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件(共20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旨归纳
归纳主旨
本词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写怀,是 词人对人生的反省,也是对理想的坚守, 表现了词人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思路导图
·

算 文体相关


州 定
作者相关


寓 居
主旨相关

四、FM问题归 零
1、苏轼在《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通过一连串意象,营 造萧疏凄冷、幽寂的氛围借以表达词人内心孤独寂寞的句子:
2、从全词的内容老看,词中的核心意象是什么?
词人是怎么样描写其形象?
答:词的核心意象是孤鸿。上片用缺月、疏桐、 漏断人静来烘托它的孤独形象。下片用它不肯随 意栖息的行为来表现他遭遇冷落却又孤傲的形象。
3、“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一名句写了
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这两句写挑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 宁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凉。表达了词人被 贬谪黄州期间的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诵读诗歌 划分节奏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piāo miǎo)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xǐnɡ)。 拣尽/寒枝/不肯/栖(qī),寂寞/沙洲/冷。
题目解析
卜算子是词牌名。北宋时盛行此曲。 词又称长短句、诗余。产生于唐,盛行于宋。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 有定声”。词大多分两段叫“上下片”或“上下 阕(què)”。词按篇幅长短可分为小令(58字 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寓居”在古代指寄居他国的官僚贵族;后泛
一弯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树梢,滴漏声断了,夜深人静。 有谁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孤雁隐隐约约的身影。
惊起却回头, 省:知晓。 有恨无人省。 拣:挑选。 拣尽寒枝不肯栖, 沙洲: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 寂寞沙洲冷。 小块陆地。
孤鸿惊飞却又回过头来,心里有幽恨却无人知道。它挑 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宁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凉。
乌台诗案
创作背景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初到黄州,苏 轼惊魂未定,梦寐惶恐,谢绝交往,他深怀幽居离索的 内心隐衷,于是在一个夜晚写下了这首《卜算子·黄州 定慧院寓居作》。
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词
缺月挂疏桐, 疏桐:枝叶稀疏的桐树。 漏断人初静。 漏断:指深夜。 谁见幽人独往来, 幽人:幽居的人。 缥缈孤鸿影。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1、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3、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4、C 分析:是实写而非虚写。
谢谢
2、在《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以鸿自喻最能体现苏轼虽 贬谪黄州仍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的句子(通过描写 孤鸿选求宿处的情景,表达清高自许、蔑视流俗的人生态度):
3、在《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惊恐不已,心怀幽恨,无 人理解的忧愤之情的诗句是的诗句是:
4、对《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指失势寄居他乡的地主绅士官员等人。
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重点); 2、知人论世,了解苏轼生平经历(难点); 3、感受词人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难点)。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 子瞻 ,号 “ 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是北宋 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谥号文忠。他与他的父亲苏 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唐宋 八大家”之一。苏轼与黄庭坚、米芾(fú)、蔡襄 是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著有《东坡易传》、《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 等。
问题探究
1、上片中“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这两句营造出 怎样的氛围? 2、从全词的内容老看,词中的核心意象是什么?词人是 怎么样描写其形象的? 3、“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一名句写了什么 内容,抒发了什么感情?
1、上片中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这 两句营造出怎样的氛围?
答:词的上片借缺月、疏桐、漏断 孤鸿一系列的意象, 营造出寂寞清冷 的氛围。
A、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 流俗的心境。 B、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 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C、“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这两句,既是虚写,又通过人、鸟 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 俗。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D、“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在寒枝间飞来飞 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词人以象征 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 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