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学案7阿房宫赋六国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被__动__句__,__标__志__词__“_为__…__…__所__…__…”
苟以天下之大
__定__语__后__置__句__,__标__志__词__“_之__”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__判__断__句__,__标__志__词__“_非__”
洎牧以谗诛
__被__动__句__,__“_诛__”_含__被__动__语__意_
专题十二 文言文梳理
学案7 阿房宫赋 六国论
基础梳理
诵读课文,将下列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通假字
例句 暴霜露,斩荆棘
本字及意义 __同__“_曝__”_,__暴__露_
2.词类活用
序号
例句
(1) 六王毕,四海一
(2)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3)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4) 未云何龙
(5)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⑤不拘于时(《师说》)
__介__词__,__对__于__ _介__词__,__引__出__被__动__行__为__的__施__事_
_____者__,__相__当__于__“_被__”____
⑥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
__介__词__,__到__
⑦王于兴师,修我戈矛(《无衣》) _助__词__,__用__于__句__中__以__凑__足__音__节_
(2)

⑨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 思疏》)
⑩虑而后能得(《大学之道》)
__动__词__,__实__现__ __形__容__词__,__处__事__合__宜__
⑪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_动__词__,__同__“_德__”_,__感__恩__、__感__激_ 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4)〔九土〕指__九__州__。《尚书·禹贡》中记载,中国上古地理区划,分为冀、兖、 青、徐、扬、荆、豫、梁、雍等州。后用作__中__国__的代称。 (5)〔戍卒〕旧时指__驻__守__边__疆__的__士__兵__。《阿房宫赋》中“戍卒叫”指__陈__涉__、__吴__广__ _起__义_。秦末赋役繁重,刑政苛暴。陈涉、吴广发动同行戍卒九百人起义,后起义军 迅速发展到数万人,建立张楚政权,拉开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6)〔郡〕春秋至隋唐时的_地__方__行___政__区__域__名。春秋末年以后,各国开始在边地设 郡。战国时在边郡设县,渐形成县统于郡的两级制。秦统一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 下设_县___。长官均由_中___央__政__府__任免,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权组织的一部分。
(4)(2020·新高考Ⅱ卷)苏洵在《六国论》中分析道,秦国战争以外所得土地远远 多于战争所得,因此“_(__则__)__秦___之__所__大__欲__,_诸__侯__之___所__大__患__”,本来就不在于战争。 (5)面对虎视眈眈的强权外敌,我们不能有任何的幻想,正如苏洵在《六国论》 中以“__奉__之__弥__繁__,__侵__之__愈__急__”八个字写出了五国的软弱无能和秦国的步步紧逼, 极言赂秦之害。 (6)《六国论》中苏洵引用古人的话“__以__地__事__秦__,__犹__抱__薪__救__火____”,进一步证 明再多的土地也填不满秦国无限的欲望,形象地说明了赂秦的危害。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 君,谁得而族灭也?(4分) 译文:__假__使__六__国__能__够__各__自__爱__惜__他__们__的__百__姓__,__那__么__足__以__抵__抗__秦__国__;__假__使__秦__国__又__能__够__ _爱__惜__六__国__的__百__姓__,__那__么__可__以__依__次__传__递__三__世__乃__至__万__世__而__做__君__主__,__谁__能__够__消__灭__它__呢__?__ [解析] “使”“爱”“递”各1分,句意1分。
6.文化知识 (1)〔赋〕文体名。讲究文采、韵节,兼具__诗__歌__与__散__文__的性质。其特点是“铺 采摛文,_体__物__写__志___”。小赋多为抒情作品。大赋则多用铺张的手法,描写都城、宫 宇、园苑和帝王奢华的生活,于篇末或寓__讽__谏__之意。 (2)〔论〕文体名。分为两种:一是__政__论__,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 和主张;二是史论,通过评价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__统__治__者__提供治国借鉴。《六 国论》就属于__史__论__。 (3)〔锱铢〕极小的__重__量__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比喻__极__细__微__的_ _数__量__,如成语“锱铢必较”。
5.特殊句式 序号 (1)
(2)
(3) (4) (5) (6)
例句
句式特点(指出标志词)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__省__略__句__,__“_波__”_前__省__略__介__词__“于__”_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__省__略__句__,__“_奉__”前__省__略__主__语__“_诸__侯__”_,_ ______“_侵__”前__省__略__主__语__“_秦__国__”____
__动__词__,__巩__固__ __动__词__,__安__守__
序号 词语
例句
①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②此言得之
③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2) 得 ④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苏武 传》)
⑤开卷有得(成语)
⑥暂得于己,快然自足(《兰亭集
序》)
续表 用法和意义 __动__词__,__得__到__ __形__容__词__,__得__当__、__合__适__ __助__动__词__,__能__、__能__够__
序号 词语
例句
①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②当与秦相较
③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5) 与 ④可得闻与(《齐桓晋文之事》)
⑤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 师》)
续表 用法和意义 __动__词__,__亲__附__、__亲__近__ __介__词__,__跟__ __连__词__,__和__ _语__助__词__,__用__于__句__末__,__表__示__疑_ _____问__、__感__叹__或__反__诘_____
__动__词__,__消__逝__
续表
序号 词语
例句
用法和意义
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__介__词__,__表__示__比__较__,__相__当__于__ _“_比__”
