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考试卷(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考试卷(参考答案)
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小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d”字,请问透明纸上写的是()
A.d B.b C.q D.p
2、血红蛋白的特性决定了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运输氧气 B.运输二氧化碳 C.运输养料 D.运输废物
3、下图甲表示屈肘动作,图乙表示投篮动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①是肌腱,②是肌腹
B.图乙所示投篮动作中,肱三头肌的变化是先收缩后舒张
C.投篮动作至少需要两组肌肉相互配合
D.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
4、“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该诗句描写的生命现象是()
A.生物的生长发育B.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C.生物对刺激的反应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5、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A.长臂猿B.北京猿人C.森林古猿D.类人猿
6、从鱼鳃流出的水和从鱼口流进的水相比,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发生变化是()A.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B.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增多D.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
7、下列是四种生物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大肠杆菌噬菌体,它的细胞结构简单
B.乙是毛霉,其营养菌丝用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C.丙是青霉,人类利用它提取了最早的抗生素——青霉素
D.丁是细菌,该细菌有荚膜和鞭毛,靠芽孢繁殖后代
8、蛔虫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
下列哪项特征与它的寄生生活无关()A.体表有角质层B.有口有肛门 C.生殖器官发达D.消化管结构简单9、下列自然现象中具有生命特征的是
A.日出日落B.潮涨潮退C.花开花谢D.春去秋来
10、如图是眼球和耳的结构示意图。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4的调节,在7上形成视觉
B.近视眼的形成是由于4过度变凸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
C.结构9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
D.结构10能够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11、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应在培养液中放几丝棉花纤维,这是为了()A.供草履虫附着 B.限制草履虫的运动,便于观察
C.为草履虫提供食物 D.有利于草履虫呼吸
12、下列哪种植物一般没有蒸腾作用?()
A.苔藓植物B.藻类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
13、与人口腔上皮细胞相比,樟树叶肉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A.细胞壁、液泡、叶绿体B.细胞壁、液泡、线粒体
C.细胞壁、叶绿体、线粒体D.线粒体、液泡、叶绿体
14、我国倡导无偿献血。
献血时一般从献血者肘窝处的静脉采血,而非动脉采血,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B.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
C.静脉内血流速度较快D.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
15、一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剪断(如图所示),然后将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原因是B区叶片缺少()
A.叶绿素B.光 C.二氧化碳D.水
16、关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马铃薯用块茎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B.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成的,“毛毛虫”处于发育过程中的幼虫阶段
C.蝌蚪是由雌蛙将受精卵产在水中发育而来
D.鸡卵中的卵黄将发育成雏鸡
17、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 )
A.表皮B.叶肉C.叶脉D.气孔
18、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
A.锌、氮、钾B.钙、氮、磷C.硼、磷、钾D.氮、磷、钾
19、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内,需要经过几层细胞()
A.一层B.二层C.三层D.四层2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B.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应大力号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C.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D.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
21、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河蚌的贝壳,可以保护柔软的身体 B.鲤鱼的鳃,利于在水中呼吸
C.蜥蜴体表的鳞片,可减少水分散失 D.蜜蜂的外骨骼,适于飞行生活
22、植物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A.根冠B.分生区
C.伸长区D.成熟区
23、在人体呼吸过程中,当外界气体进入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肋间肌肉舒张B.胸廓容积减小
C.肺内气压增大D.膈肌收缩
24、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是()
A.机器人弹钢琴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D.馒头上长出“白毛”
25、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
”依据是光合作用:()
①消耗二氧化碳②产生氧气③消耗水④产生有机物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___________。
子房将来发育成___________。
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的范围包括___________底部、__________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神经系统由脑、________和神经组成、________是神经系统的最高中枢,________
