮∶丁子香酚=7∶3浓度级为15.30mg/L 时,其孢子萌发率为5.77%;三唑酮∶醇提肉豆蔻=7∶3浓度级为200.00mg/L 时,其孢子萌发率为12.19%;三唑酮∶醇提蛇床子=7∶3浓度级为200.00mg/L 时,其孢子萌发率为6.95%。

室内毒力测定,三唑酮∶醇提肉豆蔻=7∶3时相关系数达0.9924,三唑酮∶丁子香酚=5∶5时相关系数达0.9865,三唑酮∶醇提蛇床子=7∶3时相关系数达0.9863。

关键词混配试剂;烤烟;白粉病菌;毒力测定中图分类号S435.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6)23-0111-03
几种混配试剂对烤烟白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周建云1龙丽琴1谭建1刁朝强1廖勇1黄宁1祖庆学1石春发2桑维均2
(1贵州省烤烟公司贵阳市公司,贵州贵阳550002;2贵州大学)
白粉病作为烤烟主要病害之一,造成大量烟叶损失,病情严重直接导致绝收。

目前,防治白粉病通常采用化学农药,但其残留量会影响烟叶品质和安全质量[1-2]。

三唑酮属于低毒性杀菌剂,但仍然会出现农残超标现象[3]。

为此,本研究在不同浓度级的条件下,针对三唑酮与生物农药进行混配,探寻最佳配比及浓度对烤烟白粉病菌的抑制效果,以期为大田防治白粉病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1.1
供试药剂。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四川迪美生物科
技有限公司),0.5%黄芪多糖水剂(潍坊奥丰作物病毒防治有限公司),0.3%丁子香酚可溶性液剂(保定市亚达化工有限公司),醇提肉豆蔻,醇提蛇床子。

1.1.2
供试病菌。

烤烟白粉病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采自贵阳主产烟区感染白粉病的烟株,接种保存于贵州大学植物病理教研室恒温培养箱中。

1.1.3
材料及用具。

水琼脂培养基(20g 琼脂粉、1000mL 水)、60mm 培养皿、无菌水、无菌操作台、分析天平、药管、离心机、高压灭菌锅、摇床、移液枪。

1.2试验方法
毒力测定采用孢子萌发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混配的联合作用》(NY/T 1156.6-2006)进行测定。

将三唑酮与所用药剂按质量比9∶1、7∶3、5∶5进行混配,设置5个浓度,求出各混配组合的EC 50值,各药剂的具体配比见表1。

2结果与分析2.1不同三唑酮混配制剂对孢子萌发的影响效果
2.1.1
三唑酮与黄芪多糖不同配比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表2可知,三唑酮与黄芪多糖按照9∶1、7∶3和5∶5进行混配,在5个不同质量浓度条件下,孢子萌发总数随着浓度增加而减少。

通过同级浓度效果比较,9∶1的混配效果最优,7∶3和5∶5的混配效果在不同浓度级差异不明显。

经校正处理后,9∶1混配在31.0400mg/L 浓度级效果最佳,萌发率仅为
4.53%;其次为5∶5混配31.0400mg/L 浓度级,萌发率为7.87%;效果最差的为5∶5混配1.9400mg/L 浓度级,萌发率为4
5.06%。

2.1.2三唑酮与丁子香酚不同配比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表3可知,三唑酮与丁子香酚按照9∶1、7∶3和5∶5进行混配,在5个不同质量浓度条件下,孢子萌发总数仍随浓度增加而减少。

同级浓度效果比较,7∶3的混配效果最优,9∶1和5∶5的混配效果在不同浓度级交错体现优势。

经校正处理后,7∶3混配在15.3008mg/L 浓度级效果最佳,萌发率仅为5.77%;其次为9∶1混配15.3000mg/L 浓度级,萌发率为7.05%;效果最差的为5∶5混配1.9100mg/L 浓度级,萌发率高达56.39%。

2.1.3
三唑酮与醇提肉豆蔻不同配比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从表4可知,三唑酮与醇提肉豆蔻按照9∶1、7∶3和5∶5混配,在5个不同质量浓度条件下,孢子萌发总数仍随浓度增加而减少。

