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西省上栗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江西省上栗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全国上下众志成城的脱贫攻坚战中,从来都不缺文艺的身影。
文艺的优势是什么?是形象生动,接地气,连人心,百姓喜闻乐见。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不久,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就创作出小品戏《喜鹊为啥叫喳喳》,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脱贫攻坚政策融入其间,在小品里生动揭示牧区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巧妙融入牧民最为关注的草场承包权延长30年等政策。
一台小品戏讲活了政策文件,牧民们听得懂,记得牢,看得有滋有味。
近年来,有不少这样的“文艺轻骑兵”活跃在基层乡村,也有不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歌曲、小品、相声、影视剧等文艺作品,深入宣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好政策,有力推广脱贫攻坚中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发挥文艺的“巧劲”与“柔功”,让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深入人心,让脱贫实践如虎添翼。
文艺的力量是什么?是诉诸人的情感和思想,提振人的精气神儿。
要想真正拔穷根,需要引导帮扶对象转变“靠等要”的思想观念,提升贫困地区自身奔向幸福生活的内生动力。
扶贫先扶志,文艺工作者大有作为。
不仅要通过优秀文艺作品帮助贫困群体立志向,树理想,昂扬精神,也要从文化立人的角度,以多种多样的文艺形式提升贫困地区群众文化素质,培育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综合相关媒体报道,目前,已经有相当多的文艺院团和文艺工作者与贫困地区结对帮扶,形成送文化、种文化的有效机制,为贫困地区培育一支不走的文艺人才队伍,也通过文艺支教、专业培训、辅导讲座等各类文艺惠民服务项目,丰富村民精神生活,让贫困群体既“富口袋”也“富脑袋”。
贫困地区未必缺乏文化资源,许多地区恰恰有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特色艺术资源的富矿。
文艺工作者可以发挥所长,对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地展开艺术扶持,结合当地文化资源进行艺术创作,培育地方文化旅游品牌,把文化开发保护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推动当地就业创业和经济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文艺工作者不仅是重要的开发创作者,也是深有影响力的传播者。
作为备受关注的公众人物,一些文艺工作者深入脱贫攻坚一线,以其影响力和号召力带动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深度参与。
典型的例子是不少影视演艺明星通过公益代言、产业帮扶等形式,推介贫困地区特色文化、特色旅游、特色农副产品,让“土味"变成“网红”“爆款”,让粉丝对明星的“注意力”变成了解乡村、帮扶乡村的“行动力”。
当前脱贫攻坚“正是最吃劲的时候”,正需要文艺工作者的加油鼓劲,激发广大群众决胜小康的雄心、信心和决心。
通过实践,我们也可以进一步思考文艺在脱贫攻坚中的功能与作用,探索文艺扶贫的方式方法,更好地让文艺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开发式扶贫,让文艺工作者的“菜单”与基层百姓的“订单”实现更精准的对接。
只有这样,文化进万家才能进得深入,进得广泛,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脱贫攻坚
取得最终胜利。
(摘编自胡妍妍《为脱贫攻坚加油鼓劲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艺具有形象、接地气等优点,这决定了它的身影必然活跃在脱贫攻坚战中。
B.推广脱贫攻坚中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可以让相关政策更好融入文艺作品。
C.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富口袋”的问题,需要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
D.文艺扶贫工作要求每一位文艺工作者既要成为开发创作者,也要成为传播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乌兰牧骑的文艺活动为典型事例来阐明观点,增强了说服力和时代感。
B.文章以“文艺的力量是什么”这一设问承上论述,将论证引向深入,思路清晰。
C.文章列举演艺明星帮扶乡村的活动,目的是证明贫困地区未必缺乏文化资源。
D.文章以号召文艺工作者为脱贫攻坚而奋斗作结,体现了立足当代的写作倾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相声、快板等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乡村宣讲扶贫政策,可以帮助脱贫实践取得如虎添翼的效果。
B.“扶贫先扶志”的想法,与“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这一哲学观念在思想内涵方面是基本相通的。
C.探索文艺扶贫的方式方法,让文艺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扶贫,可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
D.提升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文艺素养,是扶贫攻坚最后冲刺阶段全国扶贫工作者应当共同面对的主要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忆刘半农君
鲁迅
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
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
