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 第5章 黄酮类化合物R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
(Flavonoids)
本 章 内 容
第二节
第一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概述 理化性质与颜色反应 提取分离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 与结构测定 结构研究实例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以前,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主要是指基本母核2-苯基 色原酮(2-phenyl-chromone)类化合物; 现今,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两个苯环通过三碳相互连接而 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Nhomakorabea 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
习题:下列黄酮化合物, (1)用聚酰胺柱色谱,含水甲醇梯度洗脱, (2)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氯仿-甲醇梯度洗脱, OH 分别写出洗脱顺序
HO O OH
OH
HO
O
OH
OH
O B
GlcO
O
OH
OH O A
OH
O
C
O Rha-GlcO O O
Rha-GlcO O
OH OH
OH
O
D
OH
O
E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二)结构测定
二、紫外光谱法
(一) 黄酮存在桂皮酰基及苯甲酰基组成的交叉共轭系统, 在200~400 nm间,有两个主要的紫外吸收带
+
O
O
O
+
O-
O
O-
A环苯甲酰系统峰带 II,220~280 nm
B环桂皮酰基系统 峰带I,300~400nm
共性: B环OH增加,峰带 I 红移,特别是4-OH,红移大; A环OH增加,峰带II 红移。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二)结构测定
三 核磁共振法 1. 核磁共振氢谱(1H-NMR) A环质子
HO
8 6
O
5
OH O
(1). 5,7-二OH
H-6,8 5.7 ~ 6.9, d, J = 2.5 Hz
H-8 > H-6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二)结构测定
1. 核磁共振氢谱(1H-NMR) A环质子 (2). 7-OH
1) 黄酮(醇) H-2' 7.2, d, J=2.5 Hz H-5' 6.7~7.1, d, J=8.5 Hz H-6' 7.9, dd, J=8.5, 2.5 Hz 2) 异黄酮,二氢黄酮(醇) H-2', 5', 6' 6.7~7.1 m (峰复杂)
B
OR'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二)结构测定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二)结构测定
(二)利用诊断试剂,判断羟基位置
• 1. 甲醇钠(NaOMe) 确定4'-OH 黄酮类化合物上所有酚羟基,均可在 NaOMe 中 成盐,引起红移。 •黄酮(醇)类: a. 带 I 位移 40~60 nm, 强度不降。示有4'-OH. b. 带 I 红移 50~60 nm, 强度下降。示有3-OH, 但无 4'-OH。 c. 3,4'-OH, 3,3',4'-OH, 3',4',5'-OH等, 随时间延长, 峰衰退。
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
2)聚酰胺色谱:
原理:聚酰胺分子中具有酰胺羰基,可与酚羟基形成氢
键,主要依据与被分离物质成氢键能力不同进行分离。 吸附强度主要取决于: ①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羟基的数目与位置以及溶剂; ② 黄酮类化合物酚羟基与聚酰胺之间形成氢键缔合能力 的大小。 (形成氢键主要指酚羟基,糖部分不参与形成氢键)
(1)锆盐
(2)铝盐
(4)镁盐
(5)氯化锶
(3)铅盐
(6)三氯化铁反应
第二节
理化性质与颜色反应
(1)锆盐(ZrOCl2)-枸橼酸反应:区分C3-OH和C5-OH
O O
OH
O
O
O Zr Cl O
O H 2O
褪色
2%枸橼酸
2%ZrOCl2
O
O OH O H 2O O Zr O Cl
不退色
黄绿色络合物
