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一、课内阅读。
将相和(节选)
蔺相如反复思量,觉得秦王还是不会信守承诺的,一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说:“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
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壁送来。
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
”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了赵国。
1.用简短的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_描写来刻画蔺相如,突出他________、
________的特点。
3.秦王为什么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走了?(______)(多选)
A.因为蔺相如识破了秦王只想要璧,不想给城的诡计。
B.因为杀了蔺相如就代表着秦国不讲信用。
C.因为秦王爱惜人才。
D.因为秦王不敢招惹蔺相如。
二、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鲸
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一百六十吨重。
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十吨重的鲸,约十八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鲸生活在海洋里,因为体形像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
其实它不属于鱼类,而
是哺乳动物。
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
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
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鲸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
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有的一顿就可以吃两吨多。
齿鲸主要以乌贼、鱼类为食,有的还能捕食大鱼和海兽。
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撕咬,很快就吃掉了。
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这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鲸每隔一段时间必须呼吸一次。
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有经验的人根据水柱的形状,就能判断出鲸的种类和大小。
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
它们通常会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在海面上。
如果听到什么声响,它们立即四散游开。
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这些特征也说明鲸是哺乳动物。
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六米多长,一两吨重,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有的甚至能活近一百年。
1.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一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鲸的一条舌头和十几头大肥猪比,有什么好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鲸叫鲸鱼而不是鱼,它是____________,靠________呼吸。
请用波浪线画出描写鲸呼气时的情景的句子。
5.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你会仿写一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市长的柱子
乌克兰的基辅市市政斤是一座距今已有100年历史的古老建筑。
1918年十月革命胜利后组建的新政府对它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缮,负责修缮的施工队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大厅中心的支柱和屋顶之间有1厘米的间隙。
这是怎么回事呢?是支柱下沉了还是屋顶变形了?市长波尔金接到报告,立刻派人去把当年负责设计和建造这座大厦的工程师奥罗斯基找来,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奥罗斯基说:“市长先生,什么事情也没发生,当年建成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
”市长奇怪了:“建成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支柱没有顶到屋顶,那不是毫无用处吗?”“是的,市长先生,毫无用处。
”市长越发地奇怪了:“既然毫无用处,你为什么还要这样设计?难道你觉得大厅里多一根柱子好看吗?你不嫌它碍事吗?”
奥罗斯基说:“是的,它很不好看,也很碍事,就是画蛇添足。
我的设计里本来没有这根柱子,是后来接照柯蒙市长的要求加进去的,因为他认为没有这根柱子大厦会不安全。
如果我不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他将不会采用我的设计,不让我来负责建造这座大厦。
原来是这么回事!波尔全一下子就明白了臭罗斯基的用意,他在屋顶和支柱之间留了1厘米间隙,是为了日后用它来证明自己原来的设计并没有错。
臭罗斯基对这位新市长说:“现在柯蒙早就下台了,我们可以把那根毫无用处的柱子拆掉了。
”波尔沉思良久,却说:“不,留着它,还有用处,让以后的市长和所有市政府的官员都能看到它。
”后来,那根奇怪的柱子被保留下来了,
人们称它为:柯家市长的柱子。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修缮——(__________)良久——(__________)画蛇添足——
(__________)
2.“支柱没有顶到屋顶,那不是毫无用处吗?”请把这句话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自然段中施工队发现的“奇怪的事情”是什么?请用“_____”画出来。
4.你认为设计师奥罗斯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波尔金市长知道这是根毫无用处的柱子后,为什么不拆掉,而把它保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
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
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
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
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
吟“爆竹声中一岁除”;吟“清明时节雨纷纷”;吟“明月几时有”;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吟“漫卷诗书喜欲狂”;吟“大江东去”;激越
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
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半开玩笑地回答。
(____________)
(2)比喻心情像潮水一样起伏,难以抑制。
(_____________)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文中横线上。
A.中秋时B.清明时C.过年时
D.喜悦时E.慷慨时F.送别时
3.不是汉字的特点是哪一项?()。
A.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
B.又整齐又灵动,适宜表达一种微妙、诗意的情感
C.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D.汉字好记好学,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文字
4.最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是()。
A.汉字的形B.汉字的义
C.中国古典诗词D.汉语拼音
5.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1)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说“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将相和(节选)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
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在()里填汉字。
3.选文中有两个问句,第一个是_______句,第二个是_______句。
请将第二个问句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文中画“﹏﹏﹏”的句子,并将其填入文中括号里。
5.用“”画出“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中“往回赶”的原因。