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
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
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
譬如罢,答王敬轩的信,“她”字和“它”字的创造,就都是的。
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
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
然而这曾经是事实。
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
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
倘若失了算,那是没有算好的缘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
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
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支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
适之先生的是紧紧地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
”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
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
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
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
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
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他的。
那些人批评他的为人,是:浅。
不错,半农确是浅。
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
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
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
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钞古书,后来也要标点《何典》,我那时还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说了几句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驷不及舌”,也没有法子。
另外还有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
①
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了。
近几年,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称“蜜斯”之类,却很起了反感:我以为这些事情是不必半农来做的。
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②,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
”我想,假如见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一个“今天天气……哈哈哈”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罢。
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
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
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
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
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
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八月一日
(选自《鲁迅全集•且介亭杂文》,有删改)
注:①1928年鲁迅任《语丝》主编期间,选登了一篇读者来信。
这封信纠正了刘半农发表在该刊的一篇文章中的一个史实性错误。
②指刘半农于1933年到1934年间在《论语》《人间世》等刊物发表《桐花芝豆堂诗集》和《双凤凰砖斋小品文》等作品。
4. 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回忆刘半农时不作一般介绍,也没有溢美之辞,而是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地评价,且撷选典型实例,使追怀的对象有血有肉,具体可感。
B. 鲁迅杂文不乏高明的修辞,如本文将“韬略”比作“仓库”,又将陈独秀的“内皆武器,来者小心”和胡适的“内无武器,请勿疑虑”与刘半农的“令人不觉有武库”作对比,表现刘半农更可亲近。
C. 文坛上人们批评刘半农的为人“浅”,而鲁迅先生却对刘半农的“浅”持肯定态度,并由此提倡文坛上应形成“浅而清澈”的文风。
D. 文中“弄烂古文”一句,说明曾经的文学革命战士思想发生了变化,日益走向保守,鲁迅用“弄”和“烂”两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表现对刘半农的批评。
5. 作者笔下的刘半农形象优缺点并存,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刘半农的优点。
6. 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中“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可以说是网红经济的元年,这一年,很多网络红人创造出了各种“神话”,刷新了我们对“网红”的认知。
李佳琦、李子柒等头部网红频频出圈,受到主流关注,网红的社会认同度也进一步提升,李佳琦卖货主播的身份得到广泛认可。
大数据交易平台数据宝统计显示,号称2019年“带货一哥”李佳琦赚了将近2亿元,网红李子柒赚了1.6亿。
如果以2018年上市公司净利润指标看,2123家公司净利润不及李子柒。
也就是说,全部A股公司有六成以上盈利能力不及一名网红。