3-OH,4-酮基络合物的稳定性5-OH,4-酮基络合物(仅二氢黄酮醇除外)
(3) 四氢硼钠(NaBH4)反应: NaBH4是对二氢黄酮
(醇)类化合物专属性较高的一种还原剂。 颜色多为橙红-紫红 其它黄酮类化合物均不显
色。
第二节
理化性质与颜色反应
三、显色反应
(二)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多具有下列结构:
O O OH
OH OH O O
OH
可与金属盐类试剂产生络合反应
第二节
理化性质与颜色反应
OH
HO 练习:下面的一个化合物可能发生的反应O
OH
OH OH HO O O rutinose OH O
OH O OGlc___Rha
芦丁(rutin)
• • • • • • •
HCl-Mg反应 • HCl-Zn反应 • NaBH4反应 • 锆-枸橼酸反应 • SrCl2反应 • 硼酸+草酸反应• Molish反应 •
4. AlCl3及AlCl3/HCl
•a. AlCl3/HCl与AlCl3中光谱比较 相同时:无邻二酚羟基; 不同时:带 I 紫移30~40nm,示 B环有邻二酚羟基; 带 I 紫移50~60nm,示A,B环同时有邻 二酚羟基。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二)结构测定
4. AlCl3及AlCl3/HCl
第二节
理化性质与颜色反应
二、酸碱性
• 酸性:来源分子中的酚羟基;
可溶于碱性水溶液、吡啶、甲酰胺及二甲基甲酰
胺。
• 酸性强弱的比较:取决于羟基的数目和位置:
7,4′-OH > 7-或4 ′ -OH > 一般Ar-OH > 5-OH
OH HO O OH OH OH O
(可用于提取、分离及鉴定工作)
第二节
B OR
4 ̍ -OR
2 ̍, 6 ̍ -H 7.1~8.1, d, J = 8 Hz
6' 5'
3 ̍, 5 ̍ -H 6.5~7.1, d, J = 8 Hz
(两组峰,每个峰有两个H,AA’BB’系统)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二)结构测定
B环质子
OR
3̍, 4 ̍ –二OR
8 7 9 1 2' 2 3 4 1' 6' 3' 4' 5'
O
C
A
C
B
6
A
5 10
B
C6-C3-C6
第一节 概述
分类依据:母核中三碳链的氧化程度,三碳链是否成环 以及B环的连接位置 B
C3-位:有OH 黄酮醇
无OH 黄酮 C2-3饱和:二氢黄酮(醇)
O
A C
O
O
A C B
C3与B环相连:异黄酮、二氢异黄酮 C环开环:查耳酮、二氢查尔酮
3-OH, 5-OH
• b. AlCl3/HCl与MeOH中光谱比较
相同时:示无3-OH或5-OH。 不同时:带I 红移 33~55 nm,示只有5-OH,无3-OH时。 带I 红移 17~20 nm,示有 5-OH,且6-氧代; 带I 红移 50~60 nm,示有5-OH、3-OH;
带I 红移 60 nm,示只有3-OH时。
分析及答案: NaOMe I=399-346=53nm,4’-OH
NaOAc II=254-252=2nm, 无7-OH
NaOAc/H3BO3 I=378-346=32nm, B环有邻二OH AlCl3/HCl与AlCl3相比, I=385-426= -41nm, B环有邻二OH AlCl3/HCl与MeOH相比,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二)结构测定
2. 醋酸钠(NaOAc)确定7-OH
NaOAc碱性较NaOMe弱,只能使7-OH,4'-OH解离。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二)结构测定
3. NaOAc/H3BO3 确定邻二OH 邻二酚羟基在NaOAc碱性下,可与H3BO3螯合,引 起红移。 黄酮(醇):带I 红移12~30 nm;B 环具邻二酚羟基。 带II 红移5~10 nm A 环具邻二酚羟基 ( 不包括5,6-二OH)。
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
答案:
1. 聚酰胺柱色谱洗脱顺序:由先到后 D,E,C,B,A 2. 用硅胶柱色谱洗脱顺序:由先到后 A,B,C,D,E
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
习题:从某植物中分离出四种化合物,其结构如下:
R2O O OR1 OH O OH
A B C D
R1=R2=H R1=H, R2=Rha R1=Glc, R2=H R1=Glc, R2=Rha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二)结构测定
4. AlCl3 及 AlCl3/HCl
O O OH
AlCl3与
OH O O
引起络合。
OH OH
生成铝络合物的稳定性顺序:
3-OH(黄酮醇)>5-OH(黄酮)>5-OH(二氢黄酮)>邻
