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市第二十三中学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市其次十三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
份)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1分)
1.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班超D.陈胜
2.下列关于纸及造纸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西汉初期就已独创了可以用来绘写的纸
B.东汉的蔡伦独创了造纸术
C.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我国干脆或间接传去的
D.造纸术的独创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电影《大刀王五》是以戊戌变法运动为历史背景的。

其中有一镜头,侠客大刀王五隐私进入监狱,打算营救被关押的好友,但他的好友执意不走,表示甘愿为变法而流血牺牲。

他的好友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杨深秀
4.“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稀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在军事上四渡赤水使红军由战略被动转为战略主动,其意义是()
A.跳出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
B.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打乱国民党军队的追剿安排
5.“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宏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究。

”“他”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A.自强求富B.三民主义C.民主科学D.毛泽东思想
6.在战略决战中,由于国民党的兵力还有肯定优势,并实行重点防卫,因此辽沈、淮海两大战役以打为主。

在平津战役中,我军在以优势兵力为后盾的条件下“和”“打”结合,最终,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气基本被歼灭。

可见,解放斗争成功是由于()
A.毛泽东的指导B.人民群众广泛支持
C.战略战术正确D.解放军英勇善战
7.中共中心明确将中共八大作为探究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这是因为该会议()
A.通过了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B.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和主要冲突
C.做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确定
D.阐明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8.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火热的年头,涌现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不包括()A.王进喜B.焦裕禄C.雷锋D.张春桥
9.以下是中国特色大国全方位外交的详细表现有()
①“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
②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会议
③二十国集团领导峰会
④亚信峰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10.2024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们要接着贯彻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这是因为()
①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②两岸人民多走动、多沟通、多沟通
③有利于维护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④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苦痛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情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日,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的“苦痛”是因为()
A.打土豪、分田地
B.三大改造的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
12.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13.我国领先提出了处理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们不包括()A.相互敬重领土主权B.互不干涉内政
C.以本国利益为重D.和平共处
14.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瓦特转动了世界”是指()
A.发觉万有引力定律B.独创内燃机
C.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D.改良蒸汽机
15.“它仍旧承认奴隶制,但在肯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它”是()
A.《罗马民法大全》B.《汉谟拉比法典》
C.习惯法D.《十二铜表法》
16.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夫缴纳的赎金为发展工业增加了资金来源;获得解放的广大农夫为工厂供应了自由劳动力;农村自然经济的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

以上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
A.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B.为资本主义发展供应了条件
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使俄国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17.素有“海上马车夫”称号的是()
A.英国B.荷兰C.法国D.西班牙18.2015年5月9日,俄罗斯实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以纪念卫国斗争成功70周年.下列战役或军事行动中该国参与的是()
A.凡尔登战役B.攻击珍宝港C.诺曼底登陆D.攻克柏林
19.以一下言论出自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其中最能体现其“新政”实质的是()
A.我们唯一值得恐惊的就是恐惊本身
B.现在就行动起来…我情愿供应这样的领导
C.竭尽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调整来复原同世界各地的贸易
D.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共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安排和监督之下20.图示法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它能将困难的历史现象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关于下面这幅图示,解读不精确的是()
A.短暂的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两强的对峙:同盟国与协约国
C.剧变:苏联解体
D.短暂的局面:多极化趋势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1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与大英帝国的斗争始终艰苦地打了八年,才最终赢得了独立。


﹣﹣《大国堀起》解说词
材料二:“以1898年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统一和制度问题,在此后50年…以二次大战为标记,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


﹣﹣《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材料三:“1929年初,美国好像日趋旺盛…10月,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而且萧条的剧烈程度和持续时问的许久都是空前的。


﹣﹣《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领导“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战胜“大英帝国”的人物是谁?“宣布独立”的标记事务是什么?
(2)材料二中解决“国内统一”问题的人物是谁?解决“制度问题”的文献是什么?
(3)材料三中“经济萧条”指什么?美国摆脱“经济萧条”的事务是什么?
(4)从美国崛起的历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22.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派在视察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美丽的拳击手套。

﹣﹣摘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洋务派对西方列强的相识有何局限性?
材料二(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蚕食鲸吞,日甚一日。

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摘编自1913年一位乡村学问分子的日记(2)材料二中的“变乱”是指哪一政治事务?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主动影响?
材料三
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
哲学、宗
教自然、应用科

社会科学历史、地理文学艺

合计年平均数
1895年前 1 4 1 2 3 12
1896﹣1911

38 172 366 238 136 958 63.86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甲午斗争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新变更及出现这一变更的时代背景。