同级浓度效果比较,7∶3的混配效果最优,5∶5与9∶1同级浓度效果差异不明显。

经校正处理后,7∶3混配在200.0000mg/L 浓度级效果最佳,萌发率仅为12.19%;其次为9∶1和
基金项目中国烟草总公司贵州省公司项目“贵阳市烟草白粉病防控
体系建设与技术集成研究”(201309)。

作者简介周建云(1980-),男,四川广安人,硕士,农艺师,从事烤烟营
养研究与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6-10-26
供试药剂质量浓度mg ·L -1统计孢子总数/个孢子萌发总数/个校正萌发率/%蒸馏水(CK )
1530881100.00三唑酮∶黄芪多糖=9∶1
31.0400202552 4.5315.5200245014710.677.7600209515212.443.8800260539126.111.9400184537435.63三唑酮∶黄芪多糖=7∶3
31.0400183510110.1815.5200220020816.777.7600127018425.453.8800183034234.011.9400136535444.83三唑酮∶黄芪多糖=5∶5
31.04001705787.8715.5200184018017.367.7600102511623.023.8800141025833.691.9400
181546745.06
表2三唑酮尧黄芪多糖不同配比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23期序号组别混配比例序号组别
混配比例1
蒸馏水(CK )空白4三唑酮∶醇提肉豆蔻9∶12三唑酮∶黄芪多糖9∶17∶37∶35∶55∶53
三唑酮∶丁子香酚
9∶15
三唑酮∶醇提蛇床子
9∶17∶37∶35∶5
5∶5
表1各处理混配及比例
111
. All Rights Reserved.
植物保护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23期
5∶5混配200.0000mg/L 浓度级,萌发率均为19.46%;效果最差的为9∶1混配12.5000mg/L 浓度级,萌发率达75.26%。

2.1.4
三唑醇与醇提蛇床子不同配比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从表5可知,三唑酮与醇提蛇床子按照9∶1、7∶3和5∶5进行混配,在5个不同质量浓度条件下,孢子萌发总数仍随浓度增加而减少。

同级浓度效果比较,7∶3的混配效果最优,其次为
9∶1混配效果,最差的为5∶5混配处理。

经校正处理后,7∶3混配在200.0000mg/L 浓度级效果最佳,萌发率仅为6.95%;其次为9∶1混配200.0000mg/L 浓度级,萌发率为7.93%;效果最差
的为5∶5混配12.5000mg/L 浓度级,萌发率达到61.71%。

2.2不同三唑酮混配制剂对烤烟白粉菌的毒力作用
从表6可知,各处理的相关系数均除三唑酮∶丁子香酚=
7∶3组合外均达到了0.9以上,各药剂浓度与孢子萌发情况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

药剂效果按EC 50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三唑酮∶丁子香酚=7∶3、三唑酮∶丁子香酚=9∶1、三唑酮∶黄芪多糖=9∶1、三唑酮∶黄芪多糖=7∶3、三唑酮∶黄芪多糖=5∶5、三唑酮∶丁子香酚=5∶5、三唑酮∶醇提蛇床子=9∶1、三唑酮∶醇提肉豆蔻=7∶3、三唑酮∶醇提蛇床子=7∶3、三唑酮∶醇提蛇床子=5∶5、三唑酮∶醇提肉豆蔻=9∶1、三唑酮∶醇提肉豆蔻=5∶5,EC 50值分别为0.69、0.74、0.89、1.43、1.49、2.30、19.97、20.21、21.18、25.68、41.53、43.54mg/L 。

三唑酮与不同提取物的混配对烤烟白粉菌均有抑制效
果。

三唑酮∶醇提肉豆蔻=7∶3时,其关联性最佳,相关系数达0.9924;其次是三唑酮∶丁子香酚=5∶5时,相关系数达0.9865;三是三唑酮∶醇提蛇床子=7∶3时,相关系数达0.9863;最差的
为三唑酮∶丁子香酚=7∶3时,相关系数为0.8722。

