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 爱育英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传身教爱育英才
二十年前笔者走上讲台,步入了教师的生涯。

笔者在任课的同时一直兼做学生管理工作,通过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

笔者认为:言传身教是教师工作的法宝。

教师要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讲解深刻的道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要用娓娓动听的语言做学生思想工作,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

一位好的教师不仅要以身作则,而且要讲究方法,在琐碎的工作中释放我们的勇气和激情,为学生奉献出我们的智慧和爱心。

1.正确引导学生
1.1言传要言之有理、温暖人心
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教书育人的效果,不可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教师首先要做严谨治学,力争上进的模范。

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也要有广博的社会科学知识,“厚积薄发”,才能言之成理,让学生信服。

梁实秋说过:“一个教师不善言词,不算是太大的短处,若没有足够的学识便不可获得大家的敬服”和“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特别是当今社会,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有一种新的势头,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扩展自己的知识,才能和学生的思维同步发展,如果还是照本宣科,翻来覆去老一套,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求知欲,影响教学效果。

南风法则起源于法国作家的一则寓言:一天,南风和北风相遇了,它们决定比赛谁的威力大,谁能把人类身上的衣服脱掉。

北风先来,它使出了浑身解数,即刻大地狂风大作、冷风嗖嗖、威力无比,刮得人都有点招架不住了,可是人们将身上衣服裹得更紧了。

接着南风出场了,它清风习习,暖意洋洋不一会儿人们就感到浑身发热,自动将衣服脱了下来。

后来教育家将这一寓言故事总结为教育心理学上的“南风法则”。

“南风法则”的原理是:教育学生,有时温暖的话,入情入理的说服比严厉的批评、大声的喝斥效果会更好。

1.2言传要渗透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赞美
首先,教育好学生的秘诀在于尊重、信任他们。

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信任感,是激发学生上进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学生自觉地克服缺点,进行自我教育。

教师与同学接触时,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特别是当今社会,大多数同学家庭生活富裕,在家里是众人关心的核心,每每有一种惟我独尊的优越感,他们的思想比较敏感单纯,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很强,对别人尤其是教师的评价十分敏感。

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在平时工作时就应慎重,既要重视关心,但又不能顺从迁就,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在尊重、理解、信任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就容易被学生接受,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应该以肯定与表扬为主。

教育者的肯定与表扬实质上是一种心理暗示,这种暗示可以激励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这个著名的心理效应被广泛地运用到了我国的教育领域。

在此基础上还形成了一种教育流派——“赏识教育”。

试问,哪个学生不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扬呢?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

在学生上课积极发言的时候赞一句“你真棒!”;在他认真作业的本子上写一句“很认真!”;在他考试进步的时候说一句“祝贺你!”。

赏识的魅力是无穷的,谁不想做个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呢?
最后教师要以赤诚的情、火热的爱去打动学生。

不仅在学习上关心他们,而且在生活上照顾他们,热情待之,平等待之,与其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当学生感到师爱的博大,既有助于使他们全面认识自己,又使学生感到温暖。

在情感上与老师亲近起来,意识到老师的表扬是出自内心的,这种心理表现在学习上,就会激发他们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变得更积极、更主动,“亲其师,信其道”。

2.用身教树立榜样
2.1要以身作则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以伟大而纯洁的人物为榜样,才能引导我们具有高尚的思想行为。

教师要为人师表、仪表端庄、言谈儒雅,并不单纯是个人的兴趣爱好,而应是受到职业的严格制约的社会意识和行为。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多数学生对教师了解、观察得细致入微,故教师要力求在学生中树立起尽可能完美的形象。

端庄的仪表会赢得学生的好感和尊重,会增强老师的威信和影响力。

尤其是当今时代,学生希望他们的老师穿戴得得体一些,漂亮一些,坐在下面听讲也能赏心悦目。

试想那种衣着随便、举止粗俗、言谈卑俗的教师,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吗?如果教师平时就能随时捡拾废弃物到垃圾箱,顺手擦擦窗台、玻璃、讲桌,从不迟到、早退,从不无故缺席,关心他人疾苦、尊重他人,那么这些习惯就像滴滴春雨润入学生心田,耳濡目染,学生就会学着做。

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检点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给学生做个榜样。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使学生意识到老师时刻在关注自己,激起他们前进的勇气,点燃他们心中智慧的火把。