6.读了这个语段,你认为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蔺相如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理解
生之喜悦
美国西海岸的边境城市圣迭戈的一家医院里,长年住着因外伤全身瘫痪的威廉·马修。
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
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
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
马修说:“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
”
马修住院的头几年,身体没有任何感觉,没有舒适感也没有痛楚感。
在医
生的精心治疗下,有一部分神经已经再生,每天早上向中枢神经发出“痛”的信号。
在痛楚中发现喜悦,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荒唐。
但置身马修的处境,就知道这种特定的痛楚不仅给他带来了喜悦,而且带来了希望。
当然一个重要前提在于,马修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过去马修经历过无数没有任何知觉的日夜。
如果说,痛楚感是一处断壁残垣的话,无知觉则是死寂的沙漠。
痛楚感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甚至是一种价值体现——医疗价值与康复价值的体现。
当然,马修不是病态的自虐狂,他把痛楚作为契机,进而康复,享受到正常人享有的所有感受。
谁也不能保证可怜的马修能获得这一天,但他和医生一起朝这个方向努力,因而他盼望痛楚会在第二天早晨如期到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
以手掩面:____________
契机:_____________
2.破折号的主要用法有:①表注释,②表语意转换,③表声音延长或中断。
请判断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选择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中。
A.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
(____)
B.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
(____)3.请写一写你对“生之喜悦”这个题目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短文中找出表现马修所经受的痛苦的句子,选两句摘抄下来。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马修为什么要感激使他钻心难忍的痛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理解。
我家门前有一片红云杉林,我们全家都很喜欢它。
奶奶喜欢红云杉的秀丽,她说这是来自蓬莱仙境的女儿。
她的比喻很贴切。
你看,红云杉的树干是红色的,远远望去,仿佛是鲤鱼仙子红光闪闪的长裙,伞状的树冠绿莹莹的,如同仙子头上璀璨的翡翠装饰。
鲜花盛开的夏季,晨雾在林间缓缓流动,缠绕着每一株红云杉,看上去恰似仙子身上长长的飘带。
每当果实成熟,奶奶就带着我,将红红的果子采下,嗑出紫红色的小种子,一把一把向林间空地撒去,让空地上长出更多的红云杉。
爷爷对红云杉更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每逢万木落叶,大雪封山,千山万岭银装素裹时,唯有红云杉勇敢地挺着红干绿冠的身躯,爷爷抖动着长长的银须,伸出那双林业工人的大手,连声赞叹:“好样的,好样的!”
一次我和爷爷去护林爷爷指着一片白色的沙地对我说这是一块多灾而又贫瘠的土地那红云杉为什么长得这么好
“因为它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这土地是生养它们的母亲啊!”
爷爷这番深情的话扣动着我的心扉,是啊,母亲无论多么贫穷,忠实的儿女都不会嫌弃她。
哦,红云杉,你是家乡坚强勇敢的卫士,你是大地母亲忠实优秀的儿女。
1.给短文拟个标题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中缺标点处加上标点。
3.按要求填空。
(1)如果你不认识“恰”字,可以用查字法查字典。
部首是,除部首外有画,用“恰”字组三个词:、、。
(2)如果你知道“嫌”字的读音,要查这个字的意思,要用查字法。
文中“嫌弃”是的意思。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忠实——()贫瘠——()喜欢——()
5.本文采用的叙述方法是:()
A.先总述,后分述,最后再总述。
B.先分述,最后总述。
C.先总述,然后分述。
D.逐次分述。
6.文章画“”部分是_______说的话;本文结尾一句话是_______发出的赞叹。
7.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①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
②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
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③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认真读一读画“”的句子,分别用一个合适的词语表达作者的心情。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2.“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个句子中的“全年”说明了桂花香的_________________,桂花的香不受季节的束缚,不仅_________的时候香,而且_____________都香。
3.对句子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爱自己的家乡所以她说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B.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树长得不茂盛,也没有家乡水的浇灌和滋润,所以不如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C.这句话表达了母亲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4.请描述一下生活中你迫不及待地想做的一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
《将相和》(节选)
赵王到了渑池与秦王会见。
秦王要赵王鼓瑟。
赵王不好推辞
..(),鼓了一段。
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
..()赵王,生气极了。
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
”秦王拒绝了。
蔺相如再次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1.给文中加点的词换个词语,意思不变。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渑池之会”写出了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读课文选段答题。
夏天最美是夜晚。
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关是黄昏。
夕阳斜照西山时,()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
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体会作者笔下的夏天之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由静态转入动态描写,静中有动,让景物充满活力。
B.由动态转入静态描写,动中有静,把景物写活。
C.静态描写,写出月夜的美丽。
3.秋天黄昏时,作者笔下的两个很有动态感的情景分别是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
4.由_________到_________,能感受到太阳落山的动态过程。
5.文中说“明亮的月夜固然美”,下列诗句写夏天月夜的一项是()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十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将相和(节选)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
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
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选文中蔺相如的话里有两个问句,第1个是_______句,第2个是_______句。
请将第2个问句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一个成语概括画“___”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中“往回赶”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片段,你觉得蔺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神奇的鸟岛
五月里的一个早晨,我们从西宁乘车向青海湖的鸟岛进发。
汽车沿着青藏公路向前飞驰,翻过日月山,穿过倒淌河,来到碧波万顷的青海湖。
我们驾起一叶轻舟驶向美丽的鸟岛。
踏上鸟岛,眼前的景色令人眼花缘乱。
抬头望,天空中是一群群飞鸟,红的,蓝的,白的,花的,组成一幅幅色彩夺目的锦绣画卷。
低头看,满岛都是各种各样的鸟、鸟巢和鸟蛋,几乎没有我们插足的空地。
湖水里,那披着彩色花衫的是斑头雁,小巧玲珑的是燕鸥,张着长长的嘴东张西望的是环嘴骛,还有洁白的天鹅,美丽的凤头潜鸭,迈着长腿踱步觅食的黑颈鹤……我们大概数了一下,就有一百多种鸟呢!天上飞的是鸟,地上跑的是鸟,湖里游的是鸟,好一个鸟的乐园啊!
