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育雏的关键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功育雏的关键技术要点
育雏的成败对鸡群以后生产性能的发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如何育雏成功,这就要求我们的客户清楚育雏的目标及如何达到目标.
一. 育雏目标
1. 成活率达98%以上.
2. 体重均匀度达80%以上,即体重大小基本在同一水平上.
3. 育雏末期体重<8周龄末>达到品种所要求的目标,但实际生产中,体重比标准高的鸡群,在生产性能,尤其在脱肛率上表现更佳.体重超标不等于过肥<过肥是由于饲料能量高或者能量蛋白比不平衡及其他不平衡所造成>.
二. 实现育雏目标
(一)成活率达标
成活率达标不仅是指我们的鸡在1周内,8周内存活率达到多少,更主要的是健雏率是多少.
条件:1 纯正的品种,健康的雏鸡
2 经过严格消毒的育雏室及所用工具
3 育雏室的温度<36--38℃一周龄内>,且白天晚上室温恒定,不准出现温度时高时低,易造成雏鸡的感冒,拉稀.
4 在进雏鸡的第一次饮水中投服敏感的抗大肠杆菌药物及电解质,葡萄糖等.切记!药物量大引起中毒.如易引起中毒的药物:庆大霉素(每只小鸡每天小于2000单位),卡那霉素,痢特灵等.
(二)体重均匀度
这个目标是我们养殖过程中最易忽视的问题,它对鸡群以后的生产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但有的养殖户说,我养的鸡体重也可以,就是鸡脱肛的多,产蛋无高峰.这就是说,鸡的体重都达标了,但是均匀度不够,生产性能是发挥不出来的.
提高鸡群均匀度的措施: 1 定期对鸡群进行大小分群(弱的,体形小的放上层笼)如20日龄,40日龄,60日龄各进行一次.
2 适宜的密度,保持鸡有适当的活动空间,以利于每只鸡能得到足够的饮水,采食,供氧量. 这是我们养殖户最易忽视的地方,总认为我的鸡舍养的少,多进点鸡苗,这是错误的.
(三)雏末期体重达标
措施: 1 减少应激在育雏期,雏鸡的抗应激抗病力是比较差的,这要从温度,免疫,还料上注意.
2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适当的密度,通风换气,增加饲喂次数等.
3 保持育雏期的饲料质量有的养殖户在育雏过程中,认为正规厂家的饲料价高
比小型饲料加工厂高但是记住一定以质量为前提
育雏的成功并不代表养殖鸡群的成功,这是成功的起步.因为一个产蛋鸡群的成功意味着: 高的生产性能高峰期长且高峰期产蛋率高死淘率低.
这要良好的品种严格的饲养管理
严格的疾病控制符合标准的营养饲料
养好雏鸡的技术要求
育雏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雏鸡的成活率,而且对后期的生产性能有很大影响,还关系到鸡只每只成本,直接影响饲养鸡的经济效益。

一般0~6周龄为育雏阶段,是鸡只生产周期的关键时刻。

雏鸡绒毛稀短,抗寒能力弱;嗉囊和肌胃容量小,消化机能弱;胆小易惊,抗病力弱;神经调节功能不健全,适应环境能力弱。

因此,只有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创造良好、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取得满意的育雏效果。

总的来说,养好雏鸡必须抓住以下关键要素。

1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育雏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指搞好育雏舍、饲养工具、育雏饲料、防疫卫生及疫苗药品等物质准备。

1.1育雏舍育雏舍要在进雏前半个月准备好,打扫干净,补好裂隙,堵死鼠洞,擦净门窗,墙壁用10%石灰乳刷白消毒,地面更新换土,打实压平,铺好垫草,热碱水或1%火碱水消毒。

