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品高考区域地理专项突破作业:阶段综合检测1地球与地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综合检测(一)地球与地图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甲、乙两图分别为两个不同地区的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

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可知()
A.B点位于A点的西南方向
B.A、B两点相对高度为700米
C.甲图比例尺小于乙图
D.甲图表示的范围较乙图大
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可判断出,B点位于A点的东南方向;A点海拔为200米,B 点海拔为900米,故两点相对高度为700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分别计算两图的比例尺可知,甲图比例尺大于乙图;甲图所跨的经度范围远比乙图小,所跨纬度范围与乙图相差不大,说明甲图所示区域范围比乙图小。

答案:B
2.关于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地形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①甲图所示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②乙图所示地区以台地、丘陵为主③甲图所示地区地势西高东低④乙图所示地区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由等高线分布可知,甲图所示地区东高西低,东部以山地为主,西部以平原为主;乙图所示地区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且中间地形平坦,四周比较陡,以台地、丘陵为主。

答案:D
下图中甲是某经线,乙是北半球某纬线的一部分,ab的长度为甲长度的1/4,c点正值夕阳西下。

据此回答3~4题。

3.假如,此刻一架飞机由a点以最短路径飞往c点,日出前1小时刚好到达目的地,则飞机的飞行方向及飞行时间分别为()
A.西南11小时
B.东南13小时
C.先东北后东南11小时
D.先东南后西北13小时
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可推知ab跨经度90°,应占甲经线的1/2长,但实际又缩小了一半,说明乙在60°N上,a点(60°N,100°E)在晨线上,此刻太阳直射点在145°E经线上,又c 点正值夕阳西下,可知c点(0°,125°W)是赤道与昏线的交点。

从a地以最短路径飞往c地,即按劣弧确定方向是先东北后东南,出发时c点地方时为18时,到达时为次日5时,共用时11小时。

答案:C
4.当b地昼长开始变短时()
A.a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3°26′
B.b地所在的西西伯利亚平原甜菜生长茂盛
C.c地正午时,b地刚好日落
D.a、b、c三地正午日影都将变长
解析:b(60°N,170°W)地昼长开始变短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据所学知识可知选A。

答案:A
读下面两幅经纬网图,回答5~6题。

5.一架飞机6月22日从B点飞往A点,沿最短距离飞行,飞机的最初飞行方向是() A.东北B.西北
C.东南D.西南
解析:据图写出地理坐标:A(60°S,10°E),B(60°N,0°),因此A点位于B点的东南方,故选C。

答案:C
6.当B点的区时为6月22日4时时,此刻全球以两条经线为界,分属两个日期的经线是()
A.20°W和160°E B.60°W和180°
C.160°E和180°D.120°E和180°
解析:两天的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地方时为0时经线,一条是180°经线,A排除;据图,当B点的区时为6月22日4时,即0°经线地方时为4时时,则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为60°W,因此分属两个日期的经线是60°W和180°。

故选B。

答案:B
下图是“某种地形的立体透视图”,读图回答7~8题。

7.若将立体透视图,转绘成等高线图,则甲、乙、丙、丁四图中转绘正确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8.上题中的等高线图表现的是哪种地形()
A.火山锥B.高原
C.山地的鞍部D.盆地
解析:本题要特别注意观察指向标,判断方向。

立体透视图中显示,有两个山顶位置,且偏东方向的山顶更尖,而偏西侧的山顶则较平坦;同时两山顶的北侧坡度较缓。

甲、乙、丙、丁四图中,北侧坡度较缓的只有甲和丙,而丙图显示的是盆地地形,故转绘正确的是甲。

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山地的鞍部。

答案:7.A8.C
读下图我国东南某地等高线图(单位:m),回答9~10题。

9.图中关于湖泊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湖泊为内流湖
B.枯水期时北印度洋的洋流为顺时针
C.6月份河水补给湖泊水
D.湖泊的①②③④四地地形最为陡峭的是④
解析:根据湖泊位于我国东南判断湖泊为外流湖,A错;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夏季湖泊进入丰水期,河水补给湖水,C对;冬季进入枯水期,此时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B错;根据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湖泊水位变化判断,④的水平距离最长,说明地形最平坦的,D错。

故选C。

答案:C
10.关于图中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能欣赏到瀑布景观
B.乙处河流流速较慢
C.由甲处能望到乙处
D.图中最高处海拔为600~650米
解析:甲处附近有悬崖,但没有河流发育,看不见瀑布,A错;乙处是山脊,不可能有河流,B错;从甲处看不见乙处,视线被山脊阻挡了,C错;根据等高线递变规律,图中海拔最高在600~650米,D对。