在网络直播上,“网红”李佳琦的一句OMG,俘获了万千少女。
而今这位被称为“口红一哥”的网红,1月5日晚在“所有女孩”面前推销了某上市公司旗下产品“麻辣香肠”,5分钟狂卖10 万十包,总计销售额突破300万元,累计观看人次1677万。
更让人看呆的是,一场5分钟的直播广告,第二天竟然让这家上市公司涨停了。
一场网红带货的直播,为这家公司带来了5.48亿元市值增长。
(摘编自《李佳琦年赚2亿,李子柒1.6亿! 背后赚大了的,还有他们》,中国经济网2020年1月8日)
材料二:
材料三:
网红经济的混乱主要体现在:以“流量为王”。
网红走红速度快,经济效益高,促使人们蜂拥而至,迫不及待地追逐“流量快车”,以至于许多人为流量“无所不用其极”。
为了点击量和关注度,传播低俗信息、进行恶意炒作等行为带偏了社会价值观。
某些网红轻松暴富,让人蠢蠢欲动,数据显示,54%的95后受访毕业生渴望当“网红”。
某一线城市多所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有80%的受访小红”,有的家长甚至为孩子报了“网红培训班”。
网红经济在操作中逐渐背离了本质。
网红经济是先有内容供给,后有关注聚焦,关注聚焦达到一定程度后才爆发的经济现象。
网红应该传播优质内容信息,而非低俗内容,更不能炒作。
如今提及网红,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往往是无下限的炒作、低俗和比傻,资本包装下的网红经济被工厂化批量生产,同质化严重。
且不说网红妆容千人一面,就是在内容上也大多雷同。
虽然当前的网红经济存很多问题,但网红经济是符合并响应时代变迁的产物。
信息媒介的更新迭代助推了网红经济的崛起。
随着信息媒介的更新迭代,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版图,部分刊报关停。
如今个体间的信息交流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在平台上交流的不只是房子和衣服,观点和信息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媒介走向了共享媒体时代。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民的时代需求已转变为精神需求,网红是人们精神需求下自发选择的产物之一,与时代需求相契合。
也就是说网红经济符合当前中国主要矛盾的转移偏向。
电商的大量加盟构成了“网红+直播+电商”的生态闭环,加速了网红变现速度。
展望未来,在政府从大放到大治的调控管控下,网红经济将通过自我调整和自我淘汰,以规范化进行重构,逐步回归到“魂”上,形变而魂不变:与信息经济的本质相吻合,以内容为主;以自身的价值观和使命感传播正能量。
此外,从形式上看,未来网红可能并不是真人。
虚拟网红的火热将倒逼真人网红进行自我革新,最终演变为“真人+虚拟”相结合的模式。
不论网红经济如何衍变,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是内容。
未来,谁以内容为王,谁就更可能维持网红经济“长红”。
(摘编自《网红经济“下半场”怎么走?回归内容为王》,财股网2020年1月8日)
7. 下列关于“网红经济”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2018年网红经济的收益超过了六成以上的A股公司的净利润。
B. 从本质上看,网红经济只要内容优质,就一定会获得关注聚焦。
C.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人民的时代需求都已经发生转变。
D. 网红经济在政府的调控管控下,将自我调整、淘汰,进行重构。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9 年很多网红创造了各种“神话”,其社会认同度进一步提升。
也有许多人为流量进行低俗营销、恶意炒作,带偏了社会价值观。
B. 2018年网红主要领域涉及广泛,包括娱乐、美妆、美食、财经等方面,从领域占比看,传统的文娱领域占据网红所在领域的主导位置。
C.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红经济运营从单一平台向多平台化方向发展。
据统计,2018年,拥有6个以上的平台账号的中国网红不到30%。
D. 未来网红可能并不是真人,但不论网红经济如何衍变,不变的是内容。
谁能提供优质的内容,谁就更可能维持网红经济“长红”。
9. 网红经济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应如何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巡字巡,邓州南阳人。
博通群书,晓战阵法。
气志高迈,略细节,所交必大人长者,不与庸俗合,时人叵知也。
开元末,擢进士第。
巡繇①太子通事舍人出为清河令,治绩最,而负节义,或以困厄归者,倾赀振护无吝。
更调真源令。
土多豪猾,大吏华南金树威恣肆,巡下车,依法诛之,赦余党,莫不改行迁善。
安禄山反,(巡)遂起兵讨贼,从者千余。
巡驰骑决战,身被创不顾,士乃奉巡主军。
积六旬,大小数百战。
当此时,王命不复通,大将六人白巡以势不敌,且上存亡莫知,不如降。
六人者,皆官开府、特进。
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率军士朝,人人尽泣。
巡引六将至,责以大谊,斩之。
至睢阳,……有诏拜巡御史中丞。
被围久,食尽,巡士多饿死,存者皆痍伤气乏。
巡出爱妾曰:“诸君经年乏食,而忠义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啖众,宁惜一妾而坐视士饥?”乃杀以大乡,坐者皆泣。
巡强令食之,至罗雀掘鼠,煮铠弩以食。
贼知外援绝,围益急。
众议东奔,巡、远②以睢阳江淮保障也,若弃之,贼乘胜鼓而南,江、淮必亡。
且帅饥众行,必不达。
十月癸丑,贼攻城,士病不能战。
城遂陷,与远俱执。
巡众见之,起且哭,巡曰:“安之,勿怖,死乃命也。
”巡不屈,年四十九。
(选自《旧唐书张巡传》)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教,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教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赢之余,虽欲去,必不达。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③。
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已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
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选自韩愈《张中丞④传后叙》)[注]①繇:yóu,由,从。