农户提倡火坑育雏或铺设地热线育雏,有条件的购置红外线电热式育雏器或电热保温伞,如果育雏舍是新建的必须凉干使用,急用则需生火烘干。

1.2育雏的用具食槽、水槽(饮水器)、扫除用具均要齐全,涮洗干净并晒干。

接雏前挂好窗帘,铺上垫草,火炕(火炉)加温预热,育雏用具用前用3%来苏儿或2%火碱水普遍喷洒消毒。

1.3育雏舍的消毒
进雏前育雏舍要清洗消毒。

方法用2.0%火碱水或20%石灰乳喷洒,再用甲醛熏蒸。

熏蒸方法:高锰酸钾7g、甲醛14mL和水7mL混合熏蒸,密闭条件下熏蒸12h以上,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育雏室门前要设石灰池或火碱水消毒池。

1.4育雏饲料、药品的准备为提高成活率,雏鸡饲料要求全价配合饲料,饲料质量要好,自配和购置均可。

常用雏鸡饲料成分有玉米、豆饼、麸皮、鱼粉、骨粉、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食盐、蛋氨酸、赖氨酸等。

要备好常用疫苗及药品,例如:马立克疫苗、新城疫Ⅱ系及H120、喉气管炎疫苗、法氏囊疫苗。

消毒药品如火碱、甲醛、高锰酸钾等以及乳酶生、青链霉素、痢特灵、敌菌净等。

2选择好雏鸡
选择健壮的雏鸡是提高成活率的基础,选择雏鸡的标准如下:购买雏鸡要选择健康无病的种鸡场;雏鸡绒毛丰满、长短适中,举止活泼敏捷;嘴、腿较粗,有光泽;眼大有神,活泼健壮;腹部柔软深广,脐部愈合完全,脐带处无血痕;肛门四周干净,屁股不大;双腿有力,能站立行走,不左右摇摆,握在手中感觉坚强有力;体形适中,无畸形,鸣声清脆;所有出场种鸡苗在出壳后24h之内必须注射马立克氏疫苗。

3接运雏鸡
接运雏鸡,要做好接运雏鸡的用具准备,最好用场家专用设备运走,农户可用挖若干孔的硬纸箱(底部垫上短草),注意通风,密度不要过大,也不要过稀,途中尽量平稳,注意保温、防寒、防晒、防淋等,到家后移到育雏地点。