这岛上生活着十万多只水鸟,它们相处得十分融洽。
如果敌害来犯,岛上所有的鸟都能团结起来,共同对敌。
我们刚上鸟岛不久,就亲眼看见了一场“鸟岛保卫战”。
天空出现了两只黑鹰,企图掠取岛上刚刚孵化出来的幼雏。
两只放哨的大雁发现了,一边呱呱地报警,一边勇敢地迎着黑鹰冲了上去。
接着岛上所有的鸟纷纷起飞迎敌。
两只黑鹰高高地盘旋着,群鸟在下面低飞。
忽地,一只黑鹰俯冲下来。
只见斑头雁用自己的翅膀和身体组成一道铜墙铁壁,挡住了黑鹰。
第二只黑鹰偷偷从另一边向地面冲击。
这时,鸬鹤群奋起回击,迫使两只黑鹰向高空飞去。
群鸟在鱼鸥的带领下,发起冲锋,围住了两只黑鹰,时而上,时而下,叫着,啄着,两只黑鹰被啄得遍体鳞伤,急忙向远方逃去……
1.短文是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写鸟岛的神奇的。
2.短文第二自然段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分别描写了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鸟,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只放哨的大雁发现了,一边呱呱地报警”中的“报警”运用了
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鸟岛保卫战”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课内精彩回放。
(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已经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
..又弯曲了背,立刻
..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又坐了下去,立刻
了,立刻
..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
2.从第1自然段“揉得皱皱的毛票”“龟裂的手”的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3自然段用了大量的________描写,分别从侧面和正面描写来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4自然段反复出现“立刻”,这样写在表达上有___________效果。
请你
再写出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拿到钱时,为什么“鼻子一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课外阅读。
儿子的礼物
今年春节,我生平第一次收到儿子用自己劳动报酬买的礼物——一块德芙巧克力,就是我平时最喜欢却舍不得买的那种。
把那块东西放在我手心里时,儿子显现出从未有过的辉煌的表情。
儿子二十岁了,在一个自修大专班读书,钱是他业余打工挣来的。
他在一家卡拉OK厅当服务员,从晚上6点干到午夜12点,第二天一早,赶两趟车去学校上课。
儿子读中学时,用眼下父母们的标准衡量,他要属“不及格”之列:一看电视就来劲,一翻书本就打呵欠,一碰上考试就发抖。
我对他嚷得最多的是:“看看人家的孩子!父母这辈子不指望享你的福,你总要自立于社会吧!”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儿子便垂头不语。
现在回想,在这“激将”的后面实际是在发泄作父母的心理的不平衡。
捧着儿子的礼物,心不由地轻轻发痛,那么多冷言冷语,他全以宽容和理解消化了,没有怨怪,没有疏远,只是悄悄地给了我一份证明。
对母亲来说,儿子送一块巧克力抑或一幢房子,在意义上没有区别。
他的爸爸、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也都分别收到一份小小的惊喜。
每位亲人的爱好他都点点滴滴想到了,真是难为了他的细心和周到。
儿子从小性格宽厚,待人真诚,做事勤快,动手能力强——这些优点,过去我都忽略了,或者说漠视了,因为学校的成绩单上不记这一些的分数。
我感谢社会在他第一次迈出脚时就给予他一个成功,并肯定他立足社会的能力,这对一个成绩单上留下许多失败记录的年轻人来说,足以撑起他一生的自信。
也许,这才是他给我的最好礼物。
1.文中插叙的部分是第___自然段,其作用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