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__介__词__,__到__
③同俗自媚于众(《答司马谏议书》)
__介__词__,__向__
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4) 于
(6) 楚人一炬
(7)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8) 义不赂秦
(9)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0)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活用类型 数词作动词 名词作状语 动词作名词 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动词 形容词作动词 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动词
意义 _统__一___ _乘__辇__车___ __指__金__玉__珍__宝__等__物__ _出__现__了__龙___ _灭__族___ __点__燃__,__焚__烧__ _保__全___ _坚__持__正__义___ _降__低__身__份___ _以__礼__相__待___
④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谏太宗十思 疏》) ⑤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兰亭集序》)
__动__词__,__稳__固__ __副__词__,__乃__
序号 词语
例句
⑥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周亚夫军细
柳》)
(1) 固 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
道寡助》)
⑧君子固穷(成语)
用法和意义
续表
__副__词__,__必__、__一__定__
3.一词多义
序号 词语
例句
①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②理固宜然
③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 (1) 固
用法和意义 __形__容__词__,__顽__固__ __副__词__,__本__来__ ____形__容__词__,__地__势__险__要__、____ _____城__郭__坚__固_____
序号 词语
例句
①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②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③死而不亡者寿(《〈老子〉四章》)
(3) 亡 ④故不孝不慈亡(《兼爱》)
⑤其一人夜亡(《苏武传》)
⑥宁溘死以流亡兮[《离骚》(节
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续表 用法和意义 __动__词__,__失__去__、__丢__失__ __动__词__,__灭__亡__ __动__词__,__腐__朽__ __动__词__,__同__“_无__”,__没__有__ __动__词__,__逃__跑__
与战胜而得者, (8) 其实百倍
(9) 可谓智力孤危
(10)
下而从六国破亡 之故事
古义 __可__惜__ __泛__指__祖__辈__、__父__辈__ __这__实__际__上__
__指__智__谋__、__国__势__
__旧__事__
今义
续表
值得怜悯
父亲的父亲 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 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 的能力 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 象的事情
__动__词__,__给__予__ __介__词__,__随__着__
__动__词__,__交__往__
__介__词__,__同__
4.古今异义
序号
例句
覆压三百余里, (1) 隔离天日
(2) 直走咸阳
(3) 各抱地势,钩心 斗角
(4) 始速祸焉 (5) 刺客不行
古义
今义
__遮__蔽__
不让聚在一起,使断绝往来
__动__词__,__被__俘__获__
__名__词__,__收__获__
__动__词__,__感__到__得__意__、__满__足__
续表
序号 词语
例句
用法和意义
⑦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并 序)》] ⑧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__动__词__,__顺__应__ __副__词__,__必__须__、__应__该__
(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4分) 译文:__有__这__样__的__形__势__,__却__被__秦__国__积__久__而__成__的__威__势__胁__迫__,__天__天__削__弱__,__月__月__割__地__,__而__ _走__向__灭__亡__。__ [解析] “为……所……”被动句、“劫”、“亡”各1分,句意1分。 (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4分) 译文:__如__果__凭__着__偌__大__的__天__下__,__自__降__身__份__追__随__六__国__灭__亡__的__旧__事__,__这__就__又__在__六__国__之__下__ _了__。__ [解析] “天下之大”定语后置、第二个“下”、“故事”各1分,句意1分。
__通__达__
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_指__宫__室__结__构__的__参__差__错__落__, ______精__致__工__巧______ 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__招__致__
迅速;快
__不__动__身__前__往__
不可以;不被允许
序号
例句
(6) 楚人一炬,可怜 焦土
(7) 思厥先祖父
模拟检测 (共33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2020·全国Ⅲ卷)《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 写架起房梁的椽子“_多__于__机__上__之__工__女___”,嘈杂的音乐声“_多__于__市__人__之__言__语___”。 (2)(2019·全国Ⅱ卷)杜牧《阿房宫赋》中“_覆__压__三__百__余__里___,_隔__离__天__日___”两句, 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红楼梦》中,“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描写出了薛家的豪富奢侈之气, 《阿房宫赋》中与之意义相近的句子是“__鼎__铛__玉__石__,__金__块__珠__砾__”。
__动__词__,__结__交__、__同__盟__
序号 词语
例句
⑥吾与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
西华侍坐》)
⑦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⑧而能与世推移(《屈原列传》) (5) 与
⑨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
序》)
⑩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
家》)
用法和意义
续表
__动__词__,__赞__成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