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高效落实语文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高效落实语文要素
发布时间:2022-12-04T09:26:08.612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8月15期作者:严露
[导读]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塑造学生优秀个人品质的重任。
但是由于此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模式尚未形成,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选用合适的教学手段落实语文要素,
严露
佛山市南海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恒大南海学校 528200
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塑造学生优秀个人品质的重任。
但是由于此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模式尚未形成,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选用合适的教学手段落实语文要素,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对此,笔者从确定主体挖掘语文要素、阶梯学习落实写作要素、情感共鸣落实阅要素三个方面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高效落实语文要素做具体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要素;落实策略
引言:如今,教育领域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理念,在这个大背景下,学生都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被广泛关注,尤其是小学。
小学作为学生开始正式接触学习的初级阶段,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思想塑造、品德养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落实语文要素,通过对语文要素的挖掘和落实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增强。
一、确定主体挖掘语文要素
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前,需要根据不同的主体来确定语文要素的教学内容。
一般来讲,教学中主要以三种形式来确定语文要素,一是以课本的中心,二是以作者为依据,三是以学生为根本,三种不同的语文要素形式,其具体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在课本为中心来挖掘语文要素,是要求教师要以教材为根基,发掘教材中的语文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有全面的把握,学生才能立足教材进行语文知识的丰富和拓展。
在以作者为中心来挖掘语文要素时,教师需要根据作者的生活背景、人生经历等等因素对文本内容做深入讲解,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会更深刻,对情感的把握也会更准确[1]。
比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文章《赵州桥》时,教师把文章作者茅以升为切入点(本文摘选自茅以升《中国石拱桥》一文),先带领学生对茅以升先生的生平背景做整体的认识,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本篇文章,学生也会更准确地把握文章中所传达的情感。
在以学生为根据落实语文要素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通过语文知识的讲授,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等语文综合能力[2]。
二、阶梯学习落实写作要素
所谓的阶梯式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进,从对简单知识的理解,逐渐深入到对复杂问题的理解,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逐渐增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写作要素贯穿在每一节语文课堂,从每一篇文章到每个单元的学习都需要有写作要素的痕迹,这样才能逐渐树立起学生的写作意识,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提升写作能力。
同时,通过阶梯式的学习,学生不会对写作知识的学习产生抵触的情绪,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写作学习的情绪[3]。
比如说教师在讲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时,最后的单元习作是《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因此,教师在进行单元文章讲解时,就可以采用阶梯式学习的方法将最后的习作内容贯穿在讲解《花钟》《蜜蜂》《小虾》三篇文章中,并以习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
这样学生对什么是实验、如何进行实验、实验的过程如何等相关实验知识就会有初步的了解,对学生后续进行自己的实验、完成小实验的作文有非常大的帮助[4]。
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联系的思维观念,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素养,真正将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要素落到实处。
三、情感共鸣落实阅读要素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不深刻,不能和文章、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种情况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因此,教师需要在讲授阅读文本时,采用情境教学法、拓展阅读法、实验教学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走进作者、走进文章,在文章中与作者对话,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5]。
比如说在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文章《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为了引导学生走入文章,教师在教学时采用了情境教学法。
从开始的引入教学到文章讲解、总结文章,教师始终保持让学生处在一个情境中。
如在导入教学时,教师将文本中老屋与老母鸡、小猫、蜘蛛的关系以动画的形式呈现,这样学生就会被吸引,哟次学生的兴趣也被调动,这就为后续的文本内容讲解做好了铺垫,也为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情感埋下了伏笔[6]。
通过这样的形式,既可以让学生沉浸在文本阅读的知识学习中,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学生调动的情绪,让学生能够与文章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需要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来寻找语文要素,并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语文要素教学,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综合写作能力、文本阅读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筑牢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惠美.探究小学语文部编版习作单元语文要素在教学中的有效落实——以精读课文《夏天里的成长》为例[J].新教育,2021(26):83-84.
[2]林有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1(22):139-140.
[3]吴雪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54):39-40.
[4]罗宏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科幻画报,2022(02):241-242.
[5]廖冬梅.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2(02):109-111.
[6]马晓霞.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2(06):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