4根据条件选用育雏方法
育雏方法分为平面育雏和立体育雏两大类。

4.1平面育雏在铺有垫料的地面或金属网上等育雏称平面育雏。

有地面垫料育雏、火坑育雏、架板育雏、金属网育雏、育雏伞育雏等。

4.2立体育雏即育雏器育雏,现代化养鸡常采用此种方式。

一般采用四层笼式电热育雏器育雏。

5饲喂
要适当出壳的雏鸡第一次采食称开食,开食要在出壳后24~36h进行。

开食时,饲料要新鲜,颗粒要适中,营养丰富,易于消化。

常用饲料一是开水泡软小米加蛋黄和抗生素(氟哌酸、氯霉素);另一种是用全价的雏鸡饲料拌湿饲喂。

注意补充维生素,一般用鱼肝油、纯酵母粉为好,既价格低,又补充营养,帮助消化。

6饮水要充足
雏鸡初次饮水为初饮。

初饮可在开食前或开食同时进行。

饮水最好饮温开水,要先喂给白糖水(浓度5%),以后让其自饮,终日不断,2周内勿饮冷水,水温和室温相近即可。

为预防拉稀可在水中加0.02%痢特灵。

7温度要适度
适当的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

最理想的温度0~1周龄时为30~33℃,育雏期可每周降低3℃,6周后降为20℃左右。

育雏温度的控制必须平稳,切记忽高忽低,温度变化幅度大易使鸡感染传染病。

肉眼观察温度高低的方法是:雏鸡挤在一起,甚至扎堆,发出尖叫声,说明温度低;若鸡远离热源,翅膀张开,张口呼吸,说明温度过高。

若分布均匀,没有叫声,说明温度适中。

温度高低掌握的原则是:初期宜高,后期宜低;小群宜高,大群宜低;弱雏宜高,强雏宜低;雨天宜高,睛天宜低;夜间宜高,白天宜低;肉鸡宜高,蛋鸡宜低。

8湿度要适当
在一般情况下,鸡对相对湿度的要求不如温度那样严格。

育雏舍适宜的相对湿度为:1~10日龄为60%~70%,10日龄以后为50%~60%。

湿度过大,雏鸡易患痢疾病、球虫病和曲霉菌病;湿度过小,雏鸡易脱水,生长发育缓慢。

育雏前期育雏舍温度高、环境相对干燥,因此,适当提高湿度,则应适当洒水,水盆供湿或炉子上放水盘,蒸发水汽,对雏鸡发育有利。

育雏后期随着雏鸡长大,呼吸和排粪量相对增加,室内易潮湿,因此相对湿度高时应注意通风换气,及时更换垫料和适当的调整雏鸡密度。

9饲养密度要合理
饲养密度直接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和育雏设施的利用率。

密度过大,鸡群拥挤,吃食不均,雏鸡生长缓慢,发育不整齐,易感染疾病和发生啄癖,增加死亡;密度过小,房舍和设备不能充分利用,造成浪费。

正确的雏鸡饲养密度是每平方米养的鸡数:1~15日龄40只,16~30日龄30只,31~45日龄15只,46~60日龄10只。

10正确的光照
光照对雏鸡的采食、饮水、运动、健康有重要的关系。

为了确保雏鸡的生长发育和以后的生产性能,雏鸡培育应制定正常的光照程序。

0~3日龄内要昼夜补充光照,4~7日龄光照时间为19~20h,8~20日龄光照时间为15~19h,20日龄后可不补充光照,每天光照时间应控制在8~10h。

光照强度以每15m2离地面1.5m处安装一盏40W灯泡为宜。

光照强度前期宜强,后期宜弱,前期强可促进雏鸡的采食、饮水、运动等。

11注意通风换气
小鸡比其它家畜的体温高,呼吸快,代谢机能旺盛,单位体重排出的二氧化碳比大家畜高2倍以上。

此外,由于育雏室温度高,粪便和垫料分解产生大量的氨和硫化氢有害气体,如不注意通风换气,将严重影响雏鸡的健康,以致造成死亡。

因此,必须在保温的前提下,做好通风换气工作,及时排除室内污浊的气体,换进新鲜空气。

室内空气的新鲜程度,以进入育雏室内不感到有闷气和刺鼻、眼的氨与硫化氢的气味为宜。

一般育雏室应设专门换气孔或气窗,必要时敞开窗户通一会新鲜空气,但注意勿使外来风直吹雏鸡,防止鸡群感冒。

12环境卫生管理
小鸡体小,抗病力差,饲养密集,一旦感染鸡病,易于传播,难以控制。

因此,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在育雏开始前,订好严密的消毒、防疫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

要使小鸡健康成长,除了特定的预防外,搞好环境卫生是小鸡保健的关键。

室内环境要经常打扫,保持干燥,通风良好,及时清除粪便,更换垫草,减少噪音,严禁偶然惊吓,外人不得随意进入育雏室,每隔10d或半月进行1次消毒,不要喂变质发酵的酸败饲料,以减少肠胃疾病的发生。

13分群管理
雏鸡要按公母、大小、强弱进行分群管理,以免采食不均和以强欺弱。

如条件有限不能分群管理,也应把弱小雏挑出来单独饲养。

可将育雏分成若干小区,便于管理,一般农户50只一个小区即可,随日龄增加群应划小些。

14断喙管理
断喙是防止雏鸡啄癖的有效措施之一。

雏鸡长到2周龄以后,因各种原因往往会引起啄癖的发生,即啄羽、啄趾、啄肛等,严重时每天都有伤亡,损失很大。

解决的方法一是加强饲养管理,给雏鸡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全价的营养;二是采用断喙的方法。