故选D。

答案:D
交通通达性是指一个地方能够从另一地方到达的容易程度,它可以用空间距离、旅行时间、旅途距离或运输费用等来衡量。

高铁建设将普遍改善我国城市间的通达性。

读2020年我国部分地区高铁通达性等值线图(图中数值预测值,数值大小与交通通达性呈负相关),完成11~12题。

11.影响甲城的旅行时间等值线向北弯曲的直接因素()
A.东北平原地形平坦
B.所在地区的降水多
C.农业发达运输量大
D.高铁线的分布与走向
解析:甲城的旅行时间等值线向北弯曲表示甲城旅行所需时间比周边时间短,这是因为甲地地处东北平原、交通状况较好所致,据此选D。

答案:D
12.2020~2025年随着东北交通通达性的进一步提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民航客运没有影响
B.10小时等值线范围将变小
C.甲处等值线的数值将变小
D.单位时间出行距离将会减少
解析:根据材料,图中数值为数值预测值,数值大小与交通通达性呈负相关,2020~2025年随着东北交通通达性的进一步提高,会对民航客运产生一定影响;10小时等值线范围将变大;甲处等值线的数值将变小;单位时间出行距离将会增大,选C。

答案:C
13.若一架飞机由图中A点经B点飞往C点,其飞行方向正确的是()
A.一直向正东方向
B.一直向正西方向
C.先向西北飞,再向西南飞
D.先向东北飞,再向西北飞
解析:图中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图示为北极俯视图,从A点飞向B点是向西北方向飞;从B点飞向C点是向西南方向飞,C正确。

答案:C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图,图中湖泊湖面海拔为-154米,读图完成14~16题。

14.图示区域内的最大相对高差为()
A.2 554 m ~2 954 m B.2 400m~3 200 m
C.2 400 m~2 800 m D.2 400 m~1 954 m
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图示地区等高距是400米,最低处湖泊湖面海拔为-154米,最高处山峰海拔是2 400~2 800米,所以图示区域最大相对高差为2 554 m~2 954 m。

选项A 正确。

答案:A
15.图中河流①、②、③、④河段中流速最慢的是()
A.④B.③
C.②D.①
解析: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水流速度快;图中①、②、③、④河段中②段的等高线间距最大,坡度最缓,流速最慢。

选项C正确。

答案:C
16.图示区域面积约1 600平方千米,若在该区域徒步旅行,选用的地图比例尺最适宜的是()
A.1∶200 B.1∶40 000
C.1∶200 000 D.1∶1 000 000
解析:图示区域面积约1 600平方千米,大约是40千米×40千米;若徒步旅行,应选用较大比例尺地图,即1∶40 000合适。

选项B正确。

答案:B
移动信号强度在无外界强电磁干扰下,主要因距离和地形阻挡而衰减。

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分布,读图回答17~18题。

17.为给图示区域居民提供日常移动通信服务,计划在该地建造一个移动通信基站(信号塔),最合理的位置是()
A.A B.B
C.C D.D
解析:A位于山区,距离居民区太远,影响信号的质量;B海拔较高,距离用户距离合适,且交通较为便利能够不对居民健康产生危害,且能保证良好通信,辐射范围较广,便于维修和检查,B的位置最为合适;C距离居民区较远,且地势较陡,不合适;D建在居民区内,对居民的健康影响较大,不合适。

答案:B
18.在该位置建造移动通信基站(信号塔),遇到的最大困难可能是()
A.地势低平,易遭受洪涝
B.地形坡度大,易遭受滑坡
C.河谷地区,易遭受泥石流
D.海拔高,易遭受低温冻害
解析:由图示可知,B点位于山坡坡面上,地形坡度较大,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地形坡度大,易遭受滑坡,B对,A、C错;冻害对信号塔没有大的影响,D错。

答案:B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图(单位:m),完成19~20题。

19.关于图中所反映信息的表述正确的是()
A.图中河流的流向为由东北向西南再向南
B.陡崖的相对高度为大于等于100 m小于200 m
C.①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比②地多
D.甲、丙两地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海上日出
解析:图中等高距为50 m,陡崖处有3条等高线重合,故陡崖的相对高度大于等于100 m小于200 m,则B项正确;依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判断,河流大致由南向北流;图中高程为492 m的山峰位于东北—西南向的山岭上,则①地位于该山岭的西北坡,因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而降水少,②地因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而降水多;冬季日出东南,甲地东南方有山岭阻挡视线,故甲地冬季有一段时间不能看到海上日出。

答案:B
20.当地为发展旅游业,打算修建一条直达山顶(492 m处)的观光索道,最合适的选线是()
A.从甲处到山顶B.从乙处到山顶
C.从丙处到山顶D.从丁处到山顶
解析:甲处位于山谷中,在甲处与山顶(492 m处)之间修建索道,索道经过山谷上空,与地面高差大,可观赏急流及山谷两侧风光,故A项正确。