二酚OH>3-OH(二氢黄酮醇)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二)结构测定
O C环还原:黄烷类 其它类型:花色素类、橙酮类(奥弄类)、高异黄酮、 山酮类(双苯吡酮类)
本 章 内 容
第一节 绪论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二节
理化性质与颜色反应
提取分离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 与结构测定 结构研究实例
第二节
理化性质与颜色反应
• 溶解度 苷元: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 中 苷:易溶于水、乙醇、甲醇中,糖链越长水溶性越大 水 黄酮(醇), 查耳酮:平面型分子 中 二氢黄酮(醇):非平面型分子 溶 花色素:离子 H 解 度 O 增 H 加 O H
NaOAc/H3BO3 256 378
I 的1H-NMR (DMSO-d6, TMS) :7.41 (1H, dd, J = 8, 3Hz), 6.92 (1H, d, J = 8 Hz), 6.70 (1H, d, J = 3 Hz), 6.62 (1H, d, J = 2 Hz), 6.43 (1H, d, J = 2 Hz), 6.38 (1H, s), 5.05 (1H, d, J = 7 Hz), 其余略。 FAB-MS示分子中含一分子葡萄糖, 苷元的分子式为C15H10O6 ,推断化合物的结构, 并写出推导过程。
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
其洗脱规律:(顺序先—后) (1) 苷元相同, 洗脱先后顺序一般是: 三糖苷>双糖苷>单糖苷>苷元 (2) 母核上羟基增加,洗脱速度减慢 (3) 羟基数目相同,有缔合羟基>无缔合羟基 (4) 不同类型黄酮的洗脱顺序: 异黄酮>二氢黄酮(醇)>查耳酮>黄酮>黄酮醇 (芳香核、共轭双键多者吸附力强)
• 试比较四种化合物的酸性, • 极性大小 • 比较它们的Rf值大小顺序: 1)硅胶TLC 2)聚酰胺TLC
酸性 A>C>B>D 极性 D>C>B>A Rf :A>B>C>D D>B>C>A
本 章 内 容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第三节
理化性质与颜色反应
提取分离方法
第四节
第五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
与结构测定 结构研究实例
(+) (+) (-) 黄色,加枸橼酸,褪色 (+) (+)黄色 (+)
本 章 内 容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理化性质与颜色反应
提取分离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 与结构测定 结构研究实例
第四节
第三节 第五节
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
2. 碱提酸沉法
• 注意:碱性不宜过强,以免破坏黄酮母核;
酸化时,酸性不宜过强,pH3~4即可,以免形成佯盐而溶解。
B环质子
OR
B
3´,4 ´, 5 ´ -三OR H-2’, 6’ :6.5~7.5 R=R'', 为一个单峰 s (2H);
OR' OR''
R R'' ,间位偶合为两个二重峰 d (J = 2 Hz)
本 章 内 容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理化性质与颜色反应 提取分离方法
结构鉴定 结构研究实例
第五节
例1:某黄色结晶I,盐酸镁粉反应(+),Molish反应(+) ,
FeCl3反应(+) ,ZrOCl2反应呈黄色,但加入枸橼酸后黄色褪去。
I的UV nm如下:
MeOH NaOMe AlCl3 AlCl3/HCl NaOAc 252 267 (sh) 346 261 399 272 426 260 274 357 385 254 400
HO
8 6
O
5
O
H-5:7.7~8.2, d, J=8Hz
H-6:6.4~7.1, dd, J=8 and 2Hz
H-8:6.3~7.0, d, J=2Hz
H-5受C环C=O的去屏蔽作用而处于低场,化学位移大。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二)结构测定
B环质子
2’ 3' 4'
理化性质与颜色反应
二、酸碱性
碱性:
来源:1-位氧原子的未共用电子对,显微弱的碱 性;可与强酸(如:浓硫酸,盐酸等)生成 盐而溶于酸水中。
第二节
理化性质与颜色反应
三、显色反应
(一)还原反应(可用于各类化合物的鉴别) (1) HCl-Mg 反应:
多数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化 合物显橙红~紫红色,少数显紫~蓝色。查耳酮、 橙酮、儿茶素类不显色。异黄酮类一般不显色。 (2) HCl-Zn: (同HCl-Mg 反应)