师生感情融洽,学生的注意力、兴趣集中到学习上来了,他们就会乐意听课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动力的唯一源泉。

”有了这样的精神动力,等待学生的,必然是一次次的成功。

2.2要一视同仁
爱生,是教师的职业美德,是实现教育的前提。

优等生要爱,中等生要爱,后进生更要爱。

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要善于琢磨、探索、寻求一些切实可行且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方法,用实际行动开展工作。

身教要付诸于行动。

我们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对待,更不能歧视、侮辱学生。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

同样,人也不可能十全十美。

有时找学生谈心,有的学生就抱怨说我偏心,对成绩好的学生另眼相看。

为此笔者花费了2年多的时间来纠正,每次提问、批改作业尽量顾及整体,尤其是内向或调皮的学生。

还因此撰写了一篇获得省教育厅一等奖的论文—《帮教差生奉献爱》。

虽然做得还不是十全十美,但却表明笔者对学生是一视同仁的,绝不会另眼相看。

3 讲究技巧
3.1批评教育的艺术
师爱就是师魂,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爱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学生既需要这种爱,也需要严格的管理。

教师的严,不是严厉,而是严格,这也是一种爱,是一种高层次的爱,理智的爱。

因此就需要规章制度、纪律来约束管理学生,否则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是一纸空谈,也培养不出高素质的人才。

作为教师有责任、有必要培养我们的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学习习惯。

同时,也要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规章制度的权威性,要“严而有理、严而有情”。

曾看到这样一副情景:有一个学生因犯错误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进行批评教育,开始学生也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并表示愿意改正错误。

可这位老师又说“听说你在家还打你爸爸,是不是有这事?”这时这位学生的脸色陡变,说“我可以不回答你吗?如果没事我可以走了吧!”说完摔门而去,把这位老师晾在一旁。

可想这位老师前面的话学生也不会接受了,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了。

于是想到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陶先生在做晓庄师范学校校长时,一天在校园里看到一个学生在打另一个学生,就把这个学生叫住了,让他到校长室去。

陶先生回到校长室,这个学生已等候在那里,他掏出四块糖对这个学生说“你比我先到,说明你很守时,奖你一块糖;刚才我叫你住手,你就不打了,说明你很尊重我,再奖你一块;我了解到你刚才打同学是因为他损坏公物,说明你有正义感,再奖你一块。

”这时这位学生说“我知道打同学不对,今后我一定改。

”陶先生又掏出一块糖说“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有改过的愿望,这很好,再奖你一块。

好了,你可以走了。

”这种寓批评于奖励的做法,肯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严格的管理,离不开批评教育。

学生违纪时,一定要让他认识到本人所犯错误后,再不失时机地对其批评教育,使他们能够认识错误,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批评的出发点应该是真诚、友好、富有爱心的,批评的方式应是针对事情本身,并且是积极的,具有建议性的。

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批评的正确观念,掌握批评的技巧和艺术。

3.2要讲究工作方法
首先明确: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讲究方法。

教育者必须降低自己的高度,用与受教育者同样的高度去看待问题,理解被教育者观察问题的角度。

我们的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他们有自己的思维能力,有自己的评判标准。

如果教师
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然后从学生的视角去观察思考问题,从而寻找到学生这样做的原因,这样我们在说服或批评学生时可以掌握主动权。

其次要注意运用一个理论。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他将一辆高级轿车停在一个居民小区里,一个星期后,汽车毫发无损。

然后他将其中的一个车窗砸烂,三天后,这辆车就被破坏得面目全非了。

这一实验结果被后人总结为“破窗理论”。

这个理论被运用到教育领域是近几年来的事,而笔者则认为这个理论运用到学生管理中也十分可行。

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而它犹如一辆崭新的轿车,是容不得任何人对其有破窗行为的。

假如有了“破窗”行为而未被处罚,他会暗示其他人,规章制度是可以破坏的,且破坏后是没有任何后果的,那么就可以视规章为虚无。

因此,班主任制定规章制度后就不允许有任何人破坏。

一旦发现破坏者,就要立即进行处理,防止“破窗”行为扩大化。

但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班级规章制度定了很多,而实际上发挥作用的却很少。

原因就在于执行中出现了“破窗”现象。

诚然,“以言教者治,以身教者从”,新时期的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教育理念、改善教育方法,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让我们紧跟时代步伐,用热血和汗水去浇灌祖国的花蕾,用爱心和智慧为祖国培育出更多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