答案:A
二、综合题(共60分)
21.(22分)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今年暑假对我国西南某地区进行了野外综合考察。

下图是他们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处有一石碑“×河源”。

请在图中画出发源于该处的小河(全流程)。

小组同学发现,图示区域内该河的上游和下游段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水流缓慢,你是否能解释其中原因?
(2)该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山上玩起了“躲猫猫”游戏,其中一位同学站在C处、另一位同学站在E处,如果不考虑树木等物体的影响,请问站在D处的同学能否看到上述两位同学?为什么?(分别回答)
(3)该小组的两位同学分别画了DE、GH的剖面图,出现了图右侧①②两种情况,你认为正确反映GH剖面的是________,请在①②两图中标出GH和DE的交点I。

(4)两位同学分别在A、B两地测量当地的温度,你认为两地之间的温差约为多少?为什么?
解析:(1)河流沿河谷流动,而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的为河谷。

等高线的疏密程度说
明了地形坡度的陡缓,决定了河流的缓急。

(2)能不能看见对方,取决于两个人之间是否有地形阻碍视线。

C、D之间有山脊阻挡了视线,所以不能看见对方;D、E之间是低谷,地形阻挡不了视线,所以能看见。

(3)DE、GH所在地区是鞍部地形,其中沿DE线为山谷地形,对应剖面图①,GH线为山脊地形,对应剖面图②。

而两条剖面线的交点处分别为山脊的最低处和山谷的最高处。

(4)两地的温度差异是由海拔差异引起的,先从图中读出两地高度相差500米,所以两地的温差为3 ℃(高度每增加1 000米,气温下降约6 ℃。

) 答案:(1)画图略。

该小河上游、下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故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故水流相对缓慢。

(2)看不到C处的同学,因为C、D之间有山脊阻挡了视线;能看到E处的同学,因为
D、E之间是低谷,不会阻挡视线。

(3)②略(分别在最低、最高处)。

(4)3 ℃。

根据等高线可知,两地高度相差500米,而在近地面,高度每增加1 000米,气温下降约6 ℃。

22.(18分)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

(2)判断河流A的流向,并分析其水文特征。

(3)现欲规划N城镇到M城镇的公路,有①②两个方案,请说明哪个方案更合理。

(4)分析B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并说明选择在上游F处修建水坝的理由。

解析:第(1)问,根据区域海拔或者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出图示区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第(2)问,根据区域地势特征可以判断河流A的流向。

河流水文特征应主要从径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汛期长短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3)问,公路一般沿着等高线修建,工程难度小,建设成本低,车辆运行较安全。

第(4)问,水能资源丰富程度取决于河流流量和河流落差大小,水坝建设要求集水区域大、建坝工程量小。

答案:(1)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理由:西北部海拔相对较高,东南部海拔相对较低(或答河流由西北向东南流)。

(2)流向:由西北向东南流。

水文特征:径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含沙量较小,汛期长。

(3)方案①更合理。

沿等高线修建,地形较平坦,工程量小,造价低,施工难度小,建
设成本低,车辆运行较安全。

(4)理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河流水量丰富,位于丘陵与盆地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F处地处峡谷较窄处,建坝工程量小,同时上游又有较广的集水区域。

23.(20分)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D处是________(地形),其海拔范围是________,E处和M处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2)若B点气温是18 ℃,根据气温垂直递减规律,则C点的气温应是________。

(3)该地区河流干流流向是________,若在该地区修筑一大坝,则大坝的位置应建在________处(填字母),并说明理由。

(4)若从B地修筑一条公路到E地,BGE与BFE两条线路中较合理的是________。

并说明理由。

(5)判断在M、N、L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铁路上经过H处车辆的是________。

解析:(1)D处海拔比四周高为山地,根据等高距可以判断700米<D<800米,读图可知E是100米,M是400米,相对高度为300米。

(2)从图中可以读出BC之间相对高度为400米,每增加100米,气温相差0.6 ℃,可算出C点的气温是15.6 ℃。

(3)根据指向标可以判断河流流向是西北流向东南,A位于峡谷地区,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集水区广,水量大;坝体宽度较小,工程量小,投资省,所以大坝要建在A处。

(4)公路尽量要沿着平缓的地方,尽量不要通达陡峭的地方。

(5)中间要没有障碍物。

答案:(1)山地700米<D<800米300米
(2)15.6 ℃
(3)西北流向东南A位于峡谷地区,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集水区广,水量大;坝体宽度较小,工程量小,投资省。

(4)BFE BFE虽然线路较长,但坡度平缓,工程量小,投资省;且道路平坦,行车更安全。

(5)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