雏鸡长到6~9日龄可进行第一次断喙。

方法是将雏鸡喙插入电热断喙器里,切除自鼻孔到上喙端的三分之二处,下喙比上喙要少切一点,形成一定坡度。

如无电热断喙器,也可用电烙铁代替。

15疫病的防治
按免疫程序做好疫苗的接种工作;要给予药物性防治,2周龄内饲料中添加大蒜颗粒,饮水中添加呋喃唑酮、抗生素或其它药物。

有病早隔离、早治疗。

雏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雏鸡饲养管理的好坏,对雏鸡的育成率和整个养鸡生产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养鸡生产中,必须抓好雏鸡的饲养管理,提高雏鸡的育成率,增加养鸡经济效益。

一.育雏前的准备及育雏方式
1.育雏前的准备:在育雏前一周,将鸡舍、鸡笼、用具等用福尔马林熏蒸彻底消毒,用百毒杀、120等消毒液对饮水器、料槽消毒后,清洗干净备用。

在育雏前1--2日内,将舍内温度提升到35℃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

2.育雏方式:
(1)、地面育雏:这种育雏方式一般限于条件差的、规模较小的饲养户,简单易行,投资少,但需注意雏鸡的粪便要经常清除,否则会使雏鸡感染各种疾病,如:白痢、球虫和各种肠炎等。

(2)、网上育雏:这种育雏方法较易管理、干净、卫生,可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3)、雏鸡笼育雏:这种方式是目前比较好的育雏方式,不但便于管理,减少疾病发生,而且可增加育雏数量,提高育雏率。

二.雏鸡的饲养与管理
1、雏鸡的饲养:雏鸡开食前,先用4/万的高锰酸钾液饮水一次,用于消毒和排出胎粪,清理肠道。

雏鸡开食即雏鸡第一次吃食,用雏鸡颗粒饲料饲喂,开始每日喂5--6次,对于体质较弱的鸡,黑夜要加喂一次,以后逐渐改喂3--4次/日。

雏鸡料的营养指标:粗蛋白18--19%;能量2900千卡/公斤;粗纤维3--5%;粗脂肪2.5%;钙1--1.1%;磷0.45%;蛋氨酸0.45%;赖氨酸1.05%。

雏鸡的用料量应根据实际饲喂情况而掌握。

雏鸡饲喂一定要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并要保持清洁饮水。

2、育雏温度:温度的高低对雏鸡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严格掌握育雏温度。

育雏温度要掌握这样一个基本原则,育雏初期温度宜高,弱雏的育雏温度应稍高,小群饲养比大群饲养高,夜间比白天高,阴雨天比晴天高。

在实际饲养过程中,如果温度适宜时,雏鸡分布均匀,活泼好动;温度过低时,雏鸡缩颈,互相挤压,层层堆叠,尖叫;温度过高时,雏鸡伸舌,张嘴喘气,饮水增加。

3、育雏湿度:如果室内空气的湿度过低,雏鸡体内的水份会通过呼吸大量散发出去,同时易引起灰尘飞扬,使雏鸡易患呼吸道疾病;如果室内空气湿度过大,会使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影响雏鸡的健康发展;因此,育雏室内的湿度应保持在65--70%。

4、保持正常的通风:育雏舍内二氧化碳的含量应控制在0.2%,不应超过0.5%。

氨气含量要求低于10ppm,不应超过20ppm,H2S的含量要求在6.6ppm,不应超过15ppm。

在通风换气时,要严防雏鸡感冒,要求做到在通风之前,先提高育雏室温,通风时间最好选择在中午前后,通风换气应缓慢进行。

5、光照及饲养密度:1--3日令全天光照,4--5日令15--20小时/日;6--9日令16--18小时/日;10--14日令14--16小时/日;15--28日令12--14小时/日;28--42日令8--10小时/日。

饲养密度:1--2周令30--40只/平方米,3--4周令25--30只/平方米,5--6周令20--25只/平方米。

6、断喙:雏鸡断喙时间一般是7--10日令,为防止应激,在断喙前后一天在饮水或饲料中加Vk4(4mg/kg)或加电解多维。

7、雏鸡免疫:为防止雏鸡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应根据种鸡场提供的鸡免疫程序,做好马立克、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传染性支、喉气管炎和鸡痘的免疫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