材料四我们说的做的原委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擅长总结阅历,针对客观现实,实行实事求是的看法,一切从实际动身。

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这样地解决问题,原委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须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

﹣﹣摘编自邓小平1978年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4)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针对的是哪一错误思想?起了怎样的作用?
2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它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促进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巨大进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人首先造出了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随后,英国工程师史芬孙利用蒸汽机独创了火车机车,1825年,这列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材料二:像鸟一样在天空翱翔,是人类长期的幻想。

20世纪初,人们制造出飞艇。

1903年12月的一天,美国的莱特兄弟经过不断努力……,起先把人类的志向变成了现实。

材料三:信息技术已成为过去10年里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更快的生产周期、更高水准的产
品质量和低通货膨胀等特点的主要贡献力气。

(1)材料一所述的史实发生在哪一事务中?最先完成这一事务的是哪个国家?
(2)材料二中莱特兄弟的哪一项独创起先把人类的志向变成了现实?在此之前,卡尔•本茨试制成功的通工具是么?
(3)材料三中信息技术出现于第几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24.面对着近代中国社会贫困落后,屡遭外国列强的欺凌,一批批先进的中国人先后提出了救国强国的方案,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如下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或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鸿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人亦可集。


材料二:梁启超说:“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本缚之,驰骤之……”
材料三: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华蜜,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四:陈独秀说:“中国固有的伦理、法律、学术皆封建制度之遗,与西人相较,差迟极远,如不改进,必不能存于今日世界。

宁忍过去的国粹消亡,不忍现在、将来民族归于削灭。


(1)依据材料一,李鸿章认为实现国家强大,如何向西方学习?
(2)依据所学学问,梁启超是因为受到哪一件事情的剧烈刺激而提出“变法”的?材料二中阐释了梁启超提出“变法”目的是?李鸿章和梁启超都提出“变”的主见,他们的“变”的含义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三孙中山提出的“革命的目的”,归纳出孙中山革命的内容有哪些?
(4)依据材料四,陈独秀认为如何变更中国的现状?
(5)从他们提出的救国方案分析,你认为四位历史人物有哪些共同的品质?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市其次十三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1分)
1.【分析】本题考查司马迁和《史记》。

【解答】《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所写,记载了从传闻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班超生活在东汉时期,故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班超。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史记》记载史实的起止时间,考查了学生的识记和理解实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史记》记载了从传闻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

2.【分析】本题以纸的独创与改进。

纸的独创与改进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解答】我国在西汉前期就独创了纸,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阅历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因此东汉的蔡伦独创了造纸术表述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纸的独创与改进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学问实力。

3.【分析】本题考查了戊戌变法的内容,依据所学学问,1898年9月,戊戌变法失败,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其中谭嗣同表示中国自古没有为变法而流血者,假如有,自我起先,为变法慷慨就义.
【解答】依据题意“以戊戌变法运动为历史背景”和“甘愿为变法而流血”和所学学问可知,戊戌政变时,慷慨表示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派人物是谭嗣同。

故选:C。

【点评】学生应系统驾驭戊戌变法运动的背景、时间、内容及结果影响,驾驭戊戌变法领导人及其主要事迹.
4.【分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

1934年10月中心红军起先长征,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成功会师,标记着红军长征成功结束。

【解答】1934年10月中心红军起先长征,红军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
员损失过半,随后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安排。

故选:D。

【点评】驾驭红军长征的时间、路途、重要会议和意义。

5.【分析】本题考查了孙中山的主要贡献。

【解答】孙中山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先后组织成立了兴中会、中国同盟会,阐发“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故选:B。

【点评】须要精确识记孙中山的主要贡献。

6.【分析】本题考查解放斗争的成功,驾驭相关的基础学问。

【解答】据题干“在战略决战中,由于国民党的兵力还有肯定优势,并实行重点防卫,因此辽沈、淮海两大战役以打为主。

在平津战役中,我军在以优势兵力为后盾的条件下‘和’‘打’结合,最终,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气基本被歼灭”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解放斗争成功是由于战略战术正确,依据不同状况实行不同的战略战术,详细问题详细分析,最终取得了三大战役的成功。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斗争的成功,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实力,解题关键是驾驭基础学问。

7.【分析】本题以中共中心明确将中共八大作为探究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中共八大。

【解答】1956年,在北京召开了中共八大,指出当前国内的主要冲突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冲突;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主要内容快速发展的须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意人民须要的状况之间的冲突。

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气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意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须要。

