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件-019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件来分析说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秋浇对乌梁素海环境的影响。答案 解析
有利:秋浇淋盐可降低土壤
盐碱度,可以改善灌区土壤
肥力结构。
不利:秋浇淋盐通过排水渠
汇集到乌梁素海,使得化肥
和土壤盐类富集于湖泊中造
成水体富营养化。
(4)该地区是我国沼泽最多的地区,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 (4)降水多, 气温低,蒸发量小; 地势低洼,排水不 畅;地下有冻土层 存在,积水不易下 渗。 【解析】第(4)题, 主要从地形、气候、 河流等自然地理要 素方面分析其形成 原因。
基础落实练
1.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形 水
大气
岩石
植物(生物) 动物(生物)
土壤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大气
水汽 输送
大气
降蒸
降蒸
水发 陆地
径流 输送
水发 海洋
水循环
植物 环境 动物
微生物 生物循环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 岩石圈循环
意义: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 互联系的整体
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合图(图144),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________地区,该地区气候最突出的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突出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
(2)该地区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一般是______和______,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考 向 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为背景考查整体性的特征及意义
(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 差异的影响。
考 意义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 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考 向 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为背景考查整体性的特征及意义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 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此地渠道密布的原因。 答案 解析
该区域农业发达,生产用水
需求量大;该区域蒸发量大,
降水量少,农业活动需要稳
定的灌溉水源;该区域地势
平坦开阔,便于开挖河渠;
此地位于我国中温带地区,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从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入手,结合区域特征,有选择地选取对应的条
考 向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3.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CO2浓度进行 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答案 解析
A.缓解全球变暖
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洋流流速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 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 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考 向 以全球气候变化为背景,考查整体性的表现
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且缩短
D.太阳辐射减弱
考 向 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为背景考查整体性的特征及意义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 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 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 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 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 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 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 右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2.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答案 解析
A.③④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④①③
D.③①④②
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湖泊泥沙沉积量逐渐增加,水量减少,湖
泊面积缩小,到后期陆生生物生长,演变过程结束;据此可知湖泊的
演变过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 答案 解析
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1~3题。
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关联较小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考 向 以全球气候变化为背景,考查整体性的表现
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量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3)经过20世纪大规模采伐,该地区森林面积锐减,导致环境的整体 变化。这些变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造成枯枝落叶 减少,腐殖质减少, 并且使水土流失加 剧,土层变薄,土 壤肥力下降;森林 面积减小还降低了 森林滞留降水的功 能,导致降水时形 成洪水,无降水时 河流水量锐减,甚 至断流。 【解析】第(3)题, 结合图中森林与其 他地理要素的关系, 侧重分析森林减少 对土壤、温带季风 性河流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 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 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 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考 向 以全球气候变化为背景考查整体性的表现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
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
A.整体性
B.差异性
答案 解析
C.区域性
D.综合性
地理环境中各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的,某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因 素的改变,如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体现了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2~4题。
A.气候
B.地形
C.水文
D.生物
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植物营养素沉积湖底(动植物枯死、腐烂)是 最早发生的现象,生物的生长是在营养素的条件下发生的,并且一直持 续到陆生生物的形成,故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生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答案 解析
结合整体性原理,运用各地理因素相互影响的关系,从有利和不利两
方面分析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有机物
光 热量 CO2
叶绿素
概念: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 有机物的能力
生产功能
水分 无机盐
概念: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 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 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特征: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平 衡功能,但自然地理环境拥有此 功能
平衡功能
CO2 溶解钙
碳酸钙
考 向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联系
2.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双选) 答案 解析 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CO2所致,与 地球内能的释放关联较少;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较少,地球 内部温度的变化与大气增温没有必然联系。
A.区域性
B.整体性
C.差异性
D.开放性
图中演变过程最初是由生物因素发生的变化,导致水文、地形等因素的 改变,最终导致整个环境整体发生变化,故该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特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三大灌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商 品粮基地,该流域内的乌梁素海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结合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灌区示意图。 材料二 秋浇是该灌区传统 的特殊灌溉制度,一般在10 月 中 旬 至 11 月 中 下 旬 进 行 , 是该灌区一年间灌水量最大 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