②远:睢阳太守徐远,与张巡一起卫睢阳,被俘而死。
③双庙:张巡、许远死后,后人在睢阳立庙祭祀,称为双庙。
④张中丞:即张巡;中丞,张巡驻守睢阳时朝廷所加的官衔。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B.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C.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D.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即表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别名。
B. 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土科,录取后称进士。
明清时举人经过会试及殿试录取后称进士。
C. 下车,古代作殉葬用的粗陋的木制车,后称官员初即位或到任为“下车”;也指从车辆上下来,文中即此意。
D. 癸丑,干支组合之一,古人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
文中为纪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巡更调真源县令,诛杀豪猾大吏华南金;守睢阳,斩叛将六人;食尽,杀妾以大乡;城陷被杀,保持了高尚的节义。
B. 张巡“晓战阵法”,深知睢阳的战略地位,以创残之兵坚守孤城以蔽江南,阻遏了叛军的攻势;后终因“帅饥众行,必不达”而只有孤注一掷和叛军血战到底。
C. 安禄山反叛,身为真源令的张巡起兵讨贼,身经百战,被皇帝授予中丞御史,后来死守睢阳,城陷被杀,成为一代死节名臣。
D. 张巡任清河令时“以困厄归者,倾赀振护无吝”,而在坚守睢阳孤城时,导致人相食的惨剧是为局势所迫不得已而造成的。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六人白巡以势不敌。
(2)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
14. 韩文选用了哪些细节刻画南霁云的形象?南霁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岳忠武王祠①
于谦
匹马南来渡浙河②,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青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③,不见将军奏凯歌?
[注]①这首诗作于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俘,明王朝危在旦夕。
很多人劝新皇放弃北京,迁都南京,于谦力排众议,坚守北京。
岳忠武王即岳飞。
②匹马南来渡浙河:民间有宋高宗赵构泥马渡江的传说。
③朱仙镇:指岳家军朱仙镇大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追忆历史写起,“匹马”写出宋高宗南逃时的狼狈之状。
B.颔联以南宋的“中兴诸将”与“负国奸臣”作对比,爱憎分明。
C.颈联营造了岳王庙古朴清幽的意境,意在烘托岳飞的品行高洁。
D.尾联以问作结,表面上为岳飞不平,实则寄意遥深,发人深省。
16.这首诗借古抒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1)
________。
”
(2)《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3)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根据下面材料拟写一则通知,可对文字进行删改。
要求符合通知的格式和语体,发布通知时间为2020年
5月25日。
不能出现具体的学校名称。
①学校拟举办“国学诵读经典”演讲比赛,请各年级组织师生观看比赛。
②本次比赛由校团委举办。
③演讲比赛的地点为学术报告厅。
④本次演讲比赛主题是“诵读国学经典传承民族精神”。
⑤比赛时间为2020年5月26日晚7点。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下列各句的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 李辉为爷爷六十大寿写对联:花甲岁神清气朗,耳顺年体健身康。
B. 小王把自己的作文用邮件发给出版社编辑并留言“请您多多斧正”。
C. 欣闻母校百年校庆,本人忝列为校友,因事不能莅临,甚为遗憾!
D. 小明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弟弟时说:“这是舍弟,请大家多多关照。
”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只要有梦想,花岗石也会开出百合花。
树木的梦想,是年轮的晕环不断加深、能成为栋梁;雏鹰的梦想,是登临至高点起飞、能展翅翱翔天宇;而人的梦想,是不懈追求的慢板、能成为幸福的有梦人,且行且吟,且歌且思,且乐且悟……
请以“追梦路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项,“这决定了它的身影必然活跃在脱贫攻坚战中”中“必然”说法太绝对,且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原文只是说“文艺作品,深入宣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好政策,有力推广脱贫攻坚中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发挥文艺的‘巧劲’与‘柔功’,让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深入人心,让脱贫实践如虎添翼”,并没有说因为文艺具有形象、接地气等优点就决定了它必然活跃在脱贫攻坚战中。
B项,“推广脱贫攻坚中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可以让相关政策更好融入文艺作品”在原文找不到根据。
原文只是说“有不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歌曲、小品、相声、影视剧等文艺作品,深入宣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好政策,有力推广脱贫攻坚中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并没有说“让相关政策更好融入文艺作品”。
D项,“既要成为开发创作者,也要成为传播者”句意关系搞错,原文是“在这一过程中,文艺工作者不仅是重要的开发创作者,也是深有影响力的传播者”这是递进关系,而选项说成并列关系。