这是探究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实力以及分析问题的实力。

理解并识记中共八大的相关史实。

8.【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

【解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究时期即1956年到1966年。

探究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
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和雷锋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ABC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

故选:D。

【点评】驾驭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

9.【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特色大国全方位外交,留意识记识记相关史实。

【解答】①“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②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会议③二十国集团领导峰会④亚信峰会,这四项内容都是中国特色大国全方位外交的详细表现。

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见、亚信峰会。

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故选:D。

【点评】组合选择题一般解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得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须要经过两次解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全部内容都正确。

10.【分析】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重点理解两岸关系的发展。

【解答】依据课本学问,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也是中心对台大政方针的政治基础;两岸人民应多走动、多沟通、多沟通,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①②④符合题意;③“包括台湾同胞在内”与实际不符。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1.【分析】本题以《平凡的世界》中的一段描述为切入点,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学问。

【解答】据“田福堂太苦痛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情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日,大家又散伙了”可知,田福堂的“苦痛”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依据已学学问可知,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夫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与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有的社会主义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
对农村进行改革,主要形式就是分田包产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故选:C。

【点评】留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学问。

12.【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

【解答】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阅历,培育了技术力气,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拓了道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实力,解题重点区分是鸦片斗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洋务运动标记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3.【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关学问的驾驭。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答】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其内容为:“相互敬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扰、互不干涉内政、同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关学问的驾驭。

重点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与影响。

14.【分析】本题以一段广告词为切入点,考查瓦特的相关学问。

【解答】据所学知,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瓦特于1785年独创了改良蒸汽机,并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所以“瓦特转动了世界”是指改良蒸汽机。

故选:D。

【点评】留意识记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独创及独创人。

15.【分析】本题考查了《罗马民法大全》。

《罗马民法大全》仍旧承认奴隶制,但在肯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解答】“它仍旧承认奴隶制,但在肯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它”是《罗马民法大全》。

《罗马民法大全》仍旧承认奴隶制,但在肯定程度上改善
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罗马民法大全》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11世纪末期,《罗马民法大全》的手抄本在意大利被发觉,西欧起先对《罗马民法大全》进行探讨。

《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学问的识记实力,须要精确识记《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

16.【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学问。

识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以及改革的沙皇。

【解答】据材料“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夫缴纳的赎金为发展工业增加了资金来源;获得解放的广大农夫为工厂供应了自由劳动力;农村自然经济的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

”可知,俄国这场改革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供应了增加了新的资金、供应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

故“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夫缴纳的赎金为发展工业增加了资金来源;获得解放的广大农夫为工厂供应了自由劳动力;农村自然经济的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为资本主义发展供应了条件。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内容。

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实力。

17.【分析】本题考查了荷兰。

荷兰一度限制着波罗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贸易。

【解答】荷兰一度限制着波罗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贸易,因而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学问的识记实力,须要精确识记荷兰有“海上马车夫”
之称。

1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中柏林战役相关史实的精确相识.【解答】依据已学学问可知:1945年4月,苏联军队快速完成对柏林的包围。

希特勒见大势已去,自杀身亡。

苏联红军最终把成功的旗帜插到了德国国会大厦楼顶。

5月8日,德国正式向同盟国倒戈,欧洲战事结束。

凡尔登战役和苏联无关,攻击珍宝港的是日本,诺曼底登陆是美英盟军。

故选:D。

【点评】留意精确识记柏林战役的有关内容.
19.【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学问.
【解答】罗斯福的新政主要特点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力气干预经济,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改革(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D项最能够反映新政的实质。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实力和学问迁移实力.
20.【分析】本题以题干图示为依托,考查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

留意驾驭相关基础学问。

【解答】一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短暂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冲突,但这一体系不行能消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冲突,因此不行能长期维持下去。

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走向分裂,美国实行冷战政策,1949年北约成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记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随着日本、欧盟实力增加,中国、俄罗斯的崛起,短暂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正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两强的对峙是北约和华约的对峙,不是同盟国与协约国。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实力以及分析问题的实力。

识记与敏捷驾驭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的相关学问。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10分)
21.【分析】(1)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斗争的学问点。

(2)本题考查美国南北斗争的学问点。

(3)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

(4)考查从美国的堀起历程中,得到的启示。

【解答】(1)1775年至1783年的美国独立斗争在华盛顿的领导下,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美国获得了国家独立。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2)1861年4月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向北方发动军事进攻,林肯政府被迫迎战,内战由此爆发。

林肯在1862年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全部南部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一律获得人身自由。

(3)依据材料“1929年初,美国好像日趋旺盛…10月,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