黄酮类化合物
(Flavonoids)
本 章 内 容
第二节
第一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概述 理化性质与颜色反应 提取分离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 与结构测定 结构研究实例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以前,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主要是指基本母核2-苯基 色原酮(2-phenyl-chromone)类化合物; 现今,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两个苯环通过三碳相互连接而 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Nhomakorabea 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
习题:下列黄酮化合物, (1)用聚酰胺柱色谱,含水甲醇梯度洗脱, (2)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氯仿-甲醇梯度洗脱, OH 分别写出洗脱顺序
HO O OH
OH
HO
O
OH
OH
O B
GlcO
O
OH
OH O A
OH
O
C
O Rha-GlcO O O
Rha-GlcO O
OH OH
OH
O
D
OH
O
E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二)结构测定
二、紫外光谱法
(一) 黄酮存在桂皮酰基及苯甲酰基组成的交叉共轭系统, 在200~400 nm间,有两个主要的紫外吸收带
+
O
O
O
+
O-
O
O-
A环苯甲酰系统峰带 II,220~280 nm
B环桂皮酰基系统 峰带I,300~400nm
共性: B环OH增加,峰带 I 红移,特别是4-OH,红移大; A环OH增加,峰带II 红移。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二)结构测定
三 核磁共振法 1. 核磁共振氢谱(1H-NMR) A环质子
HO
8 6
O
5
OH O
(1). 5,7-二OH
H-6,8 5.7 ~ 6.9, d, J = 2.5 Hz
H-8 > H-6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二)结构测定
1. 核磁共振氢谱(1H-NMR) A环质子 (2). 7-OH
1) 黄酮(醇) H-2' 7.2, d, J=2.5 Hz H-5' 6.7~7.1, d, J=8.5 Hz H-6' 7.9, dd, J=8.5, 2.5 Hz 2) 异黄酮,二氢黄酮(醇) H-2', 5', 6' 6.7~7.1 m (峰复杂)
B
OR'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二)结构测定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二)结构测定
(二)利用诊断试剂,判断羟基位置
• 1. 甲醇钠(NaOMe) 确定4'-OH 黄酮类化合物上所有酚羟基,均可在 NaOMe 中 成盐,引起红移。 •黄酮(醇)类: a. 带 I 位移 40~60 nm, 强度不降。示有4'-OH. b. 带 I 红移 50~60 nm, 强度下降。示有3-OH, 但无 4'-OH。 c. 3,4'-OH, 3,3',4'-OH, 3',4',5'-OH等, 随时间延长, 峰衰退。
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
2)聚酰胺色谱:
原理:聚酰胺分子中具有酰胺羰基,可与酚羟基形成氢
键,主要依据与被分离物质成氢键能力不同进行分离。 吸附强度主要取决于: ①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羟基的数目与位置以及溶剂; ② 黄酮类化合物酚羟基与聚酰胺之间形成氢键缔合能力 的大小。 (形成氢键主要指酚羟基,糖部分不参与形成氢键)
(1)锆盐
(2)铝盐
(4)镁盐
(5)氯化锶
(3)铅盐
(6)三氯化铁反应
第二节
理化性质与颜色反应
(1)锆盐(ZrOCl2)-枸橼酸反应:区分C3-OH和C5-OH
O O
OH
O
O
O Zr Cl O
O H 2O
褪色
2%枸橼酸
2%ZrOCl2
O
O OH O H 2O O Zr O Cl
不退色
黄绿色络合物
3-OH,4-酮基络合物的稳定性5-OH,4-酮基络合物(仅二氢黄酮醇除外)
(3) 四氢硼钠(NaBH4)反应: NaBH4是对二氢黄酮
(醇)类化合物专属性较高的一种还原剂。 颜色多为橙红-紫红 其它黄酮类化合物均不显
