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研论文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教研论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自古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

多读多练,不仅可以开拓眼见,对于小学生来说,多读多练更是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的良方。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

”因此,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百益而无一害。

所以,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努力倡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甚至布置了一些读书任务,努力激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

下面我就谈谈,我是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

(一)、选择好书,激发阅读兴趣
要让学生爱上看书,就得让学生喜欢上这本书。

怎样选择好书呢?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来选好书,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

一般地,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可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

在教低年级的时候,我曾向学生推荐过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大林和小林》、孙幼军《小布头奇遇记》、郑渊洁《皮皮鲁和鲁西西》、《开直升飞机的小老鼠》、包蕾《猪八戒吃西瓜》等,深受学生的喜爱;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

我在教五年级的时候,向学生推荐了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笛福《鲁滨逊漂流记》、金斯莱《水孩子》、王尔德《快乐生子集》、卡罗尔《艾丽丝漫游奇境记》、托尔金《指环王》等读物,学生非常喜欢,看得津津有味。

其次,推选好书的面应该广泛。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

”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文章来也糊涂。

”因此,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尽量扩大选择范围。

可以是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第三,教师在推荐过程中,也应注意必要的指导和技巧。

教师声情并茂地描述,或设有悬念的故事情节,或精彩之处戛然而止,都能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

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向师性,来向学生推荐读物。

根据我的体验,学生往往想了解自己的教师在他们这个年龄时是如何学习的。

所以,我们老师可以根据这一点心理特点,利用时机和学生谈谈自己儿时的学习,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同时,把自己喜欢的读物推荐给学生,引起学生兴趣,从而达到了推荐的目的。

(二)、课内外结合,并向课外延伸。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

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

比如:学了《黄山奇松》,学生为黄山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而感到惊叹。

此时,我趁热打铁,告诉学生,黄山除了奇松,还
有怪石、云海、温泉。

学生听我一说,不约而同“哇”地惊叫起来。

我还告诉他们,老师去过黄山,领略了那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神奇。

学生眼睛瞪得大大的。

从那眼神中,我读到了他们十分渴望了解黄山,了解黄山四绝。

于是,我对学生说,图书馆中有关于黄山四绝的书。

后来,从我的了解中,学生课后都去借了书,并且读得有滋有味。

这样,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拓展,不仅了解了黄山奇松,还了解了黄山的其他知识。

学了《二泉映月》,我就向学生介绍阿炳的悲惨遭遇,讲到动情之处,我发现几个女同学的眼圈红了。

此时,火候已到,我戛然而止,对他们说:“老师读到这里,感到很难过,不想再读下去了,以后的内容你们自己去看吧。

”这是,我从他们的脸上看到了失望,但也看到了想了解的欲望。

课后,学生查了很多关于阿炳的故事,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

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的提高,读书的热情也高了。

(三)、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我们常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应授之以“渔”。

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

所以,这时候,当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例如:我在给四年级学生上课外阅读的时候,就给他们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故事内容。

每当讲到精彩之处,学生就会露出那急切,期盼的眼神,恨不得一下子就把整本书看完。

课后他们会争先恐后地看这些书,这样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仅仅靠老师讲故事,学生听还远远不够。

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

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
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

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

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

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其次,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人们喜爱。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平时课外诗歌指导时,每天早上安排10分钟背诵古诗词。

在每首诗词拓展引进时,采用同一题材的诗词,或同一作者的诗词,或同一情感类型的诗词等途径扩大古诗文的阅读量。

在进行诗文感悟时,以感受为主,理解为辅。

主要以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美读,去背诵,去想象,让学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

第三,我们还可以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

这学期,为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我们班办了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

学生为了办报,大量阅读了怎样读书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还真办出了有模有样的报纸。

学生办的报
纸无论好坏我都给他们张贴展览。

学生在相互观摩、互相学习比较中,又悟到很多东西。

这样的活动每学期可组织多次,使学生在办报刊的过程中,提高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作为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还应该多动脑,勤动脑,采取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快乐,真正地爱上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