表5三唑酮、醇提蛇床子不同配比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供试药剂
质量浓度mg ·L -1
统计孢子总数/个孢子萌发总数/个校正萌发率/%蒸馏水(CK )0
1530881100.00三唑酮∶醇提蛇床子=9∶1200.0000
1440497.93100.000010659822.9150.0000143020333.4825.0000114023548.4012.5000
111526055.70三唑酮∶醇提蛇床子=7∶3200.0000
126537 6.95100.000011209318.9450.0000146019531.6925.0000133025546.2412.5000
96024561.11三唑酮∶醇提蛇床子=5∶5200.0000
168010815.54100.0000143021836.5350.0000155027842.5025.0000129024545.3012.5000
116529561.71
表6不同混配组合对烤烟白粉菌的毒力作用
供试药剂
质量浓度/mg ·L -1
孢子萌发抑制率/%
抑制几率值(y )
毒力方程
EC 50/mg ·L -1
相关系数三唑酮∶黄芪多糖=9∶1
31.040095.47 6.6920Y =5.0541+1.0790X
0.89
0.9831
15.520089.33 6.24877.760087.56 6.15383.880073.89 5.64041.940064.37 5.3685三唑酮∶黄芪多糖=7∶331.040089.82 6.2743Y =4.8538+0.9348X 1.430.9764
15.520083.23 5.96487.760074.55 5.66133.880065.99 5.41271.940055.17 5.1315三唑酮∶黄芪多糖=5∶531.040092.12 6.4318Y =4.8257+1.0000X 1.490.9204
15.520082.64 5.94067.760076.98 5.77183.880066.31 5.42421.940054.95 5.1269三唑酮∶丁子香酚=9∶115.300092.95 6.4731Y =5.1268+0.9899X 0.740.9725
7.650081.51 5.89773.825076.06 5.71001.912562.94 5.33040.9563
57.17
5.1810
供试药剂质量浓度mg ·L -1统计孢子总数/个孢子萌发总数/个校正萌发率/%蒸馏水(CK )
1530881100.00三唑酮∶丁子香酚=9∶1
15.30002015827.057.6500144714918.493.8250164523023.941.9125125026437.060.9563205550442.83三唑酮∶丁子香酚=7∶3
15.300891046 5.777.65045106121.343.8252170024725.321.9126132526434.870.9563161639843.43三唑酮∶丁子香酚=5∶5
30.56001330739.9315.2800169016316.927.6400147522627.173.8200107721836.181.9100
885
285
56.39
表3三唑酮、丁子香酚不同配比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供试药剂
质量浓度mg ·L -1统计孢子总数/个孢子萌发总数/个校正萌发率/%蒸馏水(CK )
01530881100.00三唑酮∶醇提肉豆蔻=9∶1
200.0000175514519.46100.0000135018833.0950.0000137525845.0625.0000101025559.6112.5000124039475.26三唑酮∶醇提肉豆蔻=7∶3
200.000014407612.19100.0000116010722.1150.0000130017532.3025.0000128025046.2112.5000147536259.07三唑酮∶醇提肉豆蔻=5∶5200.0000153012819.46100.0000114016233.3850.0000138530552.2125.0000131032559.3912.5000150546073.06
表4三唑酮、醇提肉豆蔻不同配比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112
. All Rights Reserved.
供试药剂质量浓度/mg·L-1孢子萌发抑制率/%抑制几率值(y)毒力方程EC50/mg·L-1相关系数三唑酮∶丁子香酚=7∶315.300894.23 6.7302Y=5.1439+0.9038X0.690.8722
7.650478.66 5.7954
3.82527
4.69
5.6649
1.912665.12 5.3888
0.956356.57 5.1656
三唑酮∶丁子香酚=5∶530.560090.07 6.2879Y=4.5754+1.1723X 2.300.9865
15.280083.08 5.9601
7.640072.83 5.6077
3.820063.82 5.3555
1.910043.61 4.8392
三唑酮∶醇提肉豆蔻=9∶1200.000080.54 5.8680Y=2.9890+1.2427X41.530.9794 100.000066.91 5.4394
50.000054.94 5.1243
25.000040.39 4.7556
12.500024.74 4.3100
三唑酮∶醇提肉豆蔻=7∶3200.000087.81 6.1669Y=3.5051+1.1450X20.210.9924 100.000077.89 5.7709
50.000067.70 5.4597
25.000053.79 5.0953
12.500040.93 4.7703
三唑酮∶醇提肉豆蔻=5∶5200.000080.54 5.8672Y=3.0475+1.1914X43.540.9821 100.000066.62 5.4302
50.000047.79 4.9445
25.000040.61 4.7622
12.500026.94 4.3847
三唑酮∶醇提蛇床子=9∶1200.000092.07 6.4276Y=3.4537+1.1892X19.970.9648 100.000077.09 5.7427
50.000066.52 5.4284
25.000051.60 5.0403
12.500044.30 4.8564
三唑酮∶醇提蛇床子=7∶3200.000093.05 6.4831Y=3.1617+1.3865X21.180.9863 100.000081.06 5.8913
50.000068.31 5.4765
25.000053.76 5.0945
12.500038.89 4.7174
三唑酮∶醇提蛇床子=5∶5200.000084.46 6.0228Y=3.7295+0.9013X25.680.9331 100.000063.47 5.3445
50.000057.50 5.1891
25.000054.70 5.1182
12.500038.29 4.7022
续表6
(上接第110页)
3结论与讨论
8种杀菌剂在控制小麦白粉病上均有一定的效果。