色。
第二节
理化性质与颜色反应
三、显色反应
(二)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多具有下列结构:
O O OH
OH OH O O
OH
可与金属盐类试剂产生络合反应
第二节
理化性质与颜色反应
OH
HO 练习:下面的一个化合物可能发生的反应O
OH
OH OH HO O O rutinose OH O
OH O OGlc___Rha
芦丁(rutin)
• • • • • • •
HCl-Mg反应 • HCl-Zn反应 • NaBH4反应 • 锆-枸橼酸反应 • SrCl2反应 • 硼酸+草酸反应• Molish反应 •
4. AlCl3及AlCl3/HCl
•a. AlCl3/HCl与AlCl3中光谱比较 相同时:无邻二酚羟基; 不同时:带 I 紫移30~40nm,示 B环有邻二酚羟基; 带 I 紫移50~60nm,示A,B环同时有邻 二酚羟基。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二)结构测定
4. AlCl3及AlCl3/HCl
第二节
理化性质与颜色反应
二、酸碱性
• 酸性:来源分子中的酚羟基;
可溶于碱性水溶液、吡啶、甲酰胺及二甲基甲酰
胺。
• 酸性强弱的比较:取决于羟基的数目和位置:
7,4′-OH > 7-或4 ′ -OH > 一般Ar-OH > 5-OH
OH HO O OH OH OH O
(可用于提取、分离及鉴定工作)
第二节
B OR
4 ̍ -OR
2 ̍, 6 ̍ -H 7.1~8.1, d, J = 8 Hz
6' 5'
3 ̍, 5 ̍ -H 6.5~7.1, d, J = 8 Hz
(两组峰,每个峰有两个H,AA’BB’系统)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二)结构测定
B环质子
OR
3̍, 4 ̍ –二OR
8 7 9 1 2' 2 3 4 1' 6' 3' 4' 5'
O
C
A
C
B
6
A
5 10
B
C6-C3-C6
第一节 概述
分类依据:母核中三碳链的氧化程度,三碳链是否成环 以及B环的连接位置 B
C3-位:有OH 黄酮醇
无OH 黄酮 C2-3饱和:二氢黄酮(醇)
O
A C
O
O
A C B
C3与B环相连:异黄酮、二氢异黄酮 C环开环:查耳酮、二氢查尔酮
3-OH, 5-OH
• b. AlCl3/HCl与MeOH中光谱比较
相同时:示无3-OH或5-OH。 不同时:带I 红移 33~55 nm,示只有5-OH,无3-OH时。 带I 红移 17~20 nm,示有 5-OH,且6-氧代; 带I 红移 50~60 nm,示有5-OH、3-OH;
带I 红移 60 nm,示只有3-OH时。
分析及答案: NaOMe I=399-346=53nm,4’-OH
NaOAc II=254-252=2nm, 无7-OH
NaOAc/H3BO3 I=378-346=32nm, B环有邻二OH AlCl3/HCl与AlCl3相比, I=385-426= -41nm, B环有邻二OH AlCl3/HCl与MeOH相比,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二)结构测定
2. 醋酸钠(NaOAc)确定7-OH
NaOAc碱性较NaOMe弱,只能使7-OH,4'-OH解离。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二)结构测定
3. NaOAc/H3BO3 确定邻二OH 邻二酚羟基在NaOAc碱性下,可与H3BO3螯合,引 起红移。 黄酮(醇):带I 红移12~30 nm;B 环具邻二酚羟基。 带II 红移5~10 nm A 环具邻二酚羟基 ( 不包括5,6-二OH)。
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
答案:
1. 聚酰胺柱色谱洗脱顺序:由先到后 D,E,C,B,A 2. 用硅胶柱色谱洗脱顺序:由先到后 A,B,C,D,E
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
习题:从某植物中分离出四种化合物,其结构如下:
R2O O OR1 OH O OH
A B C D
R1=R2=H R1=H, R2=Rha R1=Glc, R2=H R1=Glc, R2=Rha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二)结构测定
4. AlCl3 及 AlCl3/HCl
O O OH
AlCl3与
OH O O
引起络合。
OH OH
生成铝络合物的稳定性顺序:
3-OH(黄酮醇)>5-OH(黄酮)>5-OH(二氢黄酮)>邻
二酚OH>3-OH(二氢黄酮醇)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二)结构测定
O C环还原:黄烷类 其它类型:花色素类、橙酮类(奥弄类)、高异黄酮、 山酮类(双苯吡酮类)
