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重点文言知识补充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亭集序》重点文言知识补充
一、重点字词
1、崇chóng
①〈形容词〉高。

《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滕王阁序》:“俨骖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②〈形容词〉崇高。

《屈原列传》:“明道德之广崇,治知己之条贯。


③〈动词〉推崇,推重。

韩愈《进学解》:“拔去凶邪,登崇良。


④〈动词〉充满。

柳宗元《送薛存义之任序》:“崇酒于觞。


⑤〈动词〉增长。

《左传·成公十八年》:“今将崇诸侯之奸。


2、次cì
①〈动词〉临时驻扎和住宿。

《殽之战》:“秦伯素服郊次。

”《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赤壁之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②〈动词〉按顺序排列,次序。

《荆轲刺秦王》:“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陈涉世家》:“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③〈动词〉在排列上次一等。

《〈论语〉十则》:“多见而识广,知之次也。

”《谋攻》:“凡用兵之法……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④〈动词〉及,到。

《刘东堂言》:“有指摘其诗文一字者,衔之次骨,或至相殴。


⑤〈量词〉次,回。

表示动作的次数。

《游黄山记》:“历险数次。

”《失街亭》:“某引兵冲杀十余次。


⑥〈名词〉旁边。

《兰亭集序》:“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3、一yī
①〈数词〉。

《狼》:“一屠晚归。


②〈连词〉一边;一面。

《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③〈形容词〉同一;一样。

《兰亭集序》:“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察今》:“古今一也。


④〈动词〉看作一样。

《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⑤〈动词〉统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⑥〈动词〉专一。

《劝学》:“用心一也。


⑦〈副词〉全;一概。

《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⑧〈副词〉一旦。

《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


⑨〈副词〉才;刚刚。

《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⑩〈副词〉初次。

《曹刿论战》:“一鼓作气。


4、幽yōu
①〈形容词〉深沉。

《屈原列传》:“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②〈形容词〉昏暗。

《涉江》:“下幽晦以多雨。


③〈形容词〉隐晦。

《琵琶行》:“别有幽愁暗恨生。


④〈形容词〉僻静。

《涉江》:“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⑤〈形容词〉清幽。

《黄冈竹楼记》:“幽阒辽夐,不可具状。


⑥〈形容词〉幽深。

《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⑦〈动词〉监禁。

《苏武传》:“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5、趣qù
①〈名词〉意向;旨趣。

嵇康《琴赋》:“览其旨趣。


②〈名词〉乐趣;情趣。

《归去来兮辞》:“园日涉以成趣。



〈动词〉通“趋”。

趋向;奔赴。

《兰亭集序》:“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①〈动词〉通“促”。

催促;督促。

《陈涉世家》:“趣赵兵亟入关。


②〈动词〉通“促”,急忙;赶紧。

《海瑞传》:“趣执之,无使得遁。


5、殊shū
①〈动词〉断;绝。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武城人塞其前,断其后之木弗殊。


②〈动词〉死。

《史记·淮南王刘安传》:“太子即自刭,不殊。


③〈形容词〉特别;特殊。

《出师表》:“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陛下也。


④〈形容词〉不同;差异。

《兰亭集序》:“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志一也。

”《过秦论》:“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⑤〈副词〉很;非常。

《廉颇蔺相如列传》:“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太平广记》:“
中有白衣者,容色殊丽。


6、喻yù
①〈动词〉明白。

《兰亭集序》:“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②〈动词〉比喻。

《寡人之于国也》:“王好战,请以战喻。


③〈动词〉表达。

《淮南子·修务》:“故作书以喻意。


二、文言文中表示“全”、“都”、“一概”的词有:举、具、皆、毕、咸、悉、尽、都、全、齐、通等。

1、举:举家锦衣玉食。

(司马光《训俭示康》)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

(屈原《屈原列传》)
2、俱:野径云俱黑。

(杜甫《春夜喜雨》)
吾与汝俱少年(韩愈《祭十二郎文》)
3、皆:环村居者皆猎户。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屈原《离骚》)
4、毕:群贤毕至。

(王羲之《兰亭集序》)
5、咸:少长咸集。

(王羲之《兰亭集序》)
6、悉: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陶渊明《桃花源记》)
7、尽: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王勃《滕王阁序》)
8、都: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姜夔《扬州慢》)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山坡羊.潼关怀古》)
9、全: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中国说》)
10、齐:而民不齐出于南亩。

(《史记·平淮书》)
11、通:通计一舟,为人五。

(《核舟记》)
三、文言文中的“所”字结构
1. 名词:“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例:僻远悠闲之所.——《吕氏春秋·谨听》
2. 名词:着落,结果
例如: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3. 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
例如: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4.与“为”呼应,构成“为…所…”句式,表示被动.
例如:其后楚目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5.与介词“从”“由”“自”结合,组成所字结构,表示与动作有关的地方、原因、对象等例如: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