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总复习 2-第十讲 微生物的类群和营养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单元第10讲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11·南昌一中高三月考)SARS是由一种冠状病毒引发的严重传染病。

2003年,我们亲历了与它斗争的过程。

下列有关SARS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SARS病毒只有依赖细胞才能生活
B.SARS病毒能在空气中代谢传播,并不只依赖细胞
C.SARS病毒主要通过入侵并破坏肺部细胞使人致病
D.SARS病毒只有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
答案:B
2.(2011·太原五中高三月考) 对下列生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酵母菌②乳酸菌③硝化细菌④衣藻⑤金鱼藻⑥烟草花叶病毒
A.①②⑥都是原核生物,且都能发生突变
B.①②③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
C.①③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D.③④⑤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答案:D
3.(2011·江苏省盐城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下列有关蓝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
B.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体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
D.大量繁殖会造成生态危机
答案:A
4.(2011·太原五中高三月考)下图是一个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示意图,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判断该生物( )
①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②鞭毛的基部是线粒体分布较多的地方③一定是原核细胞④一定能进行细胞分裂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5.(2011·长春市十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关于蓝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个细胞直径虽比细菌大,但肉眼一般是分不清的
B.发菜、颤藻、念珠藻都属于蓝藻
C.蓝藻的叶绿体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
D.蓝藻是能自养的原核生物
答案:C
6.(2011·桂林中学高三暑期考试)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作为碳源的物质不可能同时是氮源
B.凡是碳源都能提供能量
C.除水以外的无机物只提供无机盐
D.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
答案:D
7.(2011·长沙市一中高三年级月考)下列有关MS培养基与微生物培养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MS培养基中常常添加植物激素,微生物培养基中不需要
B.MS培养基中的碳源和能源是蔗糖
C.MS培养基中需提供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D.MS培养基中不需加维生素,微生物培养基中要加维生素等微生物必需的营养物质答案:D
8.(2011·桂林中学高三暑期考试)天然培养基是利用成分很复杂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的。

合成培养基则是采用成分已知的化学试剂配制而成的。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合成培养基比用天然培养基实验结果的重复性强
B.天然培养基的营养不如合成培养基丰富
C.微生物在合成培养基上比天然培养基上生长快
D.合成培养基中不含有高分子有机物
答案:A
9.(2011·长泰一中高三期中考试)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系研究认为:香港.广州等地前年爆发的非典型肺炎是一种冠状的病毒引起的,该病原体不具有的特征为( ) A.有细胞膜
B.能繁殖下一代
C.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D.营寄生生活
答案:A
10.(2011·上海吴淞中学高三期中考试)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体,结核杆菌进入机体后,能引起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近年来因抗药菌株增多等原因,使人类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

下列有关结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核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结核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应用抗生素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C.接种卡介苗后,T细胞受刺激成为记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D.感染结核杆菌后,机体主要通过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将其消灭
答案:D
11.(2011·襄阳一中高三期中考试)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肉眼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重要依据是( )
A.细菌的大小、颜色、形状
B.有无鞭毛
C.菌落的大小、颜色、形状
D.培养基的不同
答案:C
12.(2011·银川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2009年8月,根据中国内地确诊的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标本,国家流感中心成功分离出中国内地第一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并完成了基因组序列测定。

下列有关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构成该病毒核酸的核苷酸种类有8种,碱基有5种
B.甲型H1N1流感病毒自身可发生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C.检验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化学成分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和吡罗红试剂
D.利用高温、酸、碱等常规方法不可能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
答案:C
二、简答题(共36分)
13
(1)此培养基的营养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

(2)各成分重量比例的确定的原则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各种成分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的是________。

(4)如要鉴别自来水中的大肠杆菌是否超标,需加入________,观察它的________特征。

(5)此培养基能否用于培养产生人的生长激素的工程菌进行工业生产?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五 碳源、生长因子
(2)根据所培养微生物的营养需要
(3)调节pH
(4)伊红—美蓝 菌落
(5)不能 工业生产常用液体培养基
14.(2011·太原五中高三月考)(11分)炭疽热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它可引起动物组织水肿,粘膜出血,造成动物死亡。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牲畜炭疽病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把实验绵羊用毒性已削弱的炭疽芽孢杆菌制剂注射,这些绵羊感染后没有发病。

四天后,对实验绵羊用毒性极强的炭疽芽孢杆菌制剂注射,经过一段时间后,实验绵羊全部正常生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绵羊在第二次注射炭疽芽孢杆菌制剂后没有发病,其原理是体内产生了________,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细胞分泌产生的。

与之合成和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

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免疫。

(2)炭疽杆菌的细胞类型是________细胞,它与酵母菌细胞的差别主要表现在________。

(3)炭疽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

(4)我们认为该实验过程不足以严密论证以上结论,请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实验设计原则、步骤、预测结果。

①实验设计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操作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预测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抗体 球蛋白 浆 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体液
(2)原核 有无核膜 (3)异养型
(4)①对照原则 ②将未免疫的绵羊同时注射感染性极强的炭疽芽孢杆菌 ③全部死亡
15.(2011·金华一中高三期中考试)(7分)某种细菌体内某氨基酸(X)的生物合成途径如图:
底物――→酶a 中间产物1――→酶b 中间产物2――→酶c X
这种细菌的野生型能在基本培养基(满足野生型细菌生长的简单培养基)上生长,而由该种细菌野生型得到的两种突变型(甲、乙)都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若添加中间产物2,则甲、乙都能生长;若添加中间产物1,则乙能生长而甲不能生长。

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X ,甲能积累中间产物1,而乙不能积累。

请回答:
(1)根据上述资料可推论:甲中酶________的功能丧失;乙中酶________的功能丧失,甲和乙中酶的功能都正常。

由野生型产生甲、乙这两种突变型的原因是野生型的________(同
一、不同)菌体中的不同________发生了突变,从而导致不同酶的功能丧失。

如果想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X来生产中间产物1,则应选用________(野生型、甲、乙)。

(2)将甲、乙混合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上能长出少量菌落,再将这些菌落单个挑起分别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都不能生长。

上述混合培养时乙首先形成菌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 a c 不同基因甲
(2)甲产生的中间产物1供给乙,使乙能够合成X,保证自身生长产生菌落(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