本 章 内 容
第一节 绪论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二节
理化性质与颜色反应
提取分离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 与结构测定 结构研究实例
第二节
理化性质与颜色反应
• 溶解度 苷元: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 中 苷:易溶于水、乙醇、甲醇中,糖链越长水溶性越大 水 黄酮(醇), 查耳酮:平面型分子 中 二氢黄酮(醇):非平面型分子 溶 花色素:离子 H 解 度 O 增 H 加 O H
NaOAc/H3BO3 256 378
I 的1H-NMR (DMSO-d6, TMS) :7.41 (1H, dd, J = 8, 3Hz), 6.92 (1H, d, J = 8 Hz), 6.70 (1H, d, J = 3 Hz), 6.62 (1H, d, J = 2 Hz), 6.43 (1H, d, J = 2 Hz), 6.38 (1H, s), 5.05 (1H, d, J = 7 Hz), 其余略。 FAB-MS示分子中含一分子葡萄糖, 苷元的分子式为C15H10O6 ,推断化合物的结构, 并写出推导过程。
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
其洗脱规律:(顺序先—后) (1) 苷元相同, 洗脱先后顺序一般是: 三糖苷>双糖苷>单糖苷>苷元 (2) 母核上羟基增加,洗脱速度减慢 (3) 羟基数目相同,有缔合羟基>无缔合羟基 (4) 不同类型黄酮的洗脱顺序: 异黄酮>二氢黄酮(醇)>查耳酮>黄酮>黄酮醇 (芳香核、共轭双键多者吸附力强)
• 试比较四种化合物的酸性, • 极性大小 • 比较它们的Rf值大小顺序: 1)硅胶TLC 2)聚酰胺TLC
酸性 A>C>B>D 极性 D>C>B>A Rf :A>B>C>D D>B>C>A
本 章 内 容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第三节
理化性质与颜色反应
提取分离方法
第四节
第五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
与结构测定 结构研究实例
(+) (+) (-) 黄色,加枸橼酸,褪色 (+) (+)黄色 (+)
本 章 内 容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理化性质与颜色反应
提取分离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 与结构测定 结构研究实例
第四节
第三节 第五节
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
2. 碱提酸沉法
• 注意:碱性不宜过强,以免破坏黄酮母核;
酸化时,酸性不宜过强,pH3~4即可,以免形成佯盐而溶解。
B环质子
OR
B
3´,4 ´, 5 ´ -三OR H-2’, 6’ :6.5~7.5 R=R'', 为一个单峰 s (2H);
OR' OR''
R R'' ,间位偶合为两个二重峰 d (J = 2 Hz)
本 章 内 容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理化性质与颜色反应 提取分离方法
结构鉴定 结构研究实例
第五节
例1:某黄色结晶I,盐酸镁粉反应(+),Molish反应(+) ,
FeCl3反应(+) ,ZrOCl2反应呈黄色,但加入枸橼酸后黄色褪去。
I的UV nm如下:
MeOH NaOMe AlCl3 AlCl3/HCl NaOAc 252 267 (sh) 346 261 399 272 426 260 274 357 385 254 400
HO
8 6
O
5
O
H-5:7.7~8.2, d, J=8Hz
H-6:6.4~7.1, dd, J=8 and 2Hz
H-8:6.3~7.0, d, J=2Hz
H-5受C环C=O的去屏蔽作用而处于低场,化学位移大。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二)结构测定
B环质子
2’ 3' 4'
理化性质与颜色反应
二、酸碱性
碱性:
来源:1-位氧原子的未共用电子对,显微弱的碱 性;可与强酸(如:浓硫酸,盐酸等)生成 盐而溶于酸水中。
第二节
理化性质与颜色反应
三、显色反应
(一)还原反应(可用于各类化合物的鉴别) (1) HCl-Mg 反应:
多数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化 合物显橙红~紫红色,少数显紫~蓝色。查耳酮、 橙酮、儿茶素类不显色。异黄酮类一般不显色。 (2) HCl-Zn: (同HCl-Mg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