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4、在一定的空间范围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_________________。
5、激素是________所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物质,激素通过________送到全身.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根据观察蚯蚓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身体呈圆筒形,前端和后端可依据上图中[ ]__________________的位置来区分。
(2)在观察中,要经常用浸湿的棉花轻轻擦拭蚯蚓的体表,是为了保持其体表湿润,有利于蚯蚓的__________________。
(3)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腹面,发现有许多小突起,叫__________________,它可以辅助蚯蚓运动。
(4)蚯蚓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者,它能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
(5)实验完毕后,我们应将蚯蚓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和图乙表示人体吸气和呼气时胸廓与膈肌的状态,图丙是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丙中,呼吸道的起点是[1]_________。
(2)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图丙中的[2]_________。
(3)雾霾天气PM2.5超标,对人体造成危害,PM2.5进入人体的途径为_______。
A.外界→咽→喉→食道→肺 B.外界→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C.外界→鼻→气管→肺 D.外界→鼻→咽→喉→食道→气管→肺
(4)图甲表示_____(填“吸气”或“呼气”)状态,此时膈肌_________。
(5)图乙表示______(填“吸气”或“呼气”)状态,此时胸廓的上下径________。
3、东阿又称“喜鹊之乡”,每年飞行于黄河森林公园的喜鹊多达几万只。
下面是鸟的标本、鸟的骨骼模型和鸟的部分呼吸器官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一可知,鸟与飞行相适应的外部形态结构特点有:①身体呈
______________,
可________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
②前肢变成_________,使鸟能振翅高飞或平稳滑翔。
(2)观察图二可知,鸟的骨骼与飞行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①骨骼轻、薄、坚固,有的骨(如标号〔1〕所指的骨)内部__________,可__________。
②胸骨有高耸的〔〕________,可附着发达的__________,为飞行提供强大的动力。
(3)观察图三可知,鸟有与肺相通的〔〕__________,该结构具有__________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肺内气体交换的效率。
四、实验探究题。
(共2个小题,共14分)
1、我市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时,选取5个干净的锥形瓶进行编号,在编号为甲、乙、丙、丁的瓶中,分别放入20粒完整有活力的玉米种子,戊瓶中放入20粒煮熟后并冷却的玉米种子,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如下图),放置一段时间后,你认为:
(1)以上装置中种子能萌发的是______瓶。
(2)要验证适量的水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需选择的装置是______和______(填编号)。
(3)丁瓶中种子不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______这一条件,戊瓶中种子不萌发的原因是______。
(4)小组中有些同学认为,为节约起见,每个瓶中放一粒种子就够了,你同意这一做法吗?______。
理由是______。
(5)该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中,共有______组对照实验。
2、如图是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1)图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______处一昼夜;
(2)图③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饼中_____加热,使叶片中含有的______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3)图④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____;
(4)图⑥观察叶片的变化:见光处A_____(变蓝/不变蓝),遮光处B____(变蓝/不变蓝);(5)此实验可以说明______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资料一: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拥有森林、灌丛、草甸、荒漠、湿地等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以及黄海、东海、南海、黑潮流域大海洋生态系统。
资料二:变色龙是一种”善变”的树栖爬行类动物,在自然界中它当之无愧是“伪装高手”,为了逃避天敌的侵犯和接近自己的猎物,这种爬行动物常在人们不经意间改变身体颜色,然后一动不动地将自己融入周围的环境之中。
资料三:非洲东部地区今年1月至2月暴发70来最严重蝗灾,4月又遭遇第二轮蝗灾,规模较前更甚。
蝗虫俗称“蚱蜢”,为植食性昆虫,产卵能力强且虫卵难破坏。
这次蝗灾主要是2019年年底出现的异常降雨为蝗虫孵化后的生长提供了优良条件。
(1)我国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资料一体现了我国_____________的多样性。
(2)资料二中,变色龙的体色称为_____________色,这是生物对环境形成的
_____________。
(3)资料三中体现了蝗虫具有生长和_____________特征。
通过分析也可以得出
_____________是影响蝗虫生活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之一。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D
2、A
3、B
4、C
5、C
6、B
7、C
8、B
9、C
10、A
11、B
12、B
13、A
14、C
15、D
16、B
17、D
18、D
19、B
20、B
21、D
22、D
23、D
24、D 25、D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雌蕊果实
2、大气圈水圈
3、脊髓;大脑皮层;反射
4、生态系统
5、内分泌腺血液循环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3环带呼吸刚毛分解放回大自然
2、鼻咽 B 吸气收缩呼气变小
3、(1)①流线型减少②翼(2)①中空减轻体重②〔2〕龙骨突胸肌(或肌肉)(3)〔5〕气囊辅助呼吸(或储存空气)
四、实验探究题。
(共2个小题,共14分)
1、乙甲乙充足的空气没有有生命力的胚不同意种子数量少(或每组实验只用一粒种子),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四
2、黑暗处隔水叶绿素碘液变蓝不变蓝淀粉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生态系统保护适应繁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