其中,防效较好的为30%嘧菌酯悬浮剂、12.5%氟环唑悬浮剂、5%己唑醇悬浮剂,可大面积推广。

其余药剂在药剂增加的情况下防效是否有所增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参考文献
[1]侯小峰,刘静,左联忠,等.冬小麦抗白粉病性与主要农艺性状间的
相关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6(4):63-65.
[2]周奋启,耿跃,袁林泽,等.适度规模种植下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分
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6(9):2244-2246.
[3]黄婷婷,陈永明,林付根,等.盐城市小麦白粉病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6(2):51-53.
[4]王卫红.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0 (1):165.
[5]毕秋艳,马志强.杀菌剂复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J].河北农
业科学,2010(8):64-66.
[6]徐东祥,王玉国,李东明,等.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应用试验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10):80-81.
周建云等:几种混配试剂对烤烟白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3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混配试剂对烤烟白粉病菌有不同效果的抑制作用。

三唑酮∶醇提肉豆蔻=7∶3混配浓度级为
200.0mg/L时,其孢子萌发抑制率高达87.81%,毒力相关系数高达0.9924;其次为三唑酮∶丁子香酚=5∶5混配30.56mg/L 时,其孢子萌发抑制率为83.08%,毒力相关系数达到0.9865;最差的为三唑酮∶丁子香酚=7∶3浓度级为0.96mg/L时,其孢子萌发抑制率紧为54.95%,相关系数为0.8722。

相关系数越高其对烤烟白粉病菌的抑制效果越好[4]。

从本试验结果分析,混配试剂防治烤烟白粉病菌,仅凭室内测定毒力效果不能完全证明对病菌的抑制作用,还必须通过田间活体烟株进行防治效果的验证[5-6]。

本次试验筛选的结果对于防治烤烟白粉病菌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以后进一步筛选中草药防治白粉病提供了依据。

4参考文献
[1]宋双,张鑫,罗晶,等.不同杀菌剂对烟草白粉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
防效[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4,41(2):131-135. [2]何海永,陈小均,杨学辉,等.4种杀菌剂防治烟草白粉病的效果[J].农
技服务,2008,25(10):73.
[3]李永育,张秀衡,林彩萍,等.白粉病防治药剂对比试验[J].海峡科学, 2009(12):69-70.
[4]郭齐汤,陈巧红,陈文乐.几种药剂对烟草白粉病田间防效初探[J].江
西农业学报,2009,21(12):120-121
[5]刘晓波.烟草白粉病田间防效的试验研究[J].农业技术与设备,2013, 254:42-43.
[6]范成平,胡宁贵,陈恩发,等.贵州安顺地区烟草白粉病菌侵染特性及
